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而抑制血管新生(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欣坚 马小超 +2 位作者 邓辉 张婷 屠曾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9-394,共6页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处理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三维胶原模型研究bFGF诱导的血管新生作用 ;用明胶电泳和蛋白印迹法研究分泌于培养基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处理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三维胶原模型研究bFGF诱导的血管新生作用 ;用明胶电泳和蛋白印迹法研究分泌于培养基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和含量 ;RT PCR法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mRNA水平。结果 内皮抑制素显著抑制bFGF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 ;抑制内皮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的表达及其mRNA的水平。结论 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制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脐静脉 基质金属蛋白酶 抗血管新生
下载PDF
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LTZ-8和类似物的筛选及其抗前列腺增生作用(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欣坚 田伟生 +1 位作者 孙云阳 屠曾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 为筛选新的不同结构的甾体 5α 还原酶抑制剂LTZ 8等抗前列腺增生药物 (在C 3,C 4,C 1 7具有不同基团的睾酮衍生物 )。方法 同位素筛选法检测LTZ 8对体外 5α 还原酶的抑制能力。体内动物模型选用去势大鼠 (注射丙酸睾酮刺激前... 目的 为筛选新的不同结构的甾体 5α 还原酶抑制剂LTZ 8等抗前列腺增生药物 (在C 3,C 4,C 1 7具有不同基团的睾酮衍生物 )。方法 同位素筛选法检测LTZ 8对体外 5α 还原酶的抑制能力。体内动物模型选用去势大鼠 (注射丙酸睾酮刺激前列腺重新生长 ) ,连续灌胃LTZ 8(3 ,1 0及 30mg·kg-1 ,每日 1次 ) 30d ,检测前列腺组织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 ,并对前列腺上皮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 LTZ 1 ,LTZ 5,LTZ 6和LTZ 8均有抑制 5α 还原酶的作用 ,其中LTZ 8的作用最强〔Ki=(2 1 .0±2 .2 )nmol·L-1 〕。大鼠口服 30mg·kg-1 LTZ 8,前列腺湿重和干重分别为对照组的 82 %和 86% (P <0 .0 5)。前列腺上皮细胞高度和腺腔面积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 LTZ 8具有抑制 5α 还原酶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前列腺增生 氧化还原酶类 睾酮衍生物 LTZ-8 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
下载PDF
内皮抑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欣坚 屠曾宏 郑维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5-67,共3页
一种能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因子—内皮抑素 (endostatin) ,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内皮抑素的抗肿瘤效果可能与诱导凋亡 ,以及与原肌球蛋白。
关键词 内皮抑素 原肌球蛋白 黏附受体整合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提高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功效(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欣坚 马小超 +2 位作者 邓辉 张婷 屠曾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的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效果。方法 血管样管腔形成实验用来测定体外血管新生程度。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检测体内血管新生程度。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 ,治疗 1 2d后测量肿瘤重量。结果 内皮抑制素...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的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效果。方法 血管样管腔形成实验用来测定体外血管新生程度。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检测体内血管新生程度。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 ,治疗 1 2d后测量肿瘤重量。结果 内皮抑制素在体外抑制了管腔形成数 (抑制率 33.5 % ) ,在体内减少了血红蛋白含量 (抑制率 38.8% ) ;然而在这两个实验中 ,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与单用内皮抑制素相比均显著提高了抑制率 (P <0 .0 5)。接受内皮抑制素的小鼠肿瘤重量减少了 46 .3% ;而接受共同治疗的小鼠肿瘤重量减少了 65 .7%。结论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提高了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制素 巴马司他 血管生成 Lewis肺 药物合用 抗血管新生 抗肿瘤
下载PDF
通过体内外实验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光毒性来确定体外实验的可靠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婷 屠曾宏 +2 位作者 李俊岭 马小超 欣坚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2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光毒性 体外试验 环丙沙星 诺氟沙星
下载PDF
微量采血法较常规采血法的技术与优势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筱琴 钟声 +4 位作者 孙锴 黄孙峰 张怡 欣坚 崔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90,共7页
目的在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中,为了减少动物的使用量(3R-Reduction)以及减轻动物的痛苦(3R-Refinement),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小鼠后肢隐静脉进行微量采血的方法,利用较以往灵敏5~10倍的生物分析技术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给予雄性CD-... 目的在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中,为了减少动物的使用量(3R-Reduction)以及减轻动物的痛苦(3R-Refinement),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小鼠后肢隐静脉进行微量采血的方法,利用较以往灵敏5~10倍的生物分析技术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给予雄性CD-1小鼠静脉注射或者口服灌胃模型化合物A、B、C、D,通过隐静脉微量采血法(所需动物数量少、采血量少、动物承受痛苦轻微)以及常规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法(所需动物数量多、采血量较多、动物承受痛苦较严重)两种采血方法,分别在给药后的相同时间点进行采血,测定各组的小鼠血浆药物浓度,并对计算所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所有模型化合物,隐静脉微量采血与眼眶后静脉丛常规采血法所获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一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小鼠药代动力学实验中隐静脉微量采血法完全可以替代现有的常规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法,从而显著地减少了动物使用量、减轻了动物所承受的痛苦,采血量减少了80%,动物使用量减少了65%,更加符合动物福利3R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微量采血法 药代动力学 动物福利 3R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