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菌剂与生物炭配施对沙化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红萍 步连燕 +4 位作者 陈文峰 安德荣 张应龙 韦革宏 王红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5-353,共9页
研究生物炭和功能菌剂协同调控沙化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可为沙化土壤肥力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毛乌素沙地典型生态经济林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运用高通量扩增测序技术,解析不同添加量(2%,4%,8%)生物炭处理... 研究生物炭和功能菌剂协同调控沙化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可为沙化土壤肥力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毛乌素沙地典型生态经济林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运用高通量扩增测序技术,解析不同添加量(2%,4%,8%)生物炭处理及其配施定量功能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细菌菌群多样性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一生物炭处理相比,生物炭+功能菌剂处理组土壤有效氮、磷养分含量分别提升44.71%和187.36%;(2)生物炭单施或者配施功能菌剂均使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生物炭+功能菌剂处理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163.80%,155.15%,100.21%,并且不同程度上调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3)功能菌剂与生物炭配施改变土壤细菌介导的碳氮循环功能,如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的有机物质分解功能,壳聚糖和木聚糖分解过程较对照组分别上升186.54%,242.46%,增强细菌的氨化和呼吸功能,而单施生物炭处理提升细菌的反硝化与固氮功能。综上,生物炭和功能菌剂的添加提高土壤有效氮磷养分含量,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群落功能,生物炭配施功能菌剂优于单施生物炭处理,该结果可为沙化土壤改良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功能菌剂 沙化土壤 土壤化学性质 细菌群落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人工林恢复对土壤剖面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田静 步连燕 +4 位作者 陈文峰 安德荣 张应龙 韦革宏 王红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1-892,共12页
明确贫瘠沙地人工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可为风沙区人工林的健康经营和土壤肥力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毛乌素沙地广泛分布的不同年限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和FAPROTAX功能预测技术,解析沙地... 明确贫瘠沙地人工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可为风沙区人工林的健康经营和土壤肥力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毛乌素沙地广泛分布的不同年限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和FAPROTAX功能预测技术,解析沙地人工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剖面(0~100 cm)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人工林恢复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及全磷(TP)含量,但降低了土壤有效氮(AN)、有效磷(AP)含量和pH;随土层深度增加,TN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AP含量和pH则相反,TP含量无显著变化。(2)人工林恢复显著改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基于多度覆盖的物种估计量(ACE指数);随林分发育,细菌群落的垂直空间变异减小。(3)功能预测表明:人工林恢复降低了土壤细菌对有机物质的分解潜力,造林15年后纤维素分解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过程与未造林样点相比分别下降54.65%和72.18%;但增强了氮的固定及反硝化过程,分别增加99.26%和100.5%。(4)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SOC和pH是影响细菌群落及其潜在生态功能的重要环境因子。综上可知,沙地人工林恢复虽然增加了土壤碳氮磷总量,但人工林恢复至15年时土壤有效氮磷养分仍显著下降,并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功能。因此,人为调控措施(如调控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对提升干旱和贫瘠生境中沙化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在风沙区人工林生态恢复工作中应着重关注林下凋落物的就地留存和腐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恢复 樟子松 荒漠生态系统 土壤化学性质 细菌群落
下载PDF
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分析及实践——以“笑多多”大学城租赁&外包服务平台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孝宗 张少铎 +4 位作者 李龙凤 陈雪松 步连燕 刘海南 王艳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4期147-149,共3页
该文以大学生创业——"笑多多"大学城租赁&外包服务平台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在校创业的相关要素:市场需求、盈利预测、营销方式及管理团队,并进行了创业项目风险分析,总结了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为更多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 服务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高量秸秆还田配施芽孢杆菌对沙化土壤细菌群落及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聂扬眉 步连燕 +3 位作者 陈文峰 安德荣 韦革宏 王红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176-5185,共10页
探讨高量秸秆还田模式协同配施芽孢杆菌等功能菌群对沙化土壤的培肥潜能,解析土壤碳氮磷组分和菌群功能活性的变化特征,可为高效提升沙化土壤肥力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CK)、高量还田梯度分别为6.00 kg·m^(-2)... 探讨高量秸秆还田模式协同配施芽孢杆菌等功能菌群对沙化土壤的培肥潜能,解析土壤碳氮磷组分和菌群功能活性的变化特征,可为高效提升沙化土壤肥力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CK)、高量还田梯度分别为6.00 kg·m^(-2)(ST1)、12.00 kg·m^(-2)(ST2)、24.00 kg·m^(-2)(ST3)、6.00 kg·m^(-2)+芽孢杆菌(SM1)、12.00 kg·m^(-2)+芽孢杆菌(SM2)和24.00 kg·m^(-2)+芽孢杆菌(SM3)这7个处理组.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定土壤化学性质.结果发现:①高量秸秆还田协同配施芽孢杆菌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②高量秸秆还田单一模式显著富集变形菌门,降低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配施芽孢杆菌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异性的影响更显著,在属水平上表现为假单胞菌、罗河杆菌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③基于FAPROTAX的功能预测发现:高量秸秆还田配施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土壤菌群对有机物质的分解潜力和氮组分转化潜力;④与对照相比较,高量秸秆还田配施芽孢杆菌显著提升了ω(SOM)、ω(TP)和ω(AP),分别提高了31.20~32.75 g·kg^(-1)、0.11~0.18 g·kg^(-1)和29.69~35.09 mg·kg^(-1).因此,高量秸秆还田配施芽孢杆菌可显著提升沙化土壤有机质与磷组分含量、细菌功能活性与有益菌属丰度,对旱区沙化中低产田地力快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量秸秆还田 芽孢杆菌 沙化土壤 细菌群落结构 养分积累
原文传递
海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解析
5
作者 程汉亭 严廷良 +4 位作者 徐林 丁野 步连燕 杨阳 李勤奋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4期98-105,共8页
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总结了海南省食用菌的产业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发现近年来海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工厂化菌棒生产企业数量达12家,林下栽培品种超10种。海南省食用菌产业在种质资源、种质创新、栽培技术、有效成分评价利用... 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总结了海南省食用菌的产业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发现近年来海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工厂化菌棒生产企业数量达12家,林下栽培品种超10种。海南省食用菌产业在种质资源、种质创新、栽培技术、有效成分评价利用和食用菌模式评价方面开展了一定的探索。但总体而言海南省食用菌产业也存在耐高温品种资源少、配套产业栽培技术缺乏、加工技术滞后、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布局、发展缺计划引导等问题。建议海南省继续挖掘食用菌特色资源,建立海南省特色食(药)用菌菌种繁育体系,研发和构建林下食(药)用菌栽培技术和模式,建立食(药)用菌产品深加工体系,提升特色食(药)用菌品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海南省特色食用菌研究和人才培养,以保障海南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 海南省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