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3 位作者 高翠民 张运红 潘晓莹 何方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为探明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开展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小麦季:处理W1—W6,分别为0、20、40、60、80、100 mm/次;玉米季:处理M1—M6,分别为0、15、30、45、60、75 mm/次)对小麦生长、叶片SPAD值、... 为探明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开展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小麦季:处理W1—W6,分别为0、20、40、60、80、100 mm/次;玉米季:处理M1—M6,分别为0、15、30、45、60、75 mm/次)对小麦生长、叶片SPAD值、光合生理特征及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提高了小麦叶片的SPAD值、改善了小麦光合生理特征,小麦、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均相应提高。随灌水量的增加,小麦叶片的SPAD值、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及周年总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小麦、玉米周年总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灌浆期随灌水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小麦、玉米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水利用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不同灌水量处理中,处理W3和W4更利于提高小麦叶片的SPAD值,处理W5对光合速率的提高更为显著,处理W4更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而处理W3对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更为有利。处理M5的玉米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对较高。对于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而言,处理W5+M5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灌水量 光合特征 小麦 玉米 水分利用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夏玉米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永辉 邬佳宾 +4 位作者 武继承 杨先明 高翠民 潘晓莹 何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7,85,共8页
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人工控水条件下小白龙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X1、D1:15 mm;X2、D2:30 mm;X3、D3:45 mm)夏玉米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以及土壤耗水量、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 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人工控水条件下小白龙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X1、D1:15 mm;X2、D2:30 mm;X3、D3:45 mm)夏玉米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以及土壤耗水量、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根系吸水逐渐加深。在拔节期,均以0~20 cm土层的水分贡献率最大,达60%以上。在D1和D2条件下,60~80 cm和20~40 cm土层的贡献率分别占21.4%和23.8%。到灌浆期,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条件下更利于促进根系对40 cm以下土层水分的利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随生育期的推进与灌水量的增加,玉米的日耗水量明显增加,滴灌低于传统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D2处理更利于提高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此外,滴灌处理明显提高了收获期玉米的生物量。最终,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降低了玉米总的耗水量,产量提高了5.3%~21.7%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2%~26.8%,均以D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拔节期20~40 cm和灌浆期60~80 cm土层水分更利于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而拔节期60~80 cm和80~100 cm土层的水分更利于促进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灌溉方式 控制灌水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水分贡献率 水分运移 夏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下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小麦水分利用特征
3
作者 杨永辉 邬佳宾 +4 位作者 武继承 杨先明 高翠民 潘晓莹 何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0-267,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水分利用的贡献率及小麦根系吸水规律,可为合理应用灌溉用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防雨棚条件下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条件下(X_(1),D_(1)∶15 mm;X_(2),D_(2)∶30... [目的]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水分利用的贡献率及小麦根系吸水规律,可为合理应用灌溉用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防雨棚条件下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条件下(X_(1),D_(1)∶15 mm;X_(2),D_(2)∶30 mm;X_(3),D_(3)∶45 mm)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以及土壤耗水强度、光合生理特征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根系吸水逐渐加深。在拔节期小麦主要利用0-20 cm深度的土壤水;在抽穗期X_(2),D_(1)和D_(2)处理主要利用了0-20 cm土层的水分,但X_(1)处理主要利用了60-80 cm土层的水分,占53.9%,X_(3)处理主要利用了40-60 cm土层的水分,占77.0%。而D_(3)处理主要利用了0-60 cm土层的水分,占80.0%;到灌浆期,X_(1)和X_(2)处理主要利用了0-60 cm土层的水分,分别占86.2%和90.6%,而X_(3)处理主要利用了40-60 cm土层的水分,占73.9%。而D_(1)和D_(2)处理不同土层的水分利用比例较均匀,分别介于7.1%~27.8%和13.0%~38.2%之间。D_(3)处理主要利用了20-40 cm土层的水分,占51.0%。除抽穗-灌浆期中水处理(D_(2))及灌浆-收获期高水处理(D_(3))外,滴灌均有效降低了小麦的日耗水量。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D_(2)和D_(3)处理更利于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此外,滴灌处理在小麦抽穗期和收获期均有效提高了小麦的生物量。最终,滴灌较常规耕作小麦产量提高了21.6%~28.0%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4.4%~36.7%,均以D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生长过程中,抽穗期0-20 cm土层水分贡献率和灌浆期80-100 cm土层的水分贡献率的提高对于其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更为有利。[结论]滴灌更利于提供均匀的水分供给作物,同时减少水分无效蒸发,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水分运移 冬小麦 水分利用
下载PDF
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 被引量:17
4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3 位作者 潘晓莹 丁晋利 韩伟锋 何方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共6页
在河南省通许县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滴灌和小白龙水肥一体化的对比研究,氮肥施用设置一次性底施、底施70%+拔节期追施30%、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和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 在河南省通许县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滴灌和小白龙水肥一体化的对比研究,氮肥施用设置一次性底施、底施70%+拔节期追施30%、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和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以期找出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措施。结果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更有利于改善水肥的协调供应,促进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处理小麦株高增加0.9~7.6 cm,穗长增加0.4~1.6 cm,小穗数增加1.1~2.8个,穗粒数增加0.6~5.2粒,不孕穗数减少1.1~3.3个,千粒质量增加0.1~1.4 g;玉米株高增加2.4~8.2 cm,叶片数增加0.2~0.8片,茎粗增加0.44~0.68 cm,穗行数增加0.2~1.2行,双行粒数增加0.8~7.3粒,有效穗长增加0.04~1.67 cm,穗周长增加0.39~1.40 cm,百粒质量增加0.2~2.1 g,总体上,小麦和玉米均以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处理效果较好。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显著增产14.29%~18.96%,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93~2.79 kg/m3;玉米显著增产21.79%~47.19%,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97~6.07 kg/m^3;小麦-玉米周年显著增产19.98%~33.37%,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26~4.43 kg/m^3,均以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效果最佳。与一次性底施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以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处理最高。由此可见,滴灌水肥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节水增效,氮肥适当后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小白龙 水肥一体化 小麦 玉米 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1 位作者 郑惠玲 何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等水分调控措施,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灌水有益小麦群体发育,提高成穗数量... 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等水分调控措施,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灌水有益小麦群体发育,提高成穗数量、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增产,其中以补充灌水1 200 m^3/hm^2效果最佳,增产11.83%;但过多灌水反而影响小麦产量,补充灌水2 400 m^3/hm^2减产1%,并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灌水处理的玉米分别比对照增产7.31%-16.15%,其中补充灌水1 800 m^3/hm^2增产效果最佳,增产16.15%。夏秋两季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河南省中产灌区在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的情况下,小麦-玉米两熟制最佳补充灌溉量为1 200-1 800m3/hm^2。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表明,秸秆覆盖与保水剂相结合,并进行适量补充灌水有利于改善和补偿土壤水分,而且有影响全年作物生长的趋势。玉米收获后,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有所下降,表明种植夏玉米应追施适量磷、钾肥,同时加大夏季作物秸秆的还田量,以提高土壤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两熟制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 秸秆覆盖 保水剂
下载PDF
开封沙地试验区不同作物种植方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武继承 王秋杰 +2 位作者 寇长林 孔祥旋 任素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共6页
开封沙区地处河南省沙区腹地,风沙灾害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地力瘠薄,严重障碍着沙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自1983年在国家科技攻关的基础上建立了开封沙地试验区,探索平原沙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八五”攻关期间,... 开封沙区地处河南省沙区腹地,风沙灾害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地力瘠薄,严重障碍着沙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自1983年在国家科技攻关的基础上建立了开封沙地试验区,探索平原沙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八五”攻关期间,深化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沙区 作物 种植方式 效益 沙地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1
7
作者 武继承 郑惠玲 +1 位作者 史福刚 杨占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2,共3页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增加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8.42%~22.75%,以60kg/hm^2和45kg/hm^2处理较好;灌一水条件下施用...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增加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8.42%~22.75%,以60kg/hm^2和45kg/hm^2处理较好;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86%~19.86%,以45kg/hm^2处理最好;灌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79%~18.42%。水分利用率在不同处理间也有很大差异,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1.11~2.99kg/(mm·hm^2),以60kg/hm^2处理提高最多;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时灌水利用率分别增加0.063~0.206kg/m^3,以30kg/hm^2处理最高;灌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灌水利用率分别增加0.029~0.192kg/m^3,以90kg/hm^2处理提高最多。说明保水剂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效果,并表现为水分匮乏时显著,充分时减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小麦 增产效应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试论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5
8
作者 武继承 杨稚娟 +2 位作者 何方 薛毅芳 潘晓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通过对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发展问题和技术的系统分析,阐述了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旱地 节水农业 降水 水资源 有效途径
下载PDF
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武继承 王志和 +2 位作者 何方 杨稚娟 薛毅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6,共4页
研究了豫西丘陵旱作区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子粒产量、土壤含水量和降水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其中,玉米产量增产1.92%~20.51%,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15.38%... 研究了豫西丘陵旱作区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子粒产量、土壤含水量和降水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其中,玉米产量增产1.92%~20.51%,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15.38%~20.51%;其次为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11.53%~14.10%.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45~3.60kg/(mm·hm2),其中,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最好,提高2.70~3.60kg/(mm·hm2);说明合理的技术集成是提高降水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节水技术以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效果最好.同时,合理的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土壤耕层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否则将导致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旱地 降水利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氮肥分期施用对不同土体构型玉米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武继承 张毅 +2 位作者 刘东亮 任玲 陈晓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63,共5页
为探明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分别在清丰县王什乡(浅位黏砂壤土)、大流乡(底黏砂壤土)开展了玉米氮肥(0、90、180、270、360、450 kg/hm2)分期施肥技术研究,追肥量为小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各占50%。结果表明,... 为探明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分别在清丰县王什乡(浅位黏砂壤土)、大流乡(底黏砂壤土)开展了玉米氮肥(0、90、180、270、360、450 kg/hm2)分期施肥技术研究,追肥量为小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各占50%。结果表明,分期施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效果,叶片数在抽雄孕穗期后较对照增加1~2片;株高在小喇叭口期后,增加0.04~0.16m。浅位黏砂壤土上的玉米在抽雄孕穗期后,N 90 kg/hm21次追施、N 90 kg/hm2分2次追施、N 270 kg/hm2分2次追施、N 360 kg/hm2分2次追施等处理的株高较高,其他处理株高则低于底黏砂壤土;茎粗,除N 360 kg/hm2分2次追施外,均低于底黏砂壤土。浅位黏砂壤土的穗长、穗质量和百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2.5 cm、16~68 g/穗和2.0~3.0 g。浅位黏砂壤土不同氮肥追施处理较对照增产8.00%~96.85%,以N 360 kg/hm2分2次追施效果最好;底黏砂壤土不同氮肥追施处理较对照增产10.29%~110.02%,以N 450 kg/hm2分2次追施效果最好;底黏砂壤土较夹浅位黏砂壤土增产效果好。氮肥利用率均以N 90 kg/hm2和N 180 kg/hm2分次施用较好。综合考虑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底黏砂壤土的最佳施肥量为N 180~270 kg/hm2,分2次施用,浅位黏砂壤土则为N 270~360 kg/hm2,分2次施用。因此,针对潮土区不同土体构型应选择不同的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从而实现经济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双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构型 玉米 产量 分期施肥 氮肥利用
下载PDF
水肥互作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1 位作者 郑惠玲 潘晓莹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72,共6页
为探明小麦—玉米周年水肥利用效率,在通许县壤质潮土区开展了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研究,氮(N)肥设置0、180、90+90、135+45、270、135+135、360、180+180、180+90+90kg/hm28种运筹模式,灌水(W)量设置225、450、675 m^3/... 为探明小麦—玉米周年水肥利用效率,在通许县壤质潮土区开展了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研究,氮(N)肥设置0、180、90+90、135+45、270、135+135、360、180+180、180+90+90kg/hm28种运筹模式,灌水(W)量设置225、450、675 m^3/(hm^2·次)3个水平,以期为粮食高产和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对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效果,与不施肥的相应对照相比,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以及玉米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穗长、5穗籽粒质量和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小麦各生育性状以N180+90+90-W675处理表现最好,玉米各生育性状总体以N180+180-W675处理表现最好。在同等氮肥用量的情况下,分期施肥处理的产量和灌水利用率均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其中,小麦产量和小麦—玉米综合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以N180+90+90-W675处理最高,分别较相应对照增产25.42%和28.43%;玉米产量则以N180+180-W675处理最高,较相应对照增产33.21%。在不考虑土壤水和降水的情况下,小麦、玉米和小麦—玉米综合的灌水利用率均以小灌水量最高,其中小麦和小麦—玉米综合的灌水利用率分别较对照提高0.75~3.40 kg/m^3和1.13~6.14 kg/m^3;玉米灌水利用率除N180+180-W450处理较对照有所减少外,其他处理较对照提高1.72~11.14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 水肥一体化
下载PDF
分期灌溉与施肥耦合对砂质潮土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3 位作者 郑惠玲 李学军 何方 韩伟锋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39,共5页
为了提高砂质潮土水肥利用率,在通许县开展了分期灌溉与施肥耦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期灌溉和施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小麦产量增产2.10%-24.67%,其中l200m^3/hm^2灌水量分次灌溉比一次灌溉提... 为了提高砂质潮土水肥利用率,在通许县开展了分期灌溉与施肥耦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期灌溉和施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小麦产量增产2.10%-24.67%,其中l200m^3/hm^2灌水量分次灌溉比一次灌溉提高3.02%-7.55%,以灌水量1500m^3/hm^2分2次灌溉增产效果最好。l200m^3/hm^2灌水量分次灌溉的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比一次灌溉提高0.15-0.38kg/m^3。小麦-玉米复合产量比对照提高4.40%-24.50%,以750+750m^3/hm^2灌水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其中l200m^3灌水量分次灌溉下产量比一次灌溉提高2.58%-7.89%,小麦-玉米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9-l.65kg/(mm·hm^2)。因此,砂质潮土区以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600m^3/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潮土 小麦 玉米 分期灌溉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下旱地小麦水肥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武继承 朱洪勋 杨占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5-98,共4页
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影响;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施肥处理分别比相应对照增产39 2%~142 6%和34 2%~152 3%,同时补充灌水比不灌水各处理增产... 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影响;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施肥处理分别比相应对照增产39 2%~142 6%和34 2%~152 3%,同时补充灌水比不灌水各处理增产21 0%~40 2%。不同肥料配比以N1P1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并以适当补灌效果最佳,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每千克N分别增产小麦18 0kg和13 0kg。不同肥料配比处理灌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0 17~0 72kg/m3,并以N1P1最高,为1 16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管理 旱地小麦 水肥利用率 穗粒数 千粒重
下载PDF
长期施用沼液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武继承 潘晓莹 +2 位作者 杨永辉 高翠民 王越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86,共11页
为了了解不同沼液利用时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根据沼液来源(养殖企业),设置11个施用沼液处理,不同施用沼液处理沼液施用量、施用年限不同,对施用沼液的土壤进行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养殖企业产生的沼液... 为了了解不同沼液利用时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根据沼液来源(养殖企业),设置11个施用沼液处理,不同施用沼液处理沼液施用量、施用年限不同,对施用沼液的土壤进行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养殖企业产生的沼液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普遍偏低,有机质含量介于0.03~0.94 g/L,平均为0.26 g/L;全氮含量介于0.30~2.60 g/L,平均为1.27 g/L;全磷含量介于0.04~0.38 g/L,平均为0.19 g/L;全钾含量介于0.40~1.98 g/L,平均为0.94 g/L;pH值介于7.40~8.59,平均为8.11。长期施用沼液使土壤pH值向着有利于土壤养分释放的方向改变,总体上有效提高了耕层土壤养分含量,与不施沼液对照相比,有机质含量提高0.96%~367.11%,全氮含量提高2.15%~600.00%,全磷含量提高29.94%~663.27%,均以连续施用900~1 050 t/hm2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产沼液21 a的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全钾含量提高1.14%~28.10%,以连续施用900~1 050 t/hm2河南省佑林实业有限公司所产沼液5 a的处理提高幅度最大;有效磷含量提高26.76%~593.99%,水解氮含量提高7.49%~420.24%,均以连续施用900~1 050 t/hm2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产沼液21 a的处理提高幅度最大,速效钾含量提高15.48%~103.30%,以连续施用900~1 200 t/hm2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所产沼液27 a的处理增幅最大。长期施用沼液显著提高了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蛋白酶活性提高9.20%~44.69%,蔗糖酶活性提高6.41%~41.91%,脲酶活性提高14.47%~42.58%,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3.03%~44.44%,纤维素酶活性提高2.77%~44.65%,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22.00%~54.38%,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1.41 %~42.17%,脱氢酶活性提高4.94%~47.44%,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42%~47.67%。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与脱氢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水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与纤维素酶活性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与纤维素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用沼液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酶活性 养殖企业
下载PDF
测墒补灌与氮肥运筹对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2 位作者 郑惠玲 潘晓莹 韩伟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8-195,共8页
为探明不同小麦品种对水分条件的响应,以矮抗58和周麦18为材料,在通许县开展了壤质潮土测墒灌溉与氮肥运筹配合对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分蘖-返青期(11月15日-2月15日)耗水比例较低,其中重度胁迫和充分灌溉处理矮抗58... 为探明不同小麦品种对水分条件的响应,以矮抗58和周麦18为材料,在通许县开展了壤质潮土测墒灌溉与氮肥运筹配合对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分蘖-返青期(11月15日-2月15日)耗水比例较低,其中重度胁迫和充分灌溉处理矮抗58高于周麦18,轻度胁迫处理则低于周麦18;返青-抽穗期(2月15日-4月15日)耗水明显增加,矮抗58高于周麦18;抽穗-成熟期(4月15日-6月10日)品种间差别较小。矮抗58总体耗水量较周麦18略高,轻度胁迫有利于降低耗水量,其中矮抗58轻度胁迫处理与充分灌溉处理相比耗水量减少18.89~104.45 mm,周麦18则减少10.57~53.22 mm,但周麦18拔节+灌浆和返青-拔节+扬花2次追肥两处理分别增加11.26,30.45 mm。矮抗58的水分利用效率,除了重度胁迫返青-拔节+扬花2次追肥处理和充分灌溉不追肥处理外,均高于周麦18,重度胁迫时提高0.49~3.08 kg/(mm·hm^2),充分灌溉时提高0.23~2.82 kg/(mm·hm^2),轻度胁迫时提高1.26~3.27kg/(mm·hm^2)。矮抗58以扬花-灌浆1次追肥和拔节期+灌浆期2次追肥效果较好;周麦18则以返青-拔节+扬花2次追肥和返青-拔节1次追肥效果较好。说明不同小麦品种间控水时间和施肥时间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壤质潮土 小麦 品种 氮肥运筹 水分利用
下载PDF
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增产效应 被引量:10
16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潘晓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为探明小麦-玉米周年水肥利用效应,在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原阳科学实验站进行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研究。试验肥料设置底施、1次追施和2次追施,水分设置1水、2水和3水,每次灌水450 m3/hm2。结果表明:补充灌溉与追肥相结合对小麦、玉... 为探明小麦-玉米周年水肥利用效应,在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原阳科学实验站进行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研究。试验肥料设置底施、1次追施和2次追施,水分设置1水、2水和3水,每次灌水450 m3/hm2。结果表明:补充灌溉与追肥相结合对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效果,其中小麦穗长增加0.2~0.8 cm,穗粒数增加2~10粒,千粒质量增加2~9 g,成穗数增加9万~57万穗/hm2;玉米穗长增加0.48~1.82 cm,行粒数增加2.0~8.4粒,5穗穗粒质量增加15~374 g,百粒质量增加2.0~13.0 g。同时,补充灌溉和追肥处理较对照小麦增产9.85%~37.93%,与一次性底施肥处理相比,相应补充灌溉+追肥处理增产9.92%~25.66%,以3水2肥效果最好;与1次追肥处理相比,相应2次追肥增产3.95%~6.11%,以2水2肥效果最好。与对照、相应1次性底施肥和1次追肥处理相比,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1.05%~46.62%、18.71%~32.03%和2.8%~5.42%;小麦玉米综合产量分别增加10.46%~42.36%、14.37%~28.87%和3.34%~5.75%,与小麦增产趋势一致。小麦玉米综合灌水利用效率较对照增加0.95~5.41 kg/m3,较一次性底施肥0.56~3.81 kg/m3,较1次追肥提高0.35~0.67 kg/m3,均以1水2肥处理最好。因此,节水增产的最佳配置为2水2肥和1水2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 水肥一体化
下载PDF
砂质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花生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2 位作者 刘东亮 陈晓燕 任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6-80,95,共6页
为探明砂质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在清丰县浅位黏砂壤土、砂壤土和砂土上开展了花生不同氮(0、90、180 kg/hm2)、磷(0、90、135、180 kg/hm2)肥料配施增产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花生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为探明砂质潮土不同土体构型对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在清丰县浅位黏砂壤土、砂壤土和砂土上开展了花生不同氮(0、90、180 kg/hm2)、磷(0、90、135、180 kg/hm2)肥料配施增产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花生生长具有积极作用,不同生育期不同肥料配比处理个花生单穴分枝数和株高均高于对照,其中单穴分枝初花期增加1-7个、盛花期增加1-10个、盛果期和成熟期增加1-9个;株高增高,初花期增加1-6 cm、盛果期增加1-9 cm、盛花期和成熟期增加1-7 cm,但不同土体构型之间无显著差异。花生较对照增产6.01%-71.16%,其中砂壤土增产6.01%-67.58%,浅位黏砂壤土增产18.83%-68.19%,砂土增产14.46%-71.16%,均以N 180 kg/hm2+P2O590 kg/hm2处理最好。其关键在于饱果数、百果重的增加,其中饱果数单穴增加1-9个,百果重增加8-39 g。同时,氮磷配施可有效提高土壤耕层有机质,相应施磷和施氮处理的有效磷和水解氮也有明显增加,但钾素表现为整体降低。因此,砂质潮土花生施肥应根据土体构型采用不同比例的氮磷配施,并将氮肥分期施用,有条件时适量补钾,从而提高肥料利用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潮土 土体构型 花生 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补充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2 位作者 贾延宇 王洪斌 管秀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8,共5页
在河南省黄褐土区,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补充灌水量(0、450、900、1 350 m^3/hm^2)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补灌水处理土壤水分亏缺比较严重,20-40 cm是土壤含水量的低谷区,其次是40-60 cm层次;合理补灌可以改善... 在河南省黄褐土区,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补充灌水量(0、450、900、1 350 m^3/hm^2)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补灌水处理土壤水分亏缺比较严重,20-40 cm是土壤含水量的低谷区,其次是40-60 cm层次;合理补灌可以改善小麦群体动态,成穗数较对照增加1.65万-69.9万穗/hm^2,单株分蘖和单株成穗分别增加0.12-1.16个与0.01-0.11个;灌水对株高、穗长、穗粒数的影响以前期灌水和前后中量灌水结合的处理表现较好。与对照相比,灌水处理分别增产2.54%-13.61%,以拔节期、孕穗期分别灌900 m^3/hm^2和拔节期900 m^3/hm^2,孕穗期450 m^3/hm^2效果最佳。灌水时期则以拔节期900 m^3/hm^2与孕穗期灌水相结合最好,比对照增产11.09%,其次为拔节期灌水,比对照增产7.11%,说明在小麦中高产区,拔节期小麦的灌水量在降水偏丰年和平水年以灌900m^3/hm^2为宜,后期减半或等量补充。灌水利用效率并非随产量的提高而提高,以拔节期灌水450 m^3/hm^2和拔节期灌水900 m^3/hm^2两处理较好,进一步说明在试验所在区域,小麦灌水以拔节期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 生育期 水分利用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1 位作者 康永亮 田志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8-71,共4页
为探明丘陵旱地中低产田施肥对玉米增产和养分利用的影响,在禹州开展了玉米氮(0、90、180、270、360 kg/hm2)、磷(0、135 kg/hm2)配施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配比对改善玉米生长具有积极效果。单施氮肥,玉米株高随施氮量增加而增... 为探明丘陵旱地中低产田施肥对玉米增产和养分利用的影响,在禹州开展了玉米氮(0、90、180、270、360 kg/hm2)、磷(0、135 kg/hm2)配施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配比对改善玉米生长具有积极效果。单施氮肥,玉米株高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180 kg/hm2纯氮时达到最高,穗长、有效穗长、穗粒数和粒茎比则以270 kg/hm2纯氮时达到最高;百粒重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配施135 kg/hm2P2O5后,玉米株高、穗长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穗位、有效穗长、百粒重和穗粒数等在270 kg/hm2纯氮时达到最高。施磷肥处理与不施磷肥相应处理比较,株高增加3-10 cm,有效穗长增长0.26-0.45 cm,百粒重增加0.5-3.0 g,穗粒数增加8.8-39.8粒。与P0N0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平均增产5.81%-36.88%,以P135N270处理效果最好;不施磷时,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递增,分别增产5.81%-25.23%,以P0N360处理效果最好;配施135 kg/hm2P2O5后,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在N270时效果最好,增产21.56%。施磷肥处理与相应不施磷肥处理相比,分别增产6.21%-13.77%,以P135N90处理增产效果最佳。按照设定的产量目标,在常规不施磷肥时,要达到8 700 kg/hm2的产量目标,氮肥的用量最少需要270 kg/hm2;而在配施磷肥时,氮肥的需要量仅为180 kg/hm2。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磷肥利用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至P135N270时达到最高。同时,土壤耕层有机质增加0.2-2.2 g/kg,施磷处理有效磷提高0.50-1.75 mg/kg,不施磷处理有效磷则降低0.25-1.07 mg/kg,施氮处理水解氮提高3.3-16.2 mg/kg。因此,夏玉米要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在追施氮肥的同时,需要配施适量的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中低产田 氮磷配施 产量 肥料利用
下载PDF
我国高效节水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被引量:14
20
作者 武继承 游保全 汪立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2,共4页
通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背景和技术基础分析 ,根据我国区域光热、水土资源特点 ,以提高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目的 ,以提高土地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 ,研究提出了抗旱型、立体型、设施型、复合型... 通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背景和技术基础分析 ,根据我国区域光热、水土资源特点 ,以提高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目的 ,以提高土地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 ,研究提出了抗旱型、立体型、设施型、复合型、免耕型和集水型等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模式 ,为今后建立我国不同特色的集约高效节水型农业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 节水农业 水资源 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