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侧乳腺癌两种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欧阳淑玉 贺礼理 +3 位作者 谢小雪 周琴 匡韦陆 申良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和混合调强...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和混合调强放射治疗计划(Hybrid IMRT)。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照射剂量、不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结果:在具有相同覆盖率(V95%)的情况下,Hybrid IMRT的靶区剂量均匀度优于IMRT。两种计划的适形指数,V105%,V110%,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均无显著差异。HybridIMRT和IMRT相比,同侧肺接受13Gy的体积(V13)由27.66%降至20.7%,对侧肺V5由8.01%降至2.25%;心脏V10,V20分别由35.23%,16.77%降至19.22%,10.6%;对侧乳腺V5,V10分别由35%,10.39%降至20.3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同侧肺V30,V40及心脏V40,分别升高了1.28%,1.48%,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放疗体位重复性不太好和(或)摆位精确性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混合调强放疗技术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混合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分布
下载PDF
管饲营养支持治疗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回顾性分析
2
作者 欧阳淑玉 陈珏 +2 位作者 李华 田汨 贺礼理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607-613,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比有无管饲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不良反应、费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2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为管饲组和无管饲组,比较两...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比有无管饲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不良反应、费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2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为管饲组和无管饲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费用及预后。结果管饲组患者同步化疗次数和同步免疫治疗完成例数均显著高于无管饲组(P<0.05),其余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管饲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3分、发生≥3级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食管穿孔的例数均显著高于管饲组(P<0.05)。管饲组与无管饲组患者放化疗期间血红蛋白出现最低值的平均时间分别为第33.5天和第27.25天,血小板出现最低值的平均时间分别为第26.43天和第20.0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饲组患者放疗中断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无管饲组(P<0.05)。管饲组患者营养费用占比高于无管饲组,但抗菌药物、细胞因子费用占比均低于无管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管饲组与无管饲组中位PFS分别为37.08个月和18.35个月,中位OS分别为59.28个月和24.1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饲营养治疗可改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放疗中断时间,延缓出现血红蛋白、血小板最低值的时间,患者同步放化疗完成率更高,预后更好,同时降低辅助治疗药物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管饲 营养支持治疗 同步放化疗 营养状况
下载PDF
腺病毒E1A基因对人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欧阳 匡韦陆 +4 位作者 周琴 贺理礼 周略 欧阳淑玉 申良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聚已烯亚胺-四氧化三铁(PEI-Fe3O4)纳米粒E1A基因对人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宫颈癌E1A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E1A基因经PEI-Fe3O4纳米粒载体介导转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用细胞计数法... 目的:探讨聚已烯亚胺-四氧化三铁(PEI-Fe3O4)纳米粒E1A基因对人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宫颈癌E1A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E1A基因经PEI-Fe3O4纳米粒载体介导转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用细胞计数法测绘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及软琼脂集落形成数目,观察E1A基因对该细胞系体外生长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E1A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HER-2/neu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E1A基因的人宫颈癌细胞系生长缓慢,倍增时间延长,是转染空载体组的1.53倍,是Hela细胞组的1.58倍;未经转染的Hela细胞系、转染空载体纳米粒的Hela细胞系(Hela-vect)及转染E1A基因的Hela细胞系(Hela-E1A),细胞集落形成率分别为30.48%,28.32%和6.62%,转染E1A基因组(Hela-vect)明显低于Hela和Hela-vect组(均P<0.05)。与Hela及Hela-vect组的集落形成率相比,Hela-E1A组集落形成抑制率分别为78.28%和76.62%。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E1A基因能在Hela细胞中稳定表达,且显著降低了HER-2/neu在宫颈癌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PEI-Fe3O4纳米粒E1A基因能够明显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1A抑制HER-2/neu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宫颈癌细胞 E1A基因 HER-2/NEU基因 PEI-Fe_3O_4纳米粒
下载PDF
甘氨双唑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欧阳淑玉 王晖 +7 位作者 杨雯娟 张静 唐玮 刘志刚 叶旭 杨锫 杨敬儒 师颖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9期30-32,34,共4页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肺不张患者的增敏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初诊为NSCLC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增敏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调强放疗(IMRT)+化疗,放疗总剂量DT60~70Gy;...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肺不张患者的增敏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初诊为NSCLC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增敏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调强放疗(IMRT)+化疗,放疗总剂量DT60~70Gy;鳞癌患者化疗采用紫杉醇+奈达铂(TP)方案,腺癌患者化疗采用培美曲塞+顺铂(PP)方案。增敏组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予甘氨双唑钠800mg/m2,30min内经静脉滴注完,在60min内行放疗,每周1、3、5给药,至放疗结束。记录2组患者肺复张需重新定位CT时的照射剂量与患者例数,并比较2组治疗后原发灶退缩情况、纵隔淋巴结退缩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增敏组和对照组在放疗过程中因为肺复张需要重新进行CT定位时的患者分别为44例、36例,放疗中位剂量分别为36.16Gy、47.04Gy,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敏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7.8%、86.6%,纵隔淋巴结近期退缩有效率分别为100.0%、9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同步放化疗能提高NSCLC合并肺不张患者的近期疗效,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但是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双唑钠 NSCLC 同步放化疗 肺不张
下载PDF
食管癌细胞TE13-R放射抗性与CDC25C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师颖瑞 钟美佐 +9 位作者 吴湘玮 杨锫 杨敬儒 王晖 罗荣喜 杨雯娟 欧阳淑玉 胡炳强 席许平 叶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5-20,共6页
目的放疗抵抗是食道癌等多种肿瘤放射治疗中的难题,许多文献报道CDC25c与肿瘤的演进及放疗抵抗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探讨分裂周期蛋25同源蛋白C(cell division cyclin 25 homolog C,Cdc25C)与食道癌放射抵抗间的关系。方法以人食管癌细胞... 目的放疗抵抗是食道癌等多种肿瘤放射治疗中的难题,许多文献报道CDC25c与肿瘤的演进及放疗抵抗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探讨分裂周期蛋25同源蛋白C(cell division cyclin 25 homolog C,Cdc25C)与食道癌放射抵抗间的关系。方法以人食管癌细胞系TE13和由TE13经射线反复照射诱导建立的放射抗性细胞系TE13R为研究对象,用Western印记技术检测两种细胞在不同剂量照射后不同时间点CDC25c蛋白的表达。并利用RNA干扰技术靶向抑制TE13-R细胞CDC25表达,观察放射抗性的变化。结果通过多次低剂量诱导,成功建立具有放射抗性的食道癌TE13-R细胞,其较亲代细胞CDC25c蛋白表达明显上调,针对CDC25c干扰质粒转染TE13-R细胞后,CDC25c表达受到抑制,细胞放射抵抗消失。结论 CDC25c与食道癌放疗抗性相关,CDC25c可以作为食道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有望成为判断食道癌预后的候选标志物,甚至有望成为食道癌防治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抗性 CDC25C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及联用尼妥珠单抗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师颖瑞 王晖 +12 位作者 杨敬儒 杨锫 欧阳淑玉 胡炳强 席许平 吴湘玮 朱苏雨 曹霞 金和坤 罗英 钟美佐 曾彪 杨雯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8期514-517,522,共5页
目的 比较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联用尼妥珠单抗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64例无远处转移的初治、评估认为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组,32例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后超... 目的 比较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联用尼妥珠单抗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64例无远处转移的初治、评估认为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组,32例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后超调强组):先行放疗41.4 Gy/23次,共5周,后行放疗27 Gy/18次,共2周;32例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联合组):放射治疗方法同后超调强组,在放射治疗的开始时同期均加用6~8周的尼妥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1次/周,共6~8周),从放疗第1天起执行.观察指标主要包括食管和肺的近期急性反应和后期放射损伤、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受益率、1~3年局控率、无瘤生存率、总体生存率等.结果 后超调强组和联合组患者在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皮疹、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食管狭窄和肺纤维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后放弃治疗.后超调强组和联合组患者临床受益率分别为75.0%(24/32)、93.7%(30/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后超调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后超调强组,但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食管癌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部分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应注意预防和加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疗疗法 尼妥珠单抗 不良反应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