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活动度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武刚伟 师磊 杜恒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部活动度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疼痛科收治的110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部活动度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疼痛科收治的110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椎间盘镜技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改良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的腰部活动度、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结果研究组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腰背肌后伸活动度及腰背屈肌/伸肌比值(F/E)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腰椎前凸角、腰骨倾斜角、矢状面平衡及颌眉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Q)、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腰椎关节活动度(ROM)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椎间盘镜技术,改良TESSYS技术在LDH患者的治疗中更具优势,其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有利于改善腰部活动度,恢复脊柱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技术 腰部活动度 脊柱稳定性 腰椎功能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兔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影响
2
作者 姬钢 宋焕瑾 +5 位作者 陈富春 严少荣 仉培武 王伟 柏龙文 武刚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兔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30只26~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为2.5~3.0kg ,随机分三组:银杏叶提取物组(Egb)、G-CSF组、生理盐水组,给药方法为腹腔注射7d ,1次/d;给药后2~8d ,采用外周血WB...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兔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30只26~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为2.5~3.0kg ,随机分三组:银杏叶提取物组(Egb)、G-CSF组、生理盐水组,给药方法为腹腔注射7d ,1次/d;给药后2~8d ,采用外周血WBC和MNC计数、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各组外周血WBC、MNC、CD34+细胞、CD49d阳性细胞、CFU-GM 、CFU-MK、CFU-E的产率及兔骨髓基质细胞中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Egb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 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倍和3.5倍;Egb 组 CD49d 阳性细胞、外周血CD34+及骨髓基质细胞的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37±3.01)%、(0.63±0.37)%和(48.13±9.84)%,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其中CFU-GM、CFU-M K和CFU-E产率分别为(12.94±3.03)%、(11.49±2.93)%和(24.52±8.62)%,均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兔骨髓造血细胞有一定的增生作用,同时对外周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兔骨髓基质细胞和外周血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药物作用 外周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动员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后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姬钢 宋焕瑾 +4 位作者 严少荣 仉培武 王伟 柏龙文 武刚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93-97,162,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后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实验组兔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CSF)0.2 ml/次,1次/d,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在第7天后抽取外周血10 ml并对干...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后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实验组兔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CSF)0.2 ml/次,1次/d,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在第7天后抽取外周血10 ml并对干细胞进行分离;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利用甲强龙联合内毒素法建立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并行MRI评价造模效果;造模6周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行髓心减压术;并对实验组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6周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以及股骨头区骨组织血管情况,并行VEGF、BMP-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后第7天外周血行单核细胞(MNC)为(21.20±2.11)×106/ml,CD34+阳性率为(2.97±1.43)%;动员后干细胞移植后实验组动物HE染色显示股骨头区新生血管较对照组增多,骨组织修复活动较对照组增强;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表达VEGF、BMP-2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可以得到足够的种子细胞,移植后可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的微环境及血运,达到促进股骨头区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 动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