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武士青 方秦 +2 位作者 李秀秀 田婷婷 吕美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36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2000年1月到2017年12月所有莫西沙星治疗...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2000年1月到2017年12月所有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篇RCT,合计3025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疗程结束后的痰菌阴转率、疗程结束后的空洞闭合率、疗程结束后的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莫西沙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可以有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耐多药肺结核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研究生扩招背景下加强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薛文飞 田玲玲 +1 位作者 武士青 贾金海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056-1058,共3页
临床医学是医学门类中的支柱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实力、科研水平、社会贡献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综... 临床医学是医学门类中的支柱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实力、科研水平、社会贡献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家逐步加大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规模。该研究立足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大幅度扩招背景下,分析探讨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改进举措,为不断提升我国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扩招 临床医学 学科建设 高峰学科 医学教育
下载PDF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路径探索
3
作者 贾金海 赵顺 +2 位作者 田玲玲 武士青 张晓琳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S02期183-186,共4页
随着我国首轮“双一流”建设圆满收官,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国家对“双一流”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学科建设的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结构都有了许多新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进行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已成为全体临床医学学科... 随着我国首轮“双一流”建设圆满收官,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国家对“双一流”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学科建设的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结构都有了许多新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进行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已成为全体临床医学学科建设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学科建设本质,新医科建设面临的历史机遇,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学科建设的优劣势分析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影响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各方面因素,为医药类院校在新形势下更快提升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临床医学 学科交叉 SWOT分析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中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索
4
作者 张巧月 曹亮 +2 位作者 潘莹 刘洋 武士青 《科技风》 2019年第17期41-41,50,共2页
'双一流'建设打破了以往对高校的身份固化,给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发挥优势特色,强化内涵式发展,找寻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建设成为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大学。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一流本科 内涵式发展
下载PDF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丽娟 武士青 +3 位作者 张舟 丁海峰 姜树林 张政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1,105,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生存质量,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该人群生存质量及在该人群中进行艾滋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方法招募MSM,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调...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生存质量,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该人群生存质量及在该人群中进行艾滋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方法招募MSM,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共招募201名MSM,回收有效问卷193份,有效应答率为96.02%。193名MSM的平均年龄为29.18岁,学历及月收入较高,未婚及自我认同为同性恋者居多。被调查者各领域得分别为:生理领域(67.12±11.64)分,心理领域(60.37±12.41)分,环境领域(62.74±14.64)分,社会关系领域(60.55±16.65)分。被调查者在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低于国内常模,环境领域得分高于国内常模。生理领域的影响因素有居住年限、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感染过性病;心理领域的影响因素有居住年限、月收入、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有男朋友或固定男性性伴;环境领域的影响因素有月收入和居住年限;社会关系领域的影响因素为认识的MSM数量和是否有男朋友或固定同性性伴。结论北京市MSM总体生存质量不高。减少公众对MSM的歧视,提高MSM的自我认同感,可能有利于改善MSM的生存质量,达到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