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陆天 米浩 +5 位作者 赵丹丹 杨水个 步云文 张芳 陈文明 孙道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8-465,共8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初诊DLBC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照B细胞计数中位值将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初诊DLBC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照B细胞计数中位值将患者分为低B细胞计数组(B细胞<0.1×10^(9)/L,n=34)和高B细胞计数组(B细胞≥0.1×10^(9)/L,n=33)。与高B细胞计数组相比,低B细胞计数组中有更高比例的Lugano分期III-IV期、LDH升高、β2-MG升高及IPI评分3-5的患者(P值分别为0.033、0.000、0.023、0.001),且CRP升高更多见(P=0.033)。低B细胞计数组的外周血CD3^(+)和CD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高B细胞计数组(P=0.010,0.017)。高B细胞计数组患者初始治疗后总缓解率(ORR)及完全缓解(CR)率均显著高于低B细胞计数组(P=0.032,0.013)。中位随访时间为23(2-77)个月,高B细胞计数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生存(OS)率均明显优于低B细胞计数组(P=0.001,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外周血低B细胞计数与PFS和OS缩短相关(HR=4.108,P=0.002;HR=8.218,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低B细胞计数是导致PFS缩短(HR=3.116,P=0.037)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B细胞计数降低与高危临床特征相关,并可能影响免疫化疗的疗效,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 外周血 预后
下载PDF
维奈克拉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步云文 《大医生》 2023年第17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维奈克拉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AML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45例)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维奈克拉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AML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45例)和对照组[采用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AG)方案治疗,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骨髓原始细胞水平、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和PLT水平高于治疗前,骨髓原始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Hb和PLT水平高于对照组,骨髓原始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上升,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奈克拉治疗老年AML效果好,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微循环,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研究地西他滨与小剂量阿糖胞苷用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步云文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8期150-152,共3页
目的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老年老年患者采用小剂量的阿糖胞苷以及地西他滨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2016年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AML老年患者为对象,通过回顾分析全部AML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 目的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老年老年患者采用小剂量的阿糖胞苷以及地西他滨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2016年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AML老年患者为对象,通过回顾分析全部AML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进行组别划分,将单纯接受阿糖胞苷进行治疗的40例AML老年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将接受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地西他滨进行治疗的另外40例AML老年患者分配到实验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8%,实验组AML老年患者的治疗治疗总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ML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L老年患者采用小剂量的阿糖胞苷和地西他滨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阿糖胞苷 地西他滨 AML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步云文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评价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初治原发中危-1型MDS患者10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予以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 目的评价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初治原发中危-1型MDS患者10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予以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2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促造血联合免疫调节治疗,即司坦唑醇联合沙利度胺治疗2疗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支持治疗,如血小板<20×109/L予以输注单采血小板,血红蛋白(HB)<70g/L时予以输注红细胞等。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变化、肝肾功能指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液学改善(HI)率为62.7%,对照组HI率为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7例,对照组6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的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中危-1型MDS患者的血液学改善,是治疗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且不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三氧化二砷 血液学改善
下载PDF
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梁艳艳 张孝常 +4 位作者 李淑美 张芳 步云文 郝云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化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化疗联合沙...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化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变化、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VEGF及b F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b F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沙利度胺 急性白血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51例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孙玲 余自强 +6 位作者 步云文 苏健 王朝荣 曹丽娟 白霞 王兆钺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raphPadPrism5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男17例、女34例,中位年龄41(13-90)岁;仅1... 目的分析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raphPadPrism5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男17例、女34例,中位年龄41(13-90)岁;仅18例(35.29%)表现为典型五联征,以血小板减少(100.00%)、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92.16%)、神经精神症状(88.24%)较为多见,而发热(72.55%)及肾脏损害(70.59%)相对少见。37例患者进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l3)活性检查,其中31例(83.78%)ADAMTSl3活性〈5%。36例(70.59%)患者治疗有效,血浆置换和血浆输注有效率为72.3%。15例(29.41%)患者死亡,8例(22.22%)复发。死亡患者发病年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治疗有效患者[(50.1±18.9)岁对(37.5±14.5)岁,P=0.008;(63.7±39.7)μmol/L对(43.3±23.5)μmol/L,P=0.036],而体温、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肌酐及LD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P患者的诊断依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血浆ADAMTSl3活性检测有助于TTP的临床诊断。血浆置换疗效较好,联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妥昔单抗可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及复发率。高龄及总胆红素增高患者预后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浆置换 治疗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