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半干旱区柴胡低耗高效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武鹏慧 王玉庆 +2 位作者 秦雪梅 石凯 马宏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220-225,共6页
为黄土半干旱区寻找柴胡栽培高效低耗施肥方案,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氮、磷、钾3种肥料与柴胡根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对于柴胡根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磷肥>钾肥>氮肥,其中在试验施肥... 为黄土半干旱区寻找柴胡栽培高效低耗施肥方案,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氮、磷、钾3种肥料与柴胡根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对于柴胡根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磷肥>钾肥>氮肥,其中在试验施肥范围内氮肥和磷肥存在最佳施肥量,而钾肥未达到最佳施肥量。磷肥和钾肥间存在互作效应,高产出现在高磷高钾情况下,最大产量可达700kg/hm2。寻优结果表明,柴胡经济产量在600kg/hm2以上,纯收入在22500元/hm2元以上,95%的置信区间下,优化施肥量为:尿素,150.90~209.14kg/hm2;过磷酸钙,753.38~933.05kg/hm2;硫酸钾,190.96~255.62kg/hm2。氮磷钾施肥量与柴胡产量有紧密的联系;在黄土高原区,需施高钾已达到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产量 根冠比 效应函数 优化施肥组合
下载PDF
晋南两熟半干旱区“粮药”(半夏)农田生态抗旱耕作模式效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庆 马宏飞 +2 位作者 石凯 武鹏慧 段永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43-1246,共4页
采用大田试验,设计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在春季起身后套作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小麦/半夏)、冬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收获后复播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油菜-半夏)和春玉米(Zea mays... 采用大田试验,设计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在春季起身后套作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小麦/半夏)、冬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收获后复播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油菜-半夏)和春玉米(Zea mays L.)与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间作(玉米+半夏)3种耕作模式,探讨晋南两熟半干旱区适宜半夏的"粮药"耕作模式。结果表明:与油菜-半夏、玉米+半夏耕作模式相比,小麦/半夏耕作模式经济产量最高,生态效益最好;不同半夏品种中,西河半夏(原产地温度相对最低)产量最高,新绛半夏(原产地温度相对较高)产量最低。表明半夏适宜于从低温地区引种到高温地区栽培,可提高产量。与商洛半夏和新绛半夏相比,西河半夏分别增产19.1%和41.9%;小麦/半夏耕作模式为最佳"粮药"耕作模式,其半夏产量与油菜-半夏和玉米+半夏耕作模式相比,分别增产53.4%和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油菜 玉米 半夏 种植模式
下载PDF
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武鹏慧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4年第9期39-41,共3页
一、选地与整地1.整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阳光充足、无树阴遮光,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宜。地块选定后,待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25~30 cm,结合耙耱等表土土壤作业措施,尤其是旱地更应注意蓄... 一、选地与整地1.整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阳光充足、无树阴遮光,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宜。地块选定后,待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25~30 cm,结合耙耱等表土土壤作业措施,尤其是旱地更应注意蓄水保墒。2.施肥在整地的同时,结合施人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1hm2施3万kg以上农家肥,和过磷酸钙750 kg。在缺钾的地块,还应增施硫酸钾20k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黄芩 土壤疏松 农家肥料 地下水位 土层深厚 作物收获 蓄水保墒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Ⅷ磷酸三丁酯残留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红琴 武鹏慧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0年第10期79-79,85,共2页
建立人凝血因子Ⅷ磷酸三丁酯残留量测定的一种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酸改性聚乙二醇毛细管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人凝血因子Ⅷ磷酸三丁酯含量。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磷酸三丁酯残留量在2~16μg/L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实验中连续进... 建立人凝血因子Ⅷ磷酸三丁酯残留量测定的一种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酸改性聚乙二醇毛细管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人凝血因子Ⅷ磷酸三丁酯含量。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磷酸三丁酯残留量在2~16μg/L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实验中连续进样5次,磷酸三丁酯与磷酸三丙酯比值RSD值为0.11%;重复性实验中磷酸三丁酯残留量RSD值为9.6%;平均回收率91%,RSD值为5.1%;结论:此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用于人凝血因子Ⅷ磷酸三丁酯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Ⅷ 磷酸三丁酯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