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诱变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正景 职钤华 +5 位作者 刘素娟 张昊 安冰洁 武静静 龙圆 李辰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1,共8页
化学诱变是农业上一种传统的育种技术,在植物抗逆育种方面受到育种家的青睐,用于改善植物的抗寒、抗旱、耐盐碱性等育种方面的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细胞或个体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以上两种技术的结合,可有效提高突变的频率,人... 化学诱变是农业上一种传统的育种技术,在植物抗逆育种方面受到育种家的青睐,用于改善植物的抗寒、抗旱、耐盐碱性等育种方面的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细胞或个体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以上两种技术的结合,可有效提高突变的频率,人为扩大植物遗传变异范围。近年来,化学诱变与生物技术结合在植物抗逆诱变育种方面展现出了积极的发展前景,对于植物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化学诱变的特点、常用化学诱变剂[主要是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的诱变机制、使用方法、诱变效果以及影响化学诱变的因素等,并介绍了化学诱变在植物抗逆育种领域中的新近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变 抗逆育种 甲基磺酸乙酯(EMS) 叠氮化钠(NaN3) 植物诱变育种
下载PDF
黄岛蓝莓优质栽培及物流运输方法
2
作者 武静静 《河北农机》 2023年第18期142-144,共3页
蓝莓作为原青岛市黄岛区和胶南市“现代农业三宝”之一,已成为胶南和黄岛区最靓丽的“城市名片”。黄岛蓝莓果实亮蓝色,果粉均匀,果形扁圆,果蒂痕小而干,果个大且含糖量高耐储运,色素含量高,干物质多,甜酸适口,有清爽宜人的香气,适宜鲜... 蓝莓作为原青岛市黄岛区和胶南市“现代农业三宝”之一,已成为胶南和黄岛区最靓丽的“城市名片”。黄岛蓝莓果实亮蓝色,果粉均匀,果形扁圆,果蒂痕小而干,果个大且含糖量高耐储运,色素含量高,干物质多,甜酸适口,有清爽宜人的香气,适宜鲜食。其果实蕴藏着大量花青素,具有延缓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视疲劳的特殊作用。由于黄岛蓝莓的味道好,又富含营养,因此市场前景广阔。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黄岛地区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选择合适的品种,精心管理栽培,生产出优质的黄岛蓝莓产品,并且选择适当的包装和冷链运输方式,确保黄岛蓝莓能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品质,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提高当地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岛蓝莓 优质栽培 物流运输
下载PDF
夏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武静静 刘军 +6 位作者 郑伟 潘艳艳 李莹 延娟 武剑华 曹雅明 郑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方法感染易感的DBA/2和抵抗的BALB/c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8d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 目的探讨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方法感染易感的DBA/2和抵抗的BALB/c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8d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种小鼠脾细胞悬液中髓样DCs和浆样DCs的数量以及表面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 DBA/2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呈现以髓样DCs和浆样DCs为主的增殖模式。2种小鼠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数量在感染后3~5d明显升高,并于感染后第8d达到最高水平,然而感染后第8d,BALB/c小鼠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明显低于DBA/2小鼠。结论感染早期,DBA/2和BALB/c小鼠在DCs亚群的增殖模式、成熟表型特征性分子的表达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氏疟原虫 树突状细胞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夏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特点
4
作者 武静静 刘军 +6 位作者 郑伟 潘艳艳 李莹 刘力源 姜懿凌 曹雅明 郑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chabaudi chabaudi AS,P.c.chabaudi AS)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c.chabaudi AS感染易感型DBA/2和抵抗型BALB/c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 目的探讨在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chabaudi chabaudi AS,P.c.chabaudi AS)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c.chabaudi AS感染易感型DBA/2和抵抗型BALB/c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5、8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IL-10和TGF-β1的水平。结果 DBA/2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在感染后3-8天明显升高,BALB/c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在感染后5-8d出现有意义的升高,但其水平均明显低于DBA/2小鼠;两种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与TGF-β1的分泌水平在感染后5-8d明显升高,但DBA/2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与TGF-β1的分泌水平明显低于BALB/c小鼠。结论 P.c.chabaudi AS感染早期,DBA/2和BALB/c小鼠在DCs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氏疟原虫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Th免疫应答
下载PDF
自然调节性T细胞对脑型疟疾易感鼠和抵抗鼠感染结局的影响
5
作者 武静静 刘军 +6 位作者 王涛 陈光 郑伟 由宇润 潘艳艳 曹雅明 刘英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s)在伯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的活化特点及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用伯氏疟原虫ANKA分别感染C57BL/6、BALB/c和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5、8d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 目的探讨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s)在伯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的活化特点及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用伯氏疟原虫ANKA分别感染C57BL/6、BALB/c和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5、8d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nTregs百分含量;ELISA和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10和NO水平。结果C57BL/6小鼠感染后8~11d死于脑疟,BALB/c和DBA/2小鼠感染后3~4w死于贫血和过度虫体血症。3种小鼠于感染后3d,nTregs百分数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于感染后8d,C57BL/6小鼠nTregs百分数下降最为显著并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整个感染过程中,C57BL/6小鼠的nTregs百分含量显著低于BALB/c和DBA/2小鼠。3种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NO和IL-10水平于感染后开始升高,感染后5d达到峰值,感染后8d与感染后5d相比,C57BL/6小鼠IFN-γ、NO水平轻微下降,IL-10水平显著下降;BALB/c和DBA/2小鼠IFN-γ、NO水平显著下降,IL-10水平轻微下降。并且C57BL/6小鼠IFN-γ、NO水平高于BALB/c和DBA/2小鼠,而IL-10水平低于BALB/c和DBA/2小鼠。3种小鼠感染后脾脏nTregs数量与IFN-γ和NO水平呈负相关,IL-10水平与感染率呈正相关。结论伯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nTregs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宿主感染结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ANKA 自然调节性T细胞 脑型疟疾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修饰前炎症应答对小鼠脑型疟疾发生的影响
6
作者 武静静 刘军 +4 位作者 王涛 刘力源 陈光 曹雅明 刘英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65-70,共6页
为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对伯氏疟原虫感染所致鼠脑型疟发生和感染结局的影响机制,用伯氏疟原虫ANKA株分别感染对照组和抗CD25单克隆抗体注射组C57BL/6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5、8天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 为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对伯氏疟原虫感染所致鼠脑型疟发生和感染结局的影响机制,用伯氏疟原虫ANKA株分别感染对照组和抗CD25单克隆抗体注射组C57BL/6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5、8天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Tregs百分含量;ELISA和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10和NO水平。结果表明大多数C57BL/6鼠于感染后8—11天死于脑疟,抗CD25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小鼠感染后3~4周死于贫血和过度原虫血症。对照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NO、IL—10水平于感染后开始升高,感染后5天达到峰值,感染后8天与感染后5天相比,IFN-γ、NO轻微下降,IL-10显著下降。感染后3、5天,实验组IFN-γ、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后8天,实验组和对照组IFN-γ、NO、IL-10水平得到逆转。这表明Tregs通过修饰前炎症应答影响伯氏疟原虫感染鼠脑型疟发生和感染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ANKA 脑型疟疾 调节性T细胞 前炎症应答
下载PDF
家校协同教育实效性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武静静 《科技信息》 2010年第29期142-142,共1页
家校协同教育与以往的家校合作相比,更加强调家长作为一个教育力量参与教育的全过程。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家校协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家校协同教育实效性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协同教育 策略 整体优化
下载PDF
浅谈教育惩戒 被引量:1
8
作者 武静静 《科技信息》 2010年第07X期245-246,共2页
本文依据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等理论依据,从大量相关研究入手,通过开展调查和访谈,对教育惩戒现状进行归因分析,结合教育惩戒的运用原则,探讨矫正不良惩戒行为的策略以及在新教育背景下科学的惩戒教育手段。
关键词 教育惩戒 淡化 科学的教育手段
下载PDF
口服地芬尼多中毒致死1例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涛 官大威 +2 位作者 张国华 朱宝利 武静静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46-147,共2页
1.1简要案情 某女,23岁,某年7月14日6:00许被发现躺在床上,伴呕吐、抽搐症状,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现场发现床上有呕吐物,床头柜上有雪碧和冰红茶饮料残液,并有一份死者签名的遗书。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中毒 地芬尼多
下载PDF
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涛 官大威 +7 位作者 赵锐 李如波 张国华 武静静 范琰琰 赵振宾 刘伟伟 于天水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1-202,217,共3页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盐酸氨溴索 过敏性休克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伟 刘军 +3 位作者 冯辉 韩路 武静静 曹雅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C)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y17XL感染BALB/c和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 目的探讨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C)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y17XL感染BALB/c和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IL-10和TGF-β1的水平。结果DBA/2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在感染后3~5d明显升高,与感染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ALB/c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始终未见明显升高;两种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在感染后3~5d均明显升高,但BALB/c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DBA/2小鼠。结论P.y17XL感染早期,BALB/c和DBA/2小鼠在DCs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Th1细胞免疫应答
下载PDF
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M_3型乙酰胆碱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涛 官大威 +6 位作者 范琰琰 武静静 刘伟伟 赵振宾 于天水 马文翔 胡更奕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65-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M3受体的表达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段M3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皮肤组织的表皮、毛囊、皮脂腺、汗腺、皮肌层等均表达M...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M3受体的表达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段M3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皮肤组织的表皮、毛囊、皮脂腺、汗腺、皮肌层等均表达M3受体。伤后6~12h,损伤区M3受体阳性细胞以多形核粒细胞为主;1~3d,M3受体阳性细胞以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5~14d,M3受体阳性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阳性细胞率在伤后6~12h逐渐增高,12h达高峰,1~5d略有下降,但保持较高水平,7d阳性细胞率再次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M3受体阳性条带,其中12 h和7d为M3受体两个表达高峰。结论多形核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表达M3受体,提示其可能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M3受体表达的规律性变化可用于损伤时间的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皮肤 受体 胆碱能 损伤时间 小鼠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伟 刘军 +3 位作者 冯辉 韩路 武静静 曹雅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82-86,共5页
为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ü 17XL,P.y 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本试验利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天小鼠脾... 为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ü 17XL,P.y 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本试验利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天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种小鼠脾细胞悬液中髓样Dcs和浆样DCs的数量以及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BALB/c小鼠和DBA/2小鼠分别呈现以浆样DCs和髓样DCs为主的增殖模式;2种小鼠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的Dcs的数量均于感染后第3天开始明显升高,在第5天达到最高水平,但BALB/c小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BA/2小鼠;DBA/2小鼠表面表达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在感染后第3~5天呈逐渐增高趋势,其水平明显高于BALB/c小鼠。而BALB/c小鼠表面表达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仅在感染后第5天出现有意义的升高。结果显示,P.y 17XL感染早期,BALB/c和DBA/2小鼠在DCs亚群的增殖模式、成熟表型特征性分子的表达水平和时相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约氏疟原虫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妇产科感染问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改红 王璞 +2 位作者 朱艳红 武静静 周亚光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1期112-112,114,共2页
目的分析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探讨妇产科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回顾性分析800例患者术后感染的情况,产科248例,妇科552例,比较二者术后感染的差异。结果妇科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产科患者;术后产科感染以手术创口... 目的分析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探讨妇产科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回顾性分析800例患者术后感染的情况,产科248例,妇科552例,比较二者术后感染的差异。结果妇科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产科患者;术后产科感染以手术创口为主,妇科以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也上升。结论妇产科术后感染仍较严重,应加强临床护理,减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产科 感染 护理
下载PDF
妇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改红 白雪梅 +2 位作者 武静静 朱艳红 周亚光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130-130,134,共2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产生的主要特点,及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1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00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600例,对照组300例。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处... 目的探讨与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产生的主要特点,及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1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00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600例,对照组300例。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哌替啶肌肉注射及安慰镇痛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0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治疗效果,需强化手术过程中的对症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硬膜外自控镇痛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抑制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早期Th1应答的建立
16
作者 王大南 郑伟 +5 位作者 陈光 刘军 武静静 冯辉 钟珊珊 曹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参与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调控Th1型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对照组和anti-CD25 mAb注射组BALB/c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后第0、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树突状细胞(D...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参与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调控Th1型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对照组和anti-CD25 mAb注射组BALB/c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后第0、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树突状细胞(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DCs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两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NO水平在感染后第3~5d均明显升高,但对照组小鼠IFN-γ和NO水平明显低于anti-CD25 mAb注射组小鼠。anti-CD25 mAb注射组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于感染后第3d达峰值,并于感染后第5d仍维持较高水平。相比,对照组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仅于感染后第3d出现有意义的升高。结论Tregs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早期可能通过抑制DCs分泌细胞因子IL-12来抑制Th1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调节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 TH1应答
下载PDF
小脑髓母细胞瘤猝死1例
17
作者 王涛 官大威 +2 位作者 李如波 朱宝利 武静静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05-306,共2页
1案例 1.1案情 某女婴,11个月,某日凌晨2:00许喂其母乳,随后6h内呕吐3次。10:00许,家人将女婴送医院就诊。入院后诊断为急性胃炎,12:00给予5%葡萄糖100 mL+0.9%氯化钠30 mL+10%氯化钾2 mL+辅酶A100 U+ATP 20 mg+水溶性维生素1... 1案例 1.1案情 某女婴,11个月,某日凌晨2:00许喂其母乳,随后6h内呕吐3次。10:00许,家人将女婴送医院就诊。入院后诊断为急性胃炎,12:00给予5%葡萄糖100 mL+0.9%氯化钠30 mL+10%氯化钾2 mL+辅酶A100 U+ATP 20 mg+水溶性维生素10 mL静脉滴注,约2h滴注结束。14:50开始静脉滴注5%葡萄糖180mL+0.9%氯化钠70mL+10%氯化钾3mL+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50mg。15:00许,女婴面色发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婴儿猝死 髓母细胞瘤
下载PDF
炎琥宁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媛 胡燕 +5 位作者 孙晓英 姚玲 徐庆辉 武静静 司鹏 柯仲成 《特产研究》 2023年第3期150-156,共7页
炎琥宁系穿心莲的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和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生物活性,是儿科常用药物之一,但受到剂型因素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通过查阅... 炎琥宁系穿心莲的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和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生物活性,是儿科常用药物之一,但受到剂型因素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综述了近年来炎琥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制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炎琥宁的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旨在为炎琥宁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琥宁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制剂设计
下载PDF
自然受孕、试管婴儿及促排卵受孕双胎妊娠临床结局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武静静 张月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母婴临床结局。方法收集2012-12~2018-06在我院门诊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周≥28周的双胎妊娠孕妇352例,其中自然妊娠组101例,促排卵组169例,试管婴儿组82例,对孕产妇一般资料、围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等... 目的分析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母婴临床结局。方法收集2012-12~2018-06在我院门诊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周≥28周的双胎妊娠孕妇352例,其中自然妊娠组101例,促排卵组169例,试管婴儿组82例,对孕产妇一般资料、围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试管婴儿组、促排卵组和自然妊娠组孕妇平均年龄依次为(30. 4±5. 5)岁、(28. 2±4. 7)岁、(27. 3±4. 4)岁;剖宫产率依次为79. 3%,69. 2%,79.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50. 0%,32. 5%,31. 7%;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依次为36. 6%,27. 2%,17. 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率依次为19. 5%,3. 0%,5. 9%。上述各指标试管婴儿组高于另外两组(P <0. 05)。试管婴儿组、促排卵组和自然妊娠组平均分娩孕周依次为(35. 4±2. 4)周、(35. 9±2. 3)周、(36. 2±2. 3)周,试管婴儿组明显小于其余两组(P <0. 05)。试管婴儿组、促排卵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大于自然妊娠组(29. 3%,26. 0%vs 14. 9%)。胎盘早剥、瘢痕子宫、孕次、产次、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贫血、产后出血、心律失常等发生率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三组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差异。结论辅助生殖技术不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但试管婴儿组双胎孕妇平均年龄大,部分产科并发症发生率高,更加需要孕期保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管婴儿 促排卵 自然妊娠 双胎妊娠
下载PDF
miR-21在幽门螺杆菌诱导的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文婧 刘静 +1 位作者 武静静 米思蓉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10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探讨miR-21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诱导的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与120例胃溃疡患者(胃溃疡组),取2组患者的全血样本,采用qRT-PCR检测miR-21表达水平,调查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随访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miR-21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诱导的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与120例胃溃疡患者(胃溃疡组),取2组患者的全血样本,采用qRT-PCR检测miR-21表达水平,调查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随访患者的预后。结果胃癌组的miR-21相对表达水平与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溃疡组(P<0.05)。在120例胃癌患者中,不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浸润深度患者的miR-21表达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随访至今,平均随访时间为(15.22±2.48)月,死亡12例,死亡率为10.0%;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iR-21表达阳性率、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浸润深度都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21在Hp诱导的胃癌患者全血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与胃癌的临床特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