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在儿童恶性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子扬 樊简 +4 位作者 丁师 张笑雨 刘海瑞 肖鑫 李靖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在儿童恶性骨肿瘤患者中,骨肿瘤的切除往往会造成长骨近端骨骺的缺损,而骨骺的缺损最终会直接影响肢体的生长发育,因此儿童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重建相比成人更具挑战性。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VFEG)能够在恢复关节功能、... 在儿童恶性骨肿瘤患者中,骨肿瘤的切除往往会造成长骨近端骨骺的缺损,而骨骺的缺损最终会直接影响肢体的生长发育,因此儿童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重建相比成人更具挑战性。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VFEG)能够在恢复关节功能、维持优秀的骨稳定性基础上,进一步修复生长板,恢复重建部位的轴向生长能力。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FEG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深化对VFEG的认识,促进VFEG的临床应用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儿童 腓骨 骨肿瘤 骨重建
下载PDF
基于LUCC的生态型山区土地敏感性评价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樊简 邹妤阳 +1 位作者 高悦 庄大春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针对山区土地所面临的现实风险,借鉴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评价原则,设计基于LUCC的生态型山区土地敏感性评价系统。联合知识库与专家体系处理采集到的生态型山区土地地理信息数据,完成评价系统的硬件设备连接。根据土地使用(LUCC)概况,计算... 针对山区土地所面临的现实风险,借鉴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评价原则,设计基于LUCC的生态型山区土地敏感性评价系统。联合知识库与专家体系处理采集到的生态型山区土地地理信息数据,完成评价系统的硬件设备连接。根据土地使用(LUCC)概况,计算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的具体数值,按照地理信息数据的区域差异性标准,求解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再结合相关数据参量,确定敏感性响应指标所属数值范围,完成生态型山区土地敏感性评价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当土地使用率处于50%~70%之间时,种植作物的生长速度最快,山区生态系统多样性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数值水平,故而为解决生态型山区土地所面临的现实使用问题,可将土地占用率控制在该数值标准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 生态型山区 土地敏感性 知识库 专家体系 土地利用动态度 服务价值系数
下载PDF
文冠果花性状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欢 杨韫嘉 +4 位作者 樊简 刘春和 徐红江 石春鸿 关文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6-133,137,共9页
针对文冠果新品种鉴定确立DUS性状指标体系与判别方法的需要,以白花、红花两种遗传类型的花性状为研究对象,选择两个地区作对比,从多尺度分析了9个花朵性状、9个花序性状的差异性和相关关系。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花序性状比花朵性... 针对文冠果新品种鉴定确立DUS性状指标体系与判别方法的需要,以白花、红花两种遗传类型的花性状为研究对象,选择两个地区作对比,从多尺度分析了9个花朵性状、9个花序性状的差异性和相关关系。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花序性状比花朵性状稳定,白花花朵性状比红花花朵性状稳定;花性状的遗传变异大于在尺度上的变异;花性状的变异程度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降低,即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单花尺度、花序尺度、植株尺度、区域尺度。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花性状间相关性大于红花的;花朵尺度性状间相关性大于花序尺度的;北京花朵尺度性状间相关性大于辽宁的,辽宁花序尺度性状间相关性大于北京的。首次建立了花冠面积与花瓣长、花瓣宽的二元指数估计模型;建立了花序质量与花序基径、花序长的一元指数估计模型,花序质量与花序基径、花序长和花序宽的三元指数估计模型,给出的模型可用于性状评价、选优、可塑性研究等,为文冠果种质资源鉴别、分类和多目标选育优良品系与品种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花性状 多尺度 差异性
下载PDF
我国东北三省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价值评估 被引量:8
4
作者 樊简 彭杨靖 +1 位作者 邢韶华 崔国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473-6483,共11页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并依据保护价值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是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我国东北地区4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并依据保护价值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是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我国东北地区4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和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估。通过选取物种的濒危性、特有性和保护等级等指标来计算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价值;选取分类独特性、近缘程度和濒危性等指标来计算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进而计算出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物种保护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各个层次和类群的保护价值,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其物种保护优先性。不同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价值存在一定差异;同一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没有显著差异,但其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存在一定差异性;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其植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大于动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虽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综合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差异很大。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保护价值显著高于同类型的其他自然保护区,而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物种保护价值较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之间其综合保护价值则没有明显差异。该评价方法能较好地进行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价值评价,并用于进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比较,并不会因自然保护区所处生境、所分布物种不同而产生评价结果上的偏差;该方法在对自然保护区遗传种质资源部分的计算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总体上来说该评价方法不会因自然保护区类型的不同产生差异;今后在对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分类研究中可将此评价结果作为参考,并作为评价该地区自然保护区能否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辅助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具有较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生物多样性 保护价值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采用网格搜索的非合作卫星时差累积协同定位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樊简 赵硕 +1 位作者 蔡文硕 王烁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2,共7页
针对多星协同时差无源定位系统,研究了非合作多星协同定位地面目标问题。首先,揭示了非合作三星协同定位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它相比于合作三星协同定机制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搜索的时差累积定位方法,实现对地面目标的... 针对多星协同时差无源定位系统,研究了非合作多星协同定位地面目标问题。首先,揭示了非合作三星协同定位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它相比于合作三星协同定机制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搜索的时差累积定位方法,实现对地面目标的高精度定位。该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方面是理论上最优的定位方法,且不依赖非合作三星的构型,另一方面无需求解定位方程组,从而解决了传统的基于拟合思想的定位方法的不足。进一步,分析了定量地分析了目标运动速度对定位性能的影响。最后,目标静止与目标运动两种场景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该方法的性能优于传统的定位方法,并进一步表明越大的目标运动速度将导致定位精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定位 非合作多星 协同定位 时差 网格搜索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水化热及温度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樊简 郭凡 张栋梁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2,共3页
通过对白水冲特大桥箱梁混凝土水化热及温度场观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研究箱梁水化热阶段的温度分布和变化,以及实际环境下的温度场,并与现行规范取值比对,为研究水化热阶段箱梁混凝土温度应力及温度裂缝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混凝土箱梁 水化热 温度场 温度应力
下载PDF
试谈公路工程项目业主如何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樊简 《四川水泥》 2018年第5期196-196,共1页
公路工程项目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工程,对于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还会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所以如何提升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已经成了业主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公... 公路工程项目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工程,对于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还会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所以如何提升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已经成了业主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公路工程项目业主如何加强项目建设管理进行了相应探讨,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项目业主 项目建设管理 问题 有效对策
下载PDF
基因研究令人担心的5个问题
8
作者 樊简 《科技信息》 2000年第8期27-27,共1页
人类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之一——怀特海德——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中心负责人埃里克·兰行告诉记者,基因破译成功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与基因科学本身一样重要:
关键词 基因研究 工程研究中心 基因专利 麻省理工学院 基因功能 基因科学 哲学问题 基因序列 人类基因 社会问题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空间分析
9
作者 樊简 邹妤阳 +1 位作者 高悦 庄大春 《山西农经》 2022年第21期132-135,共4页
为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本研究收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年土地利用情况,研究该区域土地利用情况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情况。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此研究周期内湖南省武陵... 为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本研究收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5年土地利用情况,研究该区域土地利用情况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情况。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此研究周期内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波动中上升,增加55.684亿元,增长率0.454%。增长最多为水域,其次为林地44.996亿元,该区域超过90%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由林地贡献。整体层面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为增益,部分区域表现为减损,主要集中在吉首市、怀化市鹤城区、娄底市涟源市。2000—2020年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单项生态系统中主要调节功能包括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占比超过70%,增长量最大的为水文调节,第二为水资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 生态系统供需空间 气候调节
下载PDF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盈丽 庄大春 +2 位作者 董贤斌 樊简 邹妤阳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66-73,共8页
基于湖南省武陵山片区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这5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估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借助ArcGIS软件中的渔网、冷热点分析等工具,探究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 基于湖南省武陵山片区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这5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估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借助ArcGIS软件中的渔网、冷热点分析等工具,探究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林地与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其中林地占70%以上,2000—2018年耕地面积持续性缩减,共缩减488.15 km^(2),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大,共增大459.19 km^(2),土地利用主要呈现"耕地转为林地与建设用地,林地转为耕地、草地及建设用地"的变化特征;(2)2000—2018年研究区ESV呈波动上升趋势,共增加55.668亿元,增长率为0.423%,其中水域ESV增加最多,为51.401亿元,林地次之,为44.996亿元,其余土地利用类型的ESV均呈下降趋势,单项ESV以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以及生物多样性为主,占总价值的60%以上;(3)5个时期内研究区的ESV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正向自相关性,2000—2018年增值热点区较为分散,热点主要分布在吉首市西南部、怀化市鹤城区以及会同县东南部,而损失冷点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城市扩展背景下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蓝绿空间演变研究
11
作者 董贤斌 庄大春 +3 位作者 刘雅菲 王盈丽 邹妤阳 樊简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年第18期1-4,共4页
探讨研究城市发展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城市蓝绿空间演变,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根据单一动态度预计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张家界市土地利用的面积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别从时间角度以及空间... 探讨研究城市发展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城市蓝绿空间演变,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根据单一动态度预计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张家界市土地利用的面积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别从时间角度以及空间角度上进行分析,探究其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类型变化以及城市蓝绿空间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变化总体呈“三增三减”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扩张了一倍,草地面积大量减少,未利用地被全部开发;2000-2020年张家界市蓝绿空间占比从74.6%减少到74.3%,建设用地面积翻倍,城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界市 土地利用变化 蓝绿空间 时空演变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鸟兽多样性及其海拔和季节分布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湘莹 李雪阳 +7 位作者 魏春玥 孙戈 刘震 赵翔 周嘉鼎 樊简 李成 吕植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72,共13页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海拔高差大,开发程度较低,生物多样性高,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整,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物种和记录发现。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我们在西藏墨脱县、波密县和米林县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海拔高差大,开发程度较低,生物多样性高,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整,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物种和记录发现。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我们在西藏墨脱县、波密县和米林县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内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选择了7个不同海拔样区,累计设置116个红外相机位点(海拔范围646-4,360 m),监测24,741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视频12,010段。近一年的调查共记录到物种136种,其中可确定物种的兽类37种,分属4目14科,此外还记录到难以定种的鼠兔、鼠类和蝙蝠;鸟类99种,分属9目28科;记录到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1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7种。本次拍摄到10个之前红外相机监测未拍摄到的兽类和雉类物种,包括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马麝(M.chrysogaster)、棕熊(Ursus arctos)、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黄鼬(Mustela sibirica)、灰头小鼯鼠(Petaurista caniceps)、黑白飞鼠(Hylopetes alboniger)、灰鼯鼠(Petaurista xanthotis)、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和灰腹角雉(Tragopan blythii)。通过比较不同海拔段和季节物种相对多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anka指数,本研究发现本区域物种多样性丰富,各个海拔段食肉动物、有蹄类动物分布存在差异。与雨季(4-9月)相比,豺(Cuon alpin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野猪(Sus scrofa)等物种旱季(10月至翌年3月)相对多度更高。本研究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补充了更全面的基础数据,建议成立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以进一步加强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红外相机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Max Ent模型预测天山中东部雪豹适宜栖息地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健辉 李祎斌 +3 位作者 王瑞芬 余辰星 樊简 时坤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3年第5期1075-1085,共11页
对物种栖息地和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是开展物种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栖息地质量对濒危物种的种群健康和种群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作为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顶级捕食者雪豹而言尤其如此。本研究在新疆天山中东部通过红外相机... 对物种栖息地和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是开展物种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栖息地质量对濒危物种的种群健康和种群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作为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顶级捕食者雪豹而言尤其如此。本研究在新疆天山中东部通过红外相机调查方法获得194个有效雪豹分布位点,结合12个环境特征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GIS技术对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潜在分布区及适宜栖息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约为15919 km^(2),高质量适宜栖息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天山中部乌苏、呼图壁和乌鲁木齐南山一带;(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被类型、平均气温日较差、等温性、坡度及海拔是影响雪豹分布的重要因素,海拔2500–5000 m的落叶针叶林、草原和植被稀疏的裸岩地带是雪豹在天山中东部地区出现概率较高的区域。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重点分布区域,为有效开展雪豹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栖息地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天山中东部 新疆
原文传递
肉瘤患者术后5年随访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樊简 马子扬 +5 位作者 姬传磊 李明辉 鲁亚杰 肖鑫 陈国景 李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040-1046,共7页
目的:调查肉瘤患者的术后随访状况并分析术后失随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及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的人口学、诊断、治疗及术后随访信息。采用logistic... 目的:调查肉瘤患者的术后随访状况并分析术后失随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及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的人口学、诊断、治疗及术后随访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肉瘤患者术后5年失随访的影响因素。结果:存活5年以上的112例肉瘤患者中35例(31%)失随访,其中89%(31/35)的患者在确诊后3年内失随访。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评分、肉瘤类型、治疗方式、保肢情况、术后继发骨科事件、随访模式是术后5年随访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教育评分(OR=0.904,P=0.046)、保肢情况(OR=5.540,P=0.045)是肉瘤患者术后5年随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肉瘤患者中近1/3在术后5年内失随访,行截肢手术和家庭文化程度较低是肉瘤患者术后5年失随访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化医院随访流程,加强随访的宣教将有助于提升肉瘤患者的术后随访率,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生存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水源涵养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邹妤阳 董贤斌 +6 位作者 刘雅菲 王盈丽 高悦 樊简 丁彬彬 庄大春 张稳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3年第5期940-950,共11页
水源涵养在众多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揭示水源涵养时空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子,对流域水资源利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降水贮存量法估算2000–2020年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并利用地... 水源涵养在众多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揭示水源涵养时空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子,对流域水资源利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降水贮存量法估算2000–2020年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农田、草地和湿地是江西省鄱阳湖流域除森林外提供生态服务的主体生态系统。20年间研究区内生态系统类型的相互转化主要发生在森林、农田和城镇之间。期间城镇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幅达91.77%,其余生态系统类型则以减少趋势演变。(2)2000–2020年间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空间上整体呈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时间上则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20年间共减少97.11×10^(4)m^(3)km^(–2)。(3)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是不同影响因子交互增强的结果,而非单一因子主导。生态系统类型变化与年降水变化、年气温变化、日照时数变化因子交互作用后的地理探测器q值分别为0.555、0.541、0.501,交互因子对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的影响程度达均达到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西洞庭湖不同生境下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樊简 邱冬冬 +1 位作者 王婉丽 雷霆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8-264,共7页
为了研究人为干扰对西洞庭湖鸟类群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在2013年1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湖南省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将该保护区的生境分为水域、天然洲滩、芦苇(Phragmites aust... 为了研究人为干扰对西洞庭湖鸟类群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在2013年1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湖南省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将该保护区的生境分为水域、天然洲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丛、杨树林和居民区5种类型,前两种生境为天然生境,后3种生境存在人为干扰;记录了各生境下的鸟类种类、数量、行为等基本数据;计算了每种生境下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种间相遇概率;对鸟类群落组成、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不同生境下鸟类群落结构进行差异性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到鸟类11目24科39种;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种类最多,有8科15种;鹭科(Ardeidea)鸟种类最多,为4种;在地理分布型上,古北界鸟最丰富;在居留类型上,冬季以冬候鸟和留鸟居多,受保护鸟占总种数的一半以上;芦苇丛的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种间相遇概率是5个生境中最高的,但优势度较低,水域、天然洲滩的鸟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均匀性和种间相遇概率都高于居民区和杨树林,但居民区和杨树林的鸟类群落优势度比其他生境高。因此,该保护区应该加大退林还湿、退田还湖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护湿地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群落结构 生境 西洞庭湖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自然保护地概况及分类体系构想 被引量:65
17
作者 彭杨靖 樊简 +1 位作者 邢韶华 崔国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5-325,共11页
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建立了约10种类型且数量庞大的自然保护地。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仅是国家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未来发展的... 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建立了约10种类型且数量庞大的自然保护地。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仅是国家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各类自然保护地尚无统一的分类体系,已有的自然保护地之间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清、分类体系混乱、主导功能模糊、地理空间重叠等诸多问题。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的优化整合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而且不便于开展国际交流。因此迫切需要明确自然保护地的定义,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且有利于国际交流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本文在介绍自然保护地的概念与内涵,以及我国10类自然保护地建设和分类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定义、内涵以及主要分类依据,并提出了3种能够涵盖目前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分类体系构想,它们分别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保护对象自然属性和管理目标社会属性。希望这些构想能在未来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的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分类体系 国家公园体制 整合
原文传递
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演变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盈丽 徐新良 +5 位作者 庄大春 董贤斌 杨雪青 邹妤阳 樊简 刘雅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68-3277,共10页
新型城镇化高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湖南省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产生着巨大影响。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多指标模型法对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测算,探究二者的... 新型城镇化高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湖南省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产生着巨大影响。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多指标模型法对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测算,探究二者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及林地为主,研究期内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显著转变,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1165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增加1611 km^(2),土地利用主要呈现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及林地的变化趋势;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由2000年的1.83×10^(10)元到2015年的1.99×10^(10)元,上升9.20%;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指数由2000年的365480到2015年的533130,上升45.87%;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布较不平衡,长株潭城市群、常德市与益阳市交界处以及湘南衡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模式 格局演变 湖南省
原文传递
预血管化多孔β-磷酸三钙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效应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孟全 樊简 +2 位作者 马子扬 李靖 鲁亚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5-632,共8页
目的基于组织工程技术,采用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BMSCs共培养方式构建预血管化多孔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组织工程骨(以下简称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并评价其对骨修复过程中血管化的... 目的基于组织工程技术,采用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BMSCs共培养方式构建预血管化多孔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组织工程骨(以下简称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并评价其对骨修复过程中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EPCs和BMSCs并传代,经细胞免疫表型检测、BMSCs诱导分化和EPCs吞噬功能鉴定后,取第3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首先,采用Matrigel基质胶成管实验检测体外EPCs/BMSCs共培养(EPCs/BMSCs组)成管情况,以单纯EPCs(EPCs组)作为对照;然后,取多孔β-TCP生物陶瓷支架与EPCs/BMSCs共培养7 d构建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EPCs/BMSCs组),以与单纯EPCs共培养支架(EPCs组)作为对照,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增殖及成管情况;最后,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股骨髁缺损模型,分别植入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实验组,n=6)以及多孔β-TCP生物陶瓷支架(对照组,n=6),通过Microfill血管灌注、MicroCT扫描、荧光背景下血管成像方法观察术后4、8周支架内部血管化进程并定量评估血管数量、血管直径和面积分数。结果经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胞为BMSCs和EPCs。两种细胞共培养后逐渐形成管型样结构;培养6 h时EPCs/BMSCs组在Matrigel基质胶形成管型样结构数量、分支数量和成管总长度均优于EPCs组(P<0.05)。细胞种植至支架上培养7 d后,EPCs组细胞形成膜片结构贴附在支架上,EPCs/BMSCs组细胞贴附更紧密、细胞膜片更厚、细胞数量和形成的管型样结构更多。植入动物体内4周,两组支架内部均有新生血管长入,8周新生血管均出现了改建。除术后4周两组面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血管数量、血管直径以及面积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MSCs和EPCs直接接触共培养构建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用于骨缺损修复可显著促进早期血管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BMSCS 内皮祖细胞 预血管化支架 Β-磷酸三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