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词的破格运用和常规选择
1
作者 欧阳青尼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59-61,共3页
数量的概念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从现实世界抽象概括出来的。对事物数量的恰切表达,往往体现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同印欧语系诸语言相比,汉语对事物数量的表达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即在数词和表示事物的名词之间要用上一个量词来计量... 数量的概念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从现实世界抽象概括出来的。对事物数量的恰切表达,往往体现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同印欧语系诸语言相比,汉语对事物数量的表达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即在数词和表示事物的名词之间要用上一个量词来计量。这样既使汉语的数量表达显得更加形象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量词 修辞效果 数量表达 计量 抽象概括 破格 形象生动 选择 客观事物 实践活动
下载PDF
数词的虚实及其修辞效果
2
作者 欧阳青尼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5期87-88,共2页
我国民歌“双璧”之一的《木兰诗》中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前面说了“壮士十年归”,后面却说“同行十二年”,这岂不自相矛盾吗?关于这个问题,余冠英先生早就说过:“‘十二’无非言其多罢了,正如‘十年’也不过举其成数,都不能认为确实... 我国民歌“双璧”之一的《木兰诗》中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前面说了“壮士十年归”,后面却说“同行十二年”,这岂不自相矛盾吗?关于这个问题,余冠英先生早就说过:“‘十二’无非言其多罢了,正如‘十年’也不过举其成数,都不能认为确实的数字。”我们知道,汉语数词不但有确数和概数之分,更有虚数和实数之别。如“十、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效果 汉语数词 木兰诗 虚实 自相矛盾 虚数 数字 确数 概数 民歌
下载PDF
留住生活中那份感动
3
作者 欧阳青尼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3-64,共2页
作品《阳光地带》中的人物形象来源于生活。人物塑造的决定性因素在动笔之前,关键是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捕捉活生生的个性,体现对生活的理解,留住生活中那份感动。能用有个性的语言定格自己独特的感受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关键词 《阳光地带》 人物形象塑造 感受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