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22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1
作者 祁娟 陈海燕 +3 位作者 许聪辉 樊莉蕊 陈守义 魏跃红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掌握广州市2017—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17—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利用集中度和... 目的掌握广州市2017—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17—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利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探索HFRS的季节性趋势。结果广州市2017—2022年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569例,年均发病率为0.52/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集中趋势M=0.38,病例报告主要在1—6月。各区均有HFRS病例报告,以海珠区(175例,30.76%)、白云区(95例,16.70%)和番禺区(83例,14.59%)较多。发病男女性别比为2.77∶1,年龄分布以30岁组(25.31%)和40岁组(22.85%)中青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人员(31.99%)为主。结论广州市2017—2022年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特定人群发病风险有所增加,应继续强化重点人群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发病率 流行特征
下载PDF
广州市2009—2020年新报告15~24岁HIV/AIDS人群基本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樊莉蕊 秦发举 +5 位作者 陈韵聪 陈希 韩志刚 蔡衍珊 何蔚云 徐慧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分析2009—2020年广州市新报告15~24岁HIV感染人群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15~24岁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2009—2020年新报告HIV/AIDS数据库的15~24岁人群,采用Joinpoint回归... 目的:分析2009—2020年广州市新报告15~24岁HIV感染人群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15~24岁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2009—2020年新报告HIV/AIDS数据库的15~24岁人群,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新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共3 375例,男女性别比10.56∶1,诊断时平均年龄(21.56±2.05)岁;性传播为主,占97.75%(3 299/3 375),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70.64%(2 384/3 375);资料来源为检测咨询占42.96%(1 450/3 375);学生占18.19%(614/3 375);15~24岁人群晚发现比例13.48%(455/3 375),较全年龄组晚发现占比少(χ^(2)=224.90,P<0.05)。2009—2020年15~19岁(AAPC=17.84)、15~24岁(AAPC=14.55)、20~24岁(AAPC=13.94)年龄组的新报告病例数均呈上升趋势,且增长趋势均比全年龄组快(AAPC=10.02);15~19岁增长趋势最快。15~24岁男性新报告病例数增长趋势快于女性(AAPC=17.53)。经同性传播途径病例数呈增长趋势(AAPC=22.42)。学生病例报告数呈增长趋势,学生(AAPC=23.65)增长趋势比非学生(AAPC=12.82)快。结论:广州市15~24岁HIV/AIDS新报告病例数的增长趋势上升较快,低年龄组和校内外青年流行形势均不容乐观。应重视15~24岁人群的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HIV/AIDS Joinpoint回归分析
下载PDF
广州市新入组服药人员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认知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樊莉蕊 顾菁 +1 位作者 赵宇腾 徐慧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3期82-84,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新入组服药人员对美沙酮长期维持治疗的认知,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MMT服药人员脱失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从白云等三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新入组治疗者中招募的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 目的了解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新入组服药人员对美沙酮长期维持治疗的认知,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MMT服药人员脱失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从白云等三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新入组治疗者中招募的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共28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招募对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调查。结果新入组服药人员对MMT的期望较高,但认知存在一定误区。在MMT知晓上,除81.2%服用美沙酮期间同时吸毒会对身体造成很大损害外,93.0%认为美沙酮对身体有损害,治疗期间能少服还是尽量少服;91.2%认为美沙酮维持治疗是帮助他们戒毒;88.5%不认可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美沙酮;78.0%只回答正确五题中的一题或全部没有答对。结论 MMT门诊应采取有针对干预措施,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新入组服药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美沙酮维持治疗知识,减少服药人员治疗脱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维持治疗 认知 脱失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对坝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因素的影响
4
作者 樊莉蕊 彭良斌 +5 位作者 罗枝笋 运珞珈 张琦 刘文东 胡继云 余小垓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研究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完成后对坝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因素影响,为制定坝区指定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种类调查,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坝区居民血清EHFV-... 目的研究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完成后对坝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因素影响,为制定坝区指定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种类调查,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坝区居民血清EHFV-IgG抗体。结果室内外平均鼠密度为5.80%,室内鼠密度显著高于室外。大坝下游鼠密度高于大坝上游。鼠类汉坦病毒(HV)感染率为7.41%。坝区居民血清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阳性率为0.25%。结论库区蓄水后坝区鼠密度有所回升,鼠类由室外向室内转移现象,坝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处于较低水平。大坝蓄水3年后,未发现对坝区出血热流行情况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三峡工程
下载PDF
室内空气过氧乙酸消毒的健康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小涛 樊莉蕊 +3 位作者 唐非 黄宇 刘磊 曹玉广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了解使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消毒对暴露人群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2004年12月,选择29名志愿者,选择2间教室,按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喷洒过氧乙酸(2%)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共3d,消毒6次),0.5h后,受... 目的了解使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消毒对暴露人群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2004年12月,选择29名志愿者,选择2间教室,按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喷洒过氧乙酸(2%)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共3d,消毒6次),0.5h后,受试者进入教室并停留3h,分别在消毒前1d、接触过氧乙酸1、2d和脱离接触1周后检测受试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中免疫球蛋白E(IgE)和组胺含量等,并于接触消毒剂2d后填写不良反应问卷调查表。结果受试者接触消毒剂后,主观均感到不同程度的不适;与接触前比较,接触过氧乙酸2d、脱离接触过氧乙酸1周后受试者白细胞均升高(P<0.01),接触过氧乙酸后1、2d、脱离接触过氧乙酸1周后受试者单核细胞均升高(P<0.01),脱离接触1周后受试者白细胞又比接触过氧乙酸后2d下降。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球蛋白E(IgE)、组胺等指标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按照卫生部的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使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消毒,暴露人群可能会出现多种主观不适,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升高,但脱离接触1周之后,除单核细胞之外,其他所有指标都恢复至暴露前水平,说明这种损伤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室内 消毒 过氧乙酸 Ⅰ型过敏反应 肝功能 肾功能
下载PDF
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及相关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贺琴 许芬 +3 位作者 樊莉蕊 刘艾平 李万仓 曹玉广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研究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探索该市空气污染状况、变化趋势及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方法]收集武汉市1986~1995年间空气质量监测及城市建设方面的资料,利用简单相关、主成分回归、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统计处... [目的]研究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探索该市空气污染状况、变化趋势及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方法]收集武汉市1986~1995年间空气质量监测及城市建设方面的资料,利用简单相关、主成分回归、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武汉市1986~1995年空气中主要的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范围在0.211~0.356mg/m^3,超标率为40%。二氧化硫(SO_2)和氮氧化物(NO_x)均未超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NO_x浓度呈现上升趋势。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动车保有量对NO_x的浓度影响最大。灰色关联分析显示机动车保有量与TSP、SO_2、NO_x浓度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分别为:0.6237、0.6235、0.7224,关联度排序为:NO_x>TSP>SO_2。[结论]城市NO_x浓度呈现上升趋势,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尾气污染成为城市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保有量 空气质量 主成分回归分析
下载PDF
环境中的植物激素与人体健康 被引量:9
7
作者 郑宝珠 贺琴 +2 位作者 樊莉蕊 田一平 曹玉广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51-253,共3页
当前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不断增高,怀疑与儿童食用过多的激素水果有关。研究发现,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低毒农药,对人体的毒性主要表现在急性中毒。动物实验存在潜在的影响生殖功能和生长发育作用,但这类影响尚不能确定。新闻媒体零散的激素... 当前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不断增高,怀疑与儿童食用过多的激素水果有关。研究发现,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低毒农药,对人体的毒性主要表现在急性中毒。动物实验存在潜在的影响生殖功能和生长发育作用,但这类影响尚不能确定。新闻媒体零散的激素水果致儿童性早熟的报道,在未排除其他混杂因素如环境激素污染、遗传、误服药物、保健营养品和动物激素污染的食品等情况下,尚不能确定因果联系。建议正确面对我国大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现实,谨慎地接受激素水果、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性早熟 环境
下载PDF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于网络途径寻找性伴现状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樊莉蕊 姚芷潞 +3 位作者 王雅涛 梁清儿 徐慧芳 李艳 《华南预防医学》 2023年第10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基于网络途径寻找性伴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中等职业学校制定及调整性健康教育防控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基于网络途径...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基于网络途径寻找性伴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中等职业学校制定及调整性健康教育防控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基于网络途径寻找性伴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864名学生平均年龄(16.27±1.20)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52.90%(986/1864),性行为发生率5.63%(105/1864)。8.53%(159/1864)的学生曾尝试使用社交软件/网站/在线游戏等多种网络途径寻找性伴,平均年龄(16.35±1.20)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477)、喜欢同性(OR=3.525)、接受“一夜情”或上网“约炮”(OR=2.432)、有强烈性需求(OR=1.722)、在网络上浏览过色情信息(OR=2.097)、非常喜欢(OR=2.289)/喜欢(OR=2.617)在网络或手机软件与人交流是中等职业学生使用网络途径寻找性伴的危险因素;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OR=0.522)是保护因素。结论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有一定比例学生已尝试使用网络途径寻找性伴,提示学校在落实国家对开展性健康教育相关政策与工作要求的同时开展新媒体网络性健康宣传教育,预防网约性行为以提高学生识别性病/艾滋病感染风险和自我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中等职业学校 性健康 网络交友
原文传递
2018-2020年广州市孕妇碘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许聪辉 张豪 +5 位作者 陈海燕 任文锋 徐建敏 陈守义 樊莉蕊 魏跃红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51-854,877,共5页
目的了解2018-2020年广州市孕妇碘营养状况,为孕妇碘缺乏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式,于2018-2020年对广州市11个区的孕妇开展抽样调查,每年每个区调查100名孕妇,并采集尿样和盐样进行检测。结果共对3300名孕妇开展调查... 目的了解2018-2020年广州市孕妇碘营养状况,为孕妇碘缺乏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式,于2018-2020年对广州市11个区的孕妇开展抽样调查,每年每个区调查100名孕妇,并采集尿样和盐样进行检测。结果共对3300名孕妇开展调查,总体尿碘中位数为165.77μg/L。尿碘值<150μg/L的占43.64%,150~<250μg/L的占28.64%,250~<500μg/L的占21.36%,≥500μg/L的占6.36%。不同监测区孕妇尿碘中位数在146.59~201.00μg/L之间,其中从化区和海珠区的孕妇尿碘中位数<150μg/L,不同监测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4.074,P<0.01);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2.00、158.00、160.6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330,P<0.01);尿碘含量与孕周之间成负相关关系(r=-0.035,P=0.042);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别孕妇尿碘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670,P=0.430;Z=-0.040,P=0.970)。本次调查孕妇食用盐碘中位数为24.91 mg/kg,整体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09%。2018-2020年孕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6.09%、96.73%、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9,P=0.035),合格碘盐食用率与年份成正相关关系(r=0.056,P=0.035);不同监测区孕妇合格碘盐食用率在92.00%~99.3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14,P<0.01);不同年龄组别、不同孕期孕妇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92,P=0.055;χ^(2)=8.365,P=0.079)。结论2018-2020年广州市孕妇碘营养整体处于适宜状态,但尿碘分布存在不均衡;孕早期尿碘水平高于孕中期和孕晚期,尿碘含量随着孕周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碘 碘营养 监测 孕妇
原文传递
应用论坛剧场对青年学生进行性健康及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韵聪 姚芷潞 +9 位作者 樊莉蕊 林鹏 李艳 杨放 付笑冰 蒋子妮 王雅涛 何琪 陈柳言 徐慧芳 《华南预防医学》 2023年第10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探究论坛剧场运用于青年学生性健康及艾滋病预防教育领域的效果。方法以2023年4月举办的3场论坛剧场的学生观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干预前后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风险意识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3场活... 目的探究论坛剧场运用于青年学生性健康及艾滋病预防教育领域的效果。方法以2023年4月举办的3场论坛剧场的学生观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干预前后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风险意识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3场活动参与人数516人,活动前后均提交了有效问卷共460人,问卷有效率89.15%。年龄中位数为19(18,20)岁;其中男性占39.3%(181/460),女性占60.7%(279/460)。参加论坛剧场后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各道题前后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1),“国八条”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7.4%上升到93.0%(P<0.01)。在风险意识方面,学生对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定位发生了变化(P<0.01),对性行为对象的选择较干预前变得保守(P<0.01),对与未知感染状况的人发生性行为较干预前变得更为谨慎(P<0.01)。93.5%的学生对“知性防艾”论坛剧场表示喜爱,认同论坛剧场提高了自己的检测意愿(96.5%)、防护意识(96.1%)、性健康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95.0%)、对HIV暴露后预防用药的接受程度(95.0%),以及会更加慎重做出性决定(94.8%)。结论论坛剧场可以提高青年学生性健康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风险意识。青年学生对论坛剧场总体满意度较高,今后可充分发挥论坛剧场的作用,加强对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坛剧场 性健康 艾滋病 青年学生
原文传递
广州市2017年首例输入性莱姆病病例调查分析
11
作者 徐建敏 张豪 +6 位作者 魏跃红 陈守义 许聪辉 陈海燕 樊莉蕊 任文锋 陈坤才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10期1008-1010,1017,F0003,共5页
目的对广州市2017年一起疑似输入性莱姆病病例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与核实,为当地莱姆病的调查处置和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该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疑似病例2017年5月12日... 目的对广州市2017年一起疑似输入性莱姆病病例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与核实,为当地莱姆病的调查处置和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该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疑似病例2017年5月12日至5月25日有疫源地暴露史和蜱叮咬史,其身体出现5.0cm×8.0cm的游走性红斑,持续低烧十余天,C反应蛋白升高(24.49mg/L),莱姆病双份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阳性。结论调查核实该病例为广州市2017年首例输入性莱姆病病例。莱姆病尚未列入我国疾病监测,缺乏有效防控措施,建议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其重视程度及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目前在无疫苗可用的情况下,广州市疾控部门应协同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莱姆病的宣传工作,做好蜱的监测与防治,对蜱叮咬做好预防措施,完善疑似患者的诊治流程,尽量避免漏诊和误诊。被蜱虫叮咬出现疑似病例时,广州市各级疾控部门应尽快对其开展病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地灭蜱等一系列工作,避免疫情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游走性红斑 血清学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2002-2012年广州市学生HIV/AIDS流行情况 被引量:28
12
作者 樊莉蕊 步犁 +1 位作者 秦发举 徐慧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4-196,199,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学生的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特征,为开展对该人群的艾滋病(AIDS)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2002-2012年学生的HIV流行特征。结果 2002-2012年,共报告117例学生HIV感染者/AIDS病例,占广州市总病例的比例从... 目的了解广州市学生的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特征,为开展对该人群的艾滋病(AIDS)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2002-2012年学生的HIV流行特征。结果 2002-2012年,共报告117例学生HIV感染者/AIDS病例,占广州市总病例的比例从2008年的0.5%上升至2012年的2.5%。平均年龄(22.1±2.9)岁,最小14岁;男性占96.6%;大专及以上占79.5%;病例至少来自47所大中专院校。性传播感染占95.7%(112/117),同性性传播占72.6%(85/117);2009-2012年,学生病例中的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χ2=6.70,P=0.035),2008-2012年,总体疫情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χ2=209.07,P=0.000);2008-2012年,学生中HIV感染者/AIDS病例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高于广州市同期总体疫情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5,P=0.000)。病例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占32.5%,专题调查占25.6%。2008-2012年,学生人群中AIDS病例发现的时间较总体人群早(χ2=9.07,P=0.003),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占92.3%。结论HIV对学生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应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AIDS对该人群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艾滋病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设计及其测试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樊莉蕊 古羽舟 +9 位作者 罗业飞 陈韵聪 杜瑶瑶 韩志刚 蔡衍珊 何蔚云 梁清儿 姚芷潞 刘芳华 徐慧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42-1947,共6页
目的分析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设计及其测试情况,了解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自我分类理论为指导,采用聚类分析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熊探”架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预防干预内容。通过青... 目的分析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设计及其测试情况,了解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自我分类理论为指导,采用聚类分析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熊探”架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预防干预内容。通过青年学生社团招募青年学生体验式参加“熊探”测试,收集和分析重复测试者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变化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研究对象包括重复测试2次者393人和自愿参与满意度调查者750人。“熊探”包括角色自我判定、自我测试、风险评估、评估报告生成与后台管理5个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包括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和二级指标55项;评估报告生成模块包括角色诊断类型、艾滋病性健康知信行雷达图和干预处方。393名重复测试者中,对艾滋病是严重传染病、我国青年学生疫情趋势/传播途径、主动寻求HIV检测服务、感染者关怀的知晓率有所提高(P<0.05)。对“熊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接受率为75.7%(568/750)、认可结果判断为86.5%(649/750)、认为问题难易适中为83.1%(623/750)、认为学到知识为93.3%(700/750)、对页面设计满意为84.1%(631/750)。“傻白甜”“好奇宝宝”和“老司机”3种角色类型中,“傻白甜”类型认为问卷填写时长较长、问题难度稍大(P<0.05);“好奇宝宝”认为学到更多的知识(P<0.05)。结论“熊探”将艾滋病相关知信行融入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中,为青年学生提供个性化、具象化的HIV感染风险评估和自我干预,可有效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纠正自身知信行和风险认知误区,获取安全套、检测等干预服务的链接,获得体验者的认可,但“熊探”的大规模应用及其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性健康 自我分类理论
原文传递
艾滋病防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樊莉蕊 韩志刚 +4 位作者 蔡衍珊 秦发举 梁彩云 程伟彬 徐慧芳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9-921,共3页
广州市自2009年起,顺应艾滋病疫情变化,在全国率先调整工作策略,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关口前移,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模式。历时7年,现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 广州市自2009年起,顺应艾滋病疫情变化,在全国率先调整工作策略,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关口前移,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模式。历时7年,现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本文对该模式制定和推进过程中的做法进行总结及效果评价,以期为该模式的不断完善及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就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交流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公共卫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模式
原文传递
应用RE-AIM模型探讨广东省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樊莉蕊 杜瑶瑶 +6 位作者 汪昊 马媛媛 陈韵聪 何蔚云 韩志刚 徐慧芳 顾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9-955,共7页
目的应用RE-AIM模型探讨广东省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37所高校及其部分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基于RE-AIM模型从组织层面分析比较高校间艾滋病/性健康教育活动情况的差异,并采用... 目的应用RE-AIM模型探讨广东省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37所高校及其部分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基于RE-AIM模型从组织层面分析比较高校间艾滋病/性健康教育活动情况的差异,并采用二水平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探索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45 392份。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1.10%。学生水平因素中,认同学校艾滋病/性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符合需求、形式受喜爱、对自己能有所帮助、数量频次适宜、对教育活动满意、作为组织者参与过教育活动与知晓率呈正向关系。高校水平因素中,专科学校与知晓率呈负向关系。医药、农业、青春健康项目类学校;2019年上半年出现艾滋病疫情的学校;RE-AIM总体得分等级优良;落实维度中成立校级工作小组、具有制度和文件、教师数量大于5人;覆盖维度中有组织新生活动、近5年活动数量11项以上、核心活动覆盖率80%~100%;实施维度中活动形式4~6个形式、大于等于7个、有活动方案、有固定经费支持;效果维度中等级中等及以上、有效果评估与知晓率呈正向关系。结论组织(学校)水平变量及个体(学生)水平变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具有独立影响作用。要提高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个体水平应加强关注女生、来自农村、非住校、父母教育程度低的学生,在组织水平应加强落实国家有关疫情通报、组织制度、师资队伍的政策要求,加强新生和同伴教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应契合学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RE-AIM模型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原文传递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HIV检测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林琼芬 樊莉蕊 +4 位作者 余平 徐慧芳 姚芷潞 王雅涛 林鹏 《华南预防医学》 2023年第10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生的HIV检测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职学生HIV检测认知水平和行动力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其HIV检测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生的HIV检测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职学生HIV检测认知水平和行动力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其HIV检测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1864名中职学生平均年龄为(16.27±1.20)岁,男女比为1∶2.43;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2.90%(986/1864);报告性行为发生率为5.63%(105/1864);有性行为的学生HIV检测率为14.29%(15/105),73.28%(1366人)的学生愿意在危险性行为后进行HIV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OR=0.661)、艾滋病知晓情况(OR=0.445)、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OR=1.591)、是否听过HIV检测(OR=0.446)、是否接受过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OR=0.538、0.648)是影响中职学生HIV检测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HIV检测意愿较高,但有性行为的学生检测率较低,农村学生检测意愿低,应加强学生正确性观念、检测相关知识政策的教育,且教育资源投入应对农村地区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HIV 检测意愿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1991-2016年广州市15~24岁青少年HIV/AIDS流行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樊莉蕊 秦发举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988-990,F0003,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15~24岁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特征,为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AIDS)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1991-2016年15~24岁青少年HIV流行特征。结果 1991-2016年共报告2 379例15~24岁青少年AIDS病例,占广州市... 目的了解广州市15~24岁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特征,为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AIDS)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1991-2016年15~24岁青少年HIV流行特征。结果 1991-2016年共报告2 379例15~24岁青少年AIDS病例,占广州市总病例的比例从2008年的13.7%上升到22.8%;平均年龄(21.6±2.0)岁,20~24岁年龄段占83.8%;男性占84.8%;大专及以上占38.2%;性传播途径占87.6%(2 083/2 379),同性传播占57.1%(1 358/2 379);2008-2016年,同性传播途径比例在15-24岁青少年病例和总体疫情中均逐年增加(χ_(趋势)~2=173.0,P<0.05;χ_(趋势)~2=1 838.9,P<0.05),15~24岁青少年病例的同性传播比例高于广州市同期总体疫情中同性传播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932.3,P<0.05);检测咨询是病例主要来源(32.8%),专题调查15.4%,性病门诊11.9%;2008-2016年,15~24岁青少年人群病例发现较总体人群早(χ_(趋势)~2=1 210.6,P<0.05)。结论 AIDS对15~24岁青少年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应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AIDS对该人群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15~24岁青少年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广州市学生人群艾滋病疫情及相关行为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樊莉蕊 陈希 +4 位作者 陈韵聪 韩志刚 蔡衍珊 何蔚云 徐慧芳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9期821-825,829,共6页
目的了解2011—2020年广州市学生人群的艾滋病疫情及相关行为变化情况,为加强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分析2011—2020年广州市学生人群艾滋病疫情特征;利用学生哨点监测数据分析艾滋病相... 目的了解2011—2020年广州市学生人群的艾滋病疫情及相关行为变化情况,为加强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分析2011—2020年广州市学生人群艾滋病疫情特征;利用学生哨点监测数据分析艾滋病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20年广州市共新报告学生艾滋病病例638例,学生病例报告数呈增长趋势(APC=17.80,P<0.05);男性98.43%;平均年龄(20.45±2.6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83.70%;检测咨询的病例52.35%;性途径传播99.06%,其中同性传播83.86%;未婚98.28%;HIV占比逐年升高(χ趋势2=7.357,P<0.01)。哨点监测在2014—2016年检出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20%、0.12%和0.09%;2017和2020年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5%和0.12%。性行为发生率13.57%,第一次性行为平均年龄(19.85±1.96)岁,性行为年龄有提前趋势(χ趋势2=62.168,P<0.01)。接受防艾宣传服务的比例、参与防艾宣传服务的比例、与固定性伴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接受HIV检测的比例均有升高趋势(χ趋势2=7.532、10.327、8.375、26.659,P<0.01)。相对未接受干预服务的学生,接受干预服务的学生主动参与干预服务的比例、接受HIV检测的比例均有升高趋势(χ^(2)=145.667、5.99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生性行为、低年级、广东省户籍、曾参与过艾滋病干预服务的学生接受HIV检测率更高(P<0.01)。结论 2011—2020年广州市学生接受防艾宣传服务、参与防艾宣传服务、与固定性伴每次使用安全套和接受HIV检测等相关安全行为有逐年增长趋势,提示接受干预服务可以促进学生接受HIV检测和使用安全套等安全行为。疫情快速增长趋势得到遏制,进入平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HIV AIDS 疫情 干预效果 分析
原文传递
2010-2015年广州市“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9
作者 程伟彬 徐慧芳 +13 位作者 钟斐 蔡衍珊 陈晓滨 蒙钢 鲁永恒 韩志刚 樊莉蕊 赵宇腾 陈希 梁彩云 吴昊 高凯 麦惠霞 唐琛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53-857,共5页
目的:介绍广州市“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策略构建过程,并分析其在2010—2015年的实施效果。方法由广州市CDC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活跃的网站及论坛上开辟男性同性恋健康专栏,通过应用心理、行为干预理论,结... 目的:介绍广州市“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策略构建过程,并分析其在2010—2015年的实施效果。方法由广州市CDC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活跃的网站及论坛上开辟男性同性恋健康专栏,通过应用心理、行为干预理论,结合“互联网+”理念,开发针对MSM HIV感染风险因素的干预软件(包括情境嵌入式干预和艾滋病感染风险评估)和HIV检测在线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MSM“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以2010—2015年接受过“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的MSM为研究对象,分析6年来该服务运行情况;同时,对2010—2015年的4—7月接受服务的MSM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的问卷为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最近1年接受干预的情况、最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性行为情况和最近1年做过HIV检测的情况(本次服务HIV检测除外),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监测人群HIV感染、最近1年接受HIV干预、最近1年进行HIV检测、最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性行为情况差异。结果截至2015年12月31日,接受“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检测的MSM共34395人次,从2010年的2338人次上升至2015年的8054人次;2010—2015年,HIV确证新发阳性者分别为59、166、312、283、291和270例,占全市MSM确证新发阳性例数的比例分别为25.0%、32.8%、38.8%、35.1%、30.5%和23.2%。2010—2015年共监测对象3047名,每年分别为405、400、401、633、608和600名,最近1年接受HIV干预者分别占74.3%(301名)、70.8%(283名)、83.3%(334名)、85.0%(538名)、69.1%(420名)和83.8%(503名)(趋势χ2=6.53,P=0.011),最近1年进行HIV检测者分别占44.0%(178名)、44.3%(177名)、49.4%(198名)、53.4%(338名)、56.1%(341名)和60.2%(361名)(趋势χ2=40.83,P〈0.001),最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性行为者分别占59.3%(240名)、62.0%(248名)、56.6%(227名)、57.0%(361名)、48.4%(294名)和43.7%(262名)(趋势χ2=42.21,P〈0.001)。结论“互联网+”艾滋病预防服务作为传统艾滋病预防策略的延伸,对实施国家艾滋病防控策略,尤其在扩大高危人群干预、检测和病例发现上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同性恋 男性 互联网+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广东省825名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rush poppers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梦清 程伟彬 +7 位作者 徐慧芳 蔡衍珊 樊莉蕊 钟斐 陈希 靳伟 陈晓滨 李婧妍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49-953,共5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部分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SM)msh poppers使用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3—8月通过华南地区某男男同性恋网站招募调查对象,纳人男性、16岁以上、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广东省内在校学生者,共833名,对... 目的分析广东省部分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SM)msh poppers使用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3—8月通过华南地区某男男同性恋网站招募调查对象,纳人男性、16岁以上、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广东省内在校学生者,共833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3.4%(825名)。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HIV检测、最近3个月的性行为情况、rush poppers等物质使用情况及进入同性恋圈子的时间(人圈时间)等。采用x。检验比较不同性行为调查对象rush poppers使用情况的差异,采用多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rush poppers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825名MSM的年龄为(24.3±3.3)岁,其中14.8%(122名)的MSM最近3个月使用过rush poppers。做过HIV检测的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为16.7%(92/551),高于未检测者[10.9%(30/274)1(x2=4.80,P=0.028);最近3个月有肛交的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为16.8%(93/553),高于未肛交者[10.7%(29/272)](x2=5.48,P=0.019);最近3个月有多性伴(性伴数≥2)的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为19.3%(45/233),高于无多性伴者[13.1%(77/589)](X2=5.14,P=0.023);最近3个月有临时性伴的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为18.0%(68/378),高于无临时性伴者[12.1%(54/447)](X2=5.68,P=0.017);曾感染过性病的MSM rushpoppers使用率为23.4%(18/77),高于未曾感染性病者[14.0%(104/743)](x2=4.85,P=0.028);入圈时间≥5年的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为18.0%(71/395),高于入圈时间≤1年和2—4年者[10.7%(19/178)和12.5%(26/208)](X2=6.41,P=0.041)。做过HIV检测、最近3个月有临时性伴或人圈时间≥5年的MSM使用rush poppers的可能性较高,其DR(95%CI)值分别为1.70(1.07—2.70)、1.67(1.12—2.50)及1.87(1.05~3.31)。结论广东省部分学生MSM rush poppers使用率较高;做过HIV检测、最近3个月有临时性伴及人圈时间I〉5年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男性 学生 横断面研究 Rushpoppers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