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仪结合气味活力值鉴定槟榔香六堡茶关键香气物质
1
作者 陈国和 胡腾飞 +5 位作者 王乐涯 欧行畅 李勤 黄建安 刘仲华 王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1-277,共7页
为了探究六堡茶槟榔香风味构成的关键香气物质,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和气味活力值(odor ... 为了探究六堡茶槟榔香风味构成的关键香气物质,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和气味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槟榔香六堡茶气味化合物组成,筛选其中的关键香气物质。经GC-O-MS分析,从槟榔香六堡茶样品中嗅闻、鉴定出37种气味化合物,气味强度(odor intensity,OI)中等及以上的化合物为19种,其中二氢-β-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β-芳樟醇、雪松醇和1,2,3-三甲氧基苯展现出了较高的香气强度。在GC-O-MS分析的基础上,采用OAV法进一步分析,发现槟榔香六堡茶中OAV≥1的气味化合物有18种,其中,二氢-β-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苯乙醇、脱氢二氢-β-紫罗兰酮、(E,Z)-2,6-壬二烯醛、β-芳樟醇、癸醛和1,2,3-三甲氧基苯的OAV≥50,可以说明这些化合物对槟榔香六堡茶整体香气形成贡献度较大。通过比较GC-O-MS和OAV分析,2种分析方法筛选槟榔香六堡茶关键香气物质的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为六堡茶陈化过程中“槟榔香”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对于定向加工“槟榔香”六堡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槟榔香 关键香气物质 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 气味活力值
下载PDF
温湿度条件对六堡茶安全贮藏的影响及孢子计数法的应用
2
作者 晏玲玲 王乐涯 +3 位作者 欧行畅 李勤 刘仲华 黄建安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4,共8页
研究了温度35、30、25℃,湿度90%、80%、70%条件下六堡茶含水量变化及霉变情况,分析了温湿度对六堡茶含水量及霉变情况的影响,确定了六堡茶易霉变的温湿度条件;优化了孢子计数法应用于六堡茶的方法参数并评估了其在预测六堡茶霉变程度... 研究了温度35、30、25℃,湿度90%、80%、70%条件下六堡茶含水量变化及霉变情况,分析了温湿度对六堡茶含水量及霉变情况的影响,确定了六堡茶易霉变的温湿度条件;优化了孢子计数法应用于六堡茶的方法参数并评估了其在预测六堡茶霉变程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度低于25℃,湿度低于70%是六堡茶防止霉变的最优贮藏条件;孢子数量增长水平与霉变程度具有同步性,此方法应用于快速评估六堡茶霉变情况是可行的,且初步确定发生霉变的孢子数临界值为30.00×10^(7)个/g。结果为确定六堡茶的安全贮藏条件提供了依据,为其霉变程度的快速评估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安全贮藏 温湿度条件 孢子计数法
下载PDF
2022年茶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安会敏 尹鹏 +4 位作者 欧阳建 蒋容港 欧行畅 陈圆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茶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可推动茶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和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文章综述了2022年传统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当前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与挑战,并结合... 茶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可推动茶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和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文章综述了2022年传统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当前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与挑战,并结合时代和科技发展趋势预测茶叶加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加工技术 智能化加工 数字化加工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湘西地区绿茶风味轮及其滋味类型判别模型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欧行畅 李适 +5 位作者 张杨波 安会敏 熊一帆 李永迪 刘仲华 黄建安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5,共7页
以湖南大湘西地区39份绿茶样本为材料,进行感官审评,绘制风味轮,并以主要滋味成分含量为基础建立滋味类型贝叶斯(Bayes)判别模型,旨在了解大湘西地区绿茶品质情况,并为提升大湘西地区绿茶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湘西地区绿茶品质优良... 以湖南大湘西地区39份绿茶样本为材料,进行感官审评,绘制风味轮,并以主要滋味成分含量为基础建立滋味类型贝叶斯(Bayes)判别模型,旨在了解大湘西地区绿茶品质情况,并为提升大湘西地区绿茶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湘西地区绿茶品质优良,汤色以浅绿色居多;香气类型包括嫩香、嫩栗香、栗香和清香;滋味特征类型有鲜、爽、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湘西地区鲜爽型、醇浓型和其它型绿茶的判别函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用于对大湘西地区绿茶滋味类型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感官品质 风味轮 滋味判别 大湘西
下载PDF
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安会敏 欧行畅 +6 位作者 熊一帆 张杨波 李娟 李勤 李骞 李适 黄建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5-237,共13页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的再加工茶,香气是决定茉莉花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绿茶素坯和茉莉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的再加工茶,香气是决定茉莉花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绿茶素坯和茉莉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香气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并探究其对花茶品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绿茶素坯与茉莉花茶中共鉴定出7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有13种,分别是3-己烯-1-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醇、乙酸叶醇酯、苯甲酸甲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异戊酸酯、2-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苯甲酸酯、吲哚和α-法呢烯;苯乙醇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低,其余12种特征香气成分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强(r≥0.84)。该研究结果为茉莉花茶品质的评定、调控和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特征香气成分 花茶品质
下载PDF
临沧工夫红茶季节判定模型及风味轮的构建 被引量:10
6
作者 安会敏 熊一帆 +6 位作者 张杨波 欧行畅 李适 李文熊 江鸿健 谢永兴 黄建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99-206,共8页
本研究对云南省临沧市的61个工夫红茶样品(包含40个春茶样品和21个夏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以随机选择的46个样品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法,构建出临沧工夫红茶化学成分含量的质量评价模型... 本研究对云南省临沧市的61个工夫红茶样品(包含40个春茶样品和21个夏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以随机选择的46个样品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法,构建出临沧工夫红茶化学成分含量的质量评价模型:F=46.475%F1+19.192%F2+15.509%F3。以该模型预测结果为依据对临沧红茶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结果春季样品归为一类,夏季样品归为一类;利用其余15个样品对该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与分析结果一致,季节判定准确。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临沧市春夏季工夫红茶样品的香气、滋味、汤色类型和数量进行分析归纳,绘制了临沧工夫红茶的风味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沧工夫红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风味轮
下载PDF
黄金茶绿茶风味轮及滋味分类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欧阳建 黄纯勇 +7 位作者 李适 李娟 彭忠 欧行畅 王英姿 刘洋 刘仲华 黄建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39-146,共8页
为探究以黄金茶理化成分对滋味类型判别的可靠性,对52个湖南湘西州黄金茶绿茶进行了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检测,并构建了黄金茶绿茶风味轮和滋味类型贝叶斯(Bayes)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感官审评可将黄金茶分为醇厚型、鲜爽型和其他型3种滋... 为探究以黄金茶理化成分对滋味类型判别的可靠性,对52个湖南湘西州黄金茶绿茶进行了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检测,并构建了黄金茶绿茶风味轮和滋味类型贝叶斯(Bayes)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感官审评可将黄金茶分为醇厚型、鲜爽型和其他型3种滋味类型;同时以茶叶理化成分为基础,主成分分析和二阶聚类分析的结果与茶叶感官审评分类结果一致;预测模型对滋味分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自身验证的正确率为100%,交叉验证的正确率为89.74%,外部验证正确率为92.31%,可用于黄金茶绿茶滋味类型的判别分析。该研究为黄金茶绿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滋味类型量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茶绿茶 滋味 风味轮 理化成分 判别模型
下载PDF
云南红碎茶色、香、味品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杨波 刘仲华 +7 位作者 饶甜甜 李适 欧行畅 安会敏 熊一帆 李文雄 蒋鸿健 黄建安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7-43,共7页
从感官审评、色差值、香气成分、理化成分等方面对收集到的14个云南红碎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样品茶汤以红亮为主,色差值L*、a*、b*分别为-22.50^-12.28,9.09~23.80,62.09~164.40,TF、TF-3G、TF-3′G、TFDG含量分别为0.146%~0.209%... 从感官审评、色差值、香气成分、理化成分等方面对收集到的14个云南红碎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样品茶汤以红亮为主,色差值L*、a*、b*分别为-22.50^-12.28,9.09~23.80,62.09~164.40,TF、TF-3G、TF-3′G、TFDG含量分别为0.146%~0.209%,0.108%~0.225%,0.041%~0.109%,0.056%~0.177%;香气以纯正为主,GC-MS检测到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苯甲醛(1.291%~11.747%)、氧化芳樟醇Ⅰ(1.705%~6.394%)、氧化芳樟醇Ⅱ(4.950%~14.094%)、芳樟醇(10.070%~45.471%)、水杨酸甲酯(7.255%~28.142%);滋味以浓强为主,水浸出物、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0.511%~36.422%,10.198%~17.280%,3.022%~4.443%,生物碱、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糖组分含量也是构成茶汤滋味品质的重要组成。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茶叶的理化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感官品质特征,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理化成分组成及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感官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碎茶 品质 理化成分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湖南黑茶感官审评茶汤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罗源 李适 +3 位作者 黄建安 肖力争 欧行畅 安慧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6,共8页
选择不同等级湖南代表性黑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冲泡时间的一次冲泡法对黑茶冲泡的动态变化,对水浸出物和品质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所获得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 选择不同等级湖南代表性黑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冲泡时间的一次冲泡法对黑茶冲泡的动态变化,对水浸出物和品质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所获得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湖南黑茶感官审评用茶汤内质表现及主要品质成分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紧压型湖南黑茶,一次冲泡法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生物碱等主要品质成分及总的水浸出物都比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浸出更为充分。感官审评结果发现,采用100℃沸水,1∶50茶水比,一次性冲泡8min能制备浓度适中,适合内质评价的湖南黑茶茶汤。此方法操作便利,能够为不同等级、不同压制程度的湖南黑茶提供较客观的内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黑茶 感官审评 茶汤制备
下载PDF
滇红滋味类型判别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一帆 安会敏 +6 位作者 欧行畅 张杨波 黄建安 刘仲华 李适 李文雄 江鸿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51-255,269,共6页
本研究对来自于云南不同厂家的55个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将滋味分为鲜醇型、浓醇型、醇厚型及其他型四种类型,并以理化分析数据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筛选滋味评价因子,然后对各滋味类型分别建立贝叶斯(Bayes)预测模型。... 本研究对来自于云南不同厂家的55个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将滋味分为鲜醇型、浓醇型、醇厚型及其他型四种类型,并以理化分析数据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筛选滋味评价因子,然后对各滋味类型分别建立贝叶斯(Bayes)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进行回判,各组模型正确率分别为100%、100%、75%和100%,回判结果良好,从而达到量化滋味类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红 感官审评 理化分析 滋味类型 贝叶斯模型
下载PDF
湖南红茶品质特征分析及其等级判别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丹敏 欧阳建 +5 位作者 熊一帆 欧行畅 刘春方 唐俊伟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5-260,共6页
本研究对26个湖南省特级、一级和二级工夫红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重要品质成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并构建其等级典型判别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在特级红茶中,关键品质成分茶多酚... 本研究对26个湖南省特级、一级和二级工夫红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重要品质成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并构建其等级典型判别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在特级红茶中,关键品质成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黄素含量最多,一级红茶次之,二级红茶最少。在不同等级的湖南红茶中,游离氨基酸、茶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含量具有显著(P<0.05)性差异。建立的典型判别模型对不同等级湖南红茶的分类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其自身验证法的准确率达100%,交互验证法的准确率达84.62%。通过对湖南不同等级工夫红茶的品质化学特征的分析及典型判别模型的构建,本研究为湖南红茶的等级划分提供了一种合理的量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等级 品质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典型判别分析
下载PDF
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在窨制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安会敏 欧行畅 +3 位作者 熊一帆 张扬波 李适 黄建安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4,共8页
窨制是茉莉花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本研究以茶花比1:1拼合窨制的茉莉花茶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窨制过程中(12 h,14 h,16 h,18 h,20 h)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检... 窨制是茉莉花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本研究以茶花比1:1拼合窨制的茉莉花茶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窨制过程中(12 h,14 h,16 h,18 h,20 h)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检测到的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共69种,包含10种醇类化合物、29种碳氢化合物、24种酯类化合物和6种其他类型化合物。其中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花茶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0%左右;其次是醇类化合物,约占30%。每组化合物均有一个主导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中以芳樟醇为主;碳氢化合物中以α-法呢烯为主;酯类化合物中以乙酸苄酯为主;其他化合物中吲哚的含量最高。醇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在花茶窨制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氢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窨制时间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现代工艺六堡茶渥堆过程中茶汤色泽及主要滋味品质成分动态变化
13
作者 许皓 肖虹菲 +5 位作者 林家威 欧行畅 欧阳建 黄甜 刘仲华 黄建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2024年第11期317-326,共10页
通过对现代工艺六堡茶渥堆过程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电子舌、色差、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研究六堡茶渥堆过程中色泽及滋味成分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滋味属性的变化与滋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及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e value,TAV)。结果表明,现... 通过对现代工艺六堡茶渥堆过程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电子舌、色差、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研究六堡茶渥堆过程中色泽及滋味成分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滋味属性的变化与滋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及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e value,TAV)。结果表明,现代工艺渥堆过程中,六堡茶酸味、苦味上升,涩味、鲜味及咸味下降,色差L值波动变化,a、b值逐渐升高,汤色由黄转变为橙红,游离氨基酸、黄酮、茶多酚、茶叶碱、儿茶素总量、氨基酸组分总量显著下降(P<0.05),可可碱、咖啡碱、没食子酸显著上升(P<0.05),水浸出物含量呈波动变化。游离氨基酸、黄酮、酯型儿茶素、DL-儿茶素(DL-catechin, DL-C)及部分氨基酸组分与酸味和苦味显著负相关,与涩味、鲜味及咸味显著正相关,咖啡碱与没食子酸则相反;茶多酚与涩味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可可碱、没食子酸、DL-C及酯型儿茶素对渥堆过程中六堡茶的滋味具显著贡献(TAV> 1),其中酯型儿茶素与没食子酸是六堡茶渥堆过程滋味品质形成的重要化合物,氨基酸组分对六堡茶滋味无显著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渥堆 电子舌 滋味成分 相关性 滋味活度值
下载PDF
2023年茶叶加工技术研究新进展
14
作者 安会敏 欧行畅 +7 位作者 晏玲玲 张欣仪 胡腾飞 王阔飞 安勤 陈国和 黄怡雯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文章系统综述了2023年茶叶加工技术研究新进展,主要涵盖六大茶类及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面对加工技术、生产设备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对未来茶叶加工技术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以... 文章系统综述了2023年茶叶加工技术研究新进展,主要涵盖六大茶类及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面对加工技术、生产设备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对未来茶叶加工技术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以期为今后茶叶加工技术创新、茶产业转型升级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加工技术 研究进展 瓶颈与挑战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不同储藏年份普洱生茶感官品质的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谌滢 欧行畅 +3 位作者 张杨波 刘仲华 黄建安 李适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2,共5页
对不同年份的27个普洱生茶样品按照国家审评标准从外形、内质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对其汤色的色差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陈化年份的延长,普洱生茶茶饼不同程度地出现疏松,茶叶条索逐渐松散,干茶色泽呈黄绿—褐黄—黄褐—棕褐的变化趋... 对不同年份的27个普洱生茶样品按照国家审评标准从外形、内质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对其汤色的色差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陈化年份的延长,普洱生茶茶饼不同程度地出现疏松,茶叶条索逐渐松散,干茶色泽呈黄绿—褐黄—黄褐—棕褐的变化趋势;茶汤色泽逐渐变深,呈橙黄—黄橙—橙红—棕红的变化趋势;香气中的花香逐渐淡化,由带陈到陈香显露;滋味中的收敛性和粗涩感逐步减弱;色差值a~*值、b~*值增大,茶汤颜色变红变深。普洱生茶感官品质随储藏年份的增加发生一定趋势的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及方向受到原料、加工工艺、贮藏环境等影响。试验通过对跨度近20年的不同厂家普洱生茶感官品质进行探讨,为进一步了解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普洱生茶 不同年份 感官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