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钙药剂浸种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陆小静 刘子凡 +2 位作者 柳红娟 黄洁 欧燕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9-352,共4页
以‘华南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钙药剂浸泡种茎24 h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1.0%石灰水(A1)、2.0%石灰水(A2)、1.0%氯化钙(A3)、2.0%氯化钙(A4)、云大–120稀释3 000倍液(CK1)和清水(CK2)共6个浸种处理,将不... 以‘华南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含钙药剂浸泡种茎24 h对木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1.0%石灰水(A1)、2.0%石灰水(A2)、1.0%氯化钙(A3)、2.0%氯化钙(A4)、云大–120稀释3 000倍液(CK1)和清水(CK2)共6个浸种处理,将不浸种处理对照记为CK3。结果表明:1A1~A3木薯的成活率较其他处理的高,其成活率均约为94.4%。2A1~A4处理可加快木薯地上部分生长,但各处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1木薯的生长最快,地上部分长势最好。3A1~A3处理可显著增加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A4、CK2和CK1处理的增产效果不明显。4鲜薯产量与种茎成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产量和薯干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产量 品质 浸种 含钙药剂
下载PDF
木薯氮素营养状况的SPAD仪诊断 被引量:4
2
作者 柳红娟 欧燕楠 +1 位作者 刘子凡 黄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53-2156,共4页
本文以华南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木薯叶片SPAD值、鲜薯产量以及淀粉产量随土壤供氮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在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叶片SPAD值随土壤施氮量表现为线性加平台的模式,而在块根工艺成熟期仅表... 本文以华南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木薯叶片SPAD值、鲜薯产量以及淀粉产量随土壤供氮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在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叶片SPAD值随土壤施氮量表现为线性加平台的模式,而在块根工艺成熟期仅表现为线性模式。②不管是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工艺成熟期,木薯叶片SPAD值与块根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之间均呈现二次函数关系,据此确定了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工艺成熟期应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木薯推荐施肥的SPAD临界值:鲜薯产量最大时分别为45.19、43.09、40.63,淀粉产量最大分别为44.31、42.49、40.51。③若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工艺成熟期观测SPAD值小于临界SPAD一个单位,且施氮量小于1.98 kg/667m2时,则应增加的施氮量分别为0.42、0.63和1.34 kg/667m2;若施氮量大于1.98 kg/667m2,追氮量则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SPAD值 氮素营养诊断
下载PDF
香蕉根围土壤尖孢镰刀菌与养分特征及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泽弦 王蓓蓓 +5 位作者 陶成圆 欧燕楠 吕娜娜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4-1145,共12页
拟通过分析香蕉种植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养分含量,阐明香蕉枯萎病发生流行时土壤中尖孢镰刀菌与养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我国及老挝15块香蕉园中分别随机采集9个罹患枯萎病与9个未患病植株... 拟通过分析香蕉种植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养分含量,阐明香蕉枯萎病发生流行时土壤中尖孢镰刀菌与养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我国及老挝15块香蕉园中分别随机采集9个罹患枯萎病与9个未患病植株根围土壤样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土壤农化分析技术,测定了270个土壤样品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患病香蕉根围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显著高于未患病土壤,每克干土中lg转化后的平均拷贝数为5.5;而患病与未患病植株土壤各养分指标之间几乎无显著差异。各养分指标在土壤中含量分布规律各不相同,其中仅有机质与全磷的含量呈正态分布,土壤pH、全氮及锌的含量呈偏正态分布。蒙特尔检验结果表明,土壤整体养分含量与尖孢镰刀菌数量显著相关。各养分与尖孢镰刀菌的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发现,土壤pH、铁、锰、铜、锌的含量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不同酸性程度及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尖孢镰刀菌与各养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弱酸性蕉园土壤(pH>6.0)中,土壤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铁、锰、铜的含量显著负相关;而在有机质含量未严重缺乏(SOM>1%)的土壤中,土壤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土壤pH及铁、锰、铜、锌的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我国及老挝香蕉产区蕉园土壤普遍呈现酸化趋势,患病香蕉植株根围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上升,而尖孢镰刀菌与土壤pH及微量元素,尤其是铁、锰、铜、锌的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土壤 尖孢镰刀菌 土壤养分特征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联合接种原生动物和木霉对黄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
作者 莫雅旎 郭赛 +6 位作者 欧燕楠 焦子轩 黄若菱 李荣 沈宗专 Geisen Stefan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7-305,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吞噬性原生动物、真菌及两者联合对黄瓜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方法]供试黄瓜品种为‘露丰黄瓜’,采用盆栽试验,设计不接种对照(CK)、单独接种贵州木霉(Trichoderma guizhouense NJAU 4742)(T处理)、单独...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吞噬性原生动物、真菌及两者联合对黄瓜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方法]供试黄瓜品种为‘露丰黄瓜’,采用盆栽试验,设计不接种对照(CK)、单独接种贵州木霉(Trichoderma guizhouense NJAU 4742)(T处理)、单独接种丝竹虫(Cercomomnas lenta)(C处理)、组合接种丝竹虫和贵州木霉(T+C处理)4个处理,处理2周后采集植株及土壤样品,评估各处理对黄瓜性状及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相较于CK,T、C和T+C 3个处理黄瓜株高分别增加6.0%、12.5%和21.5%,生物量分别提高5.6%、12.9%和24.0%,即贵州木霉和丝竹虫均能促进黄瓜生长且两者组合能够进一步增强促生效应。基于主坐标分析发现,3个处理均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随机森林模型进一步发现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是影响黄瓜生物量的主要因素。线性判别分析发现,与CK相比,3个处理分别激发22、51和82个关键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2、6和16个关键真菌OTU;T+C处理激发了更多的与黄瓜促生相关的OTU,其中,有21个关键细菌OTU仅在T+C处理中被激发,对黄瓜促生贡献最大的分别归属于Parasediminibacterium、Fluviicola和Roseimaritima;有11个关键真菌OTU仅在T+C处理中被激发,对黄瓜促生贡献最大的分别归属于隔指孢属、Melanoleuca和毛壳菌属。[结论]相比于单一接种,丝竹虫和木霉组合接种后能更显著促进黄瓜生长,两者协同调控土著细菌和真菌群落,激发并富集潜在的土著功能微生物以塑造更有利于黄瓜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原生动物 木霉 接种 土壤微生物群落 促生
下载PDF
蕉园土壤及香蕉植株不同组织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吕娜娜 沈宗专 +5 位作者 陶成圆 欧燕楠 王蓓蓓 阮云泽 李荣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8-1097,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抑病型与导病型蕉园土体、香蕉根际及不同组织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方法]在R2A培养基上分离、筛选,结合16S rDNA测序分析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及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结果]分离细菌766株,经鉴定分别...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抑病型与导病型蕉园土体、香蕉根际及不同组织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方法]在R2A培养基上分离、筛选,结合16S rDNA测序分析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及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结果]分离细菌766株,经鉴定分别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蕉园土壤、香蕉根际土壤及不同组织间细菌组成有明显差异,假单胞菌属在抑病型蕉园样品中的平均相对丰度高于导病型蕉园样品,是抑病型蕉园处理区别于导病型蕉园处理最为重要的生防菌。进一步从抑病型蕉园筛选到假单胞菌362株,其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导病型蕉园;但导病型蕉园样品中筛选的假单胞菌中具有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的菌株比例高于抑病型蕉园样品。[结论]蕉园土壤及香蕉不同植株组织是决定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第一影响因素,土壤抑病能力对其影响不显著。抑病型及导病型蕉园土壤和香蕉不同组织内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具有生防潜能的假单胞菌属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抑病型土壤 内生菌 假单胞菌 可培养细菌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抑病型土壤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林湘岷 沈宗专 +3 位作者 李荣 欧燕楠 陶成圆 沈其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1-829,共9页
抑病型土壤是植物-土壤-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的可抑制作物土传病害发生的一种特殊状态的土壤,是分离、筛选可防治作物土传病害发生的高效生物防治菌株以及揭示土壤微生物抑制土传病害发生作用机理的最佳研究材料。因此,有关抑病... 抑病型土壤是植物-土壤-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的可抑制作物土传病害发生的一种特殊状态的土壤,是分离、筛选可防治作物土传病害发生的高效生物防治菌株以及揭示土壤微生物抑制土传病害发生作用机理的最佳研究材料。因此,有关抑病型土壤的研究经久不衰。本研究利用知识图谱分析、引文图谱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等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抑病型土壤相关研究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期刊、所属学科、作者、作者所在国家和机构、主要研究内容、发展方向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抑病型土壤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关注,土壤学科在此领域的发文数量仅次于植物学科。中国、美国、荷兰、德国在抑病型土壤研究方面发表论文数量较多,并且国家之间合作密切。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瓦格宁根大学、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是论文发表数量较多的研究机构。在抑病型土壤领域研究论文的发表期刊中,《Phytopathology》是本地引用次数最多的,《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是5年(2016-202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抑病型土壤领域发表论文较多的学者有Weller D M、沈其荣和Thomashow L S等。生物防治仍是抑病型土壤研究领域一个重要方向。抑病型土壤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可能将集中于根际微生物组的特征解析、调控技术、机制等方面。综上所述,抑病型土壤领域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解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分离、筛选关键抑病微生物,以及阐明关键抑病微生物的生防作用机制。根-土-微生物之间的互作机制、多营养级微食物网相互作用关系与调控策略、抑病型土壤功能维持等可能是抑病型土壤领域未来的研究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病型土壤 生物防治 知识图谱分析 可视化分析 引文图谱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