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SA-seq的大豆棕色荚皮L2基因定位
1
作者 樊超 毕影东 +5 位作者 李炜 梁文卫 刘淼 刘建新 杨光 邸树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大豆荚皮的颜色是重要的驯化性状和表型特征,与炸荚习性和躲避捕食关系紧密。大豆荚皮颜色主要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棕色荚皮L2基因尚未被鉴定。为了在大豆基因组上对该基因进行鉴定,为大豆棕色荚皮相关基因功能解析和育种应用提供一... 大豆荚皮的颜色是重要的驯化性状和表型特征,与炸荚习性和躲避捕食关系紧密。大豆荚皮颜色主要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棕色荚皮L2基因尚未被鉴定。为了在大豆基因组上对该基因进行鉴定,为大豆棕色荚皮相关基因功能解析和育种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栽培大豆中龙优203(黄色荚皮)和野生大豆FF1235(黑色荚皮)为亲本构建F 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F 2群体棕色豆荚和黄色豆荚单株构建混池进行BSA-seq定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组交换单株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棕色荚皮性状为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棕色荚皮L2基因关联区域位于3号染色体0~0.75 Mb的区段。进一步开发InDel分子标记进行精细定位,获得具有多态性的InDel引物7对。最终将棕色荚皮位点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Indel-L2-3~Indel-L2-6,物理距离为344 kb。定位区间内共有候选基因32个,其中Glyma.03G005700基因注释为异丙基苹果酸聚合酶,与已发现的黑色荚皮基因L1(Glyma.19G120400)高度同源,其功能为将4-羟基丙酮酸转化为红果酸和番石榴酸,可能是调控大豆棕色荚皮形成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荚皮颜色 基因定位 BSA-seq
下载PDF
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组分分析
2
作者 樊超 毕影东 +7 位作者 刘淼 李炜 刘建新 杨光 梁文卫 邸树峰 唐立郦 来永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34-141,共8页
旨在对采集自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深入分析。以153份寒地野生大豆为试材,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了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7种游离氨基酸中,甲... 旨在对采集自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深入分析。以153份寒地野生大豆为试材,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了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7种游离氨基酸中,甲硫氨酸变异幅度最大,变异系数为0.469,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069 mg/g,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为0.894 mg/g。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大部分游离氨基酸之间表现为正相关,仅天冬氨酸与苯丙氨酸以及丝氨酸与精氨酸之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15%,第1、2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6.47%和20.55%。以第1、2主成分作图可知,北部地区资源和中南部地区资源之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之间差异较小。该研究明确了寒地野生大豆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异情况和组分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不同来源地对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分的影响,为大豆育种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野生大豆 游离氨基酸 变异系数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占空比的脉冲光源对工业大麻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立郦 张晟齐 +6 位作者 王飞 邵一鸣 袁红梅 程莉莉 刘丹丹 樊超 吴广文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试验研究室外栽培条件下,利用不同占空比的脉冲光源对工业大麻进行补光,探究其对工业大麻生长发育、生理生化以及主要大麻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占空比100%(LED1)和占空比70%(LED2)的光源促进了工业大麻株高、茎粗、SPAD值以及花叶干... 试验研究室外栽培条件下,利用不同占空比的脉冲光源对工业大麻进行补光,探究其对工业大麻生长发育、生理生化以及主要大麻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占空比100%(LED1)和占空比70%(LED2)的光源促进了工业大麻株高、茎粗、SPAD值以及花叶干重和鲜重的增加,但LED2与不补光(CK)差异不显著,而占空比50%(LED3)光源显著降低了工业大麻的株高、茎粗、SPAD值以及花叶干重和鲜重;LED1、LED2和LED3提高了工业大麻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以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LED1与CK差异显著,LED2和LED3与CK差异不显著;LED1和LED2显著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TA)活性,而LED3显著促进抗氧化物酶(SOD、POD和CTA)的活性;LED1显著降低了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的含量,而LED1、LED2和LED3显著提高了大麻萜酚(CBG)的含量。LED1和LED2光源均可以促进工业大麻的生长发育,增加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抗氧化物活性,增加CBG含量,为今后利用节能(占空比)脉冲光源提高工业大麻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脉冲光源 生长特性 生理生化性质 主要大麻素
下载PDF
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梁文卫 毕影东 +7 位作者 李炜 樊超 邸树峰 刘建新 刘淼 杨光 来永才 王明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0-116,共7页
通过研究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大豆干物质积累、株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黑龙江省大豆单产提升提供高效施肥方案。2022年和2023年选用中龙豆120和黑农81这2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6种... 通过研究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大豆干物质积累、株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黑龙江省大豆单产提升提供高效施肥方案。2022年和2023年选用中龙豆120和黑农81这2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6种施肥措施处理,分别为T1(常规施肥:尿素25 kg/hm^(2)、磷酸二胺150 kg/hm^(2)、硫酸钾50 kg/hm^(2))、T2(常规施肥+新美洲星拌种剂拌种+喷施新美洲星作物生长抗逆免疫剂)、T3(常规施肥+ARC微生物菌剂)、T4(常规施肥+十方生物菌剂拌种+喷施十方生物菌肥)、T5(常规肥减半施+硫代硫酸铵灌施)、T6(常规施肥+喷施富硒肥),对比研究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T3处理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及土壤肥力均高于其他处理(P<0.05)。2022年,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中龙豆120的产量提高了20.96%,达到了(3056.7±69.3)kg/hm^(2);黑农81的产量提高了23.82%,达到了(2893.3±56.2)kg/hm^(2)。2023年,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中龙豆120的产量提高了21.44%,达到了(3053.3±62.1)kg/hm^(2);黑农81的产量提高了22.03%,达到了(2839.3±41.8)kg/hm^(2)。说明在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常规施肥+ARC微生物菌剂的施肥措施,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及大豆的产量,是大豆单产提升一种较好的高效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肥措施 大豆—玉米轮作 干物质 产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面向数据分发服务的编译工具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吕广喆 刘陶 樊超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4年第2期86-88,共3页
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中,由于硬件平台、网络协议的不同,上层软件往往采用不同的技术栈来实现,所以软件与硬件耦合程度高。不少系统选用数据分发服务作为消息中间件,为应用提供统一的接口、消息模型,降低软件对网络接口的依赖。针对不同编... 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中,由于硬件平台、网络协议的不同,上层软件往往采用不同的技术栈来实现,所以软件与硬件耦合程度高。不少系统选用数据分发服务作为消息中间件,为应用提供统一的接口、消息模型,降低软件对网络接口的依赖。针对不同编程语言数据定义方式不同的问题,选用互动式数据语言(IDL)作为数据结构的统一描述方式,在应用开发过程中通过IDL编译工具生成不同语言的桩代码以支持应用开发。设计了面向数据分发服务的IDL编译工具,支持IDL语言向C/C++自动化转换及可配置的桩代码生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分发服务 编译工具 自动化转换
下载PDF
“互联网+”视角下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6
作者 樊超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6期29-31,共3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汉语言文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如何在“互联网+”的视角下有效融入审美教...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汉语言文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如何在“互联网+”的视角下有效融入审美教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文章将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审美教育定义进行概述,接着分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互联网+”视角下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汉语言文学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汉语言文学教学 审美教育
下载PDF
红砂岩地层PLC工法桩围堰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7
作者 樊超 崔洪波 +2 位作者 毛小龙 薜刚 赵松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128-0131,共4页
PLC工法桩围堰施工时在水下或水旁边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用于隔离施工区域和水体,确保施工安全和水体环境保护。本文项目依托工程为螺溪洲大桥,钢围堰土层主要是卵石、以及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这对于PLC工法桩围堰施工具有极大的挑战。为... PLC工法桩围堰施工时在水下或水旁边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用于隔离施工区域和水体,确保施工安全和水体环境保护。本文项目依托工程为螺溪洲大桥,钢围堰土层主要是卵石、以及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这对于PLC工法桩围堰施工具有极大的挑战。为此本文首先对PLC工法桩的组合、位置的布设、以及结构进行了设计,其次探讨了探讨了红砂岩地层PLC工法桩施工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工艺流程、测量放样、引孔施工、安装导向设备等,并结合监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围堰施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围堰 施工技术 PLC工法 施工技术 PLC工法
下载PDF
基于改进Oriented R-CNN的旋转框麦穗检测与计数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于俊伟 陈威威 +2 位作者 郭园森 母亚双 樊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8-257,共10页
为对干扰、遮挡等复杂的田野环境中麦穗进行精准定位与计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Oriented R-CNN麦穗旋转框检测与计数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跨阶段局部空间金字塔(spatial pyramid pooling 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s,SPPCSPC... 为对干扰、遮挡等复杂的田野环境中麦穗进行精准定位与计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Oriented R-CNN麦穗旋转框检测与计数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跨阶段局部空间金字塔(spatial pyramid pooling 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s,SPPCSPC)模块扩大模型感受野,增强网络感知能力;其次,在颈网络中结合路径聚合网络(PANet,path aggregation network)和混合注意力机制(E2CBAM,efficient two 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丰富特征图包含的特征信息;最后采用柔性非极大值抑制算法(Soft-NMS,soft-non maximum suppression)优化预测框筛选过程。试验结果显示,改进的模型对复杂环境中的麦穗检测效果良好。相较原模型,平均精确度均值mAP提高了2.02个百分点,与主流的旋转目标检测模型Gliding vertex、R3det、Rotated Faster R-CNN、S2anet和Rotated Retinanet相比,mAP分别提高了4.99、2.49、3.94、2.25和4.12个百分点。该研究方法利用旋转框准确定位麦穗位置,使得框内背景区域面积大幅度减少,为实际观察麦穗生长状况和统计数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作物 注意力机制 麦穗 Oriented R-CNN
下载PDF
2种新型肥料对大豆肥密效应及土壤酶活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元文霞 毕影东 +6 位作者 樊超 李炜 刘淼 刘建新 杨光 邸树峰 梁文卫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53-61,共9页
为研究2种新型肥料及其配套施用方法对大豆肥密效应及土壤酶活的影响,本研究以‘中龙豆12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施肥处理(空白施肥、正常施肥、低浓度硫代硫酸铵、高浓度硫代硫酸铵、0.5肥+铜大师、0.3肥+铜大师,分别记作T_(1)、T_(2)、... 为研究2种新型肥料及其配套施用方法对大豆肥密效应及土壤酶活的影响,本研究以‘中龙豆12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施肥处理(空白施肥、正常施肥、低浓度硫代硫酸铵、高浓度硫代硫酸铵、0.5肥+铜大师、0.3肥+铜大师,分别记作T_(1)、T_(2)、T_(3)、T_(4)、T_(5)、T_(6))为主区和3个种植密度水平(15×10^(4)、20×10^(4)、25×10^(4)株/hm^(2),分别记作M1、M2、M3)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处理下,大豆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M2处取得最大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主茎粗、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株高、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在同一种植密度下,硫代硫酸铵处理较T_(1)、T_(2)相比增加了产量、叶面积指数、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但是降低了大豆株高、主茎粗与土壤脲酶活性,T_(3)处理较T_(1)、T_(2)相比均增加了叶绿素含量,T_(4)较T_(1)相比增加了叶绿素含量;铜大师处理在M3密度下种植时相对T_(1)、T_(2)显著提高大豆产量但此时与其他种植密度相比整体产量较低,铜大师处理下大豆株高、主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土壤酶活性趋势整体上均低于T_(1)、T_(2),叶绿素含量呈相反的结果。综上所述:20万株/hm^(2)时硫代硫酸铵处理是最优栽培模式,且在M_(2)T_(4)下达到产量最大值3200.00 kg/hm^(2),铜大师在大豆上的应用我们应做下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肥密 产量 生长 土壤酶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晨辰 高松宝 樊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0期76-79,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全麻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老年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三组,各36例。低剂量组给予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全麻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老年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三组,各36例。低剂量组给予0.2 mg·kg^(-1)瑞马唑仑+舒芬太尼,中剂量组给予0.3 mg·kg^(-1)瑞马唑仑+舒芬太尼,高剂量组给予0.4 mg·kg^(-1)瑞马唑仑+舒芬太尼。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镇静情况、术后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自诱导至脑电双频指数(BIS)<60时的时间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短,且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插管前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3)、拔管后30 min(T4)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低剂量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3、T4时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麻醉诱导后(T2)时Ramsay镇静评分较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诱导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全麻时间速度较快,可有效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发挥良好镇静作用,降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瑞马唑仑 舒芬太尼 老年人
下载PDF
人类行为动力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38
11
作者 樊超 郭进利 +1 位作者 韩筱璞 汪秉宏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11年第2期1-17,共17页
介绍了人类动力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并对近年来的主要实证结果和理论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了人类在通信、访问网络、工作和自身生理特征4个方面表现出的时间标度特征和在迁移活动中表现出的空间标度特征,发现人类行为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并概... 介绍了人类动力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并对近年来的主要实证结果和理论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了人类在通信、访问网络、工作和自身生理特征4个方面表现出的时间标度特征和在迁移活动中表现出的空间标度特征,发现人类行为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并概述了产生重尾的动力学机制,包括基于优先权决策的排队系统、兴趣行为以及非齐次泊松过程等等,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动力学 时空标度规律 时间间隔分布 重尾 幂律
下载PDF
颤振对TDICCD相机像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樊超 李英才 易红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14-1717,共4页
为了分析卫星颤振对TDICCD相机像质的影响,给出了低频正弦颤振引起的相机像移,重点分析了滚动、俯仰、偏航三个方向的颤振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通过对两种卫星颤振动力学仿真数据的计算,具体研究了颤振对相机像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T... 为了分析卫星颤振对TDICCD相机像质的影响,给出了低频正弦颤振引起的相机像移,重点分析了滚动、俯仰、偏航三个方向的颤振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通过对两种卫星颤振动力学仿真数据的计算,具体研究了颤振对相机像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TDICCD相机对卫星颤振幅值要求较高,且随TDI积分级数的增加,颤振的影响尤为突出,必须加以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 TDICCD相机 像移 像质
下载PDF
偏流角对空间相机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樊超 梁义涛 +1 位作者 李伟 王锋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6-79,共4页
研究了卫星运行中偏流角对TDICCD相机像质的影响。根据卫星运动状态,推导了偏流角的具体变化形式,以及由其在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相机像移和由此造成的像质退化调制传递函数(MTF)。并针对高度为500 km的圆形卫星轨道,定量计算了偏... 研究了卫星运行中偏流角对TDICCD相机像质的影响。根据卫星运动状态,推导了偏流角的具体变化形式,以及由其在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相机像移和由此造成的像质退化调制传递函数(MTF)。并针对高度为500 km的圆形卫星轨道,定量计算了偏流角导致的像移对相机像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偏流角在赤道附近最大,随着纬度的升高,偏流角呈非线性减小。并且,由它引起的像移在穿航方向对相机像质的影响远大于沿航方向。对于给定的轨道参数,偏流角最大值约为3.7°,当积分级数为32时,由其引起的像移调制传递函数接近于零,严重影响了相机的成像质量。为此,提出了使用二维摆镜和调整焦平面方向两种实时补偿偏流角影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流角 TDICCD相机 像移 像质 补偿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直线模型的车道线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樊超 狄帅 +1 位作者 侯利龙 石小凤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6-328,332,共4页
为了更好地满足车道标志线识别算法的实时性和鲁棒性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车道标志线识别算法。将图像灰度化后,采用中值滤波去除图像采集过程中引入的噪声,应用方向可调滤波器进行边缘提取,在提取过程中对原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 为了更好地满足车道标志线识别算法的实时性和鲁棒性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车道标志线识别算法。将图像灰度化后,采用中值滤波去除图像采集过程中引入的噪声,应用方向可调滤波器进行边缘提取,在提取过程中对原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划分并采用边缘分布函数法确定方向可调滤波器的初始方向角。提出使用基于梯度加权的霍夫变换对车道标志线进行识别,通过建立梯形感兴趣区域的方法实现对车道标志线的实时跟踪,并对多段实地采集的视频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方向可调滤波器与梯度加权的霍夫变换相结合的车道标志线识别方法,简化了对车道标志线信息特征参量的估计;不仅大大缩减了算法的执行时间,而且使算法的鲁棒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可调滤波器 边缘分布函数 梯度加权霍夫变换 车道标志线识别 车道标志线跟踪
下载PDF
偏流角对TDICCD相机像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樊超 李英才 易红伟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0-73,107,共5页
为分析TDICCD相机成像过程中偏流角对相机像质的影响,根据卫星轨道方程写出了偏流角随纬度变化的具体形式。基于此分别研究了其在卫星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像移量和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并利用极地圆轨道参数详细计算了偏流角引起... 为分析TDICCD相机成像过程中偏流角对相机像质的影响,根据卫星轨道方程写出了偏流角随纬度变化的具体形式。基于此分别研究了其在卫星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像移量和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并利用极地圆轨道参数详细计算了偏流角引起的像移对像质的影响程度和在MTFdrift>0.95的情况下调整偏流角的时间间隔。结果表明,偏流角是纬度的函数,由它引起的像移在穿航方向对相机像质的影响较为严重,必须采取补偿措施加以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流角 TDICCD相机 像移 像质
下载PDF
速高比对TDICCD相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樊超 李英才 易红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7-821,共5页
高分辨率星载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相机在侧摆成像过程中,速高比变化会引起相机图像运动角速度的变化,恶化相机的像质。因此研究卫星相机成像时速高比的变化规律,并分别从成像地面景物的纬度变化和相机侧摆角度的变化两个... 高分辨率星载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相机在侧摆成像过程中,速高比变化会引起相机图像运动角速度的变化,恶化相机的像质。因此研究卫星相机成像时速高比的变化规律,并分别从成像地面景物的纬度变化和相机侧摆角度的变化两个方面研究速高比变化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时间延迟积分(TDI)行积分时间调整的时间间隔和相机成像时允许的侧摆角度范围。最后分析了视场变化对相机像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仪表设备 速高比 TDICCD相机 像移 像质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远期疗效观察及其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樊超 于良 孙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对术后出现的远期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EST治疗的158...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对术后出现的远期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EST治疗的15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3例患者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出现远期(≥术后3月)并发症者13例,发生率为12.6%。其中,胆总管结石复发者8例,有6例伴随胆管炎反复发作;单纯胆管炎1例;出现结石性胆囊炎2例;胆管结石残留1例;慢性胰腺炎1例。结论EST是治疗胆道梗阻的安全、可靠的方法。术前患者黄疸可能是引起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狭窄 远期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小麦品种分类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樊超 夏旭 +1 位作者 石小凤 侯利龙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8,共5页
籽粒的外观特征是区别不同小麦品种的重要标志,对小麦的选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采用中值滤波和迭代式阈值法对采集到的4类小麦共468粒样本图像进行处理和分割;然后针对每类小麦,提取了其6个颜色特征、5个形态特征和5个纹理特... 籽粒的外观特征是区别不同小麦品种的重要标志,对小麦的选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采用中值滤波和迭代式阈值法对采集到的4类小麦共468粒样本图像进行处理和分割;然后针对每类小麦,提取了其6个颜色特征、5个形态特征和5个纹理特征等共16个参数;最后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比较了仅使用颜色和形态特征作为网络输入以及3类特征共同作用时的分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仅使用颜色、形态两方面的11个特征参数时,小麦样本的识别率为87.6%;当增加5个纹理特征时,样本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3.13%,可有效识别出4类小麦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计算机视觉 特征提取 神经网络
下载PDF
空间相机中的偏流角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樊超 李英才 易红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16-220,共5页
高分辨率星载 TDI-CCD 相机在成像过程中,偏流角会对相机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根据卫星轨道方程给出了偏流角和偏流角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具体形式,基于此分别研究了偏流角在卫星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像移量和它对相机成像质量的... 高分辨率星载 TDI-CCD 相机在成像过程中,偏流角会对相机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根据卫星轨道方程给出了偏流角和偏流角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具体形式,基于此分别研究了偏流角在卫星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像移量和它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流角是纬度的函数,由它引起的像移在穿航方向对相机像质的影响较为严重,必须加以校正.并针对极地圆轨道详细计算了像移对像质的影响程度和在 MTF_(偏流角)>0.95的情况下偏流角需要调整的最小时间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流角 TDI.CCD相机 像移 像质
下载PDF
咪达唑仑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樊超 马克涛 +5 位作者 杨越 李丽 陈梦洁 朱贺 司军强 魏丽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0-335,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acid 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acid 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假手术、CCI组、正常组GABA-AR激活电流的变化、以及咪达唑仑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后GABA-AR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CCI组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由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咪达唑仑(0.03~100μmol/L)对CCI组GABA-AR激活电流均有增强作用,且随咪达唑仑浓度升高,对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率逐渐升高,3.00μmol/L咪达唑仑时达峰值(P<0.05或0.01)。结论:在CCI组中,DRG神经元GABA-AR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疼痛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咪达唑仑对CCI组GABA-AR功能有增强作用,增强GABA-AR参与突触前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在脊髓水平产生镇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神经病理性痛 背根神经节 Γ-氨基丁酸A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