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苏轼的“和陶诗” 被引量:7
1
作者 横山伊势雄 张寅彭 《阴山学刊》 1998年第2期9-15,共7页
苏轼的“和陶诗”,可以说是他30年来倾倒于陶渊明其人其诗的一个总结。以和韵的形式表示出来,存在着视陶诗为诗之极致的认识,和视自己为陶诗真正传人的意识。苏于穷极潦倒时所作的“和陶诗”,作为冷静地追求人类个性的生活方式的文... 苏轼的“和陶诗”,可以说是他30年来倾倒于陶渊明其人其诗的一个总结。以和韵的形式表示出来,存在着视陶诗为诗之极致的认识,和视自己为陶诗真正传人的意识。苏于穷极潦倒时所作的“和陶诗”,作为冷静地追求人类个性的生活方式的文学,又是宋代古典主义文学的一个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陶渊明 和韵诗 诗歌 文学研究 模仿 继承 古典主义文学 宋代
下载PDF
从宋代诗论看宋诗的“平淡体” 被引量:4
2
作者 横山伊势雄 张寅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诗论 陶渊明 东坡诗 《庄子》 以意为主 建安风力 欧阳修 朴素无华 善之善者 《二十四诗品》
下载PDF
梅尧臣的诗论──兼正梅尧臣“学唐人平淡处”之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横山伊势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51-55,共5页
梅尧臣的诗论──兼正梅尧臣“学唐人平淡处”之论[日]横山伊势雄,张寅彭译一、绪言明人胡应麟对于梅尧臣的诗有如下的评语:梅诗和平简远,淡而不枯,丽而有则,实为宋人之冠。学王右丞者梅圣俞。(《诗薮》)这段话作为梅诗的评论... 梅尧臣的诗论──兼正梅尧臣“学唐人平淡处”之论[日]横山伊势雄,张寅彭译一、绪言明人胡应麟对于梅尧臣的诗有如下的评语:梅诗和平简远,淡而不枯,丽而有则,实为宋人之冠。学王右丞者梅圣俞。(《诗薮》)这段话作为梅诗的评论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是,又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陶渊明 欧阳修 《诗经》 诗论 阮籍 存在价值 唐人 《国风》 《咏怀》诗
下载PDF
《沧浪诗话》——抒情的回归 被引量:1
4
作者 横山伊势雄 张寅彭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3期35-40,共6页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 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 惰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 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 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 惰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 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 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 诗的原理 上述引语,系南宋严羽(生卒年未详)《沧浪诗话·诗辨》的一节。“诗话’本是一种与诗有关的、经过整理的笔记体著作的称谓,始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以后陆续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盛唐诗人 “气象” 杜甫 苏轼 别趣 诗评 兴趣 别材 元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