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预测指标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红波 周燕玲 +6 位作者 曾奕彬 黄伟杰 梁莉 陈宇薇 张杰 欧玉芬 常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5-378,共4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对住院天数的影响,探讨患者住院天数的预测指标,为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纳入2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1周内及出院前1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对住院天数的影响,探讨患者住院天数的预测指标,为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纳入2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1周内及出院前1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ITAQ)及药物态度清单(drug attitude inventory,DAI)分别评估患者精神症状、自知力及服药态度。分析住院天数与社会人口学资料、入院时的PANSS分、ITAQ分、DAI分,以及各量表出入院分数差值的残差之间关系。结果患者病程(r=0.199,P=0.002)和入院时PANSS阴性症状分(r=0.180,P=0.006)分别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β=0.010,P=0.030)及入院时PANSS阴性症状分(β=0.286,P=0.010)与住院天数相关联。结论病程、入院时PANSS阴性症状水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天数长短的临床预测指标,尽早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阴性症状对缩短住院天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住院天数 临床特征 预测指标
下载PDF
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杰 王治华 +5 位作者 周燕玲 欧玉芬 常青 陈映梅 宁玉萍 何红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因素。方法:46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及1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 目的:探讨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因素。方法:46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及1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分析影响患者自知力的因素。结果:首发组年龄、病程及本次住院时间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及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ITAQ总分首发组明显低于慢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ITAQ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ITAQ评分变化值为因变量,首发组PANSS中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分变化值、住院时间及治疗前的自知力进入回归模型(P<0.05或P<0.001);慢性组中患者治疗前的自知力及PANSS中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变化值进入回归模型(P均<0.01)。结论:控制临床症状是改善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可能有助于首发患者自知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 慢性 自知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临床相双相障碍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晓东 刘国雄 +10 位作者 苏敬华 蔡颖莲 卢玮聪 林晓鸣 叶碧瑜 张杰 梁莉 简炜颖 欧玉芬 伍远菲 陈建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相、不同用药状态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以及分析BDNF水平与病程、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探讨BDNF在BD中的...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相、不同用药状态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以及分析BDNF水平与病程、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探讨BDNF在BD中的作用。方法纳入159例BD患者与41名对照,患者分为躁狂相(50例)、抑郁相(46例)、混合相(24例)及稳定期(36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杨氏躁狂量表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18.5±10.2)ng/mL vs.(26.0±1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躁狂相、抑郁相、混合相及稳定期患者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及未用药患者血清BDNF水平亦无差异(P>0.05)。未发现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病程、症状严重程度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临床相BD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与用药状态、病程、症状严重程度无关,BDNF可能可作为BD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相 双相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未用药
下载PDF
丙戊酸钠合并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烜 关力杰 +7 位作者 温光池 林晓鸣 梁卉薇 邓文皓 常青 欧玉芬 叶碧瑜 苗国栋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I型(BD-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将BD-I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59例,丙戊酸钠+齐拉西酮)和奥氮平组(61例,丙戊酸钠+奥氮平),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贝克躁狂量...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I型(BD-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将BD-I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59例,丙戊酸钠+齐拉西酮)和奥氮平组(61例,丙戊酸钠+奥氮平),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贝克躁狂量表(BRMS)评定病情,应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图形再生测验、连线测验(TMT)、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汉诺塔(TOH)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控制BRMS评分、年龄、病程后,齐拉西酮组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数字广度总分、WCST分类数、TOH总分明显优于奥氮平组(F=3.61,10.24,12.51,4.69,4.27;P均<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均能改善BD-I患者的认知功能,但联合齐拉西酮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Ⅰ型 认知功能 奥氮平 齐拉西酮 丙戊酸钠
下载PDF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余敏 陈丽坚 +5 位作者 黄凤霞 欧玉芬 周燕玲 孙彬 张杰 江妙玲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7例,分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药物治疗态度调查问卷(DAI)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自知力和药物治疗的态度;使用...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7例,分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药物治疗态度调查问卷(DAI)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自知力和药物治疗的态度;使用家庭负担访谈问卷(FEIS)评估其家庭负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结果 163例患者及照料者完成量表评估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自知力水平及药物治疗态度是其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精神卫生工作者应针对性地对患者及照料者进行干预以减轻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庭负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范妮 罗雅艳 +2 位作者 张杰 欧玉芬 何红波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进一步确认其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48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招...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进一步确认其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48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招募64例健康对照组。采集对照组和患者组治疗前后静脉血,采用ELISA试验检测其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收集抑郁症患者既往住院次数、住院时长、病程、发病年龄、用药剂量等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40±1.46)pg/mL vs.(2.02±1.39)pg/mL,(2.54±0.69)pg/mL vs.(0.49±0.30)pg/mL,P均<0.05];血清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23.01±4.55)pg/mL vs.(35.31±5.20)pg/mL,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和IL-18水平的变化值与既往住院次数、住院天数、病程、发病年龄、抗抑郁药剂量、HAMD-17评分均无线性相关(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与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变化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细胞因子 TNF-Α IL-6 IL-18
下载PDF
住院3次以上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特征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欧玉芬 周燕玲 +2 位作者 孙彬 宁玉萍 何红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住院≥3次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特征。方法:对210例住院≥3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3例双相障碍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住院周期和出院间隔进行比较。结果:随住院次数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 目的:分析比较住院≥3次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特征。方法:对210例住院≥3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3例双相障碍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住院周期和出院间隔进行比较。结果:随住院次数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平均住院周期分别从首次的(73.6±48.8)d和(65.7±47.3)d逐渐延长至第8次住院之后的(119.7±116.0)d和(75.9±68.9)d;平均出院间隔逐渐缩短;与精神分裂症相比,双相障碍患者住院周期稍短(P<0.05),而出院间隔相当(P>0.05)。结论: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总体相似,反复发作频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住院特征
下载PDF
不同病程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欧玉芬 何红波 +1 位作者 宁玉萍 周燕玲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病程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为不同病程的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年6月-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连续入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稳定期精神分裂... 目的比较不同病程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为不同病程的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年6月-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连续入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91例,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5年、5~10年及>10年三组。同时招募健康人群76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定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认知功能。结果不同病程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MCCB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85~56.178,P均<0.01)。事后比较结果显示,健康人群的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言语学习维度评分均高于各患者组(P均<0.05),但患者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注意/警觉性、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社会认知维度评分上,健康人群>病程小于5年组>病程5年以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病程5年以上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比病程5年内的患者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病程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杰 薛士健 +3 位作者 周燕玲 余敏 欧玉芬 何红波 《四川精神卫生》 2015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34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药物态度清单(DAI)、副反应量...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34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药物态度清单(DAI)、副反应量表(TESS)及健康状况问卷(SF-36)测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采用χ2检验、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对临床特征进行性别差异比较。结果男性患者发病年龄小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已婚比例高(P<0.05),治疗后女性患者ITAQ评分、DAI评分、SF-36评分低于男性(P均<0.05),TESS评分、PANSS阳性症状评分及抑郁症状评分高于男性(P均<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男性相比,发病年龄晚,已婚比例高,抑郁症状重,对药物的副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性别差异
下载PDF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MECT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敏玲 欧玉芬 +2 位作者 古智文 黄雄 何红波 《四川精神卫生》 2014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TRD患者MECT治疗前后及27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VEGF浓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TRD患者MECT治疗前后及27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VEGF浓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TRD患者的临床症状。组间血清VEGF浓度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治疗前后血清VEGF浓度变化与HAMD总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man秩相关。结果 TRD患者MECT治疗后24例(92.3%)达到治疗有效标准。TRD组MECT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CT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VEGF浓度与HAMD总评分变化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63,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变化可能对临床疗效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电抽搐治疗 难治性抑郁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合并心境稳定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短期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欧玉芬 周燕玲 +3 位作者 张杰 曾奕彬 梁莉 何红波 《四川精神卫生》 201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通过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的现状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了解患者的获益与风险。方法对纳入的3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然观察,按是否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分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 目的通过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的现状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了解患者的获益与风险。方法对纳入的3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然观察,按是否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分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副反应量表(TESS)及健康状况量表(SF-36)分别测评精神症状、自知力、药物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合并组PANSS总评分、兴奋因子、认知因子评分高于未合并组(P<0.05);出院时合并组PANSS阳性因子、认知因子评分仍高于未合并组(P<0.05);ITAQ、SF-36精神心理维度评分低于未合并组(P<0.05)。结论合并心境稳定剂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冲动攻击行为有效,但不影响总体症状改善,且对生活质量和自知力可能有负面影响,故使用前应谨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境稳定剂 疗效
下载PDF
早期脑白质弥散张量与磁化传递成像在诊断双相情感障碍Ⅰ型中的应用
12
作者 邹文锦 曹莉萍 +8 位作者 崔立谦 李烜 邓文皓 老帼慧 郭伟坚 关靖 欧玉芬 陈建华 李新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0-673,共4页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与磁化传递成像(MTI)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早期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变化,为早期诊断BD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7例病程小于2年的早期BDⅠ型患者(观察组)及17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DTI及MTI成像,测量双侧...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与磁化传递成像(MTI)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早期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变化,为早期诊断BD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7例病程小于2年的早期BDⅠ型患者(观察组)及17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DTI及MTI成像,测量双侧前扣带回、额叶白质及胼胝体等结构的各向异性指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以及磁化传递率(MTR),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右侧前扣带回膝前部FA值降低(P=0.015),ADC值增高(P=0.049),左侧前扣带回膝下部、背后部、右侧前扣带回背后部以及胼胝体体部FA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感兴趣区的MTR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Ⅰ型早期脑白质异常主要位于前扣带回和胼胝体体部,FA及ADC值可早期反映BD脑白质结构异常,而MTR尚不能检测早期BD脑白质轻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磁化传递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系数 磁化传递率
下载PDF
氯胺酮依赖者和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毒品使用特征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妮 安丽娜 +6 位作者 曾莞勇 何红波 张敏玲 宁玉萍 周燕玲 欧玉芬 柯晓殷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37-140,145,共5页
目的:调查和比较氯胺酮依赖者和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毒品滥用情况。方法:使用病例报告表采集氯胺酮依赖者和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毒品滥用情况。结果:对319名氯胺酮依赖者和294名苯丙胺类... 目的:调查和比较氯胺酮依赖者和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毒品滥用情况。方法:使用病例报告表采集氯胺酮依赖者和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毒品滥用情况。结果:对319名氯胺酮依赖者和294名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比较分析显示,氯胺酮依赖者的年龄更年轻,吸食持续时间更长、使用剂量和频率更高。氯胺酮依赖者受教育的程度也更高,更多人有工作。结论:氯胺酮依赖者有更严重的毒品依赖问题,但引起社交/功能障碍的证据却不足。这种差异提示需要关注不同毒品和吸食剂量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苯丙胺类兴奋剂 社会人口学特征 毒品使用特征
原文传递
广东地区187例甲基苯丙胺滥用人群基本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妮 安丽娜 +1 位作者 周燕玲 欧玉芬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56-259,共4页
目的:本研究对广东地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毒品使用情况进行描述,以期为甲基苯丙胺滥用的预防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共入组187名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调查他们的甲基苯丙胺使用情况及社会人口学资料。结果:97.3%的甲基苯丙... 目的:本研究对广东地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毒品使用情况进行描述,以期为甲基苯丙胺滥用的预防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共入组187名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调查他们的甲基苯丙胺使用情况及社会人口学资料。结果:97.3%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为男性,平均年龄(28.1±5.8)岁。首次吸食甲基苯丙胺年龄(24.1±5.9)岁。50.8%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已婚,他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9.6±2.7)年。工作情况以无业者居多(37.4%),其次为私营业主(21.9%)和企事业职工(23.5%)。结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主要为青年男性,受教育程度低,首次吸食年龄较轻,为了有效的减少甲基苯丙胺滥用的不断蔓延,急需加强对青少年人群甲基苯丙胺相关毒品知识的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社会人口学特征 预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