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癌AR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武四化 刘胜海 +2 位作者 刘澎涛 李宏祥 周飞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5期82-86,共5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AR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集240例直肠癌行AR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分为吻合口漏组与非吻合口漏组,分析吻合口漏发生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漏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为腹腔... 目的:探究直肠癌AR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集240例直肠癌行AR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分为吻合口漏组与非吻合口漏组,分析吻合口漏发生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漏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为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80 min、使用直线切割器数目≥3个、未行预防性造口、手工吻合占比高于非吻合口漏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使用直线切割器数目较多、手工吻合均为直肠癌AR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AR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高,高龄、糖尿病、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短均为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AR术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多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刘胜海 武四化 +1 位作者 李宏祥 周飞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4期143-147,共5页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97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纳入局部复发组,291例无局部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术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的预...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97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纳入局部复发组,291例无局部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术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身体质量指数(BMI)、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区域淋巴结N分期、肿瘤M分期、环周切缘及术后辅助化疗均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预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6%、96.2%。结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繁多,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较高的特异度,敏感度也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局部复发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在大肠癌患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刘华顶 王世亮 +3 位作者 武四化 储成顶 俞敏 吴静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研究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术中植入治疗大肠癌的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24例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关腹前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定时采集血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中氟尿嘧啶浓度。结果:药动学为一室模型,Tmax=72 h,Cmax=(0.56... 目的:研究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术中植入治疗大肠癌的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24例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关腹前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定时采集血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中氟尿嘧啶浓度。结果:药动学为一室模型,Tmax=72 h,Cmax=(0.56±0.23)μg.mL-1,维持0.1μg.mL-1以上浓度达20 d,AUC达140μg.h.mL-1。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实验,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后,有典型的药动学特征,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大肠癌 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主干透皮缝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飞 武四化 +4 位作者 孙强强 高涌 卢冉 陈世远 王孝高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主干透皮缝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阜阳市肿瘤医院治疗的7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透皮缝扎组(A组,n=32)和传统高位结扎+点式抽剥组(B组,n...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主干透皮缝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阜阳市肿瘤医院治疗的7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透皮缝扎组(A组,n=32)和传统高位结扎+点式抽剥组(B组,n=4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并发症(肿胀、疼痛、隐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随访6个月,超声评估两组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完全闭塞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无肿胀、疼痛、隐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B组患者肿胀、疼痛、隐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9.51%、17.07%、17.07%和17.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主干透皮缝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硬化治疗 主干透皮缝扎 大隐静脉曲张
下载PDF
直肠黏膜下植入VP-16缓释剂的HPLC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5
作者 刘华顶 王世亮 +4 位作者 武四化 吴静 叶红扬 陈殿良 周春霞 《安徽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VP-16缓释剂后,药物在肿瘤局部的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0例采取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VP-16缓释剂,按预订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168 h后手术,术中抽取肠系膜下静脉血...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VP-16缓释剂后,药物在肿瘤局部的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0例采取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VP-16缓释剂,按预订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168 h后手术,术中抽取肠系膜下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并取癌组织癌旁近段的肠壁组织,HPLC检测VP-16药物浓度。结果外周血VP-16浓度遵从缓释制剂释放规律。168 h肠系膜下静脉血VP-16浓度约(0.110±0.045)mg.L-1,显著高于同时外周静脉血VP-16浓度(0.058±0.029)mg.L-1,癌组织VP-16浓度(373.64±269.51)μg.g-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浓度VP-16浓度(115.98±98.68)μg.g-1,10例患者癌组织出现变性、坏死等改变;全组未出现全身和给药局部毒副作用。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直肠黏膜下植入VP-16缓释剂化疗,局部药物浓度高,可使瘤体变性、坏死而缩小,癌细胞与化疗药物的化疗作用维持较长时间;是术前区域性化疗的最佳途径之一;体现了明显的区域性化疗的药动学优势和显著的药效学结果,可望提高大肠癌根治术后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直肠癌 VP-16缓释剂 HPLC法 术前
下载PDF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B-Ⅱ+Braun与Uncut Roux-en-Y不同吻合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武四化 刘胜海 周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B-Ⅱ+Braun与Uncut Roux-en-Y不同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9年4月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病人95例,根据术中吻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B-Ⅱ+Braun组50例,行B-Ⅱ+Braun吻合;Unc...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B-Ⅱ+Braun与Uncut Roux-en-Y不同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9年4月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病人95例,根据术中吻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B-Ⅱ+Braun组50例,行B-Ⅱ+Braun吻合;Uncut Roux-en-Y组45例,行Uncut Roux-en-Y吻合,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手术情况和住院费用。结果 Roux-en-Y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3±1.4)天,首次排气时间为(2.4±0.7)天,B-Ⅱ+Braun组分别为(4.0±1.8)天和(2.9±0.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消化道重建时间、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及吻合器使用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ncut Roux-en-Y组和B-Ⅱ+Braun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和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吻合方式均可行,但Uncut Roux-en-Y方式对胃肠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 远端胃癌根治术 吻合方式 B-Ⅱ+Braun Uncut Roux-en-Y
下载PDF
结、直肠癌淋巴引流区域的观察
7
作者 刘华顶 王克飞 +1 位作者 张永义 武四化 《医药世界》 2006年第7期53-55,共3页
目的了解进展期大肠癌淋巴结癌转移情况,为临床大肠癌外科手术及重点部位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8月-2004年4月期间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癌30例患者,根治性切除术中经瘤前动脉注射染色剂显示着色区域,着色区域淋... 目的了解进展期大肠癌淋巴结癌转移情况,为临床大肠癌外科手术及重点部位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8月-2004年4月期间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癌30例患者,根治性切除术中经瘤前动脉注射染色剂显示着色区域,着色区域淋巴结清扫并送检,分析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乙状结肠癌为一向心性扇形着色区,癌肿两端6-10cm肠段沿系膜至肠系膜下动脉区域;直肠上段癌着色区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癌肿两端3-6cm肠段以及沿肠系膜下动脉至腹主动脉分枝处,第二部分为盆底腹膜及部分膀胱表面腹膜,第三部分为髂血管区域。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癌着色区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2.5%及29.5%。结论进展期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分布由近及远,阳性率从高到低的特点。瘤前动脉注射染色剂所着色区域是乙状结肠癌及直肠上段癌需要外科治疗及术后埋置给药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 区域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大肠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刘华顶 王世亮 +2 位作者 武四化 俞敏 吴静 《腹部外科》 2005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索预防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24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根据肿瘤分期和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5-Fu,观察植药后药物动力学特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h外周血即可测到5-Fu;72h达峰值,Ca为(0.56±0.23)μg·ml... 目的探索预防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24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根据肿瘤分期和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5-Fu,观察植药后药物动力学特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h外周血即可测到5-Fu;72h达峰值,Ca为(0.56±0.23)μg·ml-1,并持续维持20天以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术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大肠癌根治术中植入缓释5-Fu安全可靠,是术后局部区域性化疗的有效途径,可望预防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氟尿嘧啶治疗 临床研究 缓释 植入 术中 术后局部复发 5-Fu 不良反应 动力学特征 根治术后 淋巴引流 肿瘤分期 术后复查 肝肾功能 安全可靠 外周血 24h 72h 血常规 区域性 预防
下载PDF
手术联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治疗Ⅲ胃癌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武四化 刘胜海 +1 位作者 刘华顶 相开放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202-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Ⅲ胃癌手术联合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中人氟安)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94例Ⅲ胃癌临床资料。94例均行胃癌根治术,术中分为两组;A治疗组,术中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48例;B对照组,不植入缓释氟尿嘧啶4... 目的探讨Ⅲ胃癌手术联合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中人氟安)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94例Ⅲ胃癌临床资料。94例均行胃癌根治术,术中分为两组;A治疗组,术中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48例;B对照组,不植入缓释氟尿嘧啶46例。术后4w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化疗,并作随访观察,行影像学以及实验学检查。结果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患者腹腔引流液多,其中78.3%有腹痛、30.9%低热且腹痛,低热持续的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但无其他明显毒副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年内复发率(6.52%:16.25%)和死亡率(3.75%:10.91%)均有显著性差异(PP<0.05)。结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安全、可行,可降低Ⅲ胃癌术后1年复发率及提高术后1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氟尿嘧啶 比较
下载PDF
甲胎蛋白阳性肝癌病人的射频治疗
10
作者 王克飞 刘华顶 +2 位作者 武四化 刘顺海 冯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7期2569-2571,共3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改变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并观察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后AFP变化。方法:选AFP阳性的肝癌病人进行RFA治疗,术后6个月内不同时间段检测AFP改变及影像学变化,对AFP治疗前后阴转阳的病例实施再次RFA治疗或者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改变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并观察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后AFP变化。方法:选AFP阳性的肝癌病人进行RFA治疗,术后6个月内不同时间段检测AFP改变及影像学变化,对AFP治疗前后阴转阳的病例实施再次RFA治疗或者介入治疗然后观察AFP变化,分析AFP改变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术后检查所有患者肿瘤血供不同程度减少、液化或肿瘤体积缩小;术后8~20天AFP检测阴性35例、降低6例、无变化8例,术后2、3、6个月AFP阴转阳率分别为2.85%、14.28%、20%,统计学处理P<0.05、P<0.01。治疗后AFP再次转阴。结论:AFP阳性肝癌病人RFA治疗后动态随访AFP阴转阳变化,对于了解术后肿瘤复发及评价肝癌RFA治疗效果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甲胎蛋白 射频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中晚期直肠癌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刘胜海 武四化 +1 位作者 相开放 刘华顶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177-177,共1页
目的探讨我院在中晚期直肠癌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中人氟安)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1月188例中晚期直肠癌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治疗组,术中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96例;B对照组,不植入缓释氟尿嘧啶92例。术后4w... 目的探讨我院在中晚期直肠癌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中人氟安)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1月188例中晚期直肠癌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治疗组,术中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96例;B对照组,不植入缓释氟尿嘧啶92例。术后4w均采用静脉化疗,并作随访观察。结果对照组术后因感染出现2例吻合口漏,4例肠梗阻,6例发热,经治疗后好转。治疗组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和盆腔积液及肠梗阻等不良反应,有8例出现发热,6例出现白细胞降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统计学比较P>0.05。术后12、24个月随访或检查发现治疗组局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远处转移和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安全、可行,可降低中晚期直肠癌术后复发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直肠癌 比较
下载PDF
B超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48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治敏 刘华顶 +1 位作者 武四化 刘胜海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48-948,共1页
B超引导的经皮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是近年来治疗肝癌的一种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微创、周期短等优点已被普遍接受^[1]。本研究回顾分析运用RFA治疗4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 B超引导的经皮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是近年来治疗肝癌的一种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微创、周期短等优点已被普遍接受^[1]。本研究回顾分析运用RFA治疗4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选取阜阳市肿瘤医院2006-11-2011-01收治的4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消融术 预后
原文传递
S-1单药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两种化疗方案对Ⅱ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武四化 刘胜海 +2 位作者 刘澎涛 李宏祥 周飞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S-1单药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两种化疗方案对Ⅱ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Ⅱ期胃癌术后患者20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采用卡培... 目的:对比分析S-1单药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两种化疗方案对Ⅱ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Ⅱ期胃癌术后患者20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4个周期,对照组采用S-1单药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2个周期.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后第一年两组的总生存情况与无瘤生存情况、术后第两年两组的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近期疗效更优,术后第二年观察组的无瘤生存率、术后第三年的总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均更高,复发转移例数更少,病情改善人数更多,毒副作用发生率更高,且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方面的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升高幅度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于Ⅱ期胃癌术后患者时,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增强机体免疫力,临床疗效优于S-1单药,但同时毒副反应发生率也更大,因此临床使用时应考虑患者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S-1 胃癌术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