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热堆摄类学》之作者认定分歧的形成原
1
作者 次旺南木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3年第3期59-73,195,共16页
《热堆摄类学》在摄类学理论演化阶段乃至藏传因明理论史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摄类学理论的产生对藏传因明摄类学理论模式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公元17世纪后西藏各大教派及寺院竞相兴起撰述摄类学教本,大规模研习摄类学... 《热堆摄类学》在摄类学理论演化阶段乃至藏传因明理论史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摄类学理论的产生对藏传因明摄类学理论模式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公元17世纪后西藏各大教派及寺院竞相兴起撰述摄类学教本,大规模研习摄类学的热潮。但是,目前学界对《热堆摄类学》的作者究属何人尚未能形成定论,对该摄类学理论作者及产生年代的分歧和争论,也间接对准确评估该理论的历史地位造成了一定困难。当前诸多相关史料均指出《热堆摄类学》系第思·桑杰加措、热堆寺堪布·崔成仁青等四位学者于1698年教授六世仓央嘉措摄类学理论之需而共同编纂。文章基于该史实为蓝本,以论证《热堆摄类学》作者归属作为出发点,对其作者认定产生分歧的多重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大致有五点:一是第思·桑杰加措等人在《热堆摄类学》编纂完成后不久遭遇变故,导致后人对该摄类学理论的作者未能形成清晰的认识;二是在特殊原因或作者的疏忽所致,《热堆摄类学》的初期版本未能写明作者相关信息,这也为后期产生分歧埋下了伏笔;三是该摄类学理论的通俗称谓和繁九的实名之间的不对称,使得大众将其与其他相似理论相混淆;四是西藏寺院独特的口头理论传承模式,为作者的认定蒙上了另一层面纱;五是部分原始文献对其作者错误的记载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堆摄类学 作者 分歧 因素
下载PDF
西藏传统教育“饶绛巴”学衔考析
2
作者 次旺南木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1年第3期78-89,共12页
“饶降巴”作为一种藏族传统文化现象,是藏传佛教教育规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学衔。本文以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该学衔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考辩的科目,以及学衔种类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考证。
关键词 传统教育 饶降巴 游辩 源流 种类
下载PDF
略论萨班对藏传因明学的贡献
3
作者 次旺南木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4年第4期15-22,共8页
关键词 事迹 发展史 教育领域 藏族文化 万能钥匙 西藏
下载PDF
藏传佛教辩论式教学解析
4
作者 次旺南木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6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关键词 藏语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阅读材料
下载PDF
《热堆摄类学》与《赞布摄类学》关系考述
5
作者 次旺南木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3期149-163,196,共16页
《赞布摄类学》与《达仓热堆摄类学》是成书于公元17世纪末的两部重要的摄类理论,但不少史料及研究人员误认为两者为同一理论,对摄类学发展演变,以乃藏传因明发展历史考察带来了诸多疑问。文章以史料考察、两种摄类学文本相比较的方法,... 《赞布摄类学》与《达仓热堆摄类学》是成书于公元17世纪末的两部重要的摄类理论,但不少史料及研究人员误认为两者为同一理论,对摄类学发展演变,以乃藏传因明发展历史考察带来了诸多疑问。文章以史料考察、两种摄类学文本相比较的方法,从两者为同一理论的学说原由作为切入点,分别考述了两种摄类学产生的年代、作者、内容、特色及差异,以此反驳了两者为同一理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布摄类学 达仓热堆摄类学 异同
下载PDF
《达仓热堆摄类学》作者考辩
6
作者 次旺南木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1年第3期59-73,194,共16页
摄类学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达仓热堆摄类学》是藏传摄类学重要文献,其作者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文章重点分析新发现的《达仓热堆摄类学》(简易版)手抄本题跋,引证史料及有关摄类学著作,认为《达仓热堆摄类学》是因仓央嘉措学... 摄类学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达仓热堆摄类学》是藏传摄类学重要文献,其作者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文章重点分析新发现的《达仓热堆摄类学》(简易版)手抄本题跋,引证史料及有关摄类学著作,认为《达仓热堆摄类学》是因仓央嘉措学经需要,由第悉·桑杰嘉措、热堆寺堪布·崔成仁青等四位堪布学者吸收《赞布摄类学》等多部摄类学之精华后共同编著而成的,而其具体成书年代应为公元169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堆摄类学 作者 成书年代
下载PDF
略述藏传因明口头辩论之特征
7
作者 次旺南木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2年第2期108-115,共8页
下载PDF
承继与超越:藏传因明教育结构体系诠释 被引量:1
8
作者 次旺南木加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45,共8页
藏传因明是因明中国化的产物。纵观藏传因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藏传因明之所以在建立本土理论、培养人才、推广普及等方面取得超越前身古印度因明的辉煌成就,得益于其教育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本土化发展,即藏传因明教育模式的产生与衍... 藏传因明是因明中国化的产物。纵观藏传因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藏传因明之所以在建立本土理论、培养人才、推广普及等方面取得超越前身古印度因明的辉煌成就,得益于其教育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本土化发展,即藏传因明教育模式的产生与衍进。藏传因明教育自12世纪之后,通过整合分类因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组织等途径,成功解决了当时因明教育面临的问题,建立了一套效率强、灵活度高、积极活跃的教育模式;而藏传因明教育的普及,塑造了藏传佛教"轻教条,重理性"的学风,也影响了寺院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推动藏传佛教向理论化发展提供了论证方法和理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教育 内容分类 组织管理 考核方法
原文传递
公元11至12世纪西藏桑普寺佛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9
作者 次旺南木加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18年第1期80-88,共9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