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配网中心 深耕数字化建设 提升配网运维水平
1
作者 张惠 王冲 武文鹏 《华北电业》 2024年第4期74-75,共2页
“电网525庄李线侯庄子南水变量测点量测数据缺失率达25%,已用量测数据辨识模型进行全量数据补全及校验。”3月11日国网冀北智能配网中心工作人员李肖通过配网计算推演应用开展量测数据补全专项工作,持续提升公司量测数据质量。
关键词 智能配网 专项工作 辨识模型 缺失率 数据补全 量测数据 数字化建设 配网运维
下载PDF
智能配网中心:创新智能仿真决策系统 支撑好新型配电网建设
2
作者 何志媛 武文鹏 《华北电业》 2024年第4期34-35,共2页
至4月7日,配网计算推演应用场景在秦皇岛试运行近5个月以来,将配网数据可计算率提至95%以上,台区同期线损率降低至3.77%,客户服务满意率提升至98.71%,为配网数智化转型升级注入了创新动能。配网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关键词 智能配网 配电网建设 转型升级 服务满意率 台区 仿真决策系统 应用场景
下载PDF
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经颅多普勒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武文鹏 谷栩萌 +1 位作者 孙兴华 高潇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比较电针与药物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影响的差异。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针刺取穴:风池、大椎、天柱、C3-C7相应夹脊穴、完骨、百... 目的:比较电针与药物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影响的差异。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针刺取穴:风池、大椎、天柱、C3-C7相应夹脊穴、完骨、百会、太阳、悬钟。对照组予颈复康颗粒2袋,每日2次,饭后温开水冲服。两组均共治疗21日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颈椎病功能评定表(ASC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组间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病功能评定表(ASCS)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日常生活三方面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颈椎病功能评定表(ASCS)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日常生活三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动脉血流变化及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日常生活方面效果优于药物治疗,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电针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肾俞”对吗啡戒断大鼠NAc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武文鹏 谷栩萌 +1 位作者 孙兴华 孙远征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肾俞"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NAc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大鼠。采用剂量递增法颈背部皮下注射吗啡,连...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肾俞"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NAc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大鼠。采用剂量递增法颈背部皮下注射吗啡,连续5日,每日2次,间隔时间为8 h,每日剂量分别为20 mg·kg^(-1)、30 mg·kg^(-1)、40 mg·kg^(-1)、50 mg·kg^(-1)、50 mg·kg^(-1),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末次注射结束后3 h,给予纳洛酮催促戒断。针刺组和电针组选取"足三里""肾俞"穴分别予以单纯针刺和针刺基础上连接KWD808Ⅰ脉冲治疗仪,每日15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6日。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价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高效液相色谱-ELISA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与空白组在相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点比较,针刺组、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1)。在相同时间点,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针刺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针刺组、电针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电针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高于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显著增加,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电针组大鼠脑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明显降低,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电针组在降低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增加5-羟色胺(5-HT)含量方面优于针刺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肾俞"能改善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后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并推测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伏核内的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增加5-羟色胺(5-HT)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戒断 NAc脑区 单胺类神经递质 针刺
下载PDF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VTA、NAc神经元CREB及其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武文鹏 谷栩萌 +1 位作者 孙兴华 孙远征 《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脑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NAc)神经元CREB及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与电针组,每组14只。采用剂量递增法颈背部皮下注射吗啡制备吗啡依赖模型,于注射吗啡5日... 目的:探讨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脑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NAc)神经元CREB及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与电针组,每组14只。采用剂量递增法颈背部皮下注射吗啡制备吗啡依赖模型,于注射吗啡5日后立即给予纳洛酮催促戒断。针刺组和电针组选取"百会"、"神庭"、"肾俞"穴分别予以单纯针刺和在针刺基础上连接KWD808Ⅱ脉冲治疗仪,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6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VTA、NAC神经元CREB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和电针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吗啡戒断大鼠VTA和NAc神经元CREB阳性细胞表达(P<0.05,P<0.01),抑制CREB磷酸化(P<0.05,P<0.01),且电针组比针刺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能够下调VTA和NAc神经元CREB核转录因子蛋白表达,并抑制CREB磷酸化,这可能是电针缓解吗啡戒断反应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成瘾戒断 中脑腹侧被盖区 伏隔核 CREB
下载PDF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武文鹏 王若愚 +1 位作者 宋晶 王春霞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10期82-85,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记忆能力下降、认知能力减弱为主要特征,且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学习及记忆功能进行性损害。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记忆能力下降、认知能力减弱为主要特征,且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学习及记忆功能进行性损害。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机体损伤,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和接受性较好。总结相关研究发现,百会、四神聪、风池、神门、内关、肾俞、关元、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及太溪等腧穴以及于氏头针分区之额叶情感区、颞叶在临床上治疗情志疾病、改善认知功能等方面应用颇多,治法则予以补虚泻实,改善认知。针灸治疗AD的手段较多,如头针、电针、穴位注射、特种针法以及针刺联合其他疗法的综合疗法,以上方法在改善患者认知、提高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均收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阿尔茨海默病 综述
下载PDF
头穴丛刺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介导阿尔茨海默病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武文鹏 谷栩萌 +1 位作者 孙兴华 王春霞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9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介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穴丛刺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2制备AD模型。造模成功后第7天...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介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穴丛刺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2制备AD模型。造模成功后第7天开始干预,头穴丛刺组选取百会穴及百会穴左侧旁开1 mm处、百会穴右侧旁开1 mm进行针刺干预,1次/d,留针30 min,连续干预14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COX-2、NF-κB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6及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OX-2、NF-κB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大鼠海马组织COX-2、NF-κB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6及TNF-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6及TNF-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头穴丛刺针刺法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头穴 丛刺 NF-ΚB信号通路 抗炎作用
下载PDF
膨化机入料绞龙的技术改造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武文鹏 杜宣利 +1 位作者 王飞 娄丽娟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4年第1期77-78,共2页
在油料预处理工段,膨化技术已成熟,在大豆、菜籽、棉籽、米糠等油料的加工中均有应用,在提高产量和出油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保持膨化机稳定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保证膨化机入料的稳定,通过对膨化机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对入料绞龙... 在油料预处理工段,膨化技术已成熟,在大豆、菜籽、棉籽、米糠等油料的加工中均有应用,在提高产量和出油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保持膨化机稳定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保证膨化机入料的稳定,通过对膨化机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对入料绞龙进行改造优化,经实践应用,膨化机生产的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机 进料绞龙 流量控制 技术改造
下载PDF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VTA和NAc脑区CaMKⅡα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武文鹏 谷栩萌 +1 位作者 孙兴华 孙远征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吗啡戒断大鼠VTA和NAc脑区CaMKⅡα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对吗啡戒断反应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5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采用剂量递增法制备吗啡依赖动物模型,给... 目的:通过观察吗啡戒断大鼠VTA和NAc脑区CaMKⅡα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对吗啡戒断反应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5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采用剂量递增法制备吗啡依赖动物模型,给予颈背部皮下注射吗啡20 mg/kg、30mg/kg、40 mg/kg、50 mg/kg、50 mg/kg连续5日给药,第6日给予纳洛酮催促戒断,第7日开始针刺干预治疗。针刺组选取百会穴、神庭穴、肾俞穴单纯针刺,留针15 min,1次/d,连续6 d。电针组选穴同针刺组,给予电针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留针15 min,1次/d,连续6 d。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只予捆绑固定。针刺疗程结束后新鲜冰冻取脑组织VTA和NAc脑区,采用Real Time PCR法测定其CaMKⅡα亚基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VTA和NAc脑区神经元CaMKⅡα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和电针干预后吗啡戒断大鼠NAc神经元CaMKⅡαmR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组比较,电针组大鼠VTA和NAc神经元CaMKⅡαmRNA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抑制吗啡戒断模型大鼠VTA和NAc脑区CaMKⅡα亚基mRNA表达,这可能是电针改善吗啡戒断反应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成瘾戒断 中脑腹侧被盖区 伏隔核 CaMKⅡ
下载PDF
水/甲醇混合溶剂中PNIPAAM相变行为的NMR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文鹏 王念 冯继文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7-493,共7页
通过液体核磁共振(NMR)谱以及动力学参数测量研究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在水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中的相变行为.通过PNIPAAM在水和甲醇混合溶剂中1H核磁共振谱、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和自扩散系数D随甲醇含量的变化发现,... 通过液体核磁共振(NMR)谱以及动力学参数测量研究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在水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中的相变行为.通过PNIPAAM在水和甲醇混合溶剂中1H核磁共振谱、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和自扩散系数D随甲醇含量的变化发现,大分子在发生相变时,在1H核磁共振谱中伴随有宽峰的出现和消失,同时弛豫时间和自扩散系数均有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H NMR谱图以及弛豫时间和自扩散系数等多种核磁共振参数可以用来灵敏表征PNIPAAM在水和甲醇混合溶液中的相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PNIPAAM 甲醇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对慢性心衰小鼠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郭颖 孙兴华 +3 位作者 武文鹏 孙远征 祝鹏宇 赵广然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内关穴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各15只,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针刺组每日上午行针刺干预,针刺干预结束后,间隔30 min予以腹腔... 目的研究针刺内关穴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各15只,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针刺组每日上午行针刺干预,针刺干预结束后,间隔30 min予以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连续针刺干预4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只予捆绑固定,不进行任何治疗。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10、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在LVEDD、LVESD呈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在LVEF、LVFS呈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血清IL-10含量呈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能够增加慢性心衰小鼠LVEDD和LVESD,从而改善心室重塑;降低LVEF和LVFS,改善心功能;还能提高血清中IL-10含量,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促炎因子IL-1β、TNF-α含量,减缓炎性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炎性因子 针灸疗法 内关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对慢性心衰小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衰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颖 孙兴华 +3 位作者 苏苏 武文鹏 武丹 孙远征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3期387-38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衰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各组均为15只。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针刺组每日上午行针刺干预。针刺干预结束后,间隔3...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衰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各组均为15只。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针刺组每日上午行针刺干预。针刺干预结束后,间隔30 min予以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连续针刺干预4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只予捆绑固定,不进行任何治疗。MP-150型16道生理记录仪测量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左室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定血清心力衰竭标志物脑钠肽(BNP)和肽素(CC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LVSP、+dp/dt_(max)明显上升,LVEDP、-dp/dt_(max)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血清BNP、CC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增加LVSP和+dp/dt_(max),降低LVEDP和-dp/dt_(max),改善心肌收缩和心肌舒张功能,且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标志物脑钠肽和肽素水平,改善心衰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脑钠肽 肽素 针刺 内关
下载PDF
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8
13
作者 丛慧芳 谷栩萌 +4 位作者 张天婵 刘彤彤 刘宴君 高强 武文鹏 《中医药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病证结合的制备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各项指标进行动态观察。方法:采用冰水浸泡法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法先建立寒凝血瘀型大鼠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采取自体子宫内膜移植配合冰水浸泡法建立大鼠模型,空白... 目的:病证结合的制备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各项指标进行动态观察。方法:采用冰水浸泡法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法先建立寒凝血瘀型大鼠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采取自体子宫内膜移植配合冰水浸泡法建立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只切开腹部,不移植内膜。每组选取6只大鼠,分别于手术后3天、5天、1周、2周、3周、4周、6周、8周及12周进行取材,观察大鼠中医证候表现及大体病灶外观,对异位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心尖采血检测凝血象及血流变。结果:1.冰水浸泡14天配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法可以使大鼠具有中医"寒凝血瘀"的表现;2.除术后12周外,各组大鼠都具备寒凝血瘀证的表现,术后4周起大鼠出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表现。结论:此种方法造模符合临床患者病机演变规律,同时该模型具有稳定性;该模型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凝血瘀 冰水浸泡 肾上腺素 自体移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丛慧芳 谷栩萌 +4 位作者 张天婵 刘彤彤 高强 刘宴君 武文鹏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6例。穴位埋线组选取血海、三阴交、地机、子宫和关元进行埋线治疗,每2周1次,连续治疗6次;针刺组选取与穴位埋线...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6例。穴位埋线组选取血海、三阴交、地机、子宫和关元进行埋线治疗,每2周1次,连续治疗6次;针刺组选取与穴位埋线组相同的穴位,每周针刺3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经周期后的经期最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水平。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经期最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后穴位埋线组的经期最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水平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情况,但远期效果穴位埋线优于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穴位埋线 针刺 VAS评分
下载PDF
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淼 苏苏 +2 位作者 武文鹏 孙远征 孙兴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针灸学》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头维、率谷、角孙、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常规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针灸学》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头维、率谷、角孙、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常规针刺。治疗组腧穴处方同对照组,先予风池穴"温通针法",再对余穴施术治疗,余穴操作同对照组。均治疗1次/d,留针30 min/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4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头痛强度;采用头痛影响测定-6(HIT-6)问卷评价头痛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P<0.05)。2组治疗后,头痛强度VAS评分和HIT-6问卷得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头痛强度,减轻头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灸疗法 风池 疼痛
下载PDF
于氏项针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远征 赵妍 +2 位作者 郭颖 谷栩萌 武文鹏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采用于氏项针、于氏头针、常规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于氏头针、常规体针治疗。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于氏项针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采用于氏项针、于氏头针、常规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于氏头针、常规体针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两组针灸治疗均以6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天。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语言功能的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语言功能的临床疗效为93.33%,略高于对照组的76.67%,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项针治疗脑梗死所致假性延髓麻痹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延髓麻痹 脑梗死 于氏项针 吞咽功能 语言功能
下载PDF
循经远端选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倩 孙兴华 +1 位作者 武文鹏 祝鹏宇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观察循经远端选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传统"中风-中经络"针刺治疗、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循经远端选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传统"中风-中经络"针刺治疗、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循经远端选穴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3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疼痛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及上肢FMA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循经远端选穴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在改善患者疼痛、患侧手肿胀及上肢功能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脑梗死 针刺 远道刺 疼痛 上肢功能
下载PDF
针刺预处理对阵发性房颤大鼠房颤持续时间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祝鹏宇 孙远征 +2 位作者 苏苏 郭颖 武文鹏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1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阵发性房颤大鼠房颤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Ach 66μg、CaCl210 mg混合液尾静脉注射诱发大鼠房颤,连续7天造模成功,于大鼠造模第1天起,针刺预处理组针刺双侧内关穴半小时后注射造模药物,药物...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阵发性房颤大鼠房颤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Ach 66μg、CaCl210 mg混合液尾静脉注射诱发大鼠房颤,连续7天造模成功,于大鼠造模第1天起,针刺预处理组针刺双侧内关穴半小时后注射造模药物,药物对照组灌服相当于4.5 mg/(kg·d)生药的胺碘酮,每天2次,达到稳定血药浓度后注射造模药物,共7天。心电图监测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结果:模型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针刺预处理组和药物组房颤持续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穴针刺预处理能有效对抗房颤,缩短房颤持续时间,疗效和药物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预处理 房颤 可达龙 大鼠
下载PDF
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治疗腰扭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远征 张静 +1 位作者 李磊 武文鹏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1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观察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治疗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循经远取动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ROM评分,比... 目的观察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治疗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循经远取动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ROM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ROM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RO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经远取动针法配合郄穴是一种治疗腰扭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循经远取动针法 郄穴 腰扭伤
下载PDF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丁宁 李涯雪 +1 位作者 程东 武文鹏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7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1次/天,睡前口服。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取穴:于氏头针&qu...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1次/天,睡前口服。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取穴:于氏头针"颞区"、风池、大椎、百会、太阳、头维、供血。两组均治疗21天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等临床症状、体征及对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5%,对照组愈显率65.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治疗后组间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针刺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并能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针刺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