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结核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健 王宝英 +2 位作者 王昕升 武云慧 宋爱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04-105,107,共3页
目的 探析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三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6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 目的 探析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三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6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观察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肺结核病人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并追踪化疗方案2HRZS(E)/4HR治疗3个月后的数据变化.结果 肺结核病人CD3+,CD4+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CD4%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5~2.655,P=0.002~0.012).治疗3个月后肺结核病人CD3+,CD4+,CD4+/CD8+绝对值计数明显升高(t=2.085~2.605,P=0.01~ 0.039).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这对于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雪棉 李春晖 +3 位作者 武云慧 顾莹莹 刁青 李吉英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2期963-965,共3页
探讨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占位病变患者69例,共计90个病灶。采用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进行检查。90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2个,恶性病灶48个;恶性病灶... 探讨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占位病变患者69例,共计90个病灶。采用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进行检查。90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2个,恶性病灶48个;恶性病灶造影剂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消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2.04±2.16)s、(20.03±2.81)s、(30.82±8.92)s和(60.03±5.22)s,明显短于良性病灶(P<0.05);恶性病灶增强方式为整体型比例、造影剂灌注方式为快进快出比例分别为83.33%和91.67%,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5);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灶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1.67%、92.86%、93.62%、90.70%和92.22%。超声造影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良性 恶性 超声造影 双模式灰阶成像技术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雪棉 尚兴国 +4 位作者 李春晖 武云慧 顾莹莹 刁青 李吉英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89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依据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US组(48例)和CT组(41例),CEUS组接受CEUS引导穿刺活检,CT组接受CT引导下穿...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89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依据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US组(48例)和CT组(41例),CEUS组接受CEUS引导穿刺活检,CT组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735和0.626;两组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5%和9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US穿刺活检在病灶<2 cm和≥2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21%和100.00%,在病灶距肝脏表面<5 cm和≥5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CEUS) CT 肝占位病灶 穿刺活检
下载PDF
乌拉坦对鲫的麻醉效果
4
作者 彭勇 刘哲 +4 位作者 武云慧 姜斌 刘颖杰 孙曼 张艳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4-559,共6页
在鲫Carassius auratus适宜生存温度(室温为15~25℃)条件下,研究了10、20、30、40、50 g/L的乌拉坦(Urethane)溶液(pH为7.0±0.44)对鲫(体质量为230 g±9.46 g)的麻醉效果,探讨了乌拉坦对水生动物的麻醉作用,并提供日常实用的... 在鲫Carassius auratus适宜生存温度(室温为15~25℃)条件下,研究了10、20、30、40、50 g/L的乌拉坦(Urethane)溶液(pH为7.0±0.44)对鲫(体质量为230 g±9.46 g)的麻醉效果,探讨了乌拉坦对水生动物的麻醉作用,并提供日常实用的麻醉参数。结果表明:乌拉坦浓度为10~50 g/L时,麻醉时间随着乌拉坦浓度的增大而缩短,复苏时间随着乌拉坦浓度的增大而延长,但浓度为50 g/L时与浓度为40g/L时相比,鲫的复苏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浓度为10~40 g/L时,各组鲫的复苏率均为100%,浓度为50 g/L时,鲫的复苏率为88%;浓度为10~50 g/L时,各组鲫7 d的存活率均为100%。鲫在不同浓度(10~50 g/L)的乌拉坦溶液中药浴一定时间后,将其暴露于空气中,经过一定时间后鲫可自动苏醒而弹起。其中除50 g/L浓度组与40 g/L浓度组之间,鲫的弹起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浓度组之间鲫的弹起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浓度组药浴时间为10 min与5 min之间,鲫的弹起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10 g/L组的药浴时间为25 min与20 min之间,鲫的弹起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浓度组其余药浴时间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鲫7日存活率均为100%。药浴后的鲫能够恢复正常行为状态,表明乌拉坦对鲫行为的影响无明显的后遗效应。综合各项试验结果,表明乌拉坦对鲫的麻醉安全浓度为4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坦 麻醉时间 复苏时间 弹起时间 复苏率 7日存活率
下载PDF
血清Dnase1L3、CAR联合MHR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武云慧 董敬超 +1 位作者 苗亮 张继东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6-81,8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1样蛋白3(Dnase1L3)、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联合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36... 目的探讨血清脱氧核糖核酸酶1样蛋白3(Dnase1L3)、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联合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3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病组)和185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Dnase1L3、CAR、MHR水平以及肝功能,Pearson分析Dnase1L3、CAR、MHR与肝功能的相关性。追踪患者住院30 d存活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住院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nase1L3、CAR、MHR预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院内30 d死亡的价值。结果肝病组血清Dnase1L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CAR、MHR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病组血清Dnase1L3、CAR、MHR与AST、ALT、TBiL均呈正相关(均P<0.05)。236例患者30 d内死亡32例,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8分、高Dnase1L3、高CAR、高MHR是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住院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Dnase1L3、CAR、MHR和MELD评分联合预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住院30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04,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19、0.678、0.763、0.742。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Dnase1L3水平及CAR、MHR增高,且与肝功能损伤程度以及住院30 d内死亡相关,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DNASE1L3蛋白 C反应蛋白质 血清白蛋白 单核细胞 胆固醇 HDL
原文传递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外泌体差异蛋白的研究
6
作者 武云慧 黄抱娣 +3 位作者 茅春霞 李归雁 邢昌赢 张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3-1141,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peritoneal dialysis effluent,PDE)外泌体中差异蛋白质组。方法:选取10例稳定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根据透析龄分为初始腹透组(n=5)和维持腹透组(n=5)。收集患者留腹过夜的PDE...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peritoneal dialysis effluent,PDE)外泌体中差异蛋白质组。方法:选取10例稳定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根据透析龄分为初始腹透组(n=5)和维持腹透组(n=5)。收集患者留腹过夜的PDE,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免疫印迹法鉴定经超速离心提取的外泌体,并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和筛选,对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开展功能富集和信号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DE中提取到的外泌体TEM下呈茶托状,直径分布在30~150 nm,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和TSG101。通过数据库比对两组共筛选出499种差异蛋白,与初始腹透组相比,维持腹透组经差异显著性筛选上调蛋白17种,下调蛋白15种。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分布在氯离子通道复合物、细胞表面以及核基质,以结合与催化活性为主,参与结合的正向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及过氧化物酶反应等生物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IL-17和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在腹膜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结论: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的差异蛋白可能作为PD患者腹膜损伤的候选标志物,也为揭示腹膜纤维化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流出液 外泌体 蛋白质组学 非标记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