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骨髓炎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樊晓海 刘兴炎 甄平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骨髓炎 临床方案 治疗 慢性炎症 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改良前入路髂腹股沟切口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樊晓海 时培晟 +3 位作者 薛云 周顺刚 邓晓文 李旭升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通过对63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手术前入路的治疗过程回顾性分析,获得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髂腹股沟前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63例,男45例,女18例;年龄12~68岁,平均(37.71±13.41)岁... 目的:通过对63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手术前入路的治疗过程回顾性分析,获得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髂腹股沟前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63例,男45例,女18例;年龄12~68岁,平均(37.71±13.41)岁.分别选用标准前入路和改良前入路手术处理,标准前入路(A组)手术处理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38.49±13.64)岁;改良前入路(B组)手术治疗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6.62±13.29)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切口(从切皮至完成髂腹股沟前方3个“窗口”)暴露时间、其间失血量、切口关闭时间,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B组手术从切皮至完成髂腹股沟前方3个“窗口”暴露时间较短(P=0.006),失血量(暴露过程中出血)较少(P=0.002),关闭髂腹股沟切口时间短(P=0.002),而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全组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6±9.2)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标准评定:A组优28例,良8例,可1例;B组优20例,良5例,可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Ma-jeed评分标准,A组优20例,良12例,中4例,差1例,平均(82.51±9.72)分;B组优13例,良10例,中3例,差0例,平均分(80.54±10.79)分.结论:改良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术野暴露范围,不易损伤到腹股沟韧带下方股神经及股动静脉,无须切开腹股沟管,可以避免出现腹股沟疝的发生,也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髋臼 骨折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7.3mm空心螺丝钉后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骨折损伤22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樊晓海 甄平 +4 位作者 薛云 周顺刚 厉孟 邓晓文 李旭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34-163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含有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的22例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后路手术治疗分析,探讨应用7.3 mm空心螺丝钉特点。方法:对22例的骶髂关节脱位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分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在C臂X线机透视下攻入1~2枚直径7.3 mm的60~... 目的:通过对含有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的22例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后路手术治疗分析,探讨应用7.3 mm空心螺丝钉特点。方法:对22例的骶髂关节脱位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分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在C臂X线机透视下攻入1~2枚直径7.3 mm的60~75 mm空心松质骨拉力螺丝钉。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2~4周患者可在床上坐起,6周后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拍片检查对比提示: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折术后位置无位移,根据Matte标准评定:本组优17例,良好4例,可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好3例,优良率86.3%。结论:经后入路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骨折可有良好的治疗疗效,但需要对其的选择要根据损伤的解剖部位及类型、移位的方向程度、术前的复位程度,对术中复位的难易程度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螺丝钉 后入路 骶髂关节 脱位与骨折
下载PDF
锁骨骨折外科治疗的探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樊晓海 刘兴炎 +3 位作者 李旭升 薛云 王建军 方玲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我科自2005-07~2010-07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2例,对其中42例手术治疗和20例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2~5个月,平均3.8个月,除外观及术后早期活动时间有差异外,骨...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我科自2005-07~2010-07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2例,对其中42例手术治疗和20例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2~5个月,平均3.8个月,除外观及术后早期活动时间有差异外,骨折均为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良好等方面2组无差异。结论: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是可行的,但要求手术过程轻柔细致,骨折应尽量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预防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外科治疗 分析
下载PDF
用青霉素动脉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樊晓海 刘兴炎 甄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青霉素在慢性骨髓炎并大段炎性骨段的动物模型中,经动脉灌注后的体内代谢情况,为其早期外科治疗中能良好控制感染提供实验室研究根据。方法:将36只青紫兰兔,用胫骨干骺端髓腔开窗2.0cm×0.2cm并放置棉球复制出具有大... 目的:通过监测青霉素在慢性骨髓炎并大段炎性骨段的动物模型中,经动脉灌注后的体内代谢情况,为其早期外科治疗中能良好控制感染提供实验室研究根据。方法:将36只青紫兰兔,用胫骨干骺端髓腔开窗2.0cm×0.2cm并放置棉球复制出具有大段炎性骨段的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动脉灌注为治疗组,一组用静脉推注为对照组,于用药后0.5、1、2、3、6和12h,采用微生物法的琼脂扩散单层法测定血液、病灶周围软组织和病灶炎性骨段的青霉素浓度。结果:治疗组炎性骨的青霉素含量,在用药后0.5、1和2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用药后3h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炎性软组织的青霉素含量在用药后0.5、1和2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用药后3和6h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则相反,治疗组的青霉素含量在用药后0.5、1和2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用药后3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3h内经感染灶动脉插管给予青霉素动脉灌注,能保证慢性骨髓炎清除术术野有足够的抗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青霉素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介入治疗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樊晓海 刘兴炎 甄平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为探索慢性骨髓炎并大段炎性骨段的早期外科治疗和术后大段骨缺损一期修复的可行性治疗。方法观察抗生素经介入后的体内药物代谢的情况。方法 按不同时间段 ,将 36只青紫兰兔随机等分为 6组。每组 6只再编号随机分为两小组 ,用... 目的 为探索慢性骨髓炎并大段炎性骨段的早期外科治疗和术后大段骨缺损一期修复的可行性治疗。方法观察抗生素经介入后的体内药物代谢的情况。方法 按不同时间段 ,将 36只青紫兰兔随机等分为 6组。每组 6只再编号随机分为两小组 ,用胫骨干骺端髓腔开窗 2 0cm× 0 2cm并放置棉球复制出具有大段炎性骨段的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 ,一组接受抗生素的介入 ,一组用静脉滴注治疗为对照组 ,于用药后 0 5h、 1h、 2h、 3h、 6h和 12h采用微生物法的琼脂扩散单层法测定动物血液、病灶周围软组织和病灶炎性骨段的抗生素药物浓度。结果 在不同时间段内 ,组织中介入治疗组的抗生素含量比静脉推注组的高 ,其中在术后 0 5h、 1h和 2h (P <0 0 1) ,术后 3h和 6h (P <0 0 5 ) ;炎性组织在术后 0 5h、 2h和 2h (P <0 0 1) ,术后 3h和 6h (P <0 0 5 )。血液中则相反 (P <0 0 5 )。介入治疗组炎性骨的抗生素含量和正常骨的差与静脉推注组的二者之差有显著差别 (P <0 0 1)。结论 术前 3h内经感染灶动脉插管给予抗生素青霉素G介入治疗 ,能保证慢性骨髓炎清除术术野有足够的抗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介入治疗 抗生素 实验研究 治疗
下载PDF
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结构骨折的前后入路手术治疗特点
7
作者 樊晓海 甄平 +5 位作者 高明暄 王建军 薛云 厉孟 邓晓文 李旭升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2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手术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结构骨折的治疗特点。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39例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结构骨折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2-64岁,平均41.3岁。前入路手术处理17例,...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手术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结构骨折的治疗特点。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39例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结构骨折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2-64岁,平均41.3岁。前入路手术处理17例,后入路手术治疗13例,前后联合入路9例。前入路取仰卧位,切开复位,用2块4孔重建钢板,横跨骶髂关节做固定。后入路取俯卧位,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攻入1~2枚直径7.3nlFtl的60~75mm空心松质骨拉力螺丝钉。术后观察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参照Matta评分系统评价骨折复位情况,Majeed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2~4周患者可在床上坐起,6周后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x线片示除陈旧性骶髂骨骨折1例复位欠佳,其余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折术后对位良好。根据Matta标准评定:优30例,良8例,可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20例,中4例,差1例。结论:经前后入路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结构骨折均有良好的治疗疗效,但需要根据脱位骨折的解剖部位及类型、移位的方向程度以及术前的复位程度,对术中复位的难易程度评估、固定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脱位 骨折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逆行带筋膜蒂骨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12例
8
作者 樊晓海 刘兴炎 +1 位作者 李旭升 高明暄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骨瓣 移植 腕舟骨 骨折 不愈合
下载PDF
肱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的修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5 位作者 甄平 刘旭东 樊晓海 王宏东 傅晨 高秋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 探索肱骨远端难治性骨缺损与骨不连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 方法 肱骨远端骨缺损与骨不连 12例 ,均有外科手术史及植骨史 ,病程 8个月~ 3年 10个月 ,平均 12 .5个月。肢体短缩 4~ 11cm,其中 8例假关节形成 ,4例缺损 3~ 5 cm。... 目的 探索肱骨远端难治性骨缺损与骨不连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 方法 肱骨远端骨缺损与骨不连 12例 ,均有外科手术史及植骨史 ,病程 8个月~ 3年 10个月 ,平均 12 .5个月。肢体短缩 4~ 11cm,其中 8例假关节形成 ,4例缺损 3~ 5 cm。采用解剖钢板固定为支架 ,取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 ,移植腓骨长 5~ 15 cm,平均 8.5 cm。 结果 术后 12例均获随访 3~ 18个月 ,平均 8.5个月。移植腓骨 3~ 8个月全部愈合 ,随愈合时间延长 ,移植腓骨增粗 ,髓腔再通。退行变的肘关节面骨质恢复正常 ,肘关节伸屈、前臂旋转功能获得恢复 ,肢体短缩获得纠正 ,持重及精细操作均达到满意效果。 结论 钢板内固定加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用于邻近关节疑难骨缺损、骨不连的修复 ,可重建关节功能 ,免除关节假体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 腓骨移植 骨缺损 难治性骨不连 修复 吻合血管 肢体 恢复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樊艳 王建军 +2 位作者 魏峰 樊晓海 马爱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900-905,共6页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否能够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及发挥这一作用的最佳时机如何,目前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移植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机...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否能够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及发挥这一作用的最佳时机如何,目前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移植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40只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注射HG-DMEM)、心梗后3 h,7 d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后14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移植后28 d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后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3 h移植组和7 d移植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移植后第28天,与对照组比较,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减小,心脏缩小,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明显提高,心功能改善,且3 h移植组较7 d移植组作用更趋明显。说明心肌梗死早期进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显著抑制梗死后炎症反应,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脂肪 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免疫调节 炎症 心室重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不同手术显露方法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秋明 刘兴炎 +5 位作者 甄平 李旭升 樊晓海 刘景堂 高明暄 张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不同手术显露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病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29岁。针对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肩关节... [目的]探讨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不同手术显露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病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29岁。针对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肩关节后侧入路、Judet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在6—8周。功能预后按Hardegger等疗效评价标准:优2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移位严重的肩胛颈骨折、肩胛骨体部骨折应强调手术复位及内固定,肩关节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视骨折类型不同可分别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肩关节后侧入路、Judet入路。肩胛骨外缘的直切口可解决绝大多数肩胛颈及体部骨折,切口短、创伤小,软组织剥离范围小,暴露直接,节约手术时间,可以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以及牢靠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4
12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3 位作者 李旭升 樊晓海 田琦 高明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2005年2月 ̄2007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65.3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X线片、CT与MRI检查结果。结果:首发症状为进行性腰背痛10例...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2005年2月 ̄2007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65.3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X线片、CT与MRI检查结果。结果:首发症状为进行性腰背痛10例,下肢神经根放射痛3例,胸腹束带感2例;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15例,近期体重减轻8例,明显夜间痛6例,低热、盗汗3例;临床体征为脊柱叩击痛15例,脊柱活动受限10例,脊柱后凸畸形2例,脊髓功能轻度受损1例。15例CT检查显示椎体破坏13例,细小颗粒状死骨形成5例,椎间盘受累3例,伴较小的椎旁软组织肿块11例;对10例X线片及CT检查不能确诊者行MRI检查,显示病变椎体呈骨髓炎性水肿及骨质破坏表现,MRI对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及椎管受侵的显示优于X线片及CT。结论: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以脊柱局部疼痛为主,全身结核中毒症状轻微,脊柱后凸畸形少见。MRI可清晰显示受损椎体的病变性质,为老年脊柱结核的诊断提供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老年 临床表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及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旭升 刘兴炎 +4 位作者 甄平 樊晓海 高秋明 田琦 薛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69-2170,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4-2008年,共采用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或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其中合并伸指肌腱缺损6例,男21例,女6例,年龄17~34岁,平均27岁... 目的:观察应用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4-2008年,共采用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或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其中合并伸指肌腱缺损6例,男21例,女6例,年龄17~34岁,平均27岁。结果: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6个月,27例皮瓣中23例全部成活,1例坏死,3例远端皮缘坏死,伤指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第二掌背动脉逆行皮瓣操作是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合并伸指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肤缺损 肌腱损伤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4 位作者 甄平 李旭升 高秋明 樊晓海 田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月,对10例16个伴有股骨头坏死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6例,单侧4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采用Harris...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月,对10例16个伴有股骨头坏死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6例,单侧4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由术前的平均36.6分恢复到术后89分。术后肢体延长3~5ern,平均3.5cm,疼痛缓解,关节伸屈功能、负重、行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获完全恢复。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假髋白骨性关节炎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可恢复关节的正常负重,消除疼痛,改善了关节活动度,提高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髋脱位 关节置换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胸椎结核椎管内外病灶清除同期后路内固定矫形 被引量:2
15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樊晓海 王宏东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Ⅰ期病灶清除及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2月以来收治的15例合并椎管内外脓肿的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Ⅰ期双侧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Ⅰ期病灶清除及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2月以来收治的15例合并椎管内外脓肿的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Ⅰ期双侧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取髂骨植骨的综合性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5个月,平均1年8个月,本组15例术后胸部症状均完全消失,术后脊柱后凸角度为6°-15°,平均矫正度数为17°。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3.2个月。结论:经后路可Ⅰ期有效地进行胸椎结核的彻底病灶清除及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清除 胸椎结核 后路内固定 椎管内 术后 脊柱稳定性 矫形 平均 合并 目的
下载PDF
椎管原发性肿瘤致截瘫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6 位作者 高秋明 甄平 樊晓海 付晨 刘占宏 李旭升 王宏东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索椎管原发性肿瘤致截瘫原因,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肿瘤疗效。方法对23例原发性椎管肿瘤致截瘫病例进行治疗,对其致瘫的原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术后3~26个月随访,依据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对Frankel脊髓... 目的 探索椎管原发性肿瘤致截瘫原因,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肿瘤疗效。方法对23例原发性椎管肿瘤致截瘫病例进行治疗,对其致瘫的原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术后3~26个月随访,依据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对Frankel脊髓损伤修订分级标准评定:除2例术后截瘫无改善外,其它21例瘫痪基本恢复。结论 详细的病史收集、系统的物理检查、高质量影像检查与分析,是早期诊断的关键;避免盲目性推拿、按摩、牵引是预防突发性截瘫或截瘫加重的重要环节;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具有解剖层次分明,肿瘤切除彻底,对脊髓、神经根干扰小的优点,其疗效更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原发性肿瘤 截瘫 临床特点 外科 手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小儿足踝部严重软组织损伤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秋明 厉孟 +3 位作者 樊晓海 刘景堂 张宇 薛云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7年2月至2012年1月对16例小儿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并对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儿移植皮瓣顺利成...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7年2月至2012年1月对16例小儿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并对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儿移植皮瓣顺利成活12例,术后于24~48 h内发生动脉性血管危象4例,经取栓切取对侧大隐静脉移植后2例成活,但仍有2例出现皮瓣坏死。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修复小儿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的选择,熟悉小儿游离皮瓣移植的特点,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股前外侧皮瓣 软组织缺损 移植
下载PDF
四肢骨巨细胞瘤不同外科术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6 位作者 甄平 付晨 樊晓海 刘占宏 高秋明 李旭升 王宏东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6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疗效分析 四肢骨巨细胞瘤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樊晓海 田琦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例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内固定方式分别选用"T"型钢板、改良分叶状钢板及锁定钢板固定,17例均取自体骼骨作肱... 目的探讨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例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内固定方式分别选用"T"型钢板、改良分叶状钢板及锁定钢板固定,17例均取自体骼骨作肱骨头颈部骨缺损处填塞植骨术,术中同时修复撕裂的肩袖及关节囊。术后及早功能锻炼。结果17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3年7个月。疗效评定标准结合Neer评定法和肩肘外科功能评定法综合评估优良率达87.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时因骨质疏松常造成骨折断端骨质丢失严重,在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应正确把握手术指征,采用有效、简便和损伤小的较牢固内固定物并植骨重建肱骨颈部,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颈骨折 粉碎性 老年性 切开复位 内固定 肱骨近端钢板
下载PDF
93例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特点 被引量:6
20
作者 方玲 樊晓海 +2 位作者 叶夏云 钟建庭 许瑞元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18-419,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月诊治的93例女性强直性脊柱炎和191例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进行临床特点比较。结果93例患者平均年龄35.05岁,平均病程7.48年,有生育史者68例(73.12%),HLA-... 目的探讨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月诊治的93例女性强直性脊柱炎和191例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进行临床特点比较。结果93例患者平均年龄35.05岁,平均病程7.48年,有生育史者68例(73.12%),HLA-B27阳性者59例(63.40%),主要临床特征以臀部、耻骨部、足跟部疼痛为主;影像学检查,单侧Ⅰ级39例,双侧Ⅰ级25例,单侧Ⅱ级15例,双侧Ⅱ级8例、Ⅲ级7例。结论女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特点是病程长、症状轻,以外周关节疼痛为主,缺乏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致残率低,生育后病情可能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妇女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