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T_(2)WI及DWI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观察
1
作者 张林波 吴静 +2 位作者 高洁 武姣彦 夏爱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T_(2)加权成像(T_(2)W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诊断乳腺癌(B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DCE-MRI、T_(2)WI及DWI...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T_(2)加权成像(T_(2)W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诊断乳腺癌(B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DCE-MRI、T_(2)WI及DWI扫描,统计检查结果,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DCEMRI、T_(2)WI及DWI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结果78例乳腺病变患者,共有90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26例(31个病灶),恶性病变52例(59个病灶),良性病灶主要为纤维腺瘤38.71%(12/31),恶性病灶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40.68%(24/59)。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在边缘、强化特点及T_(2)WI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71个,良性病灶19个;T_(2)W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62个,良性病灶28个;DW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66例,良性病灶24例;三者联合诊断乳腺恶性病灶47例,良性病灶4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DCE-MR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4%、35.48%、68.89%,T_(2)W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7.97%、48.39%、67.78%,DWI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9.66%、38.71%、65.56%,三者联合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6.27%、93.55%、82.22%,其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项诊断方式(P<0.05)。结论DCE-MRI、T_(2)WI及DWI诊断BC均有一定的价值,且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T_(2)加权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联合诊断 乳腺癌 价值
下载PDF
初诊肺腺癌患者PET/CT显像的心肌代谢特征及影响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丽 武姣彦 杨敏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初诊肺腺癌患者治疗前氟-18-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左心室心肌代谢是否发生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8... 目的探讨初诊肺腺癌患者治疗前氟-18-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左心室心肌代谢是否发生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82例新确诊肺腺癌的患者及与其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5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的18 F-FDG PET/CT显像。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心肌、动脉、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脾脏、骨髓的代谢。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初诊肺腺癌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心肌代谢显著增高(P=0.05),动脉、EAT、脾脏及骨髓的代谢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代谢与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具有独立的正相关性(OR=6.8,95%CI=1.1~42.4,P=0.039)。结论肺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左心室心肌代谢较非肿瘤患者显著增高,EAT代谢是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心肌代谢 氟-18-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下载PDF
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3
作者 武姣彦 王剑锋 +4 位作者 姚丹丹 汪薇 龚娟妮 杨媛华 杨敏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99Tcm-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BPA治疗的25例CTEP... 目的探索99Tcm-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肺灌注断层显像评价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BPA治疗的25例CTEPH患者[男4例、女21例,年龄(56.5±12.3)岁],分析BPA干预对肺叶/肺段灌注改善的疗效,分别计算BPA干预肺叶/肺段灌注改善与未改善的比例。对BPA术前、4~6次BPA后的肺灌注断层显像的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进行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BPA术前及术后PPDs%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间的相关性,以及BPA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于25例患者的150个肺叶,BPA术前有96.00%(144/150)的肺叶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叶分别占11.11%(16/144)、57.64%(83/144)和31.25%(45/144)。对于25例患者的450个肺段,BPA术前有62.44%(281/450)的肺段存在灌注异常并行BPA干预,术后完全改善、部分改善和未改善的肺段分别占30.60%(86/281)、37.37%(105/281)和32.03%(90/281)。BPA术后PPDs%较术前明显降低[(39.08±10.88)%与(57.88±10.46)%;t=10.40,P<0.001];BPA术后mPAP较术前亦明显减低[(32.36±10.57)与(49.08±10.23)mmHg;1 mmHg=0.133 kPa;t=10.25,P<0.001]。BPA术前和术后PPDs%与同期mPAP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0.01和0.27,P值:0.953和0.199),但BPA前后PPDs%下降百分比与mPAP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0.40,P=0.045)。结论BPA可显著改善CTEPH患者的肺血流灌注,降低肺动脉压;肺灌注断层显像可用于评价CTEPH患者BPA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血栓栓塞 血管成形术 气囊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99m锝聚集白蛋白
原文传递
肿瘤PET/CT显像患者的心脏异常摄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姣彦 王丽 杨敏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36-941,共6页
目的探讨行肿瘤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患者心脏异常摄取的发生率、部位和病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2000例疑诊或确诊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 目的探讨行肿瘤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患者心脏异常摄取的发生率、部位和病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2000例疑诊或确诊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显像前患者禁食12 h以上,18F-FDG注射前空腹血糖水平需<6.7 mmol/L。左心室非基底段、非乳头肌部位的局灶性高摄取,高于左心室摄取的右心室摄取以及高于心血池摄取的心房摄取(左心室无摄取或低摄取时)定义为异常摄取,所有异常摄取的判定均由核医学医师进行视觉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脏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心脏异常摄取的发生率、部位和病因。结果2000例患者年龄(60.5±13.2)岁,男性1117例(55.85%),糖尿病患者138例(6.90%),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228例(11.40%)。恶性肿瘤、良性病变、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分别为939例(46.95%)、484例(24.20%)、557例(28.85%)。心脏异常摄取145例(7.3%),其中左心室、右心室和心房异常摄取分别为76例(52.4%)、18例(12.4%)和51例(35.2%)。左心室异常摄取76例中,25例(32.9%)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其他少见原因还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转移瘤及化疗相关性心肌损害;右心室异常摄取18例中,14例(14/18)由肺动脉高压引起;心房异常摄取51例中,20例(39.3%)由心房颤动引起。心脏异常摄取的患者中,PET/CT显像前无明确心脏疾病表现和证据的患者有71例(49.0%)。结论肿瘤18F-FDG PET/CT显像患者中心脏异常摄取并不少见,异常摄取部位以左心室最为常见,冠状动脉疾病、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是常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肿瘤 心脏 氟-18-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对比MRI和CT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武姣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分析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分别予以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100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样本,其纳入时间由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将其... 分析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分别予以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100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样本,其纳入时间由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将其均分为不同的2组别,通过抽签方式进行,分别设立为实施CT检查对照组与实施MRI检查观察组,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下,对比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等。结果:观察组行MRI检查后确诊出膝关节受损患者为48例,有2例未确诊,而对照组行CT检查后确诊出膝关节受损患者为42例,有8例患者未确诊,前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后者,其漏诊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观察组诊断出半月板受损共计17例(94.44%),韧带受损共计14例(93.33%),关节腔积液共计11例(100.00%),骨质改变共计6例(100.00%),对照组诊断出半月板受损共计12例(66.67%),韧带受损共计10例(66.67%),关节腔积液共计7例(63.64%),骨质改变共计4例(66.67%),观察组的类型诊断准确率较对照组相比,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以关节镜诊断为标准下,CT诊断出46例阳性患者与关节镜诊断结果相同,其敏感度为97.87%,特异度为33.33%;MRI诊断出48例患者阳性患者与关节镜诊断结果相同,其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66.67%,MRI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CT更高(p<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实施MRI检查诊断效果更显著,其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特异性,MRI对膝关节病情类型诊断的敏感度也较高,可有效进行不同类型的区分鉴别,为后期治疗提供有效参照和方向,其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关节镜检查 诊断准确率 灵敏度
下载PDF
^(18)F-FDG PET/CT心房显像的方法学研究及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6
作者 陈碧希 武姣彦 +1 位作者 谢博洽 杨敏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适合心房^(18)F-FDG PET/CT显像的方法,并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异常摄取的特征。方法前瞻性入组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北京朝阳医院69例房颤患者[男43例,女26例,年龄(64±11)岁]行60及120 min ^(18)F-FDG PET/C... 目的探讨适合心房^(18)F-FDG PET/CT显像的方法,并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异常摄取的特征。方法前瞻性入组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北京朝阳医院69例房颤患者[男43例,女26例,年龄(64±11)岁]行60及120 min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另招募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男3名,女7名,年龄(66±4)岁]行60 min ^(18)F-FDG PET/CT显像。采用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美国核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学会(SNMMI/ASNC/SCCT)指南推荐的方法抑制心肌生理性摄取。图像分析:(1)左心室心肌^(18)F-FDG摄取情况定性分析:0级,左心室心肌摄取低于或等于心血池;1级,轻度高于心血池;2级,明显高于心血池。另观察左心房、左心耳和右心房的^(18)F-FDG摄取情况,高于心血池判定为异常摄取;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早期相与延迟相各心房及心耳结构异常摄取的比例。(2)定量分析:测定左心房、左心耳、右心房的SUV_(max),并测定左右心房腔的SUV_(mean),计算左心房、左心耳及右心房的靶本比(TBR);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各心房及心耳结构早期相与延迟相TBR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房颤患者和对照组心房各结构^(18)F-FDG摄取差异。结果84.8%(67/79)的受试者左心室心肌生理性摄取被有效抑制,仅1例由于左心室摄取较高而影响对左心耳的判读。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左心房、右心房及左心耳延迟相异常摄取的比例均高于早期相,其中左心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19/68)与42.6%(29/68);χ^(2)=8.10,P=0.020]。定量分析示,左心房、左心耳及右心房延迟相TBR均高于早期相TBR[左心房:1.1(1.0,1.3)与1.1(1.0,1.2);左心耳:1.2(1.0,1.5)与1.0(0.9,1.2);右心房:1.4(1.1,1.9)与1.3(1.0,1.5);z值:-6.81~-3.42,均P<0.05]。87.0%(60/69)的房颤患者存在心房异常摄取,明显高于对照组[0(0/10);χ^(2)=31.50,P<0.001],其中左心耳、右心房异常摄取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耳:30.4%(21/69)与0(0/10);χ^(2)=4.10,P=0.042;右心房:53.6%(37/69)与0(0/10);χ^(2)=8.00,P=0.001]。结论采用SNMMI/ASNC/SCCT指南推荐的方法抑制心肌的生理性摄取并适当延长采集间隔,有利于观察心房的^(18)F-FDG异常摄取。房颤患者心房^(18)F-FDG摄取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