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反应与心房颤动发生和持续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欧阳秀革 闫秋丽 +1 位作者 张英华 杜昕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20期24-25,共2页
目的研究炎症反应与心房纤颤(房颤)发生和持续关系。方法选择心房纤颤患者58例,其中孤立性房颤22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36例;根据病变性质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共24例,持续性房颤组共34例。根据有无既往病史分为初发房颤组共20例,复发房颤组... 目的研究炎症反应与心房纤颤(房颤)发生和持续关系。方法选择心房纤颤患者58例,其中孤立性房颤22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36例;根据病变性质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共24例,持续性房颤组共34例。根据有无既往病史分为初发房颤组共20例,复发房颤组共38例;选择身体健康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CRP水平,同时测量各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结果房颤组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房颤组CRP水平高于复发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前后径明显增加,与阵发性房颤组左房前后径及对照组左房前后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持续性房颤组,CRP与左房前后径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炎症反应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炎症反应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状的中西医治疗初探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士英 欧阳秀革 刘士林 《光明中医》 2007年第7期42-44,共3页
目的:调查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状病人117例,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以CCMD-3[1]为诊断标准,焦虑自评量表(SAS)为重点观察指标,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客观评价中药百乐... 目的:调查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状病人117例,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以CCMD-3[1]为诊断标准,焦虑自评量表(SAS)为重点观察指标,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客观评价中药百乐眠和西药罗拉合用,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状的治疗疗效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疗效。结果:117例中有50例存在焦虑症状,占43.8%。经过中西医结合并配合心理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焦虑症状的治愈率、好转率与对照组相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效率7天和14天分别为96.1%和100%。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状的中西医治疗,对改善病人焦虑症状,控制心血管疾病,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焦虑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阳秀革 王凤霞 黄晖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10期762-763,共2页
目的 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对AMI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再发AMI患者 32例与 10 8例同期出院后未发生再梗死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未发生再梗死的... 目的 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对AMI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再发AMI患者 32例与 10 8例同期出院后未发生再梗死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未发生再梗死的AMI比较 ,再梗死时 ,临床症状多不典型(P <0 .0 1) ;血总胆固醇 (TC)、血三酰甘油 (TG)水平与未发生再梗死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血糖水平及吸烟比例与未发生再梗死的患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猝死、梗死后心绞痛等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发生再梗死的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其血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水平增高及吸烟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临床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塞 危险因素 预后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欧阳秀革 王凤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08-508,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溶栓治疗早期 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评价有再通指征的60例根据溶栓早期 ( 2 4小时内 )有无 T波倒置分两组 ,比较两组 CK峰值前移 ,再灌注心律失常 ,S- T段下降≥ 5 0 % ,平均住院日 ,心脏事件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溶栓治疗早期 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评价有再通指征的60例根据溶栓早期 ( 2 4小时内 )有无 T波倒置分两组 ,比较两组 CK峰值前移 ,再灌注心律失常 ,S- T段下降≥ 5 0 % ,平均住院日 ,心脏事件 ,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 ( L VEF)。结果两组 CK峰值前移 ,再灌注心律失常 ,S- T段下降≥ 5 0 % ,心脏事件 ,出院时 L VEF有显著性差异 ,平均住院日 ,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溶栓治疗早期 T波倒置的患者 ,冠脉再通更充分 ,心肌能获得更有效的再灌注 ,可以作为评定溶栓治疗有效的标准 ,估计预后以及是否进行干预治疗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早期T波倒置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QT离散度变化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秀革 王风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 (QTd) ,校正后离散度 (QTcd)的影响及其对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5 0例确诊为AMI的患者 ,分成溶栓组和未溶栓组 ,测定每例患者心梗后的QTd、QTcd ,并对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 (QTd) ,校正后离散度 (QTcd)的影响及其对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5 0例确诊为AMI的患者 ,分成溶栓组和未溶栓组 ,测定每例患者心梗后的QTd、QTcd ,并对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FVA)、猝死 (CSD)及心衰 (HF)的QTd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QTd、QTcd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FVA、CSD及HF的QT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AMI溶栓治疗后QTd、QTcd明显减少 ,室颤、心衰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降低 ,QTd变化可作为预测AMI溶栓后发生室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QT离散度 近期预后 心电图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56例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平辉 欧阳秀革 刘春艳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误诊分析。方法对56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4.57±14.73岁,其中45岁以下33例,占58%。44例患者(79%)以心脏急症收入院,其...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误诊分析。方法对56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4.57±14.73岁,其中45岁以下33例,占58%。44例患者(79%)以心脏急症收入院,其中14例(25%)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32例患者行冠脉造影,6例单支血管狭窄>70%,1例右冠脉狭窄40%。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易于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应注意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对患者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欧阳秀革 王凤霞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9期653-654,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 (AMI)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对急性AMI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7例确诊为急性AMI的患者 ,按梗死前 48h内心绞痛持续时间长短分成三组。Ⅰ组持续时间 <15min ,Ⅱ组 >15min ,Ⅲ组 48h内无心绞痛...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 (AMI)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对急性AMI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197例确诊为急性AMI的患者 ,按梗死前 48h内心绞痛持续时间长短分成三组。Ⅰ组持续时间 <15min ,Ⅱ组 >15min ,Ⅲ组 48h内无心绞痛发作。通过对三组患者的梗死范围、肌酸激酶(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各组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Ⅰ组患者状况及近期预后明显优于其他两组。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梗死前短暂的心绞痛对心肌具有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 ,但是反复短暂的心肌缺血对心肌具有缺血叠加效应 ,只有梗死前有短时间 ( <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预适应 心肌缺血叠加效应 心绞痛 心肌梗塞
下载PDF
动态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平辉 欧阳秀革 +4 位作者 刘春艳 刘士英 闫秋丽 王珏 张英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8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与否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心、脑、肾各靶器官损害的危...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与否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心、脑、肾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两组脑卒中、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动态血压参数与各种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不同。结论24h动态血压各参数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不同,血压负荷、昼夜血压曲线消失和血压波动幅度与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血压昼夜节律 靶器官损害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房颤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欧阳秀革 刘士英 +3 位作者 闫秋丽 张英华 王珏 杜昕 《首都医药》 2007年第04X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因子与房颤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年11月至2006年8月间孤立性房颤患者22例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房颤患者36例,按有无既往病史分为出发房颤组20例,复发房颤38例;按房颤性质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4例,持续性...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因子与房颤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年11月至2006年8月间孤立性房颤患者22例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房颤患者36例,按有无既往病史分为出发房颤组20例,复发房颤38例;按房颤性质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4例,持续性房颤组34例,设置正常对照组60例。比较不同组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房颤组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房颤组CRP水平高于复发房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于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炎症 C反应蛋白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合并焦虑症状的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欧阳秀革 刘士英 杜昕 《首都医药》 2008年第20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合并焦虑症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月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7例,其中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50例,采取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以CCMD-为诊断标准,焦虑自评量表为重点观察指标,客观评价... 目的探讨合并焦虑症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月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7例,其中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50例,采取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以CCMD-为诊断标准,焦虑自评量表为重点观察指标,客观评价合并焦虑症状的心血管疾病合用中药百乐眠和西药罗拉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并配合心理治疗,治疗组焦虑症状的治愈率、好转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7天和14天分别为96.1%和100%。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合并焦虑症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缓解焦虑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控制心血管疾病,提高和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焦虑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