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调控内皮细胞激活
1
作者 张汉宁 张成虎 武宗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4,21,共5页
目的探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yso-PL Acyltransferases 3,LPCAT3)在湍流(Oscillatory Flow,OSS)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11月—2023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分离5只C57BL/6雄性小鼠的主动脉弓(AorticArch,AA)... 目的探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yso-PL Acyltransferases 3,LPCAT3)在湍流(Oscillatory Flow,OSS)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11月—2023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分离5只C57BL/6雄性小鼠的主动脉弓(AorticArch,AA)及胸主动脉(ThoracicAorta,TA),用于提取mRNA检测LPCAT3的表达。将原代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tatic)和研究组(OSS),检测LPCAT3的mRNA水平。同时,敲减LPCAT3,验证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的mRNA表达。结果与胸主动脉(1±0.42)相比,小鼠主动脉弓LPCAT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2.03±0.5)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2.72±0.72)(3.04±0.56)相比,OSS+siLPCAT3组其VCAM-1及ICAM-1表达明显降低为(1.31±0.4)(1.81±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意味着抑制内皮细胞LPCAT3能够明显减少湍流介导的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LPCAT3能够调控湍流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炎症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对凝血的影响及低分子肝素对其防治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武宗寅 秦景梅 +2 位作者 孙晓斐 丛培玲 郝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预防射频消融术(RFCA)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方法。方法60例行RFC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术后不应用肝素;B组35例术后6h开始予低分子肝素每日两次皮下注射,连用5天。两组患者再按左、右心导管操作各分成两个亚组。分别于术前... 目的旨在探讨预防射频消融术(RFCA)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方法。方法60例行RFC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术后不应用肝素;B组35例术后6h开始予低分子肝素每日两次皮下注射,连用5天。两组患者再按左、右心导管操作各分成两个亚组。分别于术前、电生理检查(EPS)后即刻、RFCA后即刻及术后24h、3天及6天六个时段抽取静脉血,做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检测。结果①A组GMP-140EPS后开始升高,RFCA后即刻达到第一次峰值(20.95±2.02ng/ml),术后24h有所下降,术后3天达第二次峰值(22.24±1.94ng/ml)。B组RFCA后即刻GMP-140达到第一次峰值,术后3天未显示明显第二次峰值。术后3天、6天,B组明显低于A组。②两组DD自EPS后至术后3天逐渐升高,术后6天下降至术前水平。术后24h、3天、6天,B组明显低于A组。③两组亚组间GMP-140比较,各时刻均无差异。A组术后3天右心导管组DD明显高于左心导管组(1555±142ng/mlvs1352±193ng/ml),其余各时刻及B组各时段均无差异。结论RFCA术(无论左、右心导管操作)术后继续肝素化和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D-二聚体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氟伐他汀非诺贝特单独或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武宗寅 丛培玲 +3 位作者 周健 杜新平 张键 孙晓斐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 评价氟伐他汀、非诺贝特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90例 ,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 (Flu ,n =30 ,40mg/d) ,非诺贝特治疗组 (Feno ,n =30 ,2 0 0mg/d) ,氟伐他汀、非诺贝特... 目的 评价氟伐他汀、非诺贝特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90例 ,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 (Flu ,n =30 ,40mg/d) ,非诺贝特治疗组 (Feno ,n =30 ,2 0 0mg/d) ,氟伐他汀、非诺贝特联合治疗组 (Flu +Feno ,n =30 ,用法同前两组 )。疗程均为 8周。结果 ①血脂水平变化 :Flu、Flu +Feno均能明显降低TC、LDL -C、TG ,升高HDL -C。降低TC、LDL -C、TG ,Flu +Feno优于Flu。Feno仅显著降低TC、TG。降低TC、LDL -C ,升高HDL -C ,Flu、Flu +Feno均优于Feno。降低TG ,Feno优于Flu。②调脂疗效 :Flu +Feno降低TC的有效率高于Flu、Feno (86 7%vs 6 0 0 %、43 3%,P <0 0 5 ) ,降低LDL -C的有效率高于Feno (76 7%vs 43 3%,P <0 0 5 ) ,升高HDL -C的有效率高于Feno(86 7%vs43 3%,P <0 0 1) ,降低TG的有效率高于Flu (90 0 %vs 46 7%,P <0 0 1)。③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血清CK、CK -Mb、LDH、ALT、AST、Bun、Cr及ECG无明显变化。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无差异。结论 应用氟伐他汀、非诺贝特单独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不同 ,降低TC、LDL -C ,升高HDL -C ,前者优于后者 ;而降低TG ,后者则优于前者。两药合用具有协同性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非诺贝特 联合治疗 混合型高脂血症 治疗 安全性 血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下载PDF
中下位法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武宗寅 孙晓斐 +2 位作者 丛培玲 秦景梅 苗俊东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比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下位法慢径消融不同疗效,及术中、术后发生AVB的差异。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中、下位法慢径消融,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放电次数、放电部位更换次数、X线曝光时间、慢径残留率及并发... 目的比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下位法慢径消融不同疗效,及术中、术后发生AVB的差异。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中、下位法慢径消融,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放电次数、放电部位更换次数、X线曝光时间、慢径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位法与下位法从手术操作时间(38±10 vs 50.0±8.3 min)、放电次数(3±2vs 6±3)、放电部位更换次数(2.8±1.1 vs 6.5±2.6)、X线曝光时间(13.0±9.4 vs 31.0±7.6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径残留率(6.25%vs20%)和AVB发生率(12.5%vs7.5%)中位法与下位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径残留者与慢径阻断者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5.9,P<0.01)。结论中位法消融操作简单,耗时短,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与下位法相似,是慢径消融的安全有效方法。慢径残留者复发率高于慢径阻断者,阻断慢径是理想的消融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慢性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变化及意义
5
作者 武宗寅 徐正 +3 位作者 蒋仲荪 蔡孔长 徐正惠 陈少贤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01-203,共3页
应用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了不同低O2高CO2时间血浆内皮素含量(ET)、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重量(RV/100gBW、RV/TV)的变化。结果显示,随低O2高CO2时间的延长,mPAP与... 应用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了不同低O2高CO2时间血浆内皮素含量(ET)、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重量(RV/100gBW、RV/TV)的变化。结果显示,随低O2高CO2时间的延长,mPAP与ET均逐渐升高,二者呈良好正相关(r=0.742,P<0.001)。各实验组的RV/100gBW和RV/TV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01)。血浆ET浓度与RV/100gBW呈良好正相关(r=0.586,P<0.001)。表明慢性常压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浓度增加,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右心室肥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 肺心病
下载PDF
低氧高二氧化碳动物饲养仓的研制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良冈 武宗寅 +2 位作者 龚永生 郑绿珍 王卫 《医疗卫生装备》 CAS 1997年第1期8-10,共3页
本文阐述了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的低氧高二氧化碳动物饲养仓的方法。
关键词 肺心病 动物饲养仓 动物模型 研制
下载PDF
低O_2高CO_2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和肺细小动脉显微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正祄 武宗寅 喻林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3-386,共4页
应用低O_2高CO_2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结果表明,随低O_2高CO_2时间延长,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血浆内皮素(ET)进行性子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742,P<0.00J1;同时平均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mMTPA)、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 应用低O_2高CO_2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结果表明,随低O_2高CO_2时间延长,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血浆内皮素(ET)进行性子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742,P<0.00J1;同时平均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mMTPA)、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肺细小动脉管腔面积/管总面积(EA/TA)。直径小于100μm肌型肺动脉数/肺动脉总数(TWPV)和平均肺动脉密度(mDPA)等定量显微形态学指标也呈同样阶梯式变化,且与ET、mPAP均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P<0.01或P<0.001)。表明低O_2高CO_2能引起血浆ET升高,其致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造成一系列肺细小动脉结构改建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重要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症 肺动脉 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
下载PDF
低O_2高CO_2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和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喻林升 武宗寅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6-29,共4页
为探讨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对血浆内皮素(ET)和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改变进行研究。应用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了不同ET浓度时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改变。实验组①ET浓度明显升高,②肺细小... 为探讨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对血浆内皮素(ET)和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改变进行研究。应用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了不同ET浓度时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改变。实验组①ET浓度明显升高,②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EC)水肿,内质网扩张,内皮下水肿明显,内膜增厚;③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SMC)竖立,微丝束增多,SMC数目增多,细胞面积增大;④外膜纤维母细胞(FIB)增生,胶原纤维密集。结果表明低O2高CO2引起的血浆ET增高,可致肺动脉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可能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高二氧化碳 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秦景梅 孙晓斐 武宗寅 《医学综述》 2006年第23期1454-1457,共4页
室上性心动过速代表了一系列心律失常,虽多为非致命性,但发生率高,药物治疗后易复发。自1991年我国开展射频导管消融(RFCA)以来,该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使众多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根治。本文就室上性心动过速RFCA治疗的现状及若干进展作... 室上性心动过速代表了一系列心律失常,虽多为非致命性,但发生率高,药物治疗后易复发。自1991年我国开展射频导管消融(RFCA)以来,该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使众多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根治。本文就室上性心动过速RFCA治疗的现状及若干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导管射频消融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延迟血栓形成及低分子肝素的防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景梅 孙晓斐 +4 位作者 武宗寅 丛培玲 任长杰 郝丽 夏增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延迟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48例行RFCA患者为治疗组和2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为两亚组,A组23例术后不予肝素,B组25例术后运用低分子肝素,A组以肝细胞生长因...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延迟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48例行RFCA患者为治疗组和2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为两亚组,A组23例术后不予肝素,B组25例术后运用低分子肝素,A组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0.4ng/ml为界分为高HGF组和正常HGF组。在不同时间测定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及HGF。结果①A组TAT呈现两次高峰:术后即刻第一次高峰(42.9±15.8ng/ml),术后3天第二次高峰(20.3±19.2ng/ml),第二次高峰与EPS组术后3天(2.7±1.7ng/ml)及B组术后3天(4.3±5.3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组术后6hHGF值与TAT两次高峰相关(r=0.542,P<0.01);术后6h高HGF组TAT术后3天高峰更显著。结论RFCA致血栓形成可分两阶段:术后即刻的急性阶段和术后3天的延迟阶段。术后肝素化可影响凝血系统,有阻止血栓形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血栓形成 肝细胞生长因子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少阳 武宗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657-2658,共2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该病表现为外周血以红细胞为主的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增多,临床常有皮肤红紫、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等表现,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其血栓发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该病表现为外周血以红细胞为主的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增多,临床常有皮肤红紫、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等表现,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其血栓发生率高于正常。本文以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为例,讨论该病的病因及该类患者的治疗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症状和体征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祥廷 张少阳 +1 位作者 邢冰 武宗寅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63-16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SF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作为慢血流组,同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SF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作为慢血流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CAG证实血流正常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基础肱动脉内径(D0)、肱动脉内皮依赖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ID),以此反应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慢血流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比例、血脂、空腹血糖、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血流组与对照组在年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吸烟比例(63% vs. 25%)、收缩压水平〔(126±12)mmHg vs.(119±13)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组男性比例(78% vs. 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D0、NID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6.3±1.3)% vs.(10.2±1.9)%,P〈0.01〕,其平均血流帧数与FMD呈明显负相关(r=-0.70,P〈0.01)。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内皮功能紊乱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和普通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现朝 孙晓斐 +3 位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武宗寅 王海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药物洗脱支架组为2002年12月~2004年11月,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因冠状动脉内原发病变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对照组为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资料库中抽取自2001年3月...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药物洗脱支架组为2002年12月~2004年11月,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因冠状动脉内原发病变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对照组为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资料库中抽取自2001年3月以来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56例,因原发病变置入普通支架。结果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药物洗脱支架组与普通支架组手术成功率相似(分别为97.1%与98.2%,P=1.00);累计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率分别为19.1%与35.7%(P=0.037,比数比为0.425,95%置信限为0.188~0.961),再次血运重建分别为10.3%与25.0%(P=0.03,比数比0.344,95%置信限0.128~0.925),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无差异。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有效,与普通支架相比,能显著降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BNP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及培哚普利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荣波 孙晓斐 +3 位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武宗寅 王海明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BNP变化曲线及其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培哚普利对其影响。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37例)、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测定入院后第1、3、7、14及30天全血BNP浓度及第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BNP变化曲线及其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培哚普利对其影响。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37例)、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测定入院后第1、3、7、14及30天全血BNP浓度及第1、7及30天EDD及LVEF。结果两组BNP水平都于第3天达最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至30d时治疗组降至入院时水平,而在对照组第14天又出现第二高峰,至第30天时仍明显高于入院时水平。EDD及LVEF在治疗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对照组第30天时EDD显著增加(P<0.05)、LVEF显著下降(P<0.05);两组第1天BNP与EDD没有相关性,第7、30天出现明显相关性;BNP始终与LVEF呈现明显负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BNP水平升高并且与左室重构相关,培哚普利可以影响BNP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相关性 后左室重构 急性心肌梗死后 LVEF 心肌梗死患者 ST段抬高型 BNP浓度 EDD 治疗组 对照组 变化曲线 P水平 入院时 入院后 负相关 高峰 下降 出现 天时
下载PDF
永久性心脏起搏对血浆脑钠尿肽的影响及贝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飞飞 孙晓斐 +2 位作者 武宗寅 杨建 魏子秀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678-68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起搏模式、不同心室起搏百分比对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脑钠尿肽(BNP)浓度的影响,及贝那普利对该类患者心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2006年1月~2007年10月于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的患者120例,其中VVI起搏62例DDD起搏5... 目的:研究不同起搏模式、不同心室起搏百分比对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脑钠尿肽(BNP)浓度的影响,及贝那普利对该类患者心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2006年1月~2007年10月于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的患者120例,其中VVI起搏62例DDD起搏5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贝那普利组(干预组)及未服用贝那普利组(非干预组),每组根据起搏模式不同分为VVI起搏亚组及DDD起搏亚组。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6个月检测血浆BNP浓度。结果:VVI起搏患者血浆BNP浓度大于DDD起搏患者(P〈0.05);高心室起搏百分比患者血浆BNP浓度大于低心室起搏百分比患者(P〈0.05);干预组血浆BNP浓度显著低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起搏后血浆BNP浓度增加,且随着心室起搏百分比的增高而增高,但DDD起搏优于VVI起搏;贝那普利可以延缓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BNP浓度的增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 脑钠尿肽 贝那普利
下载PDF
缬沙坦对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飞飞 孙晓斐 +2 位作者 武宗寅 杨建 魏子秀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缬沙坦对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影响,以了解ARB类药物对该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于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的患者120例,其中VVI起搏62例DDD起搏5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服用缬... 目的研究应用缬沙坦对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影响,以了解ARB类药物对该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于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的患者120例,其中VVI起搏62例DDD起搏5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服用缬沙坦组(干预组)及未服用缬沙坦组(非干预组),每组根据起搏模式不同分为VVI起搏亚组及DDD起搏亚组,每个亚组以心室起搏百分比50%为界分为高起搏百分比组和低起搏百分比组。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6个月检测血浆BNP浓度。结果干预组血浆BNP浓度显著低于与非干预组(P<0.05),缬沙坦对低起搏百分比患者的影响优于高起搏百分比患者(P<0.05),对DDD的影响优于VVI(P<0.05)。结论缬沙坦延缓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BNP浓度的增加,延缓心衰症状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其中对低起搏百分比患者的影响优于高起搏百分比患者,对DDD的影响优于V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永久性心脏起搏 脑钠肽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支架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17
作者 张现朝 孙晓斐 +3 位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武宗寅 王海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6期380-380,共1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患者 药物洗脱支架 冠心病患者 临床疗效 疗效比较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西罗莫司 远期预后
下载PDF
头臂干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入径选择中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18
作者 王静 武宗寅 +1 位作者 何香芹 孙彬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讨头臂干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入径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00例行CAG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62)和对照组(n=338)。试验组根据CDU筛查有无头臂干迂曲分为超声迂曲组和超声无迂曲组... 目的探讨头臂干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入径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00例行CAG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62)和对照组(n=338)。试验组根据CDU筛查有无头臂干迂曲分为超声迂曲组和超声无迂曲组;对照组根据CAG筛查有无头臂干迂曲分为造影迂曲组和造影无迂曲组。分析CDU诊断头臂干迂曲的准确性,头臂干迂曲的发生率及其对CAG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头臂干迂曲的发生率分别是9.4%、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U诊断头臂干迂曲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8.7%。造影迂曲组手术成功率较超声迂曲组、超声无迂曲组、造影无迂曲组低(P<0.05),手术时间较超声迂曲组、超声无迂曲组、造影无迂曲组长(P<0.05)。超声迂曲组、超声无迂曲组、造影迂曲组、造影无迂曲组发生桡动脉痉挛分别有1、9、1、8例,造影迂曲组出现1例轻度主动脉夹层、12例导管打结。结论 CDU可为广大介入医师对头臂干迂曲患者选择更有效的CAG途经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臂干迂曲 彩色多普勒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张现朝 孙晓斐 +3 位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武宗寅 王海明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冠脉内原发病变药物洗脱支架置入(SES组);对照组(BS组)是从我科资料库中抽取的原发病变置入普通支架的5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冠脉内原发病变药物洗脱支架置入(SES组);对照组(BS组)是从我科资料库中抽取的原发病变置入普通支架的5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SES组与BS组手术成功率相似(分别为97.1%与98.2%,P=1.00)。SES组与BS组累计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1%与35.7%(P=0.037,OR=0.425,95%CI:0.188~0.961),再次血运重建率为10.3%与25.0%(P=0.03,OR=0.344,95%CI:0.128~0.925),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无差异。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较普通支架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丛培玲 任长杰 +2 位作者 孙晓斐 武宗寅 郝丽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 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共观察复杂病变介入治疗 2 2 7例 ,处理靶血管 2 97支 ,靶病变 36 3处 ,对其临床资料、病变分布、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 2 7例共置入... 目的 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共观察复杂病变介入治疗 2 2 7例 ,处理靶血管 2 97支 ,靶病变 36 3处 ,对其临床资料、病变分布、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 2 7例共置入支架 34 9个 ,病例成功率为 97.4%,病变成功率为 96 .1%,残余狭窄率为 1.7%± 7.5 %;82处长弥漫性病变置入支架长度为 34 .8± 11.95mm ,其中两个以上支架相连接 46处 ;76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71例顺利通过导丝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 ,病例成功率为 93.4%;6例左主干病变均成功置入支架 ,病例成功率为 10 0 %;5例左室射血分数 (EF) <30 %者在IABP辅助支持下完成手术。结论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PCI,在严格手术策略、选择适当手术器械、提高手术技巧和方法、充分估计利弊得失等诸因素前提下 ,完全可以提高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成功率 支架置入术 PCI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