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注射万古霉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感染 被引量:3
1
作者 武英楷 刘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6期16-17,共2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万古霉素在膝关节置换术中预防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科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6例。根据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万古霉素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感染发生率。结...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万古霉素在膝关节置换术中预防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科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6例。根据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万古霉素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感染发生率。结果3例患者出现感染,总感染率为2.3%,其中常规组为2(4.3%),万古霉素组为1例(1.2%)。两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关节腔内注射万古霉素可降全膝置换术后感染率。并且万古霉素局部应用简单、可操作性强、费用低,我们建议,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1.0 g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全膝关节置换 感染
下载PDF
髋关节旋转袖损伤机制和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涛 武英楷 殷庆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6期555-559,共5页
近年来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以及对髋关节疼痛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髋关节旋转袖损伤是引起髋关节外侧疼痛的重要原因。该文从功能解剖、生物力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对髋关节旋转袖损伤机制和临... 近年来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以及对髋关节疼痛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髋关节旋转袖损伤是引起髋关节外侧疼痛的重要原因。该文从功能解剖、生物力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对髋关节旋转袖损伤机制和临床诊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旋转袖 大转子疼痛综合征 运动医学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稳定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武英楷 朱新峰 +2 位作者 宁尚攀 杨如杰 王瑞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失败的危险因素,建立PFNA术后稳定性评分系统,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失败的危险因素,建立PFNA术后稳定性评分系统,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4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回归分析探讨导致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建立PFNA术后稳定性评分表。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此评分预测失败的价值。[结果]164例患者中,共38例PFNA失败,失败率23.2%。单项因素比较,失败组外侧壁完整[例,完整/不完整;(12/25)vs(93/33),P<0.05],Cal-TAD[例,<25 mm/≥25 mm;(9/29)vs(83/43),P<0.05],螺旋刀片位置[例,好/差;(13/25)vs(111/15),P<0.05],骨折分型[例,完整/危险/破裂;(5/12/21)vs(98/17/11),P<0.05],复位质量[例,优/良/差;(4/12/22)vs(81/29/16),P<0.05],皮质支撑[例,阳性/中性/阴性;(4/11/23)vs(82/29/15),P<0.05]显著差于成功组。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外侧壁完整差(OR=12.118,P=0.007)、CalTAD大(OR=18.995,P=0.003)、螺旋刀片位置不佳(OR=20.603,P=0.003)、骨折分型差(OR=14.71,P=0.014)、内侧皮质阴性支撑(OR=16.068,P=0.01)、复位质量差(OR=45.598,P=0.001)是PFNA固定失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逻辑回归建议评分系统,ROC分析显示,此评分系统预测固定失败的临界值为6.5,曲线下面积(AUC)为0.934,灵敏度及特异度为94.7%、73.0%。[结论]外侧壁完整差、螺旋刀片位置不佳、骨折分型差、内侧皮质阴性支撑、复位质量差是PFNA失败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评分系统,对预测PFNA失败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 失败 危险因素 预测
原文传递
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与机器学习识别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的关键基因
4
作者 武英楷 史高龙 谢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5年第2期294-301,共8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的免疫相关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滑膜炎性增生及关节软骨的破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迫切需要发现新的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目的:联合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计算机学习算法,识别并...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的免疫相关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滑膜炎性增生及关节软骨的破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迫切需要发现新的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目的:联合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计算机学习算法,识别并筛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中的关键基因,构建类风湿关节炎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3个包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的数据集(GSE77298、GSE55235、GSE55457),GSE77298和GSE55235作为训练集,GSE55457作为测试集,共纳入66个样本,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样本39个,正常滑膜样本27个。应用R语言筛选训练集中的差异基因,然后使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将训练集中的基因模块化,选出关键模块中的特征基因,将差异表达基因和特征基因取交集,交集基因进入下一步机器学习。采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算法、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和随机森林算法对交集基因进一步分析获得枢纽基因,将枢纽基因再次相交即得到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的关键基因。以关键基因为变量构建预测类风湿关节炎的列线图模型,推测患者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程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类风湿关节炎预测模型及其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结论:①通过差异分析,训练集中共筛选出差异基因730个,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得到特征基因185个,两者交集基因159个;②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发现枢纽基因4个,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发现枢纽基因11个,随机森林发现枢纽基因5个,取交集后获得关键基因2个(TNS3、SDC1);③基于2个关键基因,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种构建列线图,其校准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较好,且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临床效能良好;④上述结果证实,基于生物信息及机器学习算法获得的TNS3和SDC1有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机器学习算法 类风湿关节炎 关键基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改良袢钢板Nice结固定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5
作者 王瑞强 武英楷 +4 位作者 唐冰川 高扬 孔德谦 贾庆卫 杨永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294-2297,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袢钢板Nice结与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Rockwood III、V型肩锁关节脱位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8例行改良袢钢板Nice结固定(袢板组),16例... [目的]比较改良袢钢板Nice结与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Rockwood III、V型肩锁关节脱位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8例行改良袢钢板Nice结固定(袢板组),16例行锁骨钩钢板固定(钩板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平均(16.4±3.6)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9个月两组疼痛VAS、Constant及ASE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袢板组的VAS评分[(1.1±0.8) vs (2.5±1.2),P<0.001]、Constant评分[(87.1±2.7) vs (75.7±2.8),P<0.001]和ASES评分[(83.8±3.7) vs (77.8±5.2),P<0.001]均显著优于钩板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肩锁间距(acromioclavicular distance,ACD)和喙锁间距(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CCD)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CCD和AC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袢钢板Nice结固定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优于钩板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Nice结 袢钢板 钩钢板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武英楷 宁尚攀 +2 位作者 孙国华 张喜善 朱新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680-1682,共3页
自2004年Gotfried提出股骨近端外侧壁概念以来,骨科临床医师对这种结构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股骨近端骨折外侧壁破裂会导致内固定失败,影响功能恢复,甚至需要翻修手术。外侧壁对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自2004年Gotfried提出股骨近端外侧壁概念以来,骨科临床医师对这种结构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股骨近端骨折外侧壁破裂会导致内固定失败,影响功能恢复,甚至需要翻修手术。外侧壁对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完整的侧壁可以防止一些术后并发症,例如股骨头颈部骨折碎片的侧向移位,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和髋内翻。外侧壁厚度是目前评价外侧壁完整性的客观参数,也视为选择内固定技术的指标。本文对外侧壁及其厚度的意义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 外侧壁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武英楷 王瑞强 +2 位作者 宁尚攀 杨如杰 朱新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050-2054,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采用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内...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采用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内固定失败将其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单项因素比较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索内固定失败的因素。[结果]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16个月。随访过程中,共12例发生内固定失败,占10.91%;其余98例均获得成功,占比89.09%。按是否发生内固定失败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损伤侧别、TA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失败组外侧壁不完整比率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对线差比率显著大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的内侧皮质阴性支撑比率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的螺钉位置差的比率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表明:外侧壁不完整(OR=14.424,P=0.007)、复位对线差(OR=6.578,P=0.033)、内侧皮质阴性支撑(OR=17.17,P=0.005)、螺旋刀片位置差(OR=8.403,P=0.038)是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侧壁不完整、复位对线差、内侧皮质阴性支撑、螺旋刀片位置差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玻璃酸钠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陈印忠 贾庆卫 +5 位作者 郭其勇 李明 李华德 武英楷 张朝强 刘洋 《社区医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63-64,共2页
目的探索玻璃酸钠在骨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理疗关节保护治疗及常规理疗关节保护联合玻璃酸钠治... 目的探索玻璃酸钠在骨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理疗关节保护治疗及常规理疗关节保护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不同治疗时间计量资料比较应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时间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5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周患者膝关节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04,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加上玻璃酸钠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术中超声辅助微创修复急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瑞强 武英楷 +3 位作者 苏长辉 韩锦学 贾庆卫 杨永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816-181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微创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2020年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66例(66足)。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6例采用超声辅助微创修复(微创组),30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常规组)。比较两组早期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微创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2020年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66例(66足)。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6例采用超声辅助微创修复(微创组),30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常规组)。比较两组早期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随访(12.34±3.45)个月,微创组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AOFAS、ARTS评分及踝关节主动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超声辅助微创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跟腱断裂 术中超声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