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及其启示
1
作者 武潇斐 《理论视野》 2024年第9期11-16,共6页
列宁是国际共运史上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一人。在现实困境、民众需求、国际形势等多种因素的促动下,列宁推动和领导了苏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究其因,一是抓准了改革动力,即个人利益与专人负责相结合、地方首创与群众活力齐迸发、既... 列宁是国际共运史上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一人。在现实困境、民众需求、国际形势等多种因素的促动下,列宁推动和领导了苏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究其因,一是抓准了改革动力,即个人利益与专人负责相结合、地方首创与群众活力齐迸发、既有基础与发展规律均尊重;二是坚守了改革底线,即思想底线、政治底线与行动底线。列宁的改革实践,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改革 新经济政策 宝贵经验
下载PDF
广西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整村推进模式研究——基于南宁市同富村的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潇斐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年第6期45-48,72,共5页
"土地综合整治整村推进"作为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在探索和推广过程中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抓住民心,打造农民放心满意工程;保障基金,建立市场化的融资渠道;沟通信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土地综合整治 整村推进模式
下载PDF
老子“人道”管理哲学的诠释
3
作者 武潇斐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年第5期65-67,共3页
老子管理哲学的根本在于"发现大道并依道而行",这一管理哲学包含着丰富的"人道"思想:大道之道,即为人道;发现大道,即发现人道;依道而行,即不违人道。
关键词 人道 老子 管理哲学
下载PDF
“美好生活”的构成要素、内在规定与创造路径——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释读 被引量:15
4
作者 武潇斐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24,共6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活哲学思想,阐述了"美好生活"的构成要素:"生产生活""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揭示了"美好生活"的内在规定:以创造活动为前提的合目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活哲学思想,阐述了"美好生活"的构成要素:"生产生活""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揭示了"美好生活"的内在规定:以创造活动为前提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以对象性关系为基础的人、自然界与社会的统一,以实践活动为依托的客观存在与主体能力的统一;指明了"美好生活"的创造路径:扬弃了异化的、合乎并趋近人的本质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动
下载PDF
马克思需要理论视阈下“贫困”的三重内涵 被引量:1
5
作者 武潇斐 《理论研究》 2017年第6期39-43,60,共6页
在马克思需要理论视阈下,结合当代中国转型发展实践,提出新时代贫困概念的三重内涵:人的自然性存在产生物质需要,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人陷入生存困境,进而导致"物质贫困";人的社会性存在产生交往需要,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在马克思需要理论视阈下,结合当代中国转型发展实践,提出新时代贫困概念的三重内涵:人的自然性存在产生物质需要,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人陷入生存困境,进而导致"物质贫困";人的社会性存在产生交往需要,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人陷入关系困境,进而导致"交往贫困";人的意识性存在产生精神需要,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人陷入思想困境,进而导致"精神贫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仅要摆脱"物质贫困",更要在此基础上关注和解决人们的"交往贫困"和"精神贫困",唯此,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需要理论 贫困 民族复兴 中国梦
下载PDF
人类解放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再读《共产党宣言》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潇斐 《理论建设》 2018年第4期81-85,共5页
"人类解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均为共产党人所提出的"人类美好生活"愿景。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理论关联与直接的现实关联:一是渊源共生,即两者具有共同的现实前提、问题视阈、哲学基础与党性原则;二是内... "人类解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均为共产党人所提出的"人类美好生活"愿景。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理论关联与直接的现实关联:一是渊源共生,即两者具有共同的现实前提、问题视阈、哲学基础与党性原则;二是内涵共融,即前者所蕴含的政治解放、生产解放、社会解放、精神解放思想为后者权力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交往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样态启迪;三是旨趣共通,即前者的正确性、真理性、正义性、科学性为后者的现实构建提供了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方法引领。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重温"人类解放"思想、探究"人类解放"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间的有机关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解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产党宣言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潇斐 《大连干部学刊》 2017年第12期5-10,共6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篇具有丰富美学意蕴的纲领性文件。它透露出新时代"美"的四重内涵:以"共创""同享"为表征的人民生活之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的生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篇具有丰富美学意蕴的纲领性文件。它透露出新时代"美"的四重内涵:以"共创""同享"为表征的人民生活之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之美,以"德性""党性"为统领的人格品行之美,以"互利""共赢"为要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美;体现了新时代"美"的四种特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反映着新时代"美"的两种根本创造途径:劳动和奋斗、培养和教育。这种美学观,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报告 美学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信任网络政治化:新时代中国政治信任建构的一种途径——从查尔斯·蒂利的《信任与统治》谈起
8
作者 武潇斐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关于政治信任来源,学界存在制度论和文化论两种主流范式,二者分别从主客视角集中探讨了政治信任中的因果关系,但忽视了主客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具体过程。查尔斯·蒂利在《信任与统治》一书中,从信任网络与公共政治的交互关系出发,提... 关于政治信任来源,学界存在制度论和文化论两种主流范式,二者分别从主客视角集中探讨了政治信任中的因果关系,但忽视了主客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具体过程。查尔斯·蒂利在《信任与统治》一书中,从信任网络与公共政治的交互关系出发,提出信任网络政治化问题并阐述其生成机制。这一理论不仅为政治信任研究开辟了新的分析进路,也为政治信任建构提供了新的实践途径。通过对中国信任网络时代特色与中国政治信任民族特色的双重考察,发现中国信任网络政治化存在尚待挖掘的巨大潜力,提出新时代促进中国信任网络政治化、构建中国特色政治信任的三种具体途径,即以各级党组织为依托,在信任网络与公共政治的连接点上构建强劲纽带;以资本和信义为核心,在信任网络与公共政治的共同点上构建共享机制;以信任网络为切入点,在信任网络与公共政治的交叉点上构建权威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信任网络 政治信任 统治
下载PDF
列宁对城乡关系的重塑及其当代启示
9
作者 武潇斐 《理论视野》 CSSCI 2018年第5期5-8,65,共5页
列宁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对"重塑城乡关系"做出深刻思考并付诸实践的第一人。由于工农生产双重衰落、工农产品交换失衡、工农阶级公开对抗,列宁不得不重新看待工农生产的作用、重新考虑工农交换的原则、重新摆设工农关系的位置... 列宁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对"重塑城乡关系"做出深刻思考并付诸实践的第一人。由于工农生产双重衰落、工农产品交换失衡、工农阶级公开对抗,列宁不得不重新看待工农生产的作用、重新考虑工农交换的原则、重新摆设工农关系的位置,尽全力增加产品数量、多手段促进资源流转、全方位巩固阶级联盟,为城乡关系的重新塑造奠定了物质基础、开辟了互动渠道、积累了社会资本,不仅改善了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城乡关系,也为我国新时代城乡关系的重塑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重塑 融合 列宁 新时代
下载PDF
《觉醒年代》融入首都高校思政课的依据、内容与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潇斐 《北京教育(德育)》 2023年第10期66-71,96,共7页
电视剧《觉醒年代》自播出以来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并持续走红。该剧与高校思政课主旨相通、内涵相融、效用相佐,所涉及的核心要素在北京留有大量可感可知的历史遗迹。基于此,可将其作为优质素材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为此,可... 电视剧《觉醒年代》自播出以来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并持续走红。该剧与高校思政课主旨相通、内涵相融、效用相佐,所涉及的核心要素在北京留有大量可感可知的历史遗迹。基于此,可将其作为优质素材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为此,可以将人物、主题、地点、精神等作为线索对其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内容整合,采用“走出去”“带回来”“揉进去”的基本思路,依托线下线上多种平台进入历史现场,利用校内校外多元场域进行成果展示,着眼“研-学-教”多重维度,提升融入成效。这一探索有助于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成效,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年代》 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首都发展
原文传递
20世纪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重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1
作者 武潇斐 《党建》 2023年第8期71-72,共2页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重要传家宝,也是弘扬我们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现实需要。毛泽东既是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积极倡导者,又是开展调查研究的积极践行者,对在全党倡导调查研究作出了开创性、引领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重要传家宝,也是弘扬我们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现实需要。毛泽东既是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积极倡导者,又是开展调查研究的积极践行者,对在全党倡导调查研究作出了开创性、引领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关于调查研究的经典文献,成为当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可鉴典范。《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便是这些光辉文献的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基本工作方法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经典文献 引领性 优良作风 积极践行 传家宝
原文传递
新主流影视作品的火爆出圈及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12
作者 武潇斐 《北京教育(德育)》 2022年第3期73-79,共7页
近年来,新主流影视作品呈现出火爆出圈的态势,即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与持续走红,成为值得研究的现象。探索其机理,会发现共振效应、同伴效应、溢出效应是其背后推手。分析其原因,会发现时代发展成就为其烘托浓厚爱国氛围、优质内... 近年来,新主流影视作品呈现出火爆出圈的态势,即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与持续走红,成为值得研究的现象。探索其机理,会发现共振效应、同伴效应、溢出效应是其背后推手。分析其原因,会发现时代发展成就为其烘托浓厚爱国氛围、优质内容供给为其奠定坚实文化内核、时尚结合手段为其提供适宜对接方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需树立破圈思维、提升入圈能力,教学过程需探索破圈抓手、研究入圈路径,教学方法需依托破圈媒介、摸索入圈手段,积极提升思政课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主流影视作品 教学改革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政党信任的瓦解与重建——以布尔什维克执政初期为例
13
作者 徐秦法 武潇斐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153,共6页
布尔什维克执政初期,曾一度丧失民众信任又逐渐重建了民众信任。探究其"瓦解"过程及原因,梳理其"重建"脉络与途径,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信任的构建提供宝贵素材和有益启示。
关键词 政党信任 布尔什维克 统治 共产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