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纹肌肉瘤的^(18)F-FDG PET/CT表现
1
作者 周会 尚康康 +2 位作者 吴桐 武含露 程兵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RMS)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表现,提高对RMS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例经病理证实的RM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表现,比...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RMS)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表现,提高对RMS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例经病理证实的RM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表现,比较不同病理分型RMS、成人与儿童RMS的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及肿瘤/肝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比值(TLR)。结果 41例患者中,胚胎型21例,腺泡型10例,梭形细胞型3例,多形型1例,类型不明6例。胚胎型RMS和其他病理类型RMS SUV_(max)分别为9.34±4.64与10.93±5.12,TLR分别为4.18±1.98与4.38±1.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RMS和成人RMS SUV_(max)分别为9.22±4.35与10.41±5.43,TLR分别为4.46±1.67与3.96±2.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型及其他病理类型患者年龄分别为9(6,17)岁及20.5(13.3,33.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4,P=0.030)。儿童组及成人组患者胚胎型RMS分别占73.91%(17/23)及3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儿童RMS和成人RMS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9.63%(8/27)及64.2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胚胎型RMS患者年龄较其他病理类型RMS患者年龄小,儿童组胚胎型RMS较成人组多见,成人组远处转移发生率大于儿童组。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年龄RMS患者在PET/CT上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ET/CT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病灶分布范围及其代谢活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18F-FDG PET/CT特征及代谢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武含露 谢新立 +2 位作者 晁芳芳 尚康康 程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的18F-FDG PET/CT特征及代谢特点,提高对PSC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为PS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表现,记录其临床特征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与其他亚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的18F-FDG PET/CT特征及代谢特点,提高对PSC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为PS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表现,记录其临床特征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与其他亚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SUVmax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SUVmax诊断PSC的阈值。结果27枚PSC病灶中,位于右肺16例、左肺11例,最大径(5.36±2.62)cm,其中直径≥3 cm 23例、≥5 cm 14例。13枚病灶可见液化坏死区,15例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3例伴有邻近胸壁及肋骨侵犯。PET/CT提示14例淋巴结转移;6例肾上腺转移、1例肾脏转移、1例肝脏转移、1例胃转移、4例骨转移,转移灶伴有不同程度的FDG摄取增高。27例原发病灶FDG摄取均增高,SUVmax为21.74±10.96。Ⅰ期PSC的SUVmax显著高于其他亚型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Ⅳ期PSC组SUVmax高于肺腺癌及肺鳞癌组,但仅与肺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当SUVmax的界值为19.85时,诊断PSC的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89.0%。结论PSC的18F-FDG PET/CT特征为肺内单发直径较大的肿块,中央多见液化坏死区,多贴胸膜生长,可见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本病FDG摄取明显增高,当SUVmax>19.85时,可以鉴别PSC与其他类型的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诊断性全身显像周围剂量当量率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武含露 闫志华 +7 位作者 李祥周 陈伟娜 贾静 崔丽萍 叶垚杉 刘阳 韩星敏 程兵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6个月行诊断性全身显像(DxWBS)期间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治疗的DTC患者8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7例,年龄(43.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6个月行诊断性全身显像(DxWBS)期间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治疗的DTC患者8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7例,年龄(43.9±12.0)岁;≥55岁患者18例、<55岁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空腹服用^131I 148 MBq(4 mCi),2 d后行Dx-WBS。治疗后效果为极好反应者,即^131I治疗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1μg/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且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者(阴性组)48例,生化不全反应、结构不全反应及不确定性反应者(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服^131I后2、24、48 h时测定距体部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对3个时间点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采用t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治疗效果组之间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比较。结果(1)服^131I后2、24、48 h时距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6.55±1.42)、(1.92±0.65)、(0.58±0.22)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7.30,P=0.000);距离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不同性别组在服^131I后2、4、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55岁组在24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高于年龄<55岁组(t=2.29,P=0.02),2 h和48 h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组和阳性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C患者^131I治疗后服诊断剂量^131I后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小于WS533-2017《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规定的1.40μSv/h,达到国家规定的出门旅行要求,且不会对周围人群产生辐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剂量当量率 辐射防护
原文传递
多种PET/CT显像剂在食管癌放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武含露 程兵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72-478,共7页
放疗和化疗是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手段,治疗后疗效评价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用于评价疗效的影像学技术仅基于形态学的变化,不能早期准确地反应肿瘤大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子影像学技术PET/CT能够使用不同类... 放疗和化疗是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手段,治疗后疗效评价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用于评价疗效的影像学技术仅基于形态学的变化,不能早期准确地反应肿瘤大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子影像学技术PET/CT能够使用不同类型的显像剂,分别从代谢、增殖、乏氧、凋亡等方面早期评价治疗后反应,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笔者就多种PET/CT显像剂在食管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