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孔望山东汉摩崖佛教造像初辨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步连生
-
出处
《文物》
1982年第9期61-65,共5页
-
文摘
一孔望山摩崖造像,雕于距古海州东五里,即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市区南郊约五里的孔望山南崖峭壁上。这里自唐宋以来已为古代文人云集、欣赏古迹的胜地。在游人的题铭、诗句和方志等记载中,此摩崖造像,一直被误认为古冠裳的圣贤汉画像。明人在游摩崖石刻东侧约70米的"龙洞"时留有"观古圣贤遗像,来游此洞,三慨以书"的题铭。
-
关键词
孔望山摩崖造像
佛教造像
汉画像石
东汉
摩崖石刻
时代特点
江苏省连云港市
雕像
佛教内容
古代文人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敦煌飞天,一舞千年 敦煌石窟艺术:隋代莫高窟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步连生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世界博览》
2019年第20期34-38,共5页
-
文摘
隋时期是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探索时期。虽然隋代是个短暂的王朝,共维持了37年,却在莫高窟中留存了100余个洞窟,而且有些洞窟规模宏大。隋代在莫高窟营建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隋—文帝从小在寺院长大,对佛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此,在文帝的倡导下,各地纷纷营建寺院,佛教写经的事业也兴旺发达。
-
关键词
中心柱窟
双层龛
文殊菩萨
婆罗门
敦煌飞天
金刚力士
人字披
敦煌石窟
-
分类号
K879.2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梦回大唐 睨视古今立于永恒:唐代石窟艺术
- 3
-
-
作者
步连生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世界博览》
2019年第20期39-47,共9页
-
文摘
唐朝历史近300年,莫高窟开窟造像数量极大,为莫高窟各时期之最。唐代前期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唐王朝控制了包括现在新疆全境及中亚部分地区,敦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都市。唐王朝是极其崇信佛教的时代,尤其是武则天时代,不仅由朝廷组织抄写佛经.
-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唐代后期
经变画
榆林窟
-
分类号
K879.2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明宣德十年雕造的班丹札释像——非传说之姚广孝像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步连生
-
出处
《文物》
1979年第7期82-86,共5页
-
文摘
班丹札释像,是三尊一堂木雕像中一尊趺坐主像(图一)。雕像原在北京护国寺,现藏故宫博物院。雕像时,立有石碑,《日下旧闻考》著录为"宣德十年大国师巴勒丹札什寿像碑"。是碑为"雕造师之寿像"而镌,御用太监王瑾(法名札释端竹)等所立。此木雕像长期被误认为姚广孝像。本文即试就此点以及雕像的历史意义,提出一些认识。
-
关键词
姚广孝
历史意义
木雕
故宫博物院
雕像
画像
护法
喇嘛
国师
著录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中山王墓出土遗物考释三则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步连生
-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79年第2期88-90,75,共4页
-
文摘
一、三角文犀错金银铜三角“文犀”器座(图1),出土于一号墓。“文犀”是早已为人们所遗忘了的动物形象。这种水牛属的奇蹄动物,在现代有关的文字记载中,只说分布在尼泊尔、印度、南洋与马来西亚和非洲等地,有两角犀和独角犀。
-
关键词
中山王墓
错金银
动物形象
遗物
印度
尔雅
文字
犀牛
文物
图版
-
分类号
G26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雕塑馆简介
- 6
-
-
作者
步连生
-
出处
《文物》
1958年第10期63-66,共4页
-
文摘
故宫博物院雕塑馆已在8月31日与广大观众见面了。雕塑馆的成立是我国博物馆界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丰富了我国人民的艺术生活,同时也补充了中国艺术史研究中雕塑艺术这一门的不足。我国雕塑艺术,由于过去反动统治阶级不重视,一直没有好好收集和研究。因而不能使广大人民和雕塑艺术爱好者。
-
关键词
雕塑艺术
雕塑馆
广大人民
中国艺术史
故宫博物院
出土
泥塑罗汉
汉代
陶俑
作品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建議河北房山縣加强文物古蹟的調查与保管
- 7
-
-
作者
步连生
-
出处
《文物》
1955年第9期54-55,共2页
-
文摘
房山縣白帶山、上方山一帶是我國華北地區的佛教勝地,从‘日下舊聞考’、‘順天府志’和石經山(小西天)各洞所藏石經等記載來看,这里远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就已經是佛教兴盛的地方。
-
关键词
上方山
文物
房山
安全保管
佛教
加强
壁画
古代
隋代
白带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