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滨 武云静 +2 位作者 李召彬 王园园 柳磊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883-885,共3页
目的:评价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肺部超声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135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根治手术,术后根据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与吸氧浓度的比值(Pa O2... 目的:评价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肺部超声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135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根治手术,术后根据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与吸氧浓度的比值(Pa O2/Fi O2)分为肺损伤组ALI/ARDS组(33例)和对照组102例。术后入住ICU后进行床旁超声检查,肺部超声按12个肺区扫查肺野,查看彗尾征(ULCs),分析ULCs数目及累及肺部分区同Pa O2/Fi O2关系。结果:ALI/ARDS组累及肺区平均为(4.96±2.43)个,肺部ULCs数目平均(16.23±4.33)条。对照组仅在侧胸部最后一个肋间见单发ULCs。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肺部ULCs数目与Pa O2/Fi O2(r=-0.745,P<0.05),表明ULCs数目与Pa O2/Fi O2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小儿体外循环术后通过肺部超声探查ULCs的数目、累及肺区比能特异性反映患儿术后肺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 体外循环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园园 柳磊 +1 位作者 赵志芳 武云静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104-1108,共5页
现如今,随着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已然成为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病因。其既可以发生在冠状动脉导致急慢性心肌缺血,又可以发生在颈动脉引起脑卒中。有研究证实,冠状... 现如今,随着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已然成为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病因。其既可以发生在冠状动脉导致急慢性心肌缺血,又可以发生在颈动脉引起脑卒中。有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两者属于同源性疾病,在临床中也往往共存。因此,临床中迫切需要针对处理冠状动脉狭窄与颈动脉狭窄共患问题提出个体化治疗方案。现就目前临床中常见的二者合并情况及治疗方案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胸部生物电阻抗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滨 武云静 +2 位作者 李召彬 王园园 柳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胸部生物电阻抗技术(TEB)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病根治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 h应用TEB和超声心动技术(TTE)监测患儿心排血量(CO)、每搏输... 目的观察胸部生物电阻抗技术(TEB)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病根治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 h应用TEB和超声心动技术(TTE)监测患儿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并进行比较,采用Altman-Bland法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术前及术后12、24、48 h应用TEB和TTE监测患儿的CO、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tman-Bland分析结果显示,TEB和TTE监测患儿CO、SV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应用TEB监测CO、SV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生物电阻抗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 心功能 体外循环 心排血量 每搏输出量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滨 武云静 +2 位作者 李召彬 王园园 柳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electrical velocimetry,EV)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应用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electrical velocimetry,EV)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应用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患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h应用EV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测量记录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数值。应用Altman-Bland法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患儿术后12、24、48h的CI、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法测的CI及SVI与传统TTE测量的CI及SVI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EV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检测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 心排血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杂交技术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中的meta分析
5
作者 王园园 赵志芳 +1 位作者 柳磊 武云静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1期5-12,共8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杂交技术(HCR)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orchrane图书馆及二次资源。检索词:杂交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杂交技术(HCR)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orchrane图书馆及二次资源。检索词:杂交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采用比值比(odd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评价HCR和CABG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目标血管再血管化率、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新发的心房颤动发生率以及红细胞输注率)有无差异的指标;用均数差(median difference,MD)和95%CI作为评价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有无差异的指标。统计学分析应用RevMan 5.2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共有17篇文献满足条件,总计8608例患者。行HCR的患者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患者比较,在死亡率[OR=0.77,95%CI(0.42,1.41),I 2(0%),P=0.39]、心肌梗死发生率[OR=0.78,95%CI(0.40,1.52),I 2(0%),P=0.47]、卒中发生率[OR=0.67,95%CI(0.34,1.33),I 2(0%),P=0.26]、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74,95%CI(0.53,1.03),I 2(0%),P=0.07]、目标血管再血管化率[OR=2.41,95%CI(0.91,6.38),I 2(0%),P=0.08]以及新发的心房颤动发生率[OR=0.92,95%CI(0.70,1.22),I 2(29%),P=0.5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红细胞输注率[OR=-0.16,95%CI(-0.22,-0.09),I 2(34%),P<0.01]方面有所降低;在机械通气时间[OR=-6.25,95%CI(-9.01,-5.32),I 2(22%),P<0.01]、ICU时间[OR=-18.58,95%CI(-23.65,-13.52),I 2(45%),P<0.01]、总住院时间[OR=-0.3,95%CI(-0.46,-0.15),I 2(6%),P<0.01]方面,时间均有所缩短。结论HCR安全可行,且较CABG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再血管化 杂交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 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
下载PDF
动脉留置针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和研究
6
作者 武云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11期39-39,72,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留置针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ICU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血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直接穿刺桡动脉采集动脉血)与研究组(50例,给予从保留的动脉留置针处... 目的:探讨动脉留置针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ICU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血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直接穿刺桡动脉采集动脉血)与研究组(50例,给予从保留的动脉留置针处采集动脉血),比较两组患者经采血时间、穿刺疼痛度、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采血时间(2.34±1.01)min、穿刺疼痛度评分(1.11±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23±1.11)min、(3.23±1.11)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6.00%)低于对照组(24.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采用保留动脉留置针可缩短采血时间,缓解穿刺疼痛度,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危重患者 动脉留置针 应用
下载PDF
电子心力监测仪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滨 武云静 +2 位作者 李召彬 王园园 柳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电子心力监测仪(EV)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30例,均进行EV监测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记录术后12... 目的分析电子心力监测仪(EV)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30例,均进行EV监测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记录术后12、24、48 h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及术后1、3、5 h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比较EV监测结果与TTE检查结果,并进行一致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2、24、48 h EV监测的CO和SV与TTE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1、3、5 h SVV阳性率与d IVC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Altman-Bland分析图显示,术后12、24、48 h EV监测的CO和SV与TTE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VV阳性率与d IVC阳性率呈正相关(r=0.905,P<0.05)。结论 EV监测的CO、SV及SVV与TTE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体外循环 电子心力监测仪 心排血量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伟 武云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22期2784-2787,共4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7例患者中,163例发生医院感染...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7例患者中,163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24.1%;感染212例次,感染例次率为31.3%;感染主要部位依次是呼吸道(143例次,67.5%)、血液(28例次,13.2%)和泌尿道(15例次,7.1%);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64株,30.2%)、铜绿假单胞菌(35株,16.5%)和肺炎克雷伯菌(24株,11.3%)。不同年龄、住院时间、入ICU时疾病诊断个数、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及有无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针对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卫生、做好侵入性操作的管理,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降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监测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