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阳锜辨治恶性肿瘤学术特色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克俭 欧阳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0-42,共3页
自70年代初期,欧阳锜老师专攻恶性肿瘤的辨治,经由临床到理论,复用理论指导临床的循环往复,孜孜不倦求索20余年,积累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学术经验,兹将其中特色简介如下,以飨读者。
关键词 肿瘤 辨证论治 欧阳奇
下载PDF
论疑似复杂证候(Ⅰ)
2
作者 朱克俭 欧阳 《湖南中医杂志》 1996年第3期1-2,共2页
疑似复杂证候的发生是证纵横联系复杂多变的结果。从纵的方面看,证的转化过程反映于临床,是两证和多证并见,即所谓"过渡证"。从横的方面看,病因、素质、既往病史、治疗经过、地理环境、季节气候因素、社会因素等是临床产生疑似复... 疑似复杂证候的发生是证纵横联系复杂多变的结果。从纵的方面看,证的转化过程反映于临床,是两证和多证并见,即所谓"过渡证"。从横的方面看,病因、素质、既往病史、治疗经过、地理环境、季节气候因素、社会因素等是临床产生疑似复杂证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中医病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肠癌术后的辨证用药经验分析
3
作者 欧阳剑虹 欧阳 《湖南中医杂志》 1993年第2期25-26,共2页
以4例肠癌术后用药经验为例进行分析,4例病人虽均见消瘦、乏力、食少等症,但腹痛、胀坠里急、舌苔厚浊并见,根据辨轻重缓急、真假异同、先因后果的原则,采取间接求衡和反面求衡的方法,从复杂的病证中辨出真实假虚,先清理,后调养,主次分... 以4例肠癌术后用药经验为例进行分析,4例病人虽均见消瘦、乏力、食少等症,但腹痛、胀坠里急、舌苔厚浊并见,根据辨轻重缓急、真假异同、先因后果的原则,采取间接求衡和反面求衡的方法,从复杂的病证中辨出真实假虚,先清理,后调养,主次分明,执简驭繁,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肠肿瘤 术后
下载PDF
从伤寒辨证探讨以症定量问题 被引量:8
4
作者 欧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14,共4页
辨证定量,是当前中医提出来的新课题,本文认为根据《伤寒论》的思维方法,从伤寒各证所列症状及证与证之间的质量变换关系等中探求如何以症定量是可以得到启发的。
关键词 伤寒论 辩证定量
下载PDF
脏腑相关理论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0年第4期45-46,共2页
《素问·评热论》在叙述人体上部与下部虚损的见症时,提出“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在此明显指出临床上有症见于下焦,而病实发自中焦。对这类病例的认识不可见症治症、对症用药。前人通过长期反复的探索,发现有些病例确实是症见于... 《素问·评热论》在叙述人体上部与下部虚损的见症时,提出“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在此明显指出临床上有症见于下焦,而病实发自中焦。对这类病例的认识不可见症治症、对症用药。前人通过长期反复的探索,发现有些病例确实是症见于此而病发于彼,发现人体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逐渐形成“脏腑相关”的理论,因此凡按照脏腑分症对症用药而效果不显时,就必须以“脏腑相关”的理论为指导,找准病发自何脏,才能有的放矢,获得预期效果。“溲便为之变”指大小便发生变异,包括尿癃、尿频、便秘、便泄等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举隅 脏腑相关 溲便 气不足 对症用药 小便异常 补中益气汤 热论 虚损 人体脏腑
下载PDF
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欧阳錡 《湖南中医杂志》 1992年第1期28-31,共4页
(二)病证结合后一阶段的工作病证结合,前一阶段工作是后一阶段的必要准备,后一阶段工作是前一阶段的继续深入。通过病证结合的临床实践,积累一定数量的资料,
关键词 病证结合 研究
下载PDF
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与具体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欧阳 《湖南中医杂志》 1991年第5期22-24,共3页
本文作者多年来从中医科研中的得失探讨中医科研方法学,先后从不同侧面发表了一些文章。本文提出病证结合是中医从临床到理论必须采取的传统方法,较系统地论述这一方法的思路及前后两个阶段的具体措施。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全文分期连载发... 本文作者多年来从中医科研中的得失探讨中医科研方法学,先后从不同侧面发表了一些文章。本文提出病证结合是中医从临床到理论必须采取的传统方法,较系统地论述这一方法的思路及前后两个阶段的具体措施。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全文分期连载发表,以供中医药科研选题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如何保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是《内经》的中心思想(三)
8
作者 欧阳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6期47-49,共3页
四、四种诊法诊法是诊察疾病的方法。古代医家限于历史条件,只能从直感所能觉察到的人体异常情况来诊断疾病,这里包括直接观察到的异常现象——望诊。直接接触到的异常气味和体征——闻诊、切诊。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资料,只能作为诊断... 四、四种诊法诊法是诊察疾病的方法。古代医家限于历史条件,只能从直感所能觉察到的人体异常情况来诊断疾病,这里包括直接观察到的异常现象——望诊。直接接触到的异常气味和体征——闻诊、切诊。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资料,只能作为诊断疾病的印证资料,主要要通过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和当前的全身症状——问诊取得全部病情资料,再经过细致的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最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黄帝内经》 舌上 三部九候 诊法 舌卷 络脉 经络 主病 阳证 脉大 赤脉 脉证 寸关尺 气血 五脏 危证
下载PDF
如何保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是《内经》的中心思想(四)
9
作者 欧阳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7期36-37,共2页
五、治疗原则治则,就是指治疗法则,也包括制方用药的法则。中医治病强调理、法、方、药,治则就是指“法”的具体运用。临床通过四诊取到了病人的全部病情资料,在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平衡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其发病机理,订出适合病情的治疗... 五、治疗原则治则,就是指治疗法则,也包括制方用药的法则。中医治病强调理、法、方、药,治则就是指“法”的具体运用。临床通过四诊取到了病人的全部病情资料,在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平衡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其发病机理,订出适合病情的治疗法则,然后才能制方用药。故确定治则的前提是要弄清“阴阳所在”。治疗的总则是“以平为期”。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黄帝内经》 中心思想 主题思想 制方用药 治则 五形志 反治 寒药 方剂配伍
下载PDF
如何保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是《内经》的中心思想(二)
10
作者 欧阳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5期43-44,49,共3页
三、发病机理人体发生病变,主要是由于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所以在治疗上特别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谨察阳阴所在,也就是观察分析各种发病机理的指导思想。要掌握病的“阴阳所在”,不是只看到表面上的属阴属阳,而是... 三、发病机理人体发生病变,主要是由于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所以在治疗上特别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谨察阳阴所在,也就是观察分析各种发病机理的指导思想。要掌握病的“阴阳所在”,不是只看到表面上的属阴属阳,而是要研究阴阳失调的实质,弄清究竟是那一方面、那一部份的平衡失调。所以分析病机,也要从整体出发,从脏象着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病变 病机 阴阳失调 阴阳偏胜 病机(中医) 脏腑
下载PDF
中医基本理论体系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阳 《中医药研究》 1991年第1期13-15,共3页
(一)中医理论,来自临床经验的积累。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之后,仍需接受实践检验。只有不断实践,不断补充修正,理论才能完善并形成体系。也只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作为基本理论。'基本',是指事物的肇端及其本源;'体... (一)中医理论,来自临床经验的积累。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之后,仍需接受实践检验。只有不断实践,不断补充修正,理论才能完善并形成体系。也只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作为基本理论。'基本',是指事物的肇端及其本源;'体系',是指多数事物基于一定程序相互联络而浑然成为整体,亦称'系统'。中医基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如何保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是《内经》的中心思想(一)
12
作者 欧阳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4期7-9,共3页
《内经》是一部比较成熟的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原则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中医学理论虽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但许多带根本性的医学观点,仍然是在《内经》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经》虽然篇幅浩繁,文理深奥,但其中心思... 《内经》是一部比较成熟的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原则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中医学理论虽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但许多带根本性的医学观点,仍然是在《内经》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经》虽然篇幅浩繁,文理深奥,但其中心思想,都是围绕着如何保持人体动态平衡的问题。这一思想并贯串在《内经》全书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脏腑组织 平衡协调
下载PDF
伤寒四逆散的运用
13
作者 欧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13-13,共1页
《伤寒论》治厥证有四逆汤与四逆散两类方剂。诸四逆汤,多见于少阴篇,为阴寒厥冷之证而设,属补火回阳之剂,四逆汤见证有内竭外脱(证见恶寒肢厥、脉微细,下利清谷而汗出不止)与上厥下竭(证见肢厥气喘、额汗出而下利不禁),两证之分,均可... 《伤寒论》治厥证有四逆汤与四逆散两类方剂。诸四逆汤,多见于少阴篇,为阴寒厥冷之证而设,属补火回阳之剂,四逆汤见证有内竭外脱(证见恶寒肢厥、脉微细,下利清谷而汗出不止)与上厥下竭(证见肢厥气喘、额汗出而下利不禁),两证之分,均可用四逆汤补火回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四逆散 临床应用 方论 中药
下载PDF
通络熄风汤
14
作者 欧阳 《医学文选》 1993年第6期30-30,共1页
[组成]桑枝12克忍冬藤12克白芍12克萆薢12克秦艽10克当归尾10克蚕砂10克 豨莶草15克薏苡仁15克防己15克甘草1.5克。 [功能]活络祛湿,熄风缓痛。
关键词 通络熄风汤 忍冬藤 归尾 白芍 桑枝 蚕砂 甘草 祛湿消肿 防己 柔肝熄风
下载PDF
中药新药研制开发的有关问题
15
作者 欧阳 《湖南中医杂志》 1997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 中成药 研究开发 新药
下载PDF
气的理论探讨——在第二回日中医药学术交流会上的报告
16
作者 欧阳 《湖南中医杂志》 1990年第3期23-25,42,共4页
气的理论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古籍有关气的理论之论述,范围极为广泛。本讲只围绕气病的调治和用药规律谈谈气的理论在治疗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讲人体内的气,不包括自然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发病的关系。人体内在的气是维持人... 气的理论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古籍有关气的理论之论述,范围极为广泛。本讲只围绕气病的调治和用药规律谈谈气的理论在治疗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讲人体内的气,不包括自然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发病的关系。人体内在的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使气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就会发生各种病变。气的有关理论,阐明了气病的发生发展并贯穿到气病调治、用药两个环节中去。因此,讲气病的调治和用药规律之前,探讨一下气病在治疗实践中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原则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气病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理论方法新探
17
作者 欧阳 《湖南中医杂志》 1993年第3期18-21,共4页
《伤寒杂病论》系古今中外推崇的中医经典。后整理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本文根据“文理服从医理”的要求,着重探讨二书的理论原则及思想方法,首先提出应寻求书中“病脉证治”的主线以提纲掣领,网罗全书,从而探讨仲景辨证... 《伤寒杂病论》系古今中外推崇的中医经典。后整理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本文根据“文理服从医理”的要求,着重探讨二书的理论原则及思想方法,首先提出应寻求书中“病脉证治”的主线以提纲掣领,网罗全书,从而探讨仲景辨证之规矩及立方遣药之法度。再说明寒热是观察外感热病的主线,以寒热变化为纲,可以分析出六经三阴三阳各证;虚实是观察内伤杂病的主线,以虚实变化为纲,可以分析出杂病各证;表里及表里双方的轻重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交叉重复的主线,以表里轻重为纲,可以分析出表里证的先后缓急。文章从六个方面举例进行理论方法探讨,最后指出,寒热、虚实、表里六个方面,也不是各自孤立而不相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里寒热虚实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关于恢复和开展中医治疗急症的几点意见
18
作者 欧阳 《湖南中医杂志》 1991年第3期10-13,共4页
本文阐明了急症的概念及所指范围。认为要全面恢复中医治疗急症的传统,在广泛搜集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和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筛选整理出各种急症诊治方案,并对恢复传统急救药的生产,开展中医急症的科研工作,以研究开发出高水平的新的急救药... 本文阐明了急症的概念及所指范围。认为要全面恢复中医治疗急症的传统,在广泛搜集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和老中医经验的基础上筛选整理出各种急症诊治方案,并对恢复传统急救药的生产,开展中医急症的科研工作,以研究开发出高水平的新的急救药等方面提出了个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求衡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在亚细安第三届中医药学术大会上的报告
19
作者 欧阳 《湖南中医杂志》 1990年第1期28-30,共3页
求衡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内容虽是中医常用的理论和经验,但这里是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的。现在有的种学家把思维科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教在同等位置相提并论。我国中医教育,近年来也专门设置中医辩证法的课程,着重讲辩证思维,说明医学... 求衡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内容虽是中医常用的理论和经验,但这里是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的。现在有的种学家把思维科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教在同等位置相提并论。我国中医教育,近年来也专门设置中医辩证法的课程,着重讲辩证思维,说明医学和科学工作者对研究思维方法已经高度重视。中医认识和处理疾病,不但运用形式逻辑,在理性认识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衡 中医临床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