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不平衡数据流集成分类模型 被引量:23
1
作者 欧阳震诤 罗建书 +1 位作者 胡东敏 吴泉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4-189,共6页
针对不平衡数据流的分类问题,结合基于权重的集成分类器与抽样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不平衡数据流集成分类器模型.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表明,该集成分类器具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更能适应存在概念漂移的不平衡数据流挖掘分类,其整体分类... 针对不平衡数据流的分类问题,结合基于权重的集成分类器与抽样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不平衡数据流集成分类器模型.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表明,该集成分类器具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更能适应存在概念漂移的不平衡数据流挖掘分类,其整体分类性能优于基于权重的集成分类器模型,能明显提升少数类的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集成分类器 不平衡数据流 概念漂移
下载PDF
一种不平衡噪声数据流集成分类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震诤 陶孜谨 +1 位作者 蔡建宇 吴泉源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9-105,共7页
针对不平衡噪声数据流的分类问题,本文利用基于平均概率的集成分类器AP与抽样技术,提出了一种处理不平衡噪声数据流的集成分类器(IMDAP)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集成分类器更能适应存在概念漂移与噪声的不平衡数据流挖掘分类,其整体分类... 针对不平衡噪声数据流的分类问题,本文利用基于平均概率的集成分类器AP与抽样技术,提出了一种处理不平衡噪声数据流的集成分类器(IMDAP)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集成分类器更能适应存在概念漂移与噪声的不平衡数据流挖掘分类,其整体分类性能优于AP集成分类器模型,能明显提升少数类的分类精度,并且具有与AP相近的时间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数据流 概念漂移 噪声 集成分类器
下载PDF
基于JAVA的电子邮件系统
3
作者 欧阳震诤 李明军 《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98-102,共5页
电子邮件是INTERNET网上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JAVA的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思想、实现方法及其优点。
关键词 JAVA 电子邮件 协议 多线程 INTERNET
下载PDF
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中卫星应用效能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满好 罗雪山 +1 位作者 汪彦明 欧阳震诤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0,135,共5页
卫星导航应用由卫星系统获取航天信息,通过卫星应用系统支持作战单元,作战单元能力的增强间接反映卫星应用的效能。卫星应用的效能涉及到卫星系统、卫星应用系统及作战单元,是综合性评估问题。在系统效能、作战效能基础上,根据卫星应用... 卫星导航应用由卫星系统获取航天信息,通过卫星应用系统支持作战单元,作战单元能力的增强间接反映卫星应用的效能。卫星应用的效能涉及到卫星系统、卫星应用系统及作战单元,是综合性评估问题。在系统效能、作战效能基础上,根据卫星应用的特点,提出了应用效能概念,通过作战单元能力变化评价卫星应用效能,并构建了卫星应用效能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以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为背景,以卫星导航为例,通过效能仿真,验证了应用效能概念,并分析了卫星应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应用 效能评价 指标体系 导弹精确打击
下载PDF
军事卫星支援下反导系统拦截作战的影响图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小明 欧阳震诤 《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8,共8页
分析了反导系统拦截作战的基本过程及军事卫星的信息支援作用,建立了基于影响图的反导系统拦截作战模型,并通过对作战模型的定性分析与数值仿真,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 反导系统 军事卫星 战区导弹防御 拦截作战
下载PDF
模糊增益网络的建模与分析
6
作者 欧阳震诤 李明军 罗小明 《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64-70,共7页
讨论了当增益网络中的弧容量限制和最大流目标要求带有模糊性时的最佳最大流问题。通过定义广义增益增广链路和广义增广圈根链路来探讨最佳最大流的性质,并从理论上给出了通过中间最佳流逼近最佳最大流的合理性。
关键词 增益网络 最佳最大流 模糊增益网络
下载PDF
可信身份认证和标识密码技术的跨网域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贾轶 包俊岭 +2 位作者 吕永刚 张家华 欧阳震诤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第21期239-242,共4页
本文基于跨网域的核心技术,打通了公安网、政务网、互联网在身份核验、电子印章等方面的交互壁垒,在物理隔离的网络间实现了数据安全传输和可信身份的跨网域认证,构建了网络可信身份服务体系,提升了"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不... 本文基于跨网域的核心技术,打通了公安网、政务网、互联网在身份核验、电子印章等方面的交互壁垒,在物理隔离的网络间实现了数据安全传输和可信身份的跨网域认证,构建了网络可信身份服务体系,提升了"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应用向社会提供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助推全社会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身份认证 跨网域认证服务平台 互联网+政务服务 标识密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