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肛管癌选择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欧阳书睿 陈华 +6 位作者 邓磊 吕东昊 陈小龙 肖凌 曾天芳 汪晓东 李立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3-805,81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超低位直肠/直肠肛管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选择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组专业医师共同完成的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5cm或距齿状线≤3cm)切除术患者156例。纳入指标包括:... 目的探讨影响超低位直肠/直肠肛管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选择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组专业医师共同完成的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5cm或距齿状线≤3cm)切除术患者156例。纳入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病理TNM分期、术前CS分期和新辅助治疗。结果共有63例患者接受ISR,93例患者未接受此术式。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病理T分期(P=0.038)、N分期(P=0.044)和术前CS分期(P<0.001)与ISR选择有关。多因素分期显示肿瘤病理T分期、N分期和CS分期是影响直肠肛管癌ISR选择的独立因素。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是否可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肿瘤局部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情况有关,而与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化程度及新辅助化疗无关。直肠指检仍是决定是否可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直肠肛管癌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和Vδ2 T细胞比例及功能
2
作者 欧阳书睿 郑兴斌 +1 位作者 梁金龙 谢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97-2599,共3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和Vδ2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例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0例,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外周血Vδ1 T细胞及Vδ2 T细胞比例,并检测Vδ1 T...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和Vδ2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例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0例,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外周血Vδ1 T细胞及Vδ2 T细胞比例,并检测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情况及Vδ2 T细胞穿孔素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1.45±0.52)%,Vδ2 T细胞比例为(5.46±1.42)%;健康对照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2.62±0.89)%,Vδ2 T细胞比例为(0.93±0.34)%;与健康对照相比,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而Vδ2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Foxp3表达水平(2.45±1.32)%较健康对照(6.82±2.14)%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 T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32.73±11.74)%较健康对照(21.73±7.42)%相比显著降低(P<0.01)。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级的升高,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着病情严重性的增加,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 T细胞比例逐渐降低(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升高且免疫抑制作用增强,而Vδ2 T细胞比例降低且杀伤功能减弱,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这种改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T细胞 免疫调节 穿孔素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不同炎性反应指标对直肠癌外科决策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东昊 高强 +5 位作者 汪晓东 邓磊 欧阳书睿 方超 李峥艳 李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851-85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或C反应蛋白(CRP)与64排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评估对于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2~8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MSCT+...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或C反应蛋白(CRP)与64排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评估对于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2~8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MSCT+SAA组(术前行MSCT和SAA联合评估)和MSCT+CRP组(术前行MSCT和CRP联合评估),将术前分期和预测手术方案分别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比较,并分析手术方案选择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例165例,MSCT+SAA组83例,MSCT+CRP组82例,2组基线情况一致(P〉0.05)。MSCT+SAA组的术前T、N、M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74.7%、68.7%、100%和66.3%;MSCT+CRP组的术前T、N、M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72.0%、86.6%、100%和81.7%。MSCT+CRP组术前N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均高于MSCT+SAA组(P〈0.05)。2组手术方案的预测符合率分别为90.4%及9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选择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pT分期(P〈0.001)、pN分期(P〈0.001)、pTNM分期(P〈0.001)、术前血清SAA水平(P=0.010)、术前血清CRP水平(P=0.042)和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P=0.011)与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选择相关。结论MSCT联合CRP可以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和手术方案预测的准确度,其临床价值可能优于MSCT联合S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手术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术前评估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术前评估在中、低位直肠癌外科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欢 汪晓东 +6 位作者 邓磊 欧阳书睿 方超 吕东昊 吴俊华 时莹瑜 李立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99-150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MDT)下经直肠超声(TRUS)、64排多层螺旋CT(MS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多模式术前评估在中、低位直肠癌临床外科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本院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齿...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MDT)下经直肠超声(TRUS)、64排多层螺旋CT(MS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多模式术前评估在中、低位直肠癌临床外科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本院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10cm),随机均分为MPE组(术前行TRUS、MSCT和SAA联合评估),MSCT+SAA组(术前行MSCT和SAA联合评估)和MSCT组,将术前分期和预测手术方案分别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比较,并分析手术方案选择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例218例,MPE组74例,MSCT+SAA组72例,MSCT组72例,3组基线情况一致。MPE组术前T、N、M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94.6%、85.1%、100%和82.4%;MSCT+SAA组的术前T、N、M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77.8%、84.7%、100%和81.9%;MSCT组的术前T、N、M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0.6%、69.4%、100%和70.8%。3组的术前T分期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0),3组的术前N分期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29)。3组手术方案的预测符合率分别为95.9%、88.9%和80.6%,MPE组和MSCT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选择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pT分期(P<0.001)、pN分期(P<0.001)、pTNM分期(P<0.001)、术前血清SAA水平(P=0.002)和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P=0.030)与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选择相关。结论 MPE可以实现目前最为准确的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性,为手术方案预测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经直肠超声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多模式术前评估
下载PDF
MRI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在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吴俊华 张德洲 +3 位作者 李敏 谈伟 欧阳书睿 邓开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MRI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对于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活动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炎性活动期AS 2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行MRI扫描,参照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 目的:探讨MRI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对于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活动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炎性活动期AS 2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行MRI扫描,参照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制定的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前后的双侧骶髂关节骨髓水肿表现进行影像学评分,将评分结果与临床疗效作对照研究。结果:28例AS中,治疗前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为14~103分,治疗后为4~87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28~54分;临床疗效为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对疗效作ROC分析发现,治疗前后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差对于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诊断效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1=0.742;A2=0.765);以评分差值28和5分别作为诊断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最佳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0.0%,76.9%,73.9%;80.0%,78.3%,78.6%。结论:骶髂关节炎性评分系统能为AS患者活动期疗效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差值28和5分可分别作为诊断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最佳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磁共振成像 疗效 评分
下载PDF
低场MRI非增强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俊华 李敏 +1 位作者 欧阳书睿 邓开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低场MRI非增强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3例AS患者,分别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对其骶髂关节行低场MRI非增强扫描,比较治疗前后骶髂关节间隙积液、骨髓水肿、软骨破坏、脂... 目的:探讨低场MRI非增强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3例AS患者,分别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对其骶髂关节行低场MRI非增强扫描,比较治疗前后骶髂关节间隙积液、骨髓水肿、软骨破坏、脂肪沉积等MRI表现变化,并与临床评估结果相对照,以评估低场MRI在骶髂关节炎治疗随访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3例AS患者治疗前,MRI显示关节间隙积液15例,骨髓水肿19例,软骨破坏17例,脂肪沉积13例;治疗半年后复查MRI,显示关节间隙积液减少6例,骨髓水肿不同程度减轻16例,软骨破坏不同程度加重7例,软骨破坏无明显改变10例,脂肪沉积减少4例。治疗后临床疗效判定为显效或有效15例,无效8例;MRI显示治疗显效或有效16例,无效7例。与临床疗效评估比较,MRI诊断AS患者疗效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5.0%。K=0.704。结论:低场MRI非增强扫描能直观显示骶髂关节病变,尤以压脂快速反转恢复(TIRM)T2WI序列对活动性炎性病变的演变显示良好,可满足AS患者治疗随访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联合多层螺旋CT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3
7
作者 汪晓东 欧阳书睿 +5 位作者 吕东昊 庄磊 蒋善明 邓磊 李峥艳 李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757-762,共6页
目的建立联合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最佳形态学标准评估结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方法纳入连续的690例接受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多层螺旋CT(MSCT)行全腹增强扫描。若发现异常局域淋巴结则测量其最大短轴轴径(MSAD)... 目的建立联合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最佳形态学标准评估结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方法纳入连续的690例接受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多层螺旋CT(MSCT)行全腹增强扫描。若发现异常局域淋巴结则测量其最大短轴轴径(MSAD)、最大长轴轴径(MLAD)以及轴径比(MSAD/MLAD),并计算每个分界值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联合术前血清FIB水平鉴别转移性或炎性淋巴结;MSCT联合FIB和单用MSCT两种策略的预测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纳入有异常淋巴结显示的患者100例,其中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影像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AD的最佳分界值为6 mm,其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46.8%,特异度为68.4%,准确度为55.0%,阳性预测值为70.7%,阴性预测值为44.1%。MLAD的最佳分界值为8 mm,其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43.5%,特异度为63.2%,准确度为51.0%,阳性预测值为65.9%,阴性预测值为40.7%。以高纤维蛋白原血症(FIB≥3.5 g/L)鉴别诊断MSAD<6 mm或MLAD<8 mm的转移性小淋巴结,其诊断价值有统计学意义(Kappa=0.256,P=0.047)。MSAD(6 mm)联合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单用MSAD(6 mm)相比敏感度更高(79.0%比46.8%,P<0.001),但准确度相似(66.0%比55.0%,P>0.05),特异度更低(44.7%比68.4%,P=0.037)。与单用MLAD(8 mm)相比,联合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敏感度(80.6%比43.5%,P<0.001)和准确度(66.0%比51.0%,P=0.031)都更高,且特异度没有明显降低(42.1%比63.2%,P>0.05)。结论本研究推荐采用MSAD≥6 mm或MLAD≥8 mm作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此外,联合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淋巴结转移进行鉴别,可以提高术前分期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术前分期 淋巴结转移 形态学标准 纤维蛋白原 多模式术前评估
下载PDF
康复新液对腹部大肠埃希菌感染切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昕 陈正权 +1 位作者 欧阳书睿 宁伟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腹部大肠埃希菌感染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每组患者发现切口感染后均行外科清创,同时予切口分泌物送菌培养。实验组清创后每日常规换药,并用...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腹部大肠埃希菌感染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每组患者发现切口感染后均行外科清创,同时予切口分泌物送菌培养。实验组清创后每日常规换药,并用康复新液纱条湿敷创面;对照组仅每日常规换药。记录每例患者切口菌培养结果,观察创面情况及愈合时间,并分别于清创术后第6、10天刮取两组患者创面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8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中,切口分泌物培养为大肠埃希菌55例,实验组27例,对照组28例。55例患者中,实验组切口创面渗血渗液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渗血渗液时间为(1.51±1.23)天,对照组为(2.56±1.56)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切口出现肉芽组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创面肉芽出现时间为(4.24±1.37)天,对照组为(5.97±2.45)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愈合时间为(9.8±3.8)天,对照组为(15.3±3.1)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创面组织HE染色提示:第6、10天实验组肉芽组织较对照组织增多,第10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纤维组织更多且排列更紧密。结论康复新液对腹部大肠埃希菌感染切口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切口感染 大肠埃希菌 腹部手术 组织病理学 切口愈合
下载PDF
皮下置引流管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正权 何金艳 +3 位作者 王麦建 周昕 欧阳书睿 文坤明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11期1045-1046,共2页
目的探讨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肥胖患者急诊剖腹探查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具有可比性的急诊行剖腹探查术的肥胖患者240例,切口类别为Ⅱ类及Ⅲ类切口,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20例,缝合切口时实验组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 目的探讨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肥胖患者急诊剖腹探查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具有可比性的急诊行剖腹探查术的肥胖患者240例,切口类别为Ⅱ类及Ⅲ类切口,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20例,缝合切口时实验组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常规缝合,观察两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二期缝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切口甲级愈合实验组为110例,对照组为90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切口感染实验组3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期缝合实验组2例,对照组9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实验组为(7.72±3.144)d,对照组为(12.28±4.512)d,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肥胖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术Ⅱ类及Ⅲ类切口缝合切口时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能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降低二期缝合率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患者 急诊剖腹探查 引流管 切口感染
下载PDF
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磊 欧阳书睿 +10 位作者 张思琴 林峰洋 魏佳 贾洪源 刘莹 曾彦彰 迟冬梅 杨烈 于永扬 周总光 《世界肿瘤研究》 2014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青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CRC,以年龄为界分为3组:青年组(年龄 ≤ 40岁)、中年组(年龄:40~60岁)和老年组(年龄 >60岁),比较分析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包括... 目的:分析我国青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CRC,以年龄为界分为3组:青年组(年龄 ≤ 40岁)、中年组(年龄:40~60岁)和老年组(年龄 >60岁),比较分析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包括患者是否有合并症、肿瘤位置、TNM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等。结果 青年、中年及老年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生率分别为59.0%、18.7%和8.2%,有统计学差异(P <0.05)。肿瘤TNM分期中,中、老年患者肿瘤T4分期显著高于青年组(P <0.05),分别为52.1%、64.1%和20.4%。青年患者组肿瘤N2期所占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 <0.05),分别为22.5%、16.6%和5.1%。三组患者的总TNM分期、肿瘤位置、TNM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等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青年结直肠癌患者肿瘤T4分期较少,而肿瘤淋巴结转移率高,提示青年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更易于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点 年龄因素 青年患者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手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敏 欧阳书睿 +1 位作者 汪晓东 李立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11期47-48,51,共3页
机器人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为普通外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且在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之下机器人正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就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在普通外科的手术领域包括胆囊切除术、食管及胃部手术、减肥手术、结直肠癌手术和内分泌手术... 机器人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为普通外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且在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之下机器人正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就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在普通外科的手术领域包括胆囊切除术、食管及胃部手术、减肥手术、结直肠癌手术和内分泌手术的应用以及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应用进展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肛管减压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价值评估
12
作者 玉红 王林楠 +5 位作者 杨翔 赵宇亮 欧阳书睿 于永扬 杨烈 周总光 《临床医学进展》 2013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 研究肛管减压对于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同一手术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收集其基本人口学资料、肿瘤相关临床指标、合并症、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否... 目的: 研究肛管减压对于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同一手术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收集其基本人口学资料、肿瘤相关临床指标、合并症、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否安置肛管、是否发生吻合口瘘等资料。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432人,其中肛管减压组207人,对照组225人。两组基线水平无差别。肛管减压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45% (3/207),低于对照组4.89% (1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4)。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BMI >25 kg/m2、肿瘤下缘距肛门7 cm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 )。结论: 肛管减压能有效降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肛管减压
下载PDF
直肠系膜CT值测量在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陈晓曦 卢春燕(指导) +6 位作者 欧阳书睿 林峰洋 张玉龙 谭书文 杨烈 周总光 《世界肿瘤研究》 2013年第4期33-37,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量不同T、N分期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的平均CT衰减值,以寻求直肠癌CT术前T、N分期新的参考指征。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直肠中下段腺癌病人123例,术前均采用64排MSCT行...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量不同T、N分期直肠癌患者直肠系膜的平均CT衰减值,以寻求直肠癌CT术前T、N分期新的参考指征。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直肠中下段腺癌病人123例,术前均采用64排MSCT行全腹部及盆部增强扫描。在每例患者的CT上选取3个癌肿平面,每个平面的直肠系膜上选取6个椭圆形ROI测量CT衰减值,并计算出直肠系膜的平均CT衰减值,然后将不同T、N分期的直肠系膜平均CT衰减值进行相关分析及对比。结果:直肠系膜的平均CT衰减值与直肠癌T分期正相关(rs = 0.439,P 0.05);直肠系膜的平均CT衰减值与N分期没有相关关系(rs = 0.030, P = 0.740),N0、N1、N2期两两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直肠系膜CT衰减值可为鉴别中下段直肠癌是否侵出直肠系膜提供重要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术前分期
下载PDF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治疗观察
14
作者 欧阳书睿 周昕 +1 位作者 陈正权 谢铭 《健康之路》 2016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老年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记录...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老年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所需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的肛门排气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0,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清除更多淋巴结,减少复发率,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 老年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昕 高明娟 +1 位作者 陈正权 欧阳书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87例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感染组患...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87例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和病原学特点;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87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47例占54.02%,其次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术后感染患者临床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比例为65.56%(59/90),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为25.56%(23/90)。感染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可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刺激炎症因子释放,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感染 病原学 免疫 炎症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炎性因子联合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分期与术式预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晓东 欧阳书睿 +2 位作者 吕东昊 刘丹 李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32-736,共5页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64排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与术式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收治住院的结...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64排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与术式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收治住院的结肠癌患者315例,按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至MSCT联合CRP组(术前行MSCT联合CRP评估)、MSCT联合FIB组(术前行MSCT联合FIB评估)以及MSCT联合SAA组(术前行MSCT联合SAA评估),每组105例,将患者的术前分期和术式预测与术后病理分期及实际术式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P>0.05).MSCT联合CRP组术前T、N、M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分别为65.7%、72.4%、100%和66.7% MSCT联合FIB组术前T、N、M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分别为71.4%、74.3%、99.0%和65.7% MSCT联合SAA组术前T、N、M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分别为60.0%、55.2%、96.2%和51.4%.MSCT联合CRP组与MSCT联合FIB组在术前N分期与TNM分期的准确度均优于MSCT联合SAA组(P<0.05),而MSCT联合CRP组与MSCT联合FI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方案预测的符合率分别为93.3%、92.3%和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联合CRP或FIB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拥有更高的准确度,其临床价值可能优于MSCT联合S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外科手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炎性因子 术前评估
原文传递
不同部位胃癌行手术治疗时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比较
17
作者 欧阳书睿 《健康之路》 2017年第5期98-98,共1页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的胃癌进行手术治疗时的术式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6年9月以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身的不同病症各自选择合适的手术...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的胃癌进行手术治疗时的术式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6年9月以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身的不同病症各自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探究不同术式选择的应用及其不同术式治疗后效果的判定和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根据对患者的跟踪调查显示,位于胃上1/3的患者存活率低于下、中1/3患者的存活率,并且治疗后胃癌上1/3患者的并发症比下、中术后并发症增多。结论:根据胃癌的不同部位选取合适的术式治疗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有效提高治疗胃癌病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治疗 术式选择 治疗效果比较
原文传递
0.35TMRI对肩袖撕裂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俊华 张德洲 +1 位作者 欧阳书睿 邓开鸿 《华西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676-1679,共4页
目的探讨0.35TMRI各方位各序列扫描对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4月就诊的38例肩关节疼痛患者,分别在斜冠状位、斜矢状位及横轴位行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质子密度加权像... 目的探讨0.35TMRI各方位各序列扫描对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4月就诊的38例肩关节疼痛患者,分别在斜冠状位、斜矢状位及横轴位行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质子密度加权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PWI)及脂肪抑制像(turboinversion recovery magnitude,TIRM)扫描。将38例患者的冈上肌及冈下肌肌腱合并为A组、肩胛下肌及小圆肌肌腱合并为B组进行研究,分别比较A、B组采用各方位的扫描表现;再将A组患者分为斜冠状位T1WI+T2WI组与斜冠状位PWI+TIRM组,将B组患者分为横轴位T1WI+T2WI组与横轴位PWI+TIRM组,分别比较各序列组的扫描表现。结果 A组患者在3个方位扫描像以及斜冠状位T1WI+T2WI组与PWI+TIRM组之间诊断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斜冠状位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1.8%,准确度为86.8%,为最佳扫描方位,而PWI+TIRM组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0.9%,准确度为89.5%,为优选扫描序列;B组患者在3个方位扫描像以及横轴位T1WI+T2WI组与PWI+TIRM组之间诊断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横轴位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6.4%,准确度为86.8%,为最佳扫描方位,而PWI+TIRM组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4.7%,为优选扫描序列。结论低场MRI诊断冈上肌、冈下肌肌腱撕裂以斜冠状位PWI及TIRM扫描序列为首选,诊断小圆肌、肩胛下肌肌腱撕裂则以横轴位PWI及TIRM扫描序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肩袖撕裂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