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GFR-rFc融合DNA疫苗抗小鼠黑素移植瘤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武建毅 刘岽 +3 位作者 唐亮 谈立松 张尚权 周彩存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构建cEGFR-rFc融合DNA疫苗,观察其对小鼠黑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异种同源鸡EGFR(chicken EGFR,cEGFR)膜外部分与兔疫球蛋白IgG的Fc段(rabbit IgG Fc,rFc)为基础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1/cEGFR-rFc,脂质体法转染黑素瘤B16细胞... 目的:构建cEGFR-rFc融合DNA疫苗,观察其对小鼠黑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异种同源鸡EGFR(chicken EGFR,cEGFR)膜外部分与兔疫球蛋白IgG的Fc段(rabbit IgG Fc,rFc)为基础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1/cEGFR-rFc,脂质体法转染黑素瘤B16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蛋白在B16细胞中的表达;以融合DNA疫苗免疫C57BL/6J小鼠,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稳定表达。疫苗免疫小鼠接种B16黑素瘤细胞,14d后处死部分小鼠,取出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同时观察小鼠荷瘤后的生存率;ELASIA法检测DNA疫苗免疫小鼠血清抗EGFR抗体滴度,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脾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成功构建融合DNA疫苗pVAX1/cEGFR-rFc,重组载体转染B16细胞后能检测到融合蛋白显著表达,疫苗免疫小鼠后能检测融合蛋白体内稳定表达。融合DNA疫苗能够延缓小鼠黑素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为54%(P<0.01);能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疫苗组小鼠接种瘤细胞后30d的生存率为40%);融合DNA疫苗诱发小鼠产生高滴度抗EGFR抗体(效价1∶1000)和T细胞免疫(疫苗组小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1)。结论:cEGFR-rFc融合DNA疫苗能产生有效对抗黑素瘤B16细胞的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细胞 DNA疫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IgG Fc段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BALB/C小鼠肝癌H22腹水瘤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武建毅 沈清 +5 位作者 金赟洁 姚晓祥 朱纪 华朱 麟玉 黄晓东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3期138-142,145,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BALB/C小鼠肝癌H22腹水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BALB/C小鼠100只,腹腔注射H22细胞建立小鼠肝癌H22腹水瘤模型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0.9%NS)、阳性对照组(0.5 mg·kg-1顺铂)、黄芪甲苷低(0.3 mg·kg-1)、中...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BALB/C小鼠肝癌H22腹水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BALB/C小鼠100只,腹腔注射H22细胞建立小鼠肝癌H22腹水瘤模型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0.9%NS)、阳性对照组(0.5 mg·kg-1顺铂)、黄芪甲苷低(0.3 mg·kg-1)、中(1.0 mg·kg-1)、高(3.0 mg·kg-1)剂量组,每组20只,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计算腹水量、瘤细胞抑制率及腹膜瘤最大结节直径,ELISA检测VEGF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VEGF、MMP-2、MMP-9、AQP-1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黄芪甲苷组腹水量、瘤细胞存活率以及最大结节直径均降低(P<0.05);VEGF含量明显减少,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VEGF、MMP-2、MMP-9、AQP-1和CD31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黄芪甲苷通过影响血管生成、抑制转移相关基因和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抑制H22腹水瘤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H22腹水瘤 BALB/C小鼠 抑制作用 机制
下载PDF
异种EGFR口服DNA疫苗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 被引量:1
3
作者 武建毅 刘岽 +2 位作者 唐亮 谈立松 黄晓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观察表达异种鸡EGFR(chicren EGFR,cEGFR)与IgGγFc融合基因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对高表达EGFR的肺癌Lewis细胞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pVAX1-cEGFR-γFc质粒转化减毒沙门菌SL7207,重组菌SL7207/pVAX1-cEGFR-γFc... 目的:观察表达异种鸡EGFR(chicren EGFR,cEGFR)与IgGγFc融合基因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对高表达EGFR的肺癌Lewis细胞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pVAX1-cEGFR-γFc质粒转化减毒沙门菌SL7207,重组菌SL7207/pVAX1-cEGFR-γFc体外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EGFR-γFc融合蛋白的表达。SL7207/pVAX1-cEG-FR-γFc重组菌口服免疫小鼠3次后接种Lewis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体内融合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EGFR抗体的水平。接种Lewis细胞14 d后处死小鼠,瘤体称质量,检测SL7207/pVAX1-cEGFR-γFc疫苗对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成功构建减毒沙门菌疫苗SL7207/pVAX1-cEGFR-γFc,SL7207/pVAX1-cEG-FR-γFc感染后,在小鼠后体内外都能检测到cEGFR-γFc融合蛋白的表达;SL7207/pVAX1-cEGFR-γFc疫苗口服免疫后小鼠能够产生高水平的抗EGFR抗体,口服SL7207/pVAX1-cEGFR-γFc疫苗能够有效抑制小鼠Lewis移植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异种EGFR口服DNA疫苗能够有效地抑制高表达EGFR肺癌的生长,是EGFR分子靶向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毒沙门氏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肿瘤 DNA疫苗 异种同源抗原
下载PDF
黄芪甲甙胸腔注射对肺癌小鼠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武建毅 姚晓祥 +3 位作者 朱纪华 朱麟玉 丁昭珩 黄晓东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胸腔注射对肺癌小鼠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100只,胸腔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Lewis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模型后,将10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五组,...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胸腔注射对肺癌小鼠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100只,胸腔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Lewis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模型后,将10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五组,每组20只。A组:阴性对照,注射0.9%生理盐水(NS);B组:阳性对照,注射顺铂(DDP)0.5 mg/kg;C组:低剂量黄芪甲苷(l-AsⅣ)0.3 mg/kg;D组:中剂量的黄芪甲苷(m-AsⅣ)1.0 mg/kg;E组:高剂量黄芪甲苷(h-AsⅣ)3.0 mg/kg。接瘤24 h后采用胸腔穿刺注射药物的给药方式。比较五组治疗效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及VEGF、水通道蛋白-1(AQPs-1)的表达水平。结果:B、D、E组胸腔积液量均少于A组(P<0.01),瘤细胞存活率和瘤细胞数均低于A组(P<0.01),胸膜转移瘤最大结节直径均小于A组(P<0.01),上述指标都存在剂量依赖性。E组胸腔积液量、瘤细胞存活率、最大结节直径均低于B组,抑瘤率高于B组(P<0.05)。B、C、D、E组VEGF含量均低于A组(P<0.01),且存在剂量依赖性。B、C、D、E组VEGF表达均低于A组(P<0.01),C、D、E组AQP-1蛋白表达均低于A组(P<0.05、<0.05、<0.01)。结论:AsⅣ胸腔注射可以抑制Lewis肺癌细胞生长,减少恶性胸腔积液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及AQPs-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肺癌 胸腔积液
下载PDF
重组EGFR-γFc融合DNA疫苗联合热疗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武建毅 刘岽 +2 位作者 唐亮 谈立松 黄晓冬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34-39,共6页
目的构建EGFR-γFc融合DNA疫苗并观察其联合41℃热疗对小鼠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异种同源鸡EGFR膜外部分与IgG的γFc段的基因片段为基础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cEGFR-γFc,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随后将Lew i... 目的构建EGFR-γFc融合DNA疫苗并观察其联合41℃热疗对小鼠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异种同源鸡EGFR膜外部分与IgG的γFc段的基因片段为基础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cEGFR-γFc,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随后将Lew is肺癌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疫苗组、热疗组、合并组和对照组。疫苗组于每只小鼠双侧股四头肌注射100μg重组质粒,每5 d重复1次,共3次;热疗组对荷瘤小鼠行局部41℃热疗,每5 d重复1次,共3次;联合组小鼠按疫苗组小鼠的同样方法注射质粒后同时行局部热疗;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末次处理5 d后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脾细胞淋巴细胞亚群;观察小鼠荷瘤后的生存率;末次处理后14 d部分成瘤动物处死,取出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联合组小鼠脾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P<0.01),CD8+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P<0.01),接瘤后14 d联合组平均瘤重低于其他各组(P<0.01),抑瘤率达70%,接瘤后30 d联合组动物生存率也高于其他各组。结论41℃热疗可能通过细胞免疫增强EGFR靶向DNA疫苗的抗肿瘤效果,热疗联合EGFR靶向DNA疫苗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抗肿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肿瘤 DNA疫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IgGγFc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武建毅 刘东 +1 位作者 唐亮 谈立松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300曲拉通X100对肺癌耐药细胞A549/DDP(顺铂)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进行体外耐药逆转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ADM药物浓度。结果合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前后,A549/DD... 目的探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300曲拉通X100对肺癌耐药细胞A549/DDP(顺铂)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进行体外耐药逆转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ADM药物浓度。结果合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前后,A549/DDP对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丝裂霉素、5-FU、依托泊甙和长春新碱的敏感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都为P<0.01);三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都能显著增加耐药细胞内ADM浓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逆转A549/DDP耐药性的作用,逆转机制可能是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抑制多药耐药相关膜蛋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肿瘤 A549/DDP 多药耐药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MCF-7细胞Akt激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武建毅 沈清 +5 位作者 金赟洁 姚晓祥 朱纪华 朱麟玉 丁昭珩 黄晓东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法测定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1、5、10μmol·L^(-1))诱导MCF-7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汉防己甲素对MCF-7细胞总Akt及p-Akt^(ser437)、p-Akt^(Thr308)表达的...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法测定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1、5、10μmol·L^(-1))诱导MCF-7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汉防己甲素对MCF-7细胞总Akt及p-Akt^(ser437)、p-Akt^(Thr308)表达的影响;Akt激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Akt激酶活性的改变。结果不同浓度的Tet(1、5、10μmol·L^(-1))对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CF-7可有效的诱导凋亡;同时Tet可以有效的抑制p-Akt^(ser437)、p-Akt^(Thr308)蛋白表达,但对总Akt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Akt激酶活性的分析显示:不同浓度的Tet处理MCF-7细胞48 h后,磷酸化的GSK3α/β蛋白浓度逐渐下降,间接提示Akt激酶活性下降。结论汉防己碱可能通过抑制Akt激酶活性并影响其下游的信号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乳腺肿瘤 Akt激酶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机制
8
作者 武建毅 刘岽 +1 位作者 唐亮 谈立松 《实用医药杂志》 2007年第1期87-88,91,共3页
目的探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300﹑曲拉通X100对肺癌耐药细胞A549/DDP(耐顺铂)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及其机制。方法用四氮唑盐(MTT)法进行体外耐药逆转实验,Westernblot检测P-gp(P-糖蛋白)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合用非离子型... 目的探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300﹑曲拉通X100对肺癌耐药细胞A549/DDP(耐顺铂)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及其机制。方法用四氮唑盐(MTT)法进行体外耐药逆转实验,Westernblot检测P-gp(P-糖蛋白)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合用非离子型表活剂前后,A549/DDP对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依托泊甙和长春新碱的敏感性显著增加(各组都为P<0.01);②三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抑制P-gp蛋白的表达。结论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逆转A549/DDP耐药性的作用,逆转机制与其抑制P-gp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肺癌 A549/DDP 多药耐药 P-GP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沈清 顾爱琴 +4 位作者 武建毅 金赟洁 朱纪华 姚晓祥 黄晓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NSCLC合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为40例。联合组胸腔内注入YH-16 30 mg,2次/周,同时给予顺铂40mg胸腔内注入,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NSCLC合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为40例。联合组胸腔内注入YH-16 30 mg,2次/周,同时给予顺铂40mg胸腔内注入,1次/周,连续3周;顺铂组采用顺铂40mg胸腔内注入,1次/周,连续3周。评价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RR为83.00%,顺铂组为48.00%(P<0.01)。联合组生活质量改善有24例(80%),顺铂组为15例(42.5%)(P<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YH-16联合顺铂治疗NSCLC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下载PDF
电磁辐射与DNA损伤 被引量:5
10
作者 武建毅 杨耀琴 倪忠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448-450,452,共4页
关键词 电磁场 DNA损伤 机制
下载PDF
不同频率射频电磁场对DNA分子损伤机制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建毅 杨耀琴 +2 位作者 陶惠红 吕立夏 何浪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低功率射频电磁场(0.1~40MHz)对DNA分子损伤的机理。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射频对离体质粒DNA分子的直接损伤作用;测定分析射频辐射后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低功率射频电磁场(0.1~40MHz)对DNA分子损伤的机理。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射频对离体质粒DNA分子的直接损伤作用;测定分析射频辐射后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RTPCR检测细胞DNA修复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1)低功率射频对pEGFPN2质粒DNA无明显直接作用;(2)40MHz和20MHz射频可使细胞内MDA的水平明显升高,并显著抑制SOD的活性,1MHz、0.1MHz频率电磁场作用未见显著影响;(3)40MHz射频抑制ERCC2、polβ基因的表达,对ERCC1基因无明显影响。结论低功率射频电磁场可增强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DNA修复基因表达,间接损伤细胞DNA分子。频率是影响电磁场生物效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 电磁场 DNA损伤 机制
下载PDF
单纯强阿片类药物与腹腔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昭珩 姚晓祥 +4 位作者 肖元元 武建毅 朱纪华 朱麟玉 黄晓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8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纯强阿片类药物与腹腔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经完整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伴有癌痛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男34例,女22例,中位年... 目的比较分析单纯强阿片类药物与腹腔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经完整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伴有癌痛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男34例,女22例,中位年龄60岁,疼痛评分均为中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选择奥施康定。前7 d单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后7 d使用腹腔内生场热疗,同时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对癌症患者疼痛评分、爆发性疼痛频率、奥施康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使用腹腔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后,患者的癌痛评分较热疗前有所下降[(4.375±0.728)分比(5.714±0.948)分],7 d内爆发疼痛总次数减少[(4.500±0.991)次比(5.911±1.311)次],使用热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使用热疗后奥施康定的每日用量较热疗前减少[(51.786±23.129)mg比(54.643±27.36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热疗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内生场热疗与强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使用,能很好地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肿瘤热疗 强阿片类药物
下载PDF
吉非替尼联合靶向EGFR DNA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体内外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刘岽 武建毅 +1 位作者 唐亮 谈立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gefitinib)联合靶向EGFR DNA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体内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鸡EGFR与兔IgG Fc段异种融合DNA疫苗pVAX1/cEGFR-rFc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ELISA方法测定抗血清的效价。MTT法检测Lewis细胞的生长情况。建立L...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gefitinib)联合靶向EGFR DNA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体内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鸡EGFR与兔IgG Fc段异种融合DNA疫苗pVAX1/cEGFR-rFc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ELISA方法测定抗血清的效价。MTT法检测Lewis细胞的生长情况。建立Lewis肺癌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疫苗组、吉非替尼组、吉非替尼+疫苗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体积、重量及生存情况。结果:pVAX1/cEGFR-rFc DNA疫苗免疫小鼠后抗EGFR血清效价为1∶1 000。与抗血清组或吉非替尼组相比,抗血清+吉非替尼组可显著抑制Lewis细胞的生长(P<0.05)。体内实验显示,吉非替尼+疫苗组小鼠移植瘤生长缓慢,荷留小鼠生存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以EGFR为靶点的DNA疫苗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之间具有协同性抗肿瘤作用,DNA疫苗主动免疫可以提高吉非替尼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吉非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DNA疫苗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汉防己碱对MCF-7细胞凋亡及Akt/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武建毅 沈清 +4 位作者 金赟洁 姚晓祥 朱纪华 朱麟玉 黄晓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9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碱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信号机制。方法: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碱(1、5和10μmol/L)对MCF-7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分析AKT活化;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NF-κB表达。结果:不同浓... 目的:探讨汉防己碱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信号机制。方法: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碱(1、5和10μmol/L)对MCF-7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分析AKT活化;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NF-κB表达。结果:不同浓度汉防己碱对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效的诱导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各组MCF-7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4.04±2.06)%、(54.07±1.08)%和(70.29±1.05)%,与对照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21±2.13)%、(23.07±1.08)%和(30.35±1.06)%,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防己碱对细胞内总AKT激酶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但抑制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同时对细胞内NF-κB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汉防己碱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与Akt/NF-κB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碱 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 NF-ΚB 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内生场热化疗对胃癌转移性腹腔淋巴结的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清 金赟洁 +4 位作者 朱纪华 姚晓祥 朱麟玉 武建毅 黄晓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9-862,共4页
目的:观察内生场热化疗对胃癌转移性腹腔淋巴结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CA50的影响。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共收集60例腹腔淋巴结... 目的:观察内生场热化疗对胃癌转移性腹腔淋巴结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CA50的影响。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共收集60例腹腔淋巴结转移的ⅢB~Ⅳ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腹腔化疗组(30例,腹腔内注射表柔比星)和腹腔热化疗组(30例,腹腔化疗联合腹腔内生场热疗)。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监测治疗前后血清TSGF、CEA和CA50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单纯腹腔化疗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腹腔热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27/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热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73.3%(22/30),高于单纯腹腔化疗组的50.0%(15/30)。治疗后,腹腔热化疗组的血清TSGF、CEA和CA50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单纯腹腔化疗组(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内生场热化疗对于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血清TSGF联合CEA和CA50等肿瘤标志物可作为内生场热化疗的疗效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高温 诱发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癌胚抗原
原文传递
老年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FOLFIRI化疗后肠道黏膜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赟 武建毅 +2 位作者 姚晓祥 黄晓东 冯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75-2576,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FOLFIRI化疗后肠道黏膜功能变化。方法30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老年患者进行FOLFIRI方案化疗,化疗前1d、化疗结束后第3、5天留取静脉血样品,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前化疗前后患者肠道易位... 目的观察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FOLFIRI化疗后肠道黏膜功能变化。方法30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老年患者进行FOLFIRI方案化疗,化疗前1d、化疗结束后第3、5天留取静脉血样品,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前化疗前后患者肠道易位细菌的DNA,并作血细菌培养,同时通过化疗前后血浆D哥L酸的水平检测肠道通透性变化。结果化疗前30例患者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所有病例血中均未检测到细菌DNA。化疗后第3天易位细菌DNA的阳性患者为5例,阳性率为16.7%;到化疗后第5天,阳性患者达13例,阳性率为43.3%。较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第5天血培养2例阳性,为大肠杆菌。化疗后患者血浆D-乳酸含量明显升高,化疗后第3天达(7.28±2.09)mg/L,第5天达(13.72±1.57)mg/L,较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OLFIRI化疗引起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易位至血液中,这很可能是FOLFIRI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FOLFIRI 化疗 肠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四君子汤对化疗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金赟 武建毅 冯煜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化疗前后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和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FOLFIRI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患者在化疗前1周开始...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化疗前后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和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FOLFIRI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患者在化疗前1周开始给予四君子汤口服,治疗周期为2周。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后1d、3d、5d、7d检测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及血浆D-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疗后1d治疗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即显著升高(P<0.05),化疗后3d、5d、7d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化疗后5d、7d,对照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在化疗后3d、5d、7d对照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水平较治疗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围化疗期中药干预对化疗所致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结直肠肿瘤 化疗 黏膜细胞
原文传递
FOLFIRI化疗前后口腔粘膜细胞凋亡率和营养状况及肠道通透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赟 武建毅 +2 位作者 姚晓祥 黄晓东 冯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6期3123-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化疗前后口腔粘膜细胞凋亡率和患者营养状况及肠道通透性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0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化疗,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前后患者口腔粘膜细胞率,同时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浆D-乳酸,并... 目的:探讨化疗前后口腔粘膜细胞凋亡率和患者营养状况及肠道通透性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0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化疗,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前后患者口腔粘膜细胞率,同时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浆D-乳酸,并对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浆D-乳酸水平的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化疗后d1、d3、d5、d7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较化疗前均有所上升,较化疗前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该变化与同步测量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D-乳酸含量的变化显著相关(r=0.641,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FOLFIRI化疗前后口腔粘膜细胞凋亡率和患者营养状况及肠道通透性密切相关。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很有希望成为化疗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肠道粘膜通透性的简易、快速评估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FIRI 化疗 口腔黏膜细胞凋亡率 营养状况 肠道通透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