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牡蛎冷藏过程中闭壳肌品质的变化
1
作者 欧韦 杨汝晴 +4 位作者 张凌晶 孙乐常 翁凌 刘光明 曹敏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9-186,共8页
为了探究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在0℃和4℃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首先对牡蛎不同组织(闭壳肌、外套膜、鳃和内脏团)在冷藏过程中的表观变化进行观察,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 为了探究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在0℃和4℃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首先对牡蛎不同组织(闭壳肌、外套膜、鳃和内脏团)在冷藏过程中的表观变化进行观察,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冷藏过程中各组织中全蛋白的变化,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闭壳肌中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肌动蛋白、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PM)和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的降解情况,采用荧光光谱分析闭壳肌冷藏过程中内源性丝氨酸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B的活力变化,以闭壳肌的pH、K值和质构特性等为评价指标,分析其在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冷藏时间延长,闭壳肌由紧实变得绵软,表观变化最明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0℃和4℃冷藏过程中,闭壳肌中MHC分别在第3天和第1天开始降解,表明低温有利于降低蛋白酶解速率;但是,肌动蛋白、PM和TM无明显变化。闭壳肌中丝氨酸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B活力在冷藏过程中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0、4℃冷藏过程中,pH值从初始的6.79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至第11天时分别为6.52、5.84;K值分别在第9天和第5天超过二级鲜度范围(40%);闭壳肌硬度和咀嚼性均在第1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弹性呈现下降趋势;闭壳肌中MHC的降解最为明显,并与牡蛎品质劣化密切相关。研究可为牡蛎冷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蛋白质降解 冷藏 质构 酶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