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八珍汤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冯伟 修珊珊 +2 位作者 李钊 王奉冰 武欣郁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9期8-11,共4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究八珍汤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TCMSP分析平台搜索八珍汤各味中药来获取所有活性成分,预测其靶点;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或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筛选结直肠癌...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究八珍汤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TCMSP分析平台搜索八珍汤各味中药来获取所有活性成分,预测其靶点;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或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筛选结直肠癌相关靶点,用Venny平台将二者交集进行整合;用STRING平台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用Cytoscape3.7.1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对PPI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用Metascape平台对基因本体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筛选前20条富集结果通过微生物在线工具制作气泡图。结果:从八珍汤中筛选出160种活性成分;在11334个潜在的结直肠癌靶点中,有209个靶点与八珍汤靶点重叠,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和山柰酚等。PPI分析结果表明,核心靶点10个,包括AKT1、TP53等。209个候选治疗靶点共富集到46条KEGG信号通路和2377个GO细胞生物学过程(P<0.01),其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八珍汤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路径的特点,主要通过中药有效成分(槲皮素、山柰酚等)作用于AKT1、TP53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八珍汤 结直肠癌 作用机制 PI3K/AKT信号通路 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创面愈合不良疗效观察
2
作者 武欣郁 韩娜娜 +3 位作者 王振波 穆童 李晗 张朋飞 《广西中医药》 2023年第5期11-15,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创面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部术后创面愈合不良且合并感染情况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后再进行负压封闭引流处...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创面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部术后创面愈合不良且合并感染情况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后再进行负压封闭引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创面面积以及创面渗液量,评估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面积较治疗前缩小,疼痛VAS评分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渗液量>10ml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创面愈合不良具有显著疗效,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缩小创面面积,减轻疼痛,减少创面渗液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面愈合不良 复方黄柏液涂剂 负压封闭引流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武欣郁 韩娜娜 张朋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53-159,共7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168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所有...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168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所有的患者均采取控制血糖、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负压引流联合生理盐水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溃疡面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踝肱指数(ABI)、双下肢CT血管造影(足背动脉管腔内径、平均血流速、血流量)、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面积、VAS评分、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及管腔内径均明显增加(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溃疡面积、VAS评分、ABI、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和血流量及血清炎症因子改善程度更优(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不同方案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3%(60/84),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78/8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0,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缓解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症状、缩小创面面积、降低VAS评分、改善患者足背动脉血液循环,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 复方黄柏液涂剂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苦参防治宫颈癌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攀科 武欣郁 +1 位作者 王湘 王立升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02-509,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苦参防治宫颈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搜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分析其主要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获取宫颈癌的主要靶点。将两者共有的交集靶点导入STR...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苦参防治宫颈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搜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分析其主要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获取宫颈癌的主要靶点。将两者共有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7.1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富集结果利用微生信网在线作图工具分析制作气泡图和柱状图。利用Cytoscape 3.7.1生成靶点-通路网络。选择对应靶点数目最多的单体化合物槲皮素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MTT法检测槲皮素对Hela活力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槲皮素对Hela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筛选得到苦参有效成分45个,其中与宫颈癌疾病相关的有槲皮素、木犀草素等14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包括肿瘤抑制因子p53(TP53)、蛋白激酶B(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CND1)、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ERBB2)等,主要涉及的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槲皮素(10~80μmol·L^(-1))组Hela细胞生存率逐渐降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苦参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TP53、AKT1、EGFR等靶点发挥抗宫颈癌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PI3K/AKT和p53等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网络药理学 宫颈肿瘤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槲皮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