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伏立康唑致高钾并低钠血症3例报告及分析
1
作者 武润苗 吴桦 +2 位作者 陈瑞琳 赵亚利 柴春艳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 探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 co)联合伏立康唑致高钾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其处置措施。方法 收集2023年1-2月因重症肺炎入住陕西省人民医院,联合使用了SMZ co与伏立康唑导致高钾并低钠血症的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结果SMZ co联合伏... 目的 探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 co)联合伏立康唑致高钾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其处置措施。方法 收集2023年1-2月因重症肺炎入住陕西省人民医院,联合使用了SMZ co与伏立康唑导致高钾并低钠血症的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结果SMZ co联合伏立康唑可增加高钾并低钠血症风险,3例病人血钾最高分别上升至8.1、6.1、5.6 mmol/L,血钠最低分别下降至128、134、122 mmol/L,经口服环硅酸锆钠及补钠治疗后,3例病人血钾分别恢复至4.9、5.1、4.5 mmol/L,血钠恢复至136、135、137 mmol/L。结论 联合使用SMZ co与伏立康唑可导致高钾血症及低钠血症风险增加,原因可能为SMZ co的甲氧苄啶(TMP)成分竞争性抑制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的阿米洛利样敏感钠通道,阻断钠离子(Na+)-氢离子(H+)和Na+-钾离子(K+)交换,抑制钠的吸收,并减少钾的排泄,从而导致低钠及高钾血症;联合用药可能导致血清伏立康唑水平异常升高而增加高钾血症风险。发生药源性高钾血症时及时停药并口服环硅酸锆钠可有效降钾,低钠血症通过口服及静脉补充高渗盐即可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甲氧苄氨嘧啶 磺胺甲噁唑复方合剂 伏立康唑 联合用药 药源性高钾血症 环硅酸锆钠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影像变化分析
2
作者 武润苗 苟琪玲 +3 位作者 魏益群 吴军芳 赵亚利 柴春艳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63-1568,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危险因素及胸部CT影像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1日至2022年1月31日在西安市定点医院ICU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40例,分为普通组22例和重症组18例,回顾两组病人一般资料、血常规、并...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危险因素及胸部CT影像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1日至2022年1月31日在西安市定点医院ICU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40例,分为普通组22例和重症组18例,回顾两组病人一般资料、血常规、并发症和胸部CT影像特点及演变情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病人年龄更高[67.50(64.0,80.0)岁比60.5(43.0,66.0)岁],疫苗接种剂量更少,发病至入院时间更长[3(2,5)d比2(1,3)d]、入院至肺部病灶明显进展时间更短[(4.44±2.28)d比(6.59±1.97)d],入院1周时淋巴细胞比率(LY%)更低[(12.26±7.33)%比(18.49±5.72)%],并发症更多(尤其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升高及电解质紊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胸部CT更易出现病变分布为始发灶累及更多肺叶,尤其波及左肺上叶、右肺上叶和右肺中叶,及存在非胸膜下病灶;病变特点为肺实变和支气管充气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至肺部病灶明显进展时间、始发灶累及肺叶数和并发症个数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明显相关(P<0.05)。结论始发灶累及肺叶数和并发症个数与COVID-19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入院至肺部病灶明显进展时间与COVID-19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重症 危险因素 胸部CT影像
下载PDF
肺腺癌组织中MCM4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苗毅 杨淑梅 +3 位作者 王晶 武润苗 孙皎琳 吴军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15-120,共6页
目的 探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 4, MCM4)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LUAD患者4例,应用转录组测序检... 目的 探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 4, MCM4)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LUAD患者4例,应用转录组测序检测LUAD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CM4表达水平。癌症基因组图谱肺腺癌(the cancer genome atla-LUAD,TCGA-LUAD)数据用于验证LUAD中MCM4表达并探究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LinkedOmics分析LUAD中MCM4共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及调控因子靶向富集情况。STRING用于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采用TIMER分析MCM4与LUAD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LUA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LUAD癌组织中MCM4表达水平(6.50±0.86 vs 4.22±0.6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P=0.029)。TCGA-LUAD发现相似结果(癌组织3.63±0.92 vs癌旁组织1.9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 355,P <0.001)。生存分析显示,MCM4高表达LUAD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20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8.79%和19.25%)均低于MCM4低表达患者(28.87%和3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1.7,1.4,均P<0.05)。共表达分析显示,LUAD中与MCM4正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P53信号通路、DNA复制、错配修复等通路。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显示,MCM4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artial.cor=0.14,P=0.002),与B细胞浸润呈负相关(partial.cor=-0.152,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MCM4是影响LUAD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 LUAD癌组织中MCM4表达升高,与预后及免疫微环境显著相关,可作为LUAD患者不良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 肿瘤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AECOPD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方案与短期死亡的相关性
4
作者 吴军芳 魏益群 +3 位作者 陈瑞琳 武润苗 赵亚利 苗毅 《安徽医学》 2023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方案对出院后90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43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随访患者出院后90天生存结局,使用多因素logistic...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方案对出院后90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43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随访患者出院后90天生存结局,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维持治疗方案对患者出院后90天内死亡的影响。结果443例出院患者中,55.8%的患者在出院后接受3联药物治疗,22.1%的患者接受2联药物治疗,18.5%的患者接受单一药物治疗,3.6%的患者接受其他治疗或不接受治疗。443例患者中,33例(7.4%)患者出院后90天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协变量后,出院后维持治疗方案为单一药物[OR(95%CI):7.233(2.443-21.376)]是患者出院9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ECOPD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方案具有多样性特点,出院后单一药物治疗方案较3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维持治疗方案 死亡率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在全科医师胸膜腔穿刺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柴春艳 武润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师胸膜腔穿刺术技能培训中使用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2019年7月—2021年7月,选择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住培轮转的全科医师学员100名,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学员各50名。在胸膜腔穿刺术教学过...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师胸膜腔穿刺术技能培训中使用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2019年7月—2021年7月,选择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住培轮转的全科医师学员100名,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学员各50名。在胸膜腔穿刺术教学过程中,对待试验组学员遵循指导、反馈、鼓励、改进的原则,采用“幻灯片教学-多媒体示教操作过程-模拟器操作训练-形成性评价指导-典型临床病例实操”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幻灯片教学-多媒体示教操作过程-模拟器操作训练-典型临床病例实操带教”带教模式,对两组全科医师进行胸膜腔穿刺术技能培训考核,最后使用问卷调查及技能考核等方式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比较两组学员胸膜腔穿刺术技能考核成绩,试验组学员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平均分值为(85.125±2.421)分,对照组学员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平均分值为(84.558±2.52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在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规范程度、术后处理、人文关怀方面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较对照组学员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自信心、对教学方式满意程度、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师生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实际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全科医师的综合临床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胸膜腔穿刺术 形成性评价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全科医师
下载PDF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SchE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8
6
作者 陈瑞琳 张程程 +2 位作者 武润苗 吴桦 杨淑梅 《国际呼吸杂志》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血清胆碱酯酶(Sch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Sch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重症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 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血清胆碱酯酶(Sch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Sch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重症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的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的血清SchE水平显著的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的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的R值、K值显著的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最大幅度值、α角显著的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炎症反应进一步增强、血清SchE活性降低,同时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细胞因子类 胆碱酯酶类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的miR-2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瑞琳 武润苗 +1 位作者 吴桦 杨淑梅 《国际呼吸杂志》 2019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调查microRNA-210(miR-21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从2011年1月到2012年3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中miR-210表达,统计分析miR-21... 目的调查microRNA-210(miR-21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从2011年1月到2012年3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中miR-210表达,统计分析miR-210表达与全组患者、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之间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miR-210表达差异和全部患者及其肺腺癌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NSCLC中,miR-210高表达患者比miR-210低表达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更低(χ^2=8.119,P<0.01),总生存率更短(χ^2=7.914,P<0.01);在肺腺癌中,miR-210高表达组患者比miR-210低表达组的无瘤生存率更低(RR=2.181,P<0.01),总生存率更短(RR=1.978,P<0.01);miR-210表达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疾病复发(P<0.05)显著性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iR-210表达为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RR=1.978,P<0.05)。结论miR-210在NSCLC患者,高表达特别是与肺腺癌的患者预后显著相关。miR-210可能为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MIR-210 肺腺癌
原文传递
葎草花粉变应原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小鼠气道变应性炎症抑制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杨侠 武润苗 +4 位作者 张明 单虎 张秋红 张洁 李雅莉 《国际呼吸杂志》 2017年第21期1623-1629,共7页
目的用葎草花粉刺激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观察其对葎草花粉诱导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葎草花粉变应原刺激培养出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型变化,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诱导同种异体T细胞的应... 目的用葎草花粉刺激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观察其对葎草花粉诱导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葎草花粉变应原刺激培养出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型变化,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诱导同种异体T细胞的应答能力。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哮喘组、葎草花粉变应原特异性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应用葎草花粉变应原诱导出哮喘模型。激发后观察小鼠症状,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及气道上皮损伤情况;计算BALF细胞总数,涂片行Wright—Gimsa染色,计算出嗜酸粒细胞的百分比;培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IgE、BALF及脾细胞上清液Th2型细胞因子IL-4及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7的含量。结果蓓草花粉刺激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哮喘小鼠后,能够有效抑制嗜酸粒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增生、分泌,减轻上皮细胞损伤,降低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血清中IgE含量、BALF中Th2型细胞因子IL-4含量、脾细胞上清液中IL-4含量,提高脾脏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结论葎草花粉刺激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律草花粉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花粉 哮喘 免疫耐受 树突状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