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不同HAMD评分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捷 欧阳任辉 +4 位作者 陈道慧 彭宁 熊浪 李润华 何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不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首发抑郁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89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用HAMD评定抑郁程度,并根据HAMD总分分为轻度抑郁组(n=15)、中度抑郁组(n=45)、重度抑郁组(n=29),纳入30例健...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不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首发抑郁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89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用HAMD评定抑郁程度,并根据HAMD总分分为轻度抑郁组(n=15)、中度抑郁组(n=45)、重度抑郁组(n=29),纳入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NLR。在各抑郁症亚组中,分别将WBC、N、L、NLR与HAMD各因子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LR对不同程度首发抑郁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轻度抑郁组N高于中度抑郁组和对照组(P<0.05);中度抑郁组和重度抑郁组L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抑郁组与中度抑郁组NLR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抑郁组中,WBC与疑病呈负相关(P<0.05),N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与疑病呈负相关(P<0.05);中度抑郁组中,WBC与激越呈正相关,与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呈负相关(P<0.05),N与激越呈正相关(P<0.05),NLR与早醒呈负相关(P<0.05);重度抑郁组中,N与自杀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发现,NLR在轻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及重度抑郁组的AUC分别为0.747、0.419、0.718。结论部分白细胞参数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发展,NLR在轻度和重度首发抑郁患者中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首发抑郁症 HAMD评分
下载PDF
猪带绦虫Ts14-3-3.2重组蛋白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美辰 欧阳任辉 +1 位作者 罗波 周必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0-338,共9页
目的观察猪带绦虫Ts14-3-3.2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情况。方法将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Ts14-3-3.2重组蛋白50μg剂量组、100μg剂量组和150μg剂量组以及弗氏佐剂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 目的观察猪带绦虫Ts14-3-3.2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情况。方法将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Ts14-3-3.2重组蛋白50μg剂量组、100μg剂量组和150μg剂量组以及弗氏佐剂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于首次免疫后0 d、28 d、56 d收集血清和脾淋巴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及其亚类(IgG1、IgG2a)水平,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通过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Ts14-3-3.2重组蛋白免疫昆明小鼠后,50μg、100μg和150μg剂量组血清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水平均在首免后28~56 d内升高且56 d均高于28 d,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L-2、IFN-γ、IL-4、IL-10水平在28~56 d升高(IL-10在56 d恢复至正常水平),均在28 d达到峰值,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Ts14-3-3.2重组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Ts14-3-3.2重组蛋白 小鼠 免疫应答
下载PDF
猪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14-3-3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欧阳任辉 李想 +1 位作者 罗波 周必英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7-792,共6页
目的研究14-3-3基因在猪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情况,为探讨猪带绦虫14-3-3(Ts14-3-3)基因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绦虫病流行区的猪带绦虫病患者体内采集成虫虫体,经镜下形态学观察和物种... 目的研究14-3-3基因在猪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情况,为探讨猪带绦虫14-3-3(Ts14-3-3)基因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绦虫病流行区的猪带绦虫病患者体内采集成虫虫体,经镜下形态学观察和物种内转录间隔1区(ITS1)鉴定法确定为猪带绦虫后,感染仔猪获得猪囊尾蚴(幼虫);采用反转录PCR法检测猪带绦虫成虫和幼虫阶段Ts14-3-3基因家族成员(Ts14-3-3.1、Ts14-3-3.2、Ts14-3-3.3、Ts14-3-3.4、Ts14-3-3.5、Ts14-3-3.6)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各自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光镜下,可见采集的成虫虫体头节由4个吸盘、顶突和小钩组成,符合猪带绦虫头节典型特征;且虫体样本可经反转录PCR扩增出与ITS1基因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确定其为猪带绦虫。Ts14-3-3基因家族成员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幼虫阶段均有表达;Ts14-3-3.1(0.47±0.09比1.01±0.23)、Ts14-3-3.2(0.31±0.09比1.05±0.14)、Ts14-3-3.3(0.64±0.23比1.26±0.23)和Ts14-3-3.4(0.30±0.09比0.79±0.23)在成虫阶段表达水平与幼虫阶段比较显著降低(t=-3.816、-7.093、-3.377、-3.481,P<0.05或<0.01),Ts14-3-3.5(3.59±0.09比0.99±0.12)和Ts14-3-3.6(5.74±2.76比1.03±0.60)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t=30.714、9.718,P均<0.01)。结论Ts14-3-3基因的表达具有阶段特异性,提示Ts14-3-3基因在猪带绦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可能发挥特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属 14-3-3基因 差异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寄生虫14-3-3家族及其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欧阳任辉 罗波 +1 位作者 刘美辰 周必英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3-468,共6页
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而14-3-3家族在寄生虫感染、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14-3-3家族在寄生虫体内的分布和生物学功能,为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和预防提供帮助。故文... 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而14-3-3家族在寄生虫感染、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14-3-3家族在寄生虫体内的分布和生物学功能,为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和预防提供帮助。故文中就近年来人体重要寄生虫14-3-3家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14-3-3家族 免疫学效应
原文传递
猪带绦虫Tsl4-3-3.6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任辉 罗波 +2 位作者 李想 刘美辰 周必英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3-1428,共6页
目的制备猪带绦虫Ts14-3-3.6蛋白多克隆抗体,并检测Ts14-3-3.6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及囊尾蚴阶段的表达情况。方法合成Ts14-3-3.6基因全长,然后克隆至pCznI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ArctieEx-press中并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 目的制备猪带绦虫Ts14-3-3.6蛋白多克隆抗体,并检测Ts14-3-3.6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及囊尾蚴阶段的表达情况。方法合成Ts14-3-3.6基因全长,然后克隆至pCznI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ArctieEx-press中并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通过Ni柱亲和纯化获得Ts14-3-3.6重组蛋白。将该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Ts14-3-3.6多克隆抗体,以此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s14-3-3.6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阶段的表达。结果pCznI一Ts14-3-3.6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诱导表达的Ts14-3-3.6重组蛋白存在于包涵体中,相对分子质量约29.43X102。Western blot检测纯化带有His标签的Ts14-3-3.6重组蛋白能被His标签抗体识别;用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效价为1:512000的多克隆抗体;分别以提取的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总蛋白为抗原进行Westernblot,均出现与Ts14-3-3.6多克隆抗体、囊虫病人血清及囊虫病猪血清反应条带,即均有该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制备猪带绦虫Ts14-3-3.6重组蛋白并获得较高纯度的特异性高效价多克隆抗体。Ts14-3-3.6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阶段均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Ts14-3-3.6蛋白 多克隆抗体 制备 表达
原文传递
猪带绦虫14-3-3.2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中的表达
6
作者 刘美辰 欧阳任辉 +1 位作者 罗波 周必英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建立猪带绦虫(Ts)14-3-3.2原核表达系统,并观察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在遵义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前期获得Ts14-3-3.2基因序列的基础上,采用基于PCR的精确合成(PAS)方法全基因合成Ts14-3-3.2基因,经... 目的建立猪带绦虫(Ts)14-3-3.2原核表达系统,并观察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在遵义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前期获得Ts14-3-3.2基因序列的基础上,采用基于PCR的精确合成(PAS)方法全基因合成Ts14-3-3.2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NdeⅠ和XbaⅠ双酶切后连接质粒pCzn1,构建重组质粒pCzn1-Ts14-3-3.2。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ArcticExpress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和鉴定表达产物,通过镍(Ni)柱亲和纯化获得纯化Ts14-3-3.2重组蛋白。采用该纯化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Ts14-3-3.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zn1-Ts14-3-3.2,诱导表达后菌体上清液和沉淀均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9.31×10^(3)处出现Ts14-3-3.2目的蛋白条带。纯化后带有His标签的Ts14-3-3.2重组蛋白能被抗His单克隆抗体识别,获得效价为1∶512000的Ts14-3-3.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中均有表达。结论成功建立Ts14-3-3.2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高纯度、高效价的Ts14-3-3.2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Ts14-3-3.2蛋白在Ts成虫和囊尾蚴阶段均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囊尾蚴 猪带绦虫14-3-3.2蛋白 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