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组胺动态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齐晓勇 王学忠 +5 位作者 夏岳 甄胜西 韩玉平 谷剑 樊瑞芹 高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本文动态测定了3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组胺、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同功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表明,AMI发病后1~4 (平均2.2±1.2)h血组胺出现异常值,20.2±6.5h上升至峰值,52.6±1... 本文动态测定了3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组胺、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同功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表明,AMI发病后1~4 (平均2.2±1.2)h血组胺出现异常值,20.2±6.5h上升至峰值,52.6±16.6h下降至正常。36例AMI血组胺峰值平均为4.19±1.35μmol/L,显著高于正常上限(>3.6倍)。血组胺变化明显早于CPK-MB(P<0.01)。14例组胺出现异常值<3h,峰值时间<18h,3例峰值>4.50μmol/L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反之仅占27.27%(P<0.01)。我们认为,血组胺动态测定对AMI早期诊断及缺血性心律失常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组胺 动态测定
下载PDF
米非司酮与双炔失碳酯合用对人早孕绒毛、蜕膜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克芳 于俊荣 +3 位作者 刘芳 刘效群 樊瑞芹 齐慧敏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3年第12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双炔失碳酯合用抗早孕的机理。方法:组织细胞培养,放射免疫测定等。结果:米非司酮与不同浓度双炔失碳酯(100nM,200nM,400nM,800nM)合用48h,绒毛组织培养液中hCG、P、E_2及6-keto-PGF_(1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双炔失碳酯合用抗早孕的机理。方法:组织细胞培养,放射免疫测定等。结果:米非司酮与不同浓度双炔失碳酯(100nM,200nM,400nM,800nM)合用48h,绒毛组织培养液中hCG、P、E_2及6-keto-PGF_(1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TXB_2水平显著升高(P<0.01),6-keto-PGF_(1α)/TXB_2比值显著下降(P<0.05);蜕膜组织培养液中E_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P<0.05),TXB_2、TNF-α及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双炔失碳酯剂量相关。结论:米非司酮与双炔失碳酯合用可显著改变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激素的功能,并改变蜕膜组织TNF-α、IL-2水平。这些改变可能与其抗早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双炔失碳酯 早孕 绒毛 蜕膜 分泌功能 避孕药物
下载PDF
米非司酮与三苯氧胺合用对人早孕绒毛、蜕膜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克芳 于俊荣 +4 位作者 刘芳 刘效群 樊瑞芹 齐慧敏 张凤娥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三苯氧胺合用抗早孕的作用机理。 方法 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绒毛、蜕膜组织培养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孕酮 (P)、雌二醇 (E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血栓素B2 (TXB2 )、泌乳素 (PRL)以及...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三苯氧胺合用抗早孕的作用机理。 方法 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绒毛、蜕膜组织培养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孕酮 (P)、雌二醇 (E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血栓素B2 (TXB2 )、泌乳素 (PRL)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2。 结果 米非司酮与不同浓度三苯氧胺 (10、10 0、10 0 0、10 0 0 0nmol/L)合用 48h与对照组相比 ,绒毛组织培养液中hCG、P、E2 及 6 Keto PGF1α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P <0 .0 1) ,TXB2 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6 Keto PGF1α/TXB2 比值显著下降 (P <0 .0 1) ;蜕膜组织培养液中E2 、6 Keto PGF1α、PRL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P <0 .0 1) ,TNF α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米非司酮与三苯氧胺合用对蜕膜E2 、TNF α水平的影响比米非司酮单独应用显著增强 (P <0 .0 5,P <0 .0 1)。 结论 米非司酮与三苯氧胺合用可显著影响绒毛、蜕膜组织的分泌功能 ,增加蜕膜组织TNF α含量 ;对蜕膜E2及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三苯氧胺 绒毛 蜕膜
下载PDF
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诱导流产时出血量及临床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樊瑞芹 于俊荣 +4 位作者 张婉萍 张亦心 吕丽华 刘效群 张凤娥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12期900-901,共2页
目的 比较新型抗早孕药物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诱导流产的临床作用及出血量。方法 将妊娠≤ 49d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 :( 1)复方米非司酮组 41例 ,口服复方米非司酮 1片 / 12h×2 ,每片含双炔失碳酯 5mg ,米非司酮 3 0mg ,首... 目的 比较新型抗早孕药物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诱导流产的临床作用及出血量。方法 将妊娠≤ 49d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 :( 1)复方米非司酮组 41例 ,口服复方米非司酮 1片 / 12h×2 ,每片含双炔失碳酯 5mg ,米非司酮 3 0mg ,首次服药 48h后继服米索前列醇 60 0 μg。 ( 2 )米非司酮组 40例 ,口服米非司酮 2 5mg/ 12h× 6(共 15 0mg) ,首次服药后 72h后续服米索前列醇 60 0 μg。出血量测定采用改良碱性正铁血红蛋白比色法。结果 复方米非司酮组和米非司酮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 97.5 6%和92 .5 % ;孕囊自行排出率为 19.60 %和 8.0 % ;孕囊变化为 ( 12 .41± 7.5 1)mm和 ( 14 .10± 5 .5 8)mm ,孕囊排出时间为 ( 1.97± 1.64 )h和 ( 2 .5 2± 2 .16)h ;出血时间为 ( 11.5 6± 5 .0 6)d和 ( 13 .2 0± 6.73 )d ;出血量为 ( 5 6.5 7± 2 5 .62 )ml和 ( 61.0 9± 3 9.3 5 )ml ;转经时间为 ( 3 5 .13± 5 .3 6)d和 ( 3 7.2 5± 8.3 9)d。两组比较 ,复方米非司酮组完全流产率和孕囊自行排出率明显高于米非司酮组。结论 复方米非司酮加速孕囊排出 ,提高完全流产率 ,有减少出血量的趋势 ,且服药方法简便 ,时间短 ,剂量小 ,临床效果优于米非司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 诱导 流产 出血量 临床作用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血浆生殖激素及蜕膜和绒毛组织中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于俊荣 张凤娥 +6 位作者 刘芳 樊瑞芹 齐惠敏 王惠兰 闫华 颜秀芬 李文莉 《生殖与避孕》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3-340,共8页
本文用放免法测定了妊娠35~67d妇女口服米非司酮100mg前和48h后血浆中E2、P、PRL、βhCG水平和妊娠40~56d口服米非司酮48h后蜕膜和绒毛组织中的PG(2α)、PGE2、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米非司酮使血浆P水平... 本文用放免法测定了妊娠35~67d妇女口服米非司酮100mg前和48h后血浆中E2、P、PRL、βhCG水平和妊娠40~56d口服米非司酮48h后蜕膜和绒毛组织中的PG(2α)、PGE2、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米非司酮使血浆P水平降低(P<0.01);PRL水平增加(P<0.01);E。在用药后48h继续呈上升趋势,但与用药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E2/P和PRL/P比值增力。(P<0.05,P<0.01)。6-keto-PGF(1α)在用药后有腹痛和/或子宫出血受试者蜕膜组织中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受试者和对照组;绒毛组织中PGF(2α)、TXB2和6-keto-PGF(1α)水平在用药后有腹痛和/或子宫出血者和无症状受试者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05),PGF(2α)/PGE2比值也明显增加(P<0.05)。结果显示了来非司酮对早孕妇女的综合影响,包括改变内分泌激素之间和PGS之间比率的平衡,改变内分泌激素和PGs的浓度,促使子宫收缩及宫颈软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蜕膜 绒毛 孕酮 前列腺素
下载PDF
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结构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6
作者 刘芳 于俊荣 +4 位作者 李杰 樊瑞芹 刘效群 齐惠敏 张凤娥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299,I004,共8页
目的 :探讨复方米非司酮的抗早孕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和放免方法观察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结构和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 1 )服药 2 4h后 ,光镜观察发现 ,绒毛和蜕膜组织灶性、片状变性 ,复方米非司酮组改变... 目的 :探讨复方米非司酮的抗早孕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和放免方法观察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结构和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 1 )服药 2 4h后 ,光镜观察发现 ,绒毛和蜕膜组织灶性、片状变性 ,复方米非司酮组改变尤甚。超微结构改变表现为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稀少 ,胞浆内细胞器退化 ,复方米非司酮组胞质内可见大量空泡 ;蜕膜颗粒细胞中的高电子密度物质减少 ,腺上皮细胞顶浆分泌突起少且小 ,溶酶体增多 ,出现大量空泡 ,蜕膜细胞病变较轻。 ( 2 )服药 2 4h,绒毛和 /或蜕膜组织中的h CG、PRL、E2 、P水平明显下降 ( P<0 .0 1或 P<0 .0 5) ,PGF2α明显增高 ( P<0 .0 1 ,P<0 .0 5) ;E2 / P比值增加 ( P<0 .0 1 ,P<0 .0 5)。结论 :复方米非司酮通过影响绒毛和蜕膜组织结构和分泌功能而终止早孕 ,双炔失碳酯和米非司酮在人类也有协同抗早孕作用 ,绒毛和蜕膜是其抗早孕时主要作用部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米非司酮 绒毛 蜕膜 组织结构 内分泌功能
下载PDF
复方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形态学及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40
7
作者 刘效群 刘芳 +4 位作者 于俊荣 李洁 樊瑞芹 齐惠敏 张凤娥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 观察早孕绒毛、蜕膜形态学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对复方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进行比较性研究。 方法  4 9例早孕者随机分为对照、米非司酮 (15 0mg/次 )及复方米非司酮 (含双炔失碳酯 5mg +米非司酮 30mg ,12h× 2 ) 3组。... 目的 观察早孕绒毛、蜕膜形态学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对复方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进行比较性研究。 方法  4 9例早孕者随机分为对照、米非司酮 (15 0mg/次 )及复方米非司酮 (含双炔失碳酯 5mg +米非司酮 30mg ,12h× 2 ) 3组。服药后 2 4h手术终止妊娠 ,取绒毛、蜕膜组织 ,应用链霉卵白素 过氧化物酶 (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绒毛、蜕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的变化。 结果 米非司酮组少数绒毛间质水肿变性 ,蜕膜示小灶性变性、坏死 ,可见凋亡细胞 ;绒毛ER、PR着染强度及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0 1,P <0 .0 5 ) ,蜕膜ER、PR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但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复方米非司酮组绒毛表面附多量纤维蛋白样物 ,部分间质水肿 ,蜕膜呈片状变性、坏死 ,凋亡细胞散在 ;绒毛ER、PR着染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5 ) ,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ER显著增加 (P <0 .0 5 ) ,PR略低但无显著差异 ;蜕膜ER、PR着染强度无显著差异 ,但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 <0 .0 0 1)。 结论 复方米非司酮使蜕膜ER、PR阳性细胞着染百分率明显降低 ,蜕膜变性、坏死较甚 ,但对ER、PR着染强度的影响相对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绒毛 蜕膜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芳 于俊荣 +2 位作者 樊瑞芹 刘效群 齐惠敏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的米非...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作用48 h后,绒毛和(或)蜕膜组织培养液中hCG、P、E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GF2α水平明显增高(P<0.01)。利洛司酮作用后,绒毛和(或)蜕膜组织培养液中hCG、E2和P的水平均低于米非司酮组(P<0.05,P<0.01),PGF2α水平高于米非司酮组(P<0.05,P<0.01).hCG、E2和P的水平与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的浓度呈负相关(P<0.01,P<0.05),PGF2α的水平与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的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利洛司酮和米非司酮均明显抑制离体人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的内分泌激素分泌,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呈剂量依赖关系;利洛司酮的作用强于米非司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利洛司酮 绒毛 蜕膜 内分泌功能
下载PDF
利洛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分泌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芳 于俊荣 +2 位作者 樊瑞芹 刘效群 齐惠敏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利洛司酮对离体培养的人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早孕机理。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人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系列... 目的:观察利洛司酮对离体培养的人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早孕机理。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人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系列浓度的利洛司酮作用48h后,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hCG、P、E2比未作用前明显降低(P<0.05),且与利洛司酮的浓度呈负相关PGF2α比未作用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洛司酮可直接作用于人早孕绒毛蜕膜,抑制绒毛蜕膜组织细胞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绒毛蜕膜是利洛司酮抗早孕主要作用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洛司酮 绒毛 蜕膜 内分泌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