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宋佳玲 张泽 +4 位作者 赵泽丹 高翠云 王茹钰 潘华峰 樊湘珍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16-530,共15页
鹅不食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发散风寒、止咳、通鼻窍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鼻炎、鼻窦炎、鼻咽癌的治疗。鹅不食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挥发油、甾醇类及酚类等。本文较为全面地总结其164个化学成分及结构特征,并进行... 鹅不食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发散风寒、止咳、通鼻窍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鼻炎、鼻窦炎、鼻咽癌的治疗。鹅不食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萜类、黄酮类、挥发油、甾醇类及酚类等。本文较为全面地总结其164个化学成分及结构特征,并进行分类整理。鹅不食草及其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过敏、肝脏保护、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鹅不食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为鹅不食草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不食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十宣穴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佳玲 樊湘珍 +1 位作者 付冠 孙书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8期80-84,共5页
十宣穴(EX-UE11)为经外奇穴,针刺十宣穴具有清热开窍、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调和脏腑的治疗作用,常应用于高热、中暑、昏迷、癫痫等急症,是重要的急救穴。在临床中发现十宣穴并不局限于急症治疗,在中风、颈椎病、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神... 十宣穴(EX-UE11)为经外奇穴,针刺十宣穴具有清热开窍、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调和脏腑的治疗作用,常应用于高热、中暑、昏迷、癫痫等急症,是重要的急救穴。在临床中发现十宣穴并不局限于急症治疗,在中风、颈椎病、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治疗中亦有良好的疗效。文章全面总结分析了历年文献中十宣穴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以期为十宣穴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宣穴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康复评估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泽丹 郑遵成 +3 位作者 樊湘珍 钱红丽 王洪强 王德强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12期1309-1312,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作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选择客观、敏感的评估工具反映患者康复效果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作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选择客观、敏感的评估工具反映患者康复效果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相较于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康复评定量表等传统评定方法更客观、有效。本文结合临床实验及动物实验对CSEP在SCI康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SCI患者的早期诊断、康复治疗和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康复效果 康复评估
下载PDF
刮痧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梁坤 邢燕 +4 位作者 陈三三 何晓慧 宋扬扬 樊湘珍 姜小蓓 《山东中医杂志》 2015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观察刮痧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并与针刺疗效作比较。方法 :选择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刮痧治疗组、针刺对照组各40例,治疗5周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及对肥胖指标体重指数BMI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疗效均显著,总有效率刮痧治... 目的 :观察刮痧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并与针刺疗效作比较。方法 :选择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刮痧治疗组、针刺对照组各40例,治疗5周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及对肥胖指标体重指数BMI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疗效均显著,总有效率刮痧治疗组91.30%,针刺对照组95.65%,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刮痧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满意,其与隔天1次的传统针刺疗法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刮痧 针刺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方药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良俊 李嘉丽 +5 位作者 樊湘珍 郑嘉怡 李思怡 刘洋 何维 潘华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中药处方,分析其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从以方测证角度探讨胃癌前病变的核心病机,为指导此病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检索CNKI中公开发表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文献... 目的: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中药处方,分析其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从以方测证角度探讨胃癌前病变的核心病机,为指导此病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检索CNKI中公开发表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文献,筛选其中有效的中药处方,对其进行方药名称规范,借助频数统计、因子分析、关联规则算法对胃癌前病变的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胃癌前病变文献共356篇,共涉及中药248味,药物出现频率≥20%的中药共17味,出现总频次为2274次;共提取药物组合公因子6个,累计贡献率达55.132%;在支持度为85,置信度为0.9的条件下,经过关联规则分析的核心用药组合为19个,共包含9味中药。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以脾虚夹瘀毒为其核心病机,治疗应以健脾化瘀解毒为法,健脾是化瘀、解毒的基础,同时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配以辛开苦降、濡润通降,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因子分析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方药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的智慧中医诊疗新模式探讨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良俊 严艳 +4 位作者 李嘉丽 樊湘珍 梁绮婷 周恒立 潘华峰 《卫生软科学》 2020年第8期26-29,共4页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背景下,从线上中医诊断、线下患者就诊及智慧中医大数据3个方面阐述智慧中医诊疗模式。在智慧中医实践中,可结合远程“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信息模式,建立患者疑难病症远程就诊体系及慢性病随访管理制度,并...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背景下,从线上中医诊断、线下患者就诊及智慧中医大数据3个方面阐述智慧中医诊疗模式。在智慧中医实践中,可结合远程“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信息模式,建立患者疑难病症远程就诊体系及慢性病随访管理制度,并通过深度挖掘海量中医数据,发掘名医诊疗疾病的核心治法与方药,对疾病进行精准化预防和管理,实现我国智慧中医推广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中医 新模式 互联网+医疗健康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慢性胃炎-胃癌“炎癌转变”关键基因与通路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良俊 胡志鹏 +3 位作者 李嘉丽 樊湘珍 何维 潘华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7-151,I0030,共6页
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揭示慢性胃炎-胃癌"炎癌转变"关键基因与通路,以揭示胃癌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55696基因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出慢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间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 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揭示慢性胃炎-胃癌"炎癌转变"关键基因与通路,以揭示胃癌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55696基因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出慢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间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明确其关键基因。结果慢性胃炎-胃癌过程的共同差异基因有57个,均为上调基因。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富集于16条生物过程条目和4条信号通路。PPI网络模块鉴定出8个关键蛋白,分别为IL8、FPR1、FCGR3A、S100A8、S100A9、CXCR2、MMP9、CCL3。结论本研究所鉴定的差异表达基因和通路可促进对慢性胃炎-胃癌"炎癌转变"机制的理解,并且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和预防的分子生物标记物,并为中医药改善慢性胃炎,阻断"炎癌转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胃癌 慢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基因 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良俊 蔡甜甜 +4 位作者 李嘉丽 樊湘珍 何维 刘洋 潘华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803-1806,2013,共5页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选取四君子汤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含有的491个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同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靶点...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选取四君子汤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含有的491个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同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四君子汤中含有123个活性成分,对应慢性萎缩性胃炎78个靶点;GO生物过程相关条目36个;KEGG通路14条,涉及肿瘤信号通路(pathways in cancer)、TN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结论:四君子汤主要通过调控细胞炎症、增殖、凋亡、代谢来治疗漫性萎缩性胃炎,这为阐明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开展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网络药理学 慢性萎缩性胃炎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砭石热敷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蓉 卢兴宏 樊湘珍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观察砭石热敷联合毛冬青灌肠及频谱治疗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91例,观察组采用烫熨治疗砭石热敷+毛冬青灌肠+频谱治疗,每天1次,20 min/次,2周为1疗程。对... 目的观察砭石热敷联合毛冬青灌肠及频谱治疗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91例,观察组采用烫熨治疗砭石热敷+毛冬青灌肠+频谱治疗,每天1次,20 min/次,2周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毛冬青灌肠+频谱治疗,方法疗程同观察组。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生育力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带下异常除外),观察组在改善小腹疼痛及腰骶胀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生育力比较,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等副反应比对照组减轻。结论烫熨治疗砭石热敷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中的作用较为明显,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 砭石疗法 毛冬青灌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益肾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失调76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蓉 樊湘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5-69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确诊患者采用中西医对照治疗,观察组采用仙芪益真胶囊(益肾Ⅰ号)和仙子益真胶囊(益肾Ⅱ号)交替治疗,对照组采用妈富隆周期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确诊患者采用中西医对照治疗,观察组采用仙芪益真胶囊(益肾Ⅰ号)和仙子益真胶囊(益肾Ⅱ号)交替治疗,对照组采用妈富隆周期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39例,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37例,总有效率为75.7%。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2)水平升高,促卵泡激素(FSH)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均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月经失调疗效满意,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益肾胶囊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失眠症验案1则
11
作者 樊湘珍 陈泽 +1 位作者 邢梦杨 李伟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2期87-88,共2页
中风后失眠症,又称为脑卒中后失眠症,是指中风后出现的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整体康复预后影响较大。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治疗以镇定催眠类药物为主,虽起效快,但长... 中风后失眠症,又称为脑卒中后失眠症,是指中风后出现的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整体康复预后影响较大。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治疗以镇定催眠类药物为主,虽起效快,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药物依赖、久服耐药、停药复发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失眠症 针药结合 验案
原文传递
健脾化瘀解毒方下调氧感知通路抑制胃癌前病变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超期生存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樊湘珍 赵自明 +5 位作者 杨良俊 李嘉丽 蔡甜甜 刘伟 周恒立 潘华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41-2545,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解毒方通过下调氧感知通路,抑制胃癌前病变(GPL)Apt4a-/-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GECs)超期生存机制以及安全性。方法:以C57小鼠为空白组,常规饲养;取40只Apt4a-/-小鼠隔日禁食饲养至10周龄,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解毒方通过下调氧感知通路,抑制胃癌前病变(GPL)Apt4a-/-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GECs)超期生存机制以及安全性。方法:以C57小鼠为空白组,常规饲养;取40只Apt4a-/-小鼠隔日禁食饲养至10周龄,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15g/kg)、中药低剂量组(7.5g/kg)、维酶素组(0.2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等容灌胃给药,空白组与模型组予等容量蒸馏水,连续10周。分光光度法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上皮病理学异常;检测小鼠胃黏膜生存素(survivin)、mTOR、HIF-1α蛋白(Western blot法)及stratifin mRNA(RT-PCR法)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小鼠血清ALT、AST、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镜下空白组小鼠胃黏膜无异常,其余各组小鼠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灶性变薄、皱襞变平/走向紊乱、基底膜不均匀增厚,胃腔侧呈锯齿样/U型管改变、胃黏膜腺体结构排列紊乱、腺腔扩张加深达基底膜,黏膜内可见巨型空泡样变细胞和基底膜侧不同程度弥漫分布的异型增生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survivin、mTOR和HIF-1α蛋白及stratifin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健脾化瘀解毒方可显著抑制GPL小鼠GECs超期存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氧感知通路有关,且无肝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瘀解毒方 胃癌前病变 胃黏膜上皮细胞 超期生存 氧感知通路 机制 Apt4a-/-小鼠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论调气导引针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湘珍 周恒立 +3 位作者 李建强 陈楚杰 杨良俊 潘华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46-5149,共4页
调气导引针法是医者针刺得气后,指导患者活动患处或相关部位以治病的方法。该法发源于《黄帝内经》时期,由九针和导引结合发展而来。目前学界虽对其命名有异,但临证应用时均需把握针刺和运动两大要素,注意准确定穴是基础、合理运动是关... 调气导引针法是医者针刺得气后,指导患者活动患处或相关部位以治病的方法。该法发源于《黄帝内经》时期,由九针和导引结合发展而来。目前学界虽对其命名有异,但临证应用时均需把握针刺和运动两大要素,注意准确定穴是基础、合理运动是关键、即时疗效断正误。基于中医学调气思想,文章首次提出调气导引针法中运动的作用在于调气,一是作为针刺手法,催气行气,实现"气至有效";二是平衡阴阳,注重整体性、双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调气导引针法 命名 应用 针刺 导引 运动
原文传递
李建强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樊湘珍 潘华峰 +2 位作者 杨良俊 蔡甜甜 李建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李建强副教授认为人之寐寤由神主导,神安则寐,神动则寤。五脏不和、神不安其脏为顽固性失眠的主要病机;临证善用太冲、内关、三阴交、尺泽、太溪、照海、足三里七穴为基础穴组...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李建强副教授认为人之寐寤由神主导,神安则寐,神动则寤。五脏不和、神不安其脏为顽固性失眠的主要病机;临证善用太冲、内关、三阴交、尺泽、太溪、照海、足三里七穴为基础穴组通调五脏,推广应用焦氏头针血管舒缩区于失眠的治疗中,博采众长,辨证施治,穴简效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顽固性失眠 经验 李建强
原文传递
针灸足三里的分子生物学效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梁丽珠 杨良俊 樊湘珍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11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检索1999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针灸足三里治疗疾病的文献,获取足三里治疗疾... 目的探讨针灸足三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检索1999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针灸足三里治疗疾病的文献,获取足三里治疗疾病的靶点,构建足三里-靶点网络图,同时对靶点进行疾病富集、GO生物过程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结果共纳入文献297篇,涉及196个靶点;富集得到6类疾病,包括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得到18条GO生物过程相关条目与10条信号通路,涉及免疫、细胞因子、促胃液素分泌等信号通路。结论针灸足三里可治疗多个系统的疾病,这与其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研究可为今后进一步阐明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针灸疗法 靶点网络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运动针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一则 被引量:3
16
作者 樊湘珍 钟秋竹 李建强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3期276-277,共2页
病例患者,女性,32岁,2016年2月23目初诊。主诉:胸背部疼痛3周。现病史:3周前患者因右上肢抬举受限于当地接受按摩治疗后,出现胸背部疼痛、胸部憋闷感,深呼吸、咳嗽时加重,不能平卧及转侧,夜间只能坐位而眠,就诊于外院,完善... 病例患者,女性,32岁,2016年2月23目初诊。主诉:胸背部疼痛3周。现病史:3周前患者因右上肢抬举受限于当地接受按摩治疗后,出现胸背部疼痛、胸部憋闷感,深呼吸、咳嗽时加重,不能平卧及转侧,夜间只能坐位而眠,就诊于外院,完善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运动针法 治疗 胸背部疼痛 动态心电图 不能平卧 窦性心律 房性早搏
原文传递
胃痞灵治疗胃癌前病变机制的网络药理学预测及其促凋亡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良俊 刘伟 +4 位作者 赵自明 李嘉丽 樊湘珍 袁东生 潘华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44-2249,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方法,分析胃痞灵调控凋亡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胃痞灵治疗GPL的关键成分及作用靶标,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其调控细...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方法,分析胃痞灵调控凋亡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胃痞灵治疗GPL的关键成分及作用靶标,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其调控细胞凋亡可能的作用机制。建立GPL小鼠模型,予以胃痞灵干预,观察用药后小鼠黏膜改变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cl-xl、Bax表达变化。结果:胃痞灵中含有113个活性成分,对应GPL103个靶点,其中有36个核心蛋白,主要涉及47条GO条目与18条信号通路;体内实验证实,与模型组比较,胃痞灵可通过下调Bcl-2、Bcl-xl(P<0.01),上调Bax(P<0.05)以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结论:胃痞灵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以发挥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灵 胃癌前病变 网络药理学 凋亡 预测
原文传递
胃痞消体外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和胃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思怡 赵自明 +4 位作者 潘华峰 刘永强 王奇 郑嘉怡 樊湘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74-3479,共6页
目的:探讨胃痞消(WPX)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和胃癌细胞SGC7901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方法:取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及胃癌细胞SGC7901,MNNG造模及WPX干预后,检测EMT相关分子标志物及细胞迁移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GC7901迁... 目的:探讨胃痞消(WPX)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和胃癌细胞SGC7901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方法:取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及胃癌细胞SGC7901,MNNG造模及WPX干预后,检测EMT相关分子标志物及细胞迁移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GC7901迁移速度明显加快(P<0.01);与模型组比较,WPX高、低剂量组细胞迁移速度减慢(P<0.01)。模型组E-cad基因表达下调(P<0.05),SGC7901细胞中WPX高、低剂量组VIMENTIN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MNNG可诱导SGC7901出现EMT现象,WPX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EMT相关基因表达而抑制细胞迁移;同时胃黏膜钙黏分子可与其他分子产生协同机制影响病变细胞持续增殖、炎性反应而延缓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胃癌前病变 胃痞消 胃黏膜上皮细胞 胃癌细胞
原文传递
从癌毒理论探讨托里透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良俊 樊湘珍 +3 位作者 李嘉丽 周恒立 李菁 潘华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013-2016,共4页
在胃癌前病变(GP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虚贯穿于其病程始末。脾虚运化无力,日久癌毒内生,最终导致GPL恶性转变。托里透毒法运用扶正解毒之品,扶助脾气、托毒外出,常用于疮疡类疾病的治疗,根据GPL病机及发病特点,按照中医类比思维,可... 在胃癌前病变(GP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虚贯穿于其病程始末。脾虚运化无力,日久癌毒内生,最终导致GPL恶性转变。托里透毒法运用扶正解毒之品,扶助脾气、托毒外出,常用于疮疡类疾病的治疗,根据GPL病机及发病特点,按照中医类比思维,可参照内疡对GPL进行治疗。在GPL进展过程中,脏腑功能的盛衰决定了疾病向愈,采用托里透毒法治疗GPL可增强机体的脾胃之气以鼓邪外出,托透癌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癌毒 托里透毒法 脾虚 内疡
原文传递
互联网促进中医药进校园的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良俊 赖秋华 +3 位作者 李嘉丽 樊湘珍 刘伟 潘华峰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9期102-104,共3页
校园作为知识、文化学习的平台,是青少年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重要场所。中医药进校园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方式之一,对宣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互联网+课堂教学、互联网+中医药图书、互联网+博物馆... 校园作为知识、文化学习的平台,是青少年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重要场所。中医药进校园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方式之一,对宣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互联网+课堂教学、互联网+中医药图书、互联网+博物馆三种形式出发,探讨如何将校园中医药科普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为完善校园中医药科普新机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进校园 互联网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