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牙后的组织处理:软组织打孔技术
1
作者 Ronald E. Jung David W. Siegenthaler +2 位作者 Christoph H. F. Hammerle 乔静(译) 欧阳翔英(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5年第4期16-21,共6页
这项前瞧性临床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对拔牙窝内进行软、硬组织移植后软组织在初期阶段的愈合情况。研究对象为需要拔牙(包括切牙、尖牙和前磨牙)和准备种植修复的20位患者。在需要拔除多个牙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颗牙齿纳人研究。在应用... 这项前瞧性临床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对拔牙窝内进行软、硬组织移植后软组织在初期阶段的愈合情况。研究对象为需要拔牙(包括切牙、尖牙和前磨牙)和准备种植修复的20位患者。在需要拔除多个牙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颗牙齿纳人研究。在应用抗生素后,动作轻柔地将患牙拔除,然后在拔牙窝内填人整合了10%胶原基质的去蛋白牛骨矿物质,充满牙槽窝并支撑软组织以防止塌陷。之后再选用直径与拔牙窝相当的活检打孔器。从上腭获取厚度为2~3mm的游离龈,将其移植至拔牙窝的表面,并缝合于拔牙窝周边去上皮的软组织边缘。移植术后1周,平均64.3%的移植面完全整合。35.6%的移植面呈纤维蛋白样,0.1%显示坏死。术后3周和6周,整合的移植面分别增加到92.3%和99.7%。6周后,在4个移植物中平均有0.3%的移植面显示出伤口关闭不全。没有纤维蛋白样结构或组织坏死表现。移植物和邻近组织比色显示平均颜色匹配为ΔE=2.91,低于可分辨口腔内不同颜色的临界阈值3.7。这种软组织打孔技术成功地获得了移植物与局部宿主组织的生物学和美学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拔牙后 打孔 组织处理 移植术后 纤维蛋白 组织坏死 颜色匹配 移植后 拔牙窝
原文传递
釉基质提取物治疗牙周骨内袋缺损的两种组织学愈合方式:临床病例报告
2
作者 Zeina Majzoub Marina Bobbo +3 位作者 Fady Atiyeh Giampiero Cordioli 钟金晟(译) 欧阳翔英(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6年第2期20-25,共6页
在最近的病例报告中,牙周骨内袋缺损经釉基质提取物治疗后,对人牙周组织再生的组织学观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本例为46岁女性,下颌第一磨牙计划拔除,其远中根存在一处深的骨内袋缺损,对其使用釉基质提取物进行治疗。术中在牙石最根... 在最近的病例报告中,牙周骨内袋缺损经釉基质提取物治疗后,对人牙周组织再生的组织学观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本例为46岁女性,下颌第一磨牙计划拔除,其远中根存在一处深的骨内袋缺损,对其使用釉基质提取物进行治疗。术中在牙石最根方的牙根表面做凹槽标记。术后9个月获取包括远中根及其周围牙周组织的组织块。组织学分析证实在邻面和根分歧表面存在2种不同的愈合方式。在牙根的远中面可见到新生的细胞性牙骨质、骨和有功能性纤维排列的牙周膜形成,即有牙周组织再生,而在根分歧表面则出现了骨固连。本报告显示了牙周骨内袋缺损经过釉基质提取物治疗后,在同一缺损内的愈合中出现了生物学多样性。导致这种多样性的宿主特异的内源性和/或外源性因素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组织再生 基质提取物 临床病例报告 组织学观察 愈合方式 治疗 缺损 下颌第一磨牙 牙根表面
原文传递
狗牙周手术后探针尖端位置与牙周组织的关系
3
作者 Yoshiyuki Hatakeyama Mehmet Ilhan Uzel +3 位作者 Ronaldo B.Santana Morris P.Ruben 乔静(译) 欧阳翔英(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和组织学评价牙周手术后探针进入牙周组织的程度。研究对象为4只比格犬,共制备38个三壁骨袋,并保持3个月。随后,对其中26个骨袋进行牙周手术(手术组),其余12个骨袋作对照。分别在术后第4、8、12、16周处死...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和组织学评价牙周手术后探针进入牙周组织的程度。研究对象为4只比格犬,共制备38个三壁骨袋,并保持3个月。随后,对其中26个骨袋进行牙周手术(手术组),其余12个骨袋作对照。分别在术后第4、8、12、16周处死动物,处死前即刻用银根管探针代替牙周探针置于龈沟内并固定于牙面。将组织块制成切片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其指标如下:探针尖端位置与结合上皮根端的关系、新结合上皮的长度、结合上皮根方结缔组织附着的平均长度。结果表明,术后4周时手术组和对照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根方一1.37±1.73mm和-0.20±0.15mm;术后16周时,两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冠方0.58±0.3lmm和0.40±0.20mm。术后4周和8周时手术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分别为0.73±0.60mm和1.19±0.02mm;8周时分别为1.77±0.52mm和2.15±0.00mm。新生结缔组织的长度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至少在术后2个月内不应进行牙周探诊;如果在此之前探诊,探诊力可能会损伤软组织一牙齿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 手术后 针尖 结合上皮 显著性差异 牙周探诊 结缔组织 组织学评价 形态学评价 对照组
原文传递
应用树脂粘接夹板固定牙周炎累及的松动下前牙:一例报告
4
作者 Ying-Tzer J.Lin Shun-Ching Kuo +2 位作者 Ling Auyeung 安娜(译) 欧阳翔英(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对重度牙周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多学科的团队合作来重建健康、功能良好的牙列已经成为可能。本文报告了一例正畸治疗后使用树脂粘接夹板来固定牙周炎累及的松动下前牙的病例。患者为一名30岁的女性,有重度牙周炎,由此导致前牙有... 在对重度牙周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多学科的团队合作来重建健康、功能良好的牙列已经成为可能。本文报告了一例正畸治疗后使用树脂粘接夹板来固定牙周炎累及的松动下前牙的病例。患者为一名30岁的女性,有重度牙周炎,由此导致前牙有间隙和后牙倾斜。在牙周一正畸联合治疗后对其进行了修复重建,在两尖牙之间的区域应用树脂粘接夹板来固定正畸后的牙周受累牙。4年后随访观察发现,夹板未松脱,也没有进一步的牙周组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夹板固定 下前牙 粘接 树脂 松动 固定正畸 疾病患者 治疗后 团队合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