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求可见性:农民数字参与的主体性分析与数字素养培育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淼 檀晓涓 《科技传播》 2023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农民获得可见性的能力成为其数字存在和社会参与的重要表征,并影响农村网络舆情治理。结合丹尼尔·戴扬对可见性权利的三重划分,考察农民在数字社...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农民获得可见性的能力成为其数字存在和社会参与的重要表征,并影响农村网络舆情治理。结合丹尼尔·戴扬对可见性权利的三重划分,考察农民在数字社交平台形象展演中的主体性状态,可以归纳农民在“三农”议题中的权利获得现状与对应的叙事能力,评估农民数字素养发展现状与困境。研究发现,自媒体代表少数农民实现自身观点的可见,完成公共空间的主体性回归。其他大多数农民的主体性和可见性被遮蔽。在接入素养、表达素养与交流素养匮乏境况下,农民成为“三农”议题数字参与中的相对弱者。通过乡村数字环境塑造、农民素养培训、多元力量共建,实现农民数字素养提升,争取网络公共空间可见和数字参与中主体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数字素养 “三农” 公共参与 可见性
下载PDF
秩序的共建:短视频平台中环境共意动员路径
2
作者 郭淼 檀晓涓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79,共4页
环境传播事关民生福祉,契合个体生命健康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诉求,日益成为公共空间的显见议题,也呈现出不同圈层动员主体的认知碰撞,舆论错位,动员乏力。短视频平台是全媒体时代社会信息系统中重要的聚合与流转中枢,为形成多主体议程... 环境传播事关民生福祉,契合个体生命健康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诉求,日益成为公共空间的显见议题,也呈现出不同圈层动员主体的认知碰撞,舆论错位,动员乏力。短视频平台是全媒体时代社会信息系统中重要的聚合与流转中枢,为形成多主体议程共创提供条件,实现对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生活的共享共治共建,依托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渠道和社交可供性,为多元主体提供技术、组织、文化的支持,推动环境议程互动和有序参与共意动员。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可以结合短视频语言优势,借助层级传播、涟漪效应对环境保护多维解读,激活跨圈层、跨文化的用户群体的参与热情和群体进入,进行多元有序、和而不同的内容创作和议题参与,围绕环境保护实现高效的共意性社会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共意动员 环境保护 多元主体
下载PDF
智能家居对数字弱势群体权利的补偿与剥夺
3
作者 郭淼 檀晓涓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期34-40,共7页
随着产业发展和产品迭代,智能家居产品市场扩张,用户群体高速增长,其逐渐进入微粒化家庭以及社会公共空间,成为媒介生态的组成部分。智能家居商品意义上的人性化设计带来便捷且无法察觉的舒适体验,当其广泛应用于家庭乃至社会空间时,可... 随着产业发展和产品迭代,智能家居产品市场扩张,用户群体高速增长,其逐渐进入微粒化家庭以及社会公共空间,成为媒介生态的组成部分。智能家居商品意义上的人性化设计带来便捷且无法察觉的舒适体验,当其广泛应用于家庭乃至社会空间时,可以对智能、体能、技能上的相对数字弱势群体进行能力补偿、弥合数字接入沟与使用沟。当智能逻辑作为数字生活运行的底层规则,以无障碍体验包裹技术使用者时,技术应用边界的模糊就会触及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底线,形成技术规训和对数字权利的剥夺。人类在享受数字技术进步带来能力补偿的同时,应警惕技术渗入带来数字权利的剥夺,并思考智能家居使用的合理规制,保障相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弱势群体 数字人权 智能家居 补偿 剥夺
下载PDF
人脸识别技术对数字个体的增权与抑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淼 檀晓涓 《未来传播》 CSSCI 2021年第2期52-58,125,共8页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是数字时代对个体信息收集使用的最新探索。在数字化社会和技术理性主导治理思维的背景下,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各个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对生物信息的使用流程包括采集、存储、流通、应用,在使用...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是数字时代对个体信息收集使用的最新探索。在数字化社会和技术理性主导治理思维的背景下,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各个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对生物信息的使用流程包括采集、存储、流通、应用,在使用个体信息的过程中,人脸识别塑造新的信息传播和应用生态,并对数字个体的权利产生增权和抑制的双重效果。技术本身的工具性决定技术对个体的延伸,技术对个体权利的抑制是人对技术应用和规制的不完全,最终对技术使用进行规制和透明化处理是"技术为人"未来转变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数字个体 社会权利
下载PDF
沟通与互助:气候风险中城市的数字传播
5
作者 郭淼 檀晓涓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7-49,共3页
在城市突发气候灾害中,城市传播的顺畅事关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和灾难救援有序推进。数字时代,城市得以通过数字化渠道实现再连接。在突发气候灾害前期预警、中期救助、长期防范和自助的过程中,城市呈现出以虚拟城市空间为传播场域的交... 在城市突发气候灾害中,城市传播的顺畅事关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和灾难救援有序推进。数字时代,城市得以通过数字化渠道实现再连接。在突发气候灾害前期预警、中期救助、长期防范和自助的过程中,城市呈现出以虚拟城市空间为传播场域的交流语境,以微粒化个体为信息节点,实现了气候灾害信息传播和风险互助,为城市风险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灾害 城市传播 风险治理
下载PDF
基于物质的传承与想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媒介学审思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淼 檀晓涓 赵永波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5,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伴随历史发展逐步凝铸而成与时俱进的民族观念,基于历史传承铸就的新时代民族认同具有坚厚的物质实践基础。中华各民族长期的交流融合形成诸多物质性纪念物,并在组织机构的物质实践中得以保护与传承。因循物质性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伴随历史发展逐步凝铸而成与时俱进的民族观念,基于历史传承铸就的新时代民族认同具有坚厚的物质实践基础。中华各民族长期的交流融合形成诸多物质性纪念物,并在组织机构的物质实践中得以保护与传承。因循物质性视角来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承载体与各民族精神联结的组织机制,从历史的“物”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想象体系,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记忆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结合新时代媒介实践,从新型媒介的物质性出发,在旧载体和新通路中寻找组织机制更新和再造的当代路径,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与传承提供新的物质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物质性 媒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