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网箱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段亚飞 黄忠 +2 位作者 林黑着 董宏标 张家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100,共8页
对深水网箱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网箱养殖对虾肌肉粗蛋白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而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 对深水网箱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网箱养殖对虾肌肉粗蛋白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而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2)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见氨基酸,网箱养殖对虾肌肉氨基酸总量(TAA)、天门冬氨酸(Asp)、异亮氨酸(Ile)、精氨酸(Arg)和脯氨酸(Pro)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而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鲜味氨基酸(DAA)和虾味氨基酸(PFAA)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3)肌肉中检测到30种常见脂肪酸,两者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以网箱养殖对虾较高;两者的棕榈酸(C16∶0)质量分数最高,且网箱养殖对虾EPA+DHA质量分数是池塘养殖的1.90倍。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对虾营养成分要优于池塘养殖,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深水网箱 池塘养殖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段亚飞 张家松 +2 位作者 董宏标 王芸 张真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57-1564,共8页
为了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对斑节对虾注射生理盐水和副溶血弧菌,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肝胰腺和鳃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 为了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对斑节对虾注射生理盐水和副溶血弧菌,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肝胰腺和鳃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副溶血弧菌后,肝胰腺和鳃中T-AOC活性分别于12和6 h达到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降低;肝胰腺中ACP活性于3 h显著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并于24 h达到最小值(P<0.05),而鳃中ACP活性于12 h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并于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和鳃中ALP活性整体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未出现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现象;肝胰腺和鳃中LSZ活性均于3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恢复至初始水平。研究表明,副溶血弧菌感染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有显著影响,对其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副溶血弧菌 总抗氧化能力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溶菌酶
下载PDF
干露胁迫对日本囊对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段亚飞 董宏标 +3 位作者 王芸 张真真 李卓佳 张家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2-108,共7页
研究了干露胁迫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个实验组的对虾均于干露胁迫5 h后出现大量死亡,而低温湿润组对虾成活率高于其他实验组;随干露胁迫时间的增加,4个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 研究了干露胁迫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个实验组的对虾均于干露胁迫5 h后出现大量死亡,而低温湿润组对虾成活率高于其他实验组;随干露胁迫时间的增加,4个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低温干燥(DG)和常温湿润(CS)组GPx活性在胁迫早期有显著降低现象(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干露胁迫显著诱导日本囊对虾氧化应激反应,GPx、CAT、SOD和MDA可作为其应答干露胁迫反应的监测指标。适量的低温湿润条件可提高对虾干法运输的成活率,该条件下体质量约10 g的日本囊对虾在干露胁迫10 h内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干露 抗氧化酶 成活
下载PDF
脊尾白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段亚飞 刘萍 +3 位作者 李吉涛 李健 高保全 陈萍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6,共8页
根据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获得的EST序列,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EcCatL基因。该序列全长1136bp,包括5'非编码区24bp,开放阅读框960bp和3'... 根据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获得的EST序列,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EcCatL基因。该序列全长1136bp,包括5'非编码区24bp,开放阅读框960bp和3'非编码区152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19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为35.30×103,理论等电点为5.27。同源性分析表明,脊尾白虾组织蛋白酶LEcCatL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甲壳动物高度保守,与变色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varians)及北极甜虾(Pandalus borealis)CatL的同源性分别为92%和7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EcCatL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变色小长臂虾的CatL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EcCatL基因在血细胞、鳃、肝胰腺、肌肉、卵巢、肠、胃及眼柄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及WSSV后6h和12h,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EcCatL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极显著增加(P<0.01),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表明EcCatL基因在脊尾白虾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组织蛋白酶L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鳗弧菌感染对斑节对虾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段亚飞 董宏标 +3 位作者 王芸 刘青松 李华 张家松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4-50,共7页
为了研究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分别对斑节对虾注射生理盐水和鳗弧菌,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肝胰腺和鳃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溶菌酶(LSZ)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以及一氧化... 为了研究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分别对斑节对虾注射生理盐水和鳗弧菌,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肝胰腺和鳃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溶菌酶(LSZ)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鳗弧菌后,肝胰腺和鳃中T-AOC活性分别于6和12 h达到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降低;肝胰腺和鳃中LSZ活性分别于6和12 h升高至最大值,随后均于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和鳃中NO含量分别于6和3 h达到最大值,随后肝胰腺中NO含量于24 h降低至最小值,而鳃中NO含量于6和24 h虽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胰腺中i NOS对感染反应较为敏感,活性于3 h达到最大值,而鳃中i NOS活性于6 h开始显著上升,并于12 h达到最大值(P<0.05)。研究表明,长时间的鳗弧菌感染对斑节对虾免疫相关指标有显著影响;T-AOC、LSZ、NO和i NOS对鳗弧菌感染均反应敏感,可以作为弧菌病诱发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鳗弧菌 总抗氧化能力 溶菌酶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干露胁迫对日本囊对虾呼吸代谢酶活性和RNA/DNA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段亚飞 董宏标 +2 位作者 王芸 李卓佳 张家松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50,共9页
研究了干露胁迫0.5、1、3 h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肝胰腺呼吸代谢酶活性和肌肉RNA/DNA比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露胁迫0.5 h和1 h对肝胰腺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延胡索酸还原酶(FRD)和... 研究了干露胁迫0.5、1、3 h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肝胰腺呼吸代谢酶活性和肌肉RNA/DNA比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露胁迫0.5 h和1 h对肝胰腺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延胡索酸还原酶(FR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影响;干露胁迫3 h,CCO和SDH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FRD和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入水恢复24 h,3个试验组CCO、SDH和FRD活性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干露胁迫3 h试验组LDH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露胁迫0.5 h对肌肉RNA/DNA比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干露胁迫1 h和3 h RNA/DNA比值显著降低(P<0.05),入水24 h时均可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干露胁迫对日本囊对虾呼吸代谢酶和RNA/DNA比值有显著影响,会降低其生理代谢能力,但机体在胁迫3 h内具有自我恢复能力;CCO、SDH、FRD和LDH可以作为其应答干露胁迫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干露胁迫 入水恢复 呼吸代谢酶 RNA/DNA比值
下载PDF
鳗弧菌感染对脊尾白虾鳃组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段亚飞 梁俊平 +4 位作者 李吉涛 王芸 张喆 李健 刘萍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67-672,共6页
为研究鳗弧菌感染对脊尾白虾鳃组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分别对脊尾白虾注射生理盐水和鳗弧菌,注射后分别于0、3、6、12、24、48、72h测定了鳃中总抗氧化能力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还原酶、谷... 为研究鳗弧菌感染对脊尾白虾鳃组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分别对脊尾白虾注射生理盐水和鳗弧菌,注射后分别于0、3、6、12、24、48、72h测定了鳃中总抗氧化能力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还原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鳗弧菌后,鳃中总抗氧化能力活性于6h达到最大值,48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量于12h达到最大值(P〈0.05),48h逐渐降低至对照组水平;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初期无显著变化,12h开始显著上升,并于24h达到最大值(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表达变化基本一致,均于3h显著上升至最大值(P〈0.05),6~72h始终保持较低水平;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量从3h开始上升,并于6h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鳗弧菌感染对脊尾白虾鳃组织抗氧化酶系统影响显著,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本研究所用免疫指标均可作为弧菌病诱发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鳗弧菌 抗氧化酶 酶活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致病性粪肠球菌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段亚飞 李健 +2 位作者 李吉涛 张喆 刘萍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5,共8页
为了研究致病性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对健康脊尾白虾注射生理盐水和粪肠球菌,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血细胞和肝胰腺中酚氧化酶原(proPO)、C型凝集素(CTL)、超氧... 为了研究致病性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对健康脊尾白虾注射生理盐水和粪肠球菌,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血细胞和肝胰腺中酚氧化酶原(proPO)、C型凝集素(CT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蛋白酶D(Cat D)和组织蛋白酶L(Cat 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粪肠球菌后,血细胞和肝胰腺中pro PO基因表达量均于6 h达到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降低至对照组水平;血细胞和肝胰腺中CTL基因表达量分别于12 h和6 h上升至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血细胞中CTL基因表达量于72 h虽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细胞和肝胰腺中SOD基因表达量分别于6 h和3 h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并于72 h达到正常水平;血细胞和肝胰腺中Cat D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然后显著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血细胞和肝胰腺中Cat L基因表达量分别于6 h和3 h显著降低,随后逐渐升高至最大值,并于72 h达到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长时间的粪肠球菌感染对脊尾白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显著,本研究所用免疫相关基因均可作为粪肠球菌感染疾病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粪肠球菌 酚氧化酶原 C型凝集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组织蛋白酶
下载PDF
脊尾白虾抗细胞凋亡因子DAD1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段亚飞 刘萍 +3 位作者 李吉涛 李健 高保全 陈萍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2,共9页
取健康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成体,体长(5.81±0.32)cm,体质量(1.18±0.35)g。根据本实验室已构建的脊尾白虾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进行EST测序分析,获得脊尾白虾抗细胞凋亡因子DADl基因的cDNA全长并命名... 取健康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成体,体长(5.81±0.32)cm,体质量(1.18±0.35)g。根据本实验室已构建的脊尾白虾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进行EST测序分析,获得脊尾白虾抗细胞凋亡因子DADl基因的cDNA全长并命名为EcDADl基因。该序列全长645bp,包括5非编码区184bp,开放阅读框345bp和3非编码区116bp,共编码11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2.85kD,理论等电点为8.75。同源性分析表明,脊尾白虾抗细胞凋亡因子EcDAD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DAD1有高度同源性,与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的相似性最高,为92%;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的相似性为73%~8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脊尾白虾EcDAD1与斑节对虾的DAD1紧密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EcDAD1基因在脊尾白虾血细胞、鳃、肝胰腺、肌肉、卵巢、肠、胃和眼柄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和WSSV后6h和12h,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EcDAD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且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显著,表明EcDAD1基因可能在脊尾白虾抵抗病原体入侵机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抗细胞凋亡因子(DAD1)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蛋白酶D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亚飞 刘萍 +5 位作者 李吉涛 李健 陈萍 高保全 徐文斐 王有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9-605,共7页
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总长为1853bp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蛋白酶D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120bp和572bp,开放阅读框为1161bp,推测编码38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2.36kDa,理论等电点为7.54,命名... 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总长为1853bp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蛋白酶D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120bp和572bp,开放阅读框为1161bp,推测编码38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2.36kDa,理论等电点为7.54,命名为EcCatD基因。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EcCatD基因与斑节对虾、美洲螯龙虾的相似性分别为86%和80%,与斑节对虾和美洲螯龙虾紧密聚为一支。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EcCatD基因在血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肝胰腺。该基因在鳗弧菌和WSSV感染后的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并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结果表明EcCatD基因在脊尾白虾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组织蛋白酶D 基因克隆 表达
下载PDF
脊尾白虾血细胞ESTs的生物信息学与微卫星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亚飞 张喆 +2 位作者 李吉涛 李健 刘萍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2-567,共6页
对前期测序得到的脊尾白虾血细胞2853条EST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微卫星序列特征分析。EST序列拼接得到1053条Unigenes,包括329条Contigs和724条Singlets。BLAST分析表明,593(56.3%)条Uingenes与数据库中已知基因具有相似性。KEGG代谢... 对前期测序得到的脊尾白虾血细胞2853条EST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微卫星序列特征分析。EST序列拼接得到1053条Unigenes,包括329条Contigs和724条Singlets。BLAST分析表明,593(56.3%)条Uingenes与数据库中已知基因具有相似性。KEGG代谢途径分析表明,181条Unigenes映射到120条代谢途径。通过EST-SSR分析,共得到416条微卫星序列,检出率为14.58%。其中,两碱基重复序列374条,占89.90%,AG重复类型最多;三碱基35条,占8.41%,AAT重复类型最多;四碱基7条,占1.68%,AAGT重复类型最多。本研究可为脊尾白虾功能基因资源挖掘及分子标记筛选提供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血细胞 EST 生物信息学 微卫星
下载PDF
脊尾白虾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亚飞 刘萍 +2 位作者 李吉涛 李健 陈萍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9,共7页
采用SMART技术(Switching Mechanism At5’endofRNATranscript)构建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1~细胞全长cDNA文库。结果表明:cDNA初级文库滴度为2.8×106pfu/mL,重组率达99%以上,插入片段在400~2000bp;扩... 采用SMART技术(Switching Mechanism At5’endofRNATranscript)构建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1~细胞全长cDNA文库。结果表明:cDNA初级文库滴度为2.8×106pfu/mL,重组率达99%以上,插入片段在400~2000bp;扩增文库滴度为4.3×109pfu/mL。随机挑取100个单克隆进行测序,得到95条平均长度为493bp的高质量EST序列,序列拼接获得70条unigenes,包括11条contigs和59条singlets。Blast同源比对发现,其中20条unigenes与数据库中已知基因同源性较高,2条为未知基因,48条未知序列。通过同源性比较筛选出多个与生长、代谢、免疫等相关的功能基因,如肌钙蛋白I、烯醇酶、抗脂多糖因子、溶菌酶等基因。结果证实,所构建的脊尾白虾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质量较高,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脊尾白虾血细胞组织的功能基因表达信息。本研究旨在为脊尾白虾功能基因的发掘和分子标记的筛选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血细胞 CDNA文库 EST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响应实时气象条件变化的河渠水温快速计算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亚飞 赵懿珺 +1 位作者 纪平 陈小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预测河渠水温的动态变化,通过概化河渠水面热交换的动态过程,分项计算表面各热通量过程,提出了能响应气象条件实时变化的动态水温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关注动态气象过程及其造成的河渠水温变化,在计算中通过引入平衡迟滞... 为了快速准确地预测河渠水温的动态变化,通过概化河渠水面热交换的动态过程,分项计算表面各热通量过程,提出了能响应气象条件实时变化的动态水温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关注动态气象过程及其造成的河渠水温变化,在计算中通过引入平衡迟滞时间概念,考虑了断面平均水温对气象变化的响应迟滞。海南某电厂取水明渠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捕捉水温对气象条件的实时响应,可准确地模拟河渠沿程水温的动态过程;平衡迟滞时间的引入使模拟误差减小了39%,模型计算的河渠水温对风速、气温和云量更敏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本研究可为河流水温状况评估及明渠温变估算提供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水温 快速计算 实时气象条件 水面热交换 河渠
下载PDF
波浪对蘑菇头式取水口吸气漩涡流态影响的试验研究
14
作者 段亚飞 刘赞强 +1 位作者 张强 纪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滨海蘑菇头式取水口进口流态受波浪影响明显,但波浪作用下的取水口吸气漩涡规律尚缺乏系统研究,如何防止进水口前产生有害吸气漩涡是进水口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某滨海电厂取水口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波浪作用下的取水... 滨海蘑菇头式取水口进口流态受波浪影响明显,但波浪作用下的取水口吸气漩涡规律尚缺乏系统研究,如何防止进水口前产生有害吸气漩涡是进水口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某滨海电厂取水口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波浪作用下的取水蘑菇头进水流态和吸气漩涡特征,分析了波浪影响下取水口防进气所需的最小淹没深度。试验结果表明,波浪会抑制取水口周缘形成稳定的吸气漩涡。取水蘑菇头在淹没深度不足时会随着波浪周期产生间歇式吸气,但进气量要比持续波谷水位时小。在预防有害吸气漩涡方面,波浪的存在可降低临界淹没深度值,设计实践中可对淹没深度规范公式(Gordon公式)加以修正使用,而修正系数的取值应根据波浪要素和取水口结构形式确定。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口 表面吸气漩涡 波浪 淹没深度 蘑菇头式取水口
下载PDF
近岸水母聚集的水动力机制最新研究进展
15
作者 段亚飞 韩瑞 +1 位作者 刘昭伟 赵懿珺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61-167,共7页
水母近岸聚集直接威胁滨海核电取水安全,并给沿岸旅游业、渔业和近海生态环境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开展水母运移研究对海岸防灾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水母的运移分布主要由环境流驱动和其游泳行为主导。综述了国内外水母研究的最新进展... 水母近岸聚集直接威胁滨海核电取水安全,并给沿岸旅游业、渔业和近海生态环境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开展水母运移研究对海岸防灾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水母的运移分布主要由环境流驱动和其游泳行为主导。综述了国内外水母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近岸水母聚集与动力环境的相关性、流体中水母个体的受力运动分析、动力环境中的水母生态行为和水母运移的数学模型研究。未来水母研究应致力于阐明水母近岸聚集的动力环境(波流、海风);揭示流动环境中水母被动输移力学机制;明晰水母在不同动力环境下的游泳行为;建立耦合动力输移和生物生态行为的水母运移精细化模型,为水母聚集致灾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暴发性海生物入侵风险评估和近岸防灾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聚集 运移 趋流行为 水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牡丹江中游底栖动物分布及其与栖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皓冉 陈永灿 +2 位作者 刘昭伟 朱德军 段亚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7-1204,共8页
2013年秋季对牡丹江中游的3条河流(牡丹江、蛤蟆河、卧龙溪)150km河段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样,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8种,隶属于3门5纲11目16科,其中昆虫纲(Insecta)、腹足纲(Gastropoda)和寡毛纲(Oligochaeta)物种居多.通过典范对应... 2013年秋季对牡丹江中游的3条河流(牡丹江、蛤蟆河、卧龙溪)150km河段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野外采样,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8种,隶属于3门5纲11目16科,其中昆虫纲(Insecta)、腹足纲(Gastropoda)和寡毛纲(Oligochaeta)物种居多.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主要的栖息地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等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评价河流等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流速、溶解氧、底质中的砾石含量是牡丹江中游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栖息地环境因子,河流等级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牡丹江干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高于支流,平均生物密度低于支流,且河流间等级差距越大,差异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江 大型底栖动物 典范对应分析 栖息地环境因子 河流等级
下载PDF
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亮亮 董宏标 +6 位作者 李卓佳 徐武杰 张家松 段亚飞 文国樑 陈健光 冯震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108,共6页
对虾海水养殖业是中国乃至世界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对虾海水养殖业在未来数年中仍将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1]。随着人们对对虾产品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对虾生产国以及出... 对虾海水养殖业是中国乃至世界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对虾海水养殖业在未来数年中仍将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1]。随着人们对对虾产品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对虾生产国以及出口国,对虾海水养殖规模在近年来也稳步扩大,这就使得对虾海水养殖与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对虾白斑病开始,多种病原和病因引起的虾病一直困扰着广大水产从业者,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对虾海水养殖技术已迫在眉睫。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转换思路,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从养殖池塘的整个生物链入手,研究菌、藻及水环境之间关系,采用生物调控方式,使水质调控与生态平衡二者有机统一,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降低水产药物,尤其是抗生素药物的滥用,增强了水产品的食品安全性[2-3]。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的一种新型原位水质调控技术-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 BFT),浅析了生物絮团形成条件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技术 对虾养殖 生物链 絮团 世界粮农组织 海水养殖业 水质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业
下载PDF
植物乳酸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郑晓婷 段亚飞 +3 位作者 董宏标 杨铿 杨莺莺 张家松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将体质量(8.10±0.13)g的凡纳滨对虾放养在室内500L玻璃纤维水桶中,以不同剂量(0、0.5%、1.0%和2.0%)的植物乳酸杆菌菌液(密度109 cfu/mL)拌料投喂,观察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消化酶活性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投喂15d后,0.5%... 将体质量(8.10±0.13)g的凡纳滨对虾放养在室内500L玻璃纤维水桶中,以不同剂量(0、0.5%、1.0%和2.0%)的植物乳酸杆菌菌液(密度109 cfu/mL)拌料投喂,观察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消化酶活性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投喂15d后,0.5%和1%菌液组对虾的平均体质量、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0.5%菌液组对虾肝胰腺消化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对虾肠上皮细胞高度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表明,投喂0.5%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消化酶活性和肠上皮细胞高度,促进对虾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酸杆菌 凡纳滨对虾 生长 消化酶 肠道组织
下载PDF
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9
作者 张家松 段亚飞 +2 位作者 张真真 董宏标 李卓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119,共6页
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在对虾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对虾营养代谢、能量平衡、免疫防御和胃肠道发育等生理过程紧密相关,是维持机体肠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综述了对虾肠道正常菌群的营养、消化、免疫和屏障等生理功能,分析... 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在对虾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对虾营养代谢、能量平衡、免疫防御和胃肠道发育等生理过程紧密相关,是维持机体肠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综述了对虾肠道正常菌群的营养、消化、免疫和屏障等生理功能,分析了对虾肠道菌群结构与组成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对虾肠道菌群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展望了对虾肠道菌群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肠道微生物 菌群
下载PDF
5-氟尿嘧啶防治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郭明珂 张经歧 +6 位作者 田德虎 彭秀晴 吴军 王洲 郭庆元 段亚飞 王翠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42-846,共5页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损伤肌腱修复术后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Leghorn鸡,4月龄,体重1.5~1.7kg。随机分为A、B组(n=16)。将第、、趾趾深屈肌腱切断以6-0尼龙线作改良Kessler法腱内缝合,8-0...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损伤肌腱修复术后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Leghorn鸡,4月龄,体重1.5~1.7kg。随机分为A、B组(n=16)。将第、、趾趾深屈肌腱切断以6-0尼龙线作改良Kessler法腱内缝合,8-0缝线作肌腱周边单纯连续缝合,A组用25mg/ml5-FU浸泡的脑棉(大小为7mm×20mm×1mm)贴合于肌腱修复部位腱鞘4次,每次1min;B组为对照,局部用生理盐水,方法同A组。分别于术后3、6周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透射电镜检查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3、6周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见A组粘连明显减少,术后6周A组肌腱愈合优良率为71.4%,B组肌腱愈合优良率为42.8%,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6周肌腱滑动距离、康复顺应性A组分别为4.85±1.31mm、0.67±0.42mm与5.74±1.61mm、1.55±0.35mm,B组分别为2.99±0.51mm,0.24±0.14mm与3.65±0.54mm、1.22±0.16mm,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抗张力强度,A组20.28±4.92N,B组21.29±4.88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抗张力强度,A组47.12±6.76N,B组39.31±7.20N,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可有效地减少肌腱粘连,无明显抑制肌腱的内源性愈合机制,是一种防治肌腱粘连理想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损伤 屈肌腱 粘连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