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慈乌图》中乌鸦到慈乌意象的文化生成及伦理转换
1
作者 程波涛 檀梓萱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2-58,共7页
慈乌作为一种文化意象,经常在传统礼俗中被应用和传播。人们普遍将其与传统社会中的道德理念紧密关联,譬如,慈乌反哺的本能行为,即有民间俗信中人设伦理的意义“在场”。可以说,从“乌鸦”到“慈乌”意象的转换,经历过文化生成、衍化与... 慈乌作为一种文化意象,经常在传统礼俗中被应用和传播。人们普遍将其与传统社会中的道德理念紧密关联,譬如,慈乌反哺的本能行为,即有民间俗信中人设伦理的意义“在场”。可以说,从“乌鸦”到“慈乌”意象的转换,经历过文化生成、衍化与流变的复杂过程,关涉到神话传说、礼仪习俗、人伦道德等多重文化的叠加与统合。这就需要从民俗学、伦理学等视角加以把握,并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下,将神话传说、诗文绘画中“乌鸦”的意象与孝道伦理结合加以审视,以“乌鸦”意象生成、衍变与文化应用为基点,才能更真切地探寻“慈乌”意象所潜在的社会心理和接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乌 俗信 孝道伦理 生成 接受
下载PDF
民俗空间视阈下虎图像的文化释义
2
作者 程波涛 檀梓萱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94-98,共5页
虎作为一种意象,反复出现在中国民俗美术和民俗应用中。虎图像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于虎的诸多文化体认。早期社会中,先民出于对虎的敬畏,形成带有原始崇拜意义的虎图腾,由此衍生出虎图像镇辟、护佑、驱瘟的功用。这种带有群体意识的艺术表... 虎作为一种意象,反复出现在中国民俗美术和民俗应用中。虎图像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于虎的诸多文化体认。早期社会中,先民出于对虎的敬畏,形成带有原始崇拜意义的虎图腾,由此衍生出虎图像镇辟、护佑、驱瘟的功用。这种带有群体意识的艺术表达,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值得探讨和寻绎的虎文化。只有将民间美术中虎形象还原于民俗文化空间中,才有助于发现潜涵在俗信中的文化功能和民俗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图像 镇辟 护佑 驱瘟 民俗释读
下载PDF
从王蒙《青卞隐居图》知其山水画语言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檀梓萱 《东方收藏》 2023年第1期46-48,共3页
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王蒙作为元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元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其山水画风格与苍茫浑厚、温润平和、简淡疏阔的“元四家”中其他三家迥然不同。他的山水画常常是繁密厚重、郁然深秀的,但... 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王蒙作为元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元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其山水画风格与苍茫浑厚、温润平和、简淡疏阔的“元四家”中其他三家迥然不同。他的山水画常常是繁密厚重、郁然深秀的,但其笔下的世界并非是隐居的桃花源般山水之境,反之,在他所构置的画面中充斥着重叠的变形和不断的扭曲。山水画语言的应用好似一面镜子,照映出其隐秘的热忱与野心、矛盾与不安,语言意象的背后潜藏着他身不由己的无奈与不甘。王蒙山水画的语言应用与自身独特的审美取向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其代表作《青卞隐居图》中知其山水画语言应用及其建构历程,并探析背后复杂的矛盾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山水画 绘画形式 矛盾心理 语言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