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暖季小时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武斌 王研峰 +3 位作者 刘娜 段伯隆 郭润霞 王一丞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利用2013—2019年暖季(4—9月)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甘肃省强降水极值及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甘肃省小时强降水频次呈东高西低分布,在陇南地区东南部及陇东地区北部有2个高中心,达到29次。(2)小时强降水极值在陇中及其以南... 利用2013—2019年暖季(4—9月)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甘肃省强降水极值及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甘肃省小时强降水频次呈东高西低分布,在陇南地区东南部及陇东地区北部有2个高中心,达到29次。(2)小时强降水极值在陇中及其以南地区高,向西北递减,陇南地区降水极值最高,超过40 mm/h。(3)小时强降水频次主要出现在7—8月,同期的雨强也最大;小时强降水频次和小时雨强均在17—24时最强,峰值在21时。(4)不同区域的降水日内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河西地区小时降水频次的峰值出现在18时,陇中和陇南地区均出现在21时,陇东地区和甘南高原分别出现在22和19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季 小时降水 时空分布 甘肃省
下载PDF
基于LPSC算法的逐小时格点气温客观预报及检验评估
2
作者 刘娜 王勇 +3 位作者 段伯隆 王一丞 段海霞 王基鑫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8-939,共12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Land surface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LDAS)逐小时气温实况融合数据,检验评估了ECMWF、CMA-MESO-3km不同尺度模式对甘肃省逐小时气温的预报性能,并利用低... 基于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Land surface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LDAS)逐小时气温实况融合数据,检验评估了ECMWF、CMA-MESO-3km不同尺度模式对甘肃省逐小时气温的预报性能,并利用低频滑动平均订正算法(LPSC)对模式的系统性误差进行订正;同时对SCMOC和订正后两种模式的逐小时气温预报效果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表明:(1)ECMWF、CMA-MESO-3km模式对甘肃省逐小时气温的预报具有相对稳定的系统性误差,夜间预报准确率明显低于白天,主要表现为夜间预报显著偏高,白天为小的负偏差。(2)LPSC算法能够有效改善ECMWF和CMA-MESO-3km对甘肃省逐小时气温预报的系统性误差,订正效果显著。订正后ECMWF、CMA-MESO-3km的预报准确率分别较模式本身提高了20.24%、20.25%,平均误差减小至±0.3℃之内;空间分布亦表明,订正后全省平均误差均明显降低至±2℃之内。(3)同类产品对比检验表明:订正后ECMWF、CMA-MESO-3km两种逐小时气温预报产品的预报效果整体上均优于SCMOC,预报准确率分别较SCMOC高20.65%、13.55%,平均绝对误差在各个时次也明显低于SCMOC。技巧评分的空间分布表明,订正后ECMWF在全省大部分地方均为正技巧,其中酒泉南部山区可达80%以上;而订正后CMA-MESO-3km的预报效果各个季节分布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陇中和陇东南地区,冬春季以弱的正技巧为主,夏秋季基本为负技巧。另外,业务应用结果表明,对于转折性天气过程,使用该方法需要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小时格点气温预报 客观订正 检验评估 ECMWF CMA-MESO-3km SCMOC
下载PDF
我国北方一次典型强沙尘暴过程的延伸期数值预报能力分析
3
作者 李丹华 张强 +6 位作者 卢国阳 刘丽伟 任余龙 白冰 杨扬 段伯隆 黄鹏程 《干旱气象》 2023年第6期944-951,共8页
目前利用数值模式对延伸期以上时间尺度的沙尘天气进行客观定量预报还在尝试阶段,本文利用耦合了沙尘模块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dust对我国北方一次典型强沙尘暴过程进行延伸期数值预报能力分析,并与NCEP再分析资料等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目前利用数值模式对延伸期以上时间尺度的沙尘天气进行客观定量预报还在尝试阶段,本文利用耦合了沙尘模块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dust对我国北方一次典型强沙尘暴过程进行延伸期数值预报能力分析,并与NCEP再分析资料等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起沙量大值区主要位于新疆南部、蒙古国和内蒙西部;模式对10 m风速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模拟风速比再分析资料风速偏小;模式模拟的沙尘柱含量和总沉降量变化能够反映沙尘暴天气过程特征;模拟的整层沙尘混合比与城市污染指数有一定对应关系,说明模式对沙尘引起的污染天气具有一定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强沙尘暴 延伸期 数值预报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灾害性天气多尺度预测模型
4
作者 罗欢 段伯隆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3年第3期221-226,共6页
为提高传统数值模拟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一种新型灾害性天气多尺度预测模型。通过降尺度时空融合算法实现遥感数据融合,反演推算得到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作为天气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利用包含反向解搜索策略的萤火虫... 为提高传统数值模拟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一种新型灾害性天气多尺度预测模型。通过降尺度时空融合算法实现遥感数据融合,反演推算得到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作为天气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利用包含反向解搜索策略的萤火虫优化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参数寻优策略,应用机器学习的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包含多项式核函数的复杂多尺度预测模型,在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不断训练,最终得到灾害性天气预测结果。使用该模型对2015年6月23日00—24时成都市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的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的AUC(Area Under the Curve)值为0.88,且龙泉驿、新津和金堂站的预测正确率达90%。基于机器学习的灾害性天气多尺度预测模型可为灾害性天气预测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灾害性天气 预测模型 遥感数据 气溶胶光学厚度
下载PDF
一次甘肃天水强冰雹的雷达回波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研峰 黄武斌 +3 位作者 王聚杰 黄玉霞 段伯隆 杨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8-376,共9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雷达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18日下午天水一次强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结构演变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降雹对流单体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出明显的"V"型缺口,最大回波强度...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雷达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18日下午天水一次强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结构演变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降雹对流单体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出明显的"V"型缺口,最大回波强度出现在低层,为63 d Bz。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对流单体有界弱回波区和其上的回波悬垂,相应的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呈中低层径向风有明显的辐合特征,高层转为辐散,尤其风暴顶附近。(2)对流单体发生在对流层中层河套地区至甘肃河东东部低涡及其附近冷区和河西中部高压脊及其东北部冷池和低层甘肃与宁夏交界处冷性低涡分别为干冷空气入侵和暖湿气流辐合抬升提供有利条件的环境背景下;较高CAPE值和低CIN值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对流层中低层深厚的上升气流,中层下沉气流和0℃层以上强气流上升有利于对流单体水汽输送以及生成、发展和维持;距地高度2600~2900 m的0℃层为大冰雹落地提供了环境条件。(3)冰雹临近预警的雷达参数化指标为最大反射率因子达55 d Bz,VIL最大值和VIL密度分别达25 kg·m-2和2. 3 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雷达回波演变特征 VIL值 成因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客观预报方法在智能网格高低温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新伟 段伯隆 +4 位作者 黄武斌 段明铿 李蓉 狄潇泓 魏素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7-584,共8页
基于2017—2018年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甘肃实时城镇预报产品和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滑动训练、最优融合等技术,研发出甘肃省智能网格高低温客观订正产品。检验分析表明:城镇预报产品、滑动训练订正产品、... 基于2017—2018年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甘肃实时城镇预报产品和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滑动训练、最优融合等技术,研发出甘肃省智能网格高低温客观订正产品。检验分析表明:城镇预报产品、滑动训练订正产品、最优融合产品3种订正产品对CMA预报均有订正能力,3种客观订正产品的最高气温订正能力强于最低气温订正能力;滑动训练法与最优融合法产生的高低温订正产品,在系统误差明显地区(甘南、陇南等)的预报结果要好于模式客观预报,而高低温城镇预报产品在气温局地性强或者模式客观预报能力差的区域有优势;最优融合预报方法生成的高低温产品预报能力略高于滑动训练订正产品且与现有预报员制作城镇预报产品基本持平,初步具备了替代主观预报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格 小波分析 温度订正
下载PDF
我国西北暴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7
作者 黄玉霞 王宝鉴 +2 位作者 黄武斌 段伯隆 杨秀梅 《暴雨灾害》 2019年第5期515-525,共11页
西北地区地形地貌非常复杂,暴雨作用有利有弊,为了趋利避害,对近40 a西北暴雨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梳理,其内容包括暴雨的气候特征、大尺度环流形势与水汽输送、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及成因、地形及下垫面作用以及暴雨的预报方法等... 西北地区地形地貌非常复杂,暴雨作用有利有弊,为了趋利避害,对近40 a西北暴雨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梳理,其内容包括暴雨的气候特征、大尺度环流形势与水汽输送、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及成因、地形及下垫面作用以及暴雨的预报方法等,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西北暴雨研究、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和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指出围绕暴雨的监测预警与预报,需要关注基于强度的暴雨定义研究,短历时暴雨中尺度系统生消机理研究,高、中、低纬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及与暴雨有密切联系的低空急流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等。从气候和气候变化的角度,针对华西秋雨背景下长历时暴雨的发展演变、东亚夏季风对暴雨的影响、变暖背景下极端暴雨事件预测及其影响预估研究等也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暴雨 形成机理 中尺度系统 预报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3·15”北方强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段伯隆 刘新伟 +3 位作者 郭润霞 宋强 狄潇泓 段明铿 《干旱气象》 2021年第4期541-553,共1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4A卫星资料、植被覆盖资料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分析2021年3月14—18日席卷我国北方的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机制、传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及对应的北方大部植被...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4A卫星资料、植被覆盖资料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分析2021年3月14—18日席卷我国北方的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机制、传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及对应的北方大部植被覆盖度偏低,为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沙源条件。(2)此次沙尘天气是在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及其后部冷高压共同作用下发生的。(3)沙尘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地面冷锋后部的大风过境造成,集中发生在华北、东北等地;第二阶段受前期没有消散的高空沙尘南压扩散及沙尘回流造成,集中发生在西北地区。(4)对水平螺旋度、混合层高度以及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起沙条件不足,沙尘天气主要受上游沙尘输送影响。我国东部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南部区域起沙贡献;而西北地区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及其自身产生的沙尘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起沙条件 起沙机制 稳定度
下载PDF
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暖区降水和锋面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段伯隆 张文龙 +1 位作者 刘海文 王心月 《暴雨灾害》 2017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FY-2E红外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以及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暖区降水与锋面降水阶段进行了细致划分,并对其不同阶段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了比较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FY-2E红外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以及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暖区降水与锋面降水阶段进行了细致划分,并对其不同阶段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锋面相对于该过程总降水量中心的锋面移动情况作为降水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降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1日08—16时)主要为锋前暖区降水,降水中心位于河北省拒马河流域,北京西南部为次大值降水中心;第二阶段(21日16—20时)主要为锋面过境降水,降水中心位于北京西南部的房山区;第三阶段(21日20时—22日03时),北京西南部有显著锋后降水,降水中心与过境锋面相对应,位于北京东南部与河北交界处。该过程暴雨中心降水由暖区降水、锋面过境降水和锋后降水构成,其分别约占总降水量的40%、46%、14%。北京西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降水主要由锋面降水构成,暖区降水所占比例在15%以下。河北省拒马河流域洪涝灾害主要由暖区暴雨引起,北京西南部洪涝灾害既有暖区降水的作用,又有锋面过境降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暖区降水 锋面降水 锋后降水 锋面过境时间 北京
下载PDF
再分析资料和陆面数据同化资料土壤湿度产品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维成 徐丽丽 +3 位作者 朱姜韬 段伯隆 孙义 郑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629,共14页
土壤湿度是地球系统模拟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获得其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是研究陆-气相互作用的基础。再分析资料和陆面数据同化资料均可提供全球或区域高分辨率土壤湿度产品,但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利用土壤湿度观测数据,计算E... 土壤湿度是地球系统模拟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获得其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是研究陆-气相互作用的基础。再分析资料和陆面数据同化资料均可提供全球或区域高分辨率土壤湿度产品,但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利用土壤湿度观测数据,计算ERA5、ERA5-Land、NCEP-DOE R2、CRA40再分析资料和GLDAS-Noah、GLDAS-CLSM、CLDAS陆面数据同化资料土壤湿度产品与观测数据的中位数、模拟偏差、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并分季节和气候区讨论不同土壤湿度产品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整体来看,CRA40与观测值的相关性最好,ERA5和ERA5-Land分别对干中心、湿中心模拟效果更好,GLDAS-Noah对于较干土壤地区模拟略偏湿,CLDAS对较湿土壤地区模拟结果以系统性偏干为主,NCEP-DOE R2和GLDAS-CLSM模拟效果较差;ERA5、ERA5-Land、NCEP-DOE R2、GLDAS-Noah和CLDAS在所有季节均为模拟正偏差,春季模拟效果较好的是CRA40、ERA5-Land,夏季和秋季ERA5-Land、ERA5和CRA40与观测值相关性较好,不同产品模拟的冬季土壤湿度和观测值相关性是全年中最小的;不同土壤湿度产品在干旱区以模拟偏湿为主,GLDAS-Noah模拟效果最佳,但模拟土壤湿度峰值和谷值的出现时间较观测较早,GLDAS-Noah、CRA40、ERA5能较好模拟季风区干、湿土壤的持续时段和土壤湿度变化振幅,大部分产品能模拟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较干土壤和较湿土壤的出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再分析 陆面数据同化 中国北方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西北区智能网格气温客观预报方法的检验评估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新伟 刘娜 +2 位作者 段明铿 段伯隆 牟静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3-686,共14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China Mete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ECMWF)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和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及... 基于中国气象局(China Mete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ECMWF)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和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及滑动训练、最优融合等技术对模式误差序列进行时频处理,实现了对模式系统误差和局地误差的订正,发展了西北区智能网格气温客观预报方法(northwest intelligent grid temperature objective prediction method,NWTM)。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2018年3月—2019年1月西北区239个国家基本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NWTM对CMA和ECMWF两种模式产品的气温预报能力有显著的提升;随着预报时效增长,两种模式订正产品的误差增大。2)NWTM对ECMWF西北区最高气温的订正效果要明显优于CMA,但就最低气温而言,NWTM对CMA的订正效果更为显著。其中,就24 h最高气温而言,ECMWF在宁夏的订正效果最好,CMA在青海的订正效果最好;而对于24 h最低气温的预报,CMA在西北4省的订正效果相差不大,ECMWF在陕西的订正效果最好。3)空间误差检验表明:针对最高气温的预报,ECMWF订正产品的订正能力明显优于CMA,特别是在甘肃河西走廊和中东部、陕西北部和南部、宁夏中南部及青海大部。就最低气温的预报而言,ECMWF和CMA对甘肃河东和陕西南部的订正能力较好;ECMWF订正产品在宁夏中南部及青海南部的订正能力高于CMA,而CMA订正产品在陕西中部的订正能力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格 小波分析 气温预报
下载PDF
2014年成都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娟 刘志红 +1 位作者 段伯隆 黄观 《四川环境》 2016年第6期79-88,共10页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中国环境保护部中心数据库里的的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小时和日报数据及对应的地面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分析了2014年成都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气象因子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以良和轻微污染天气状况...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中国环境保护部中心数据库里的的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小时和日报数据及对应的地面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分析了2014年成都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气象因子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以良和轻微污染天气状况为主,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PM2.5;季节上表现为冬季大气污染最严重,夏季大气污染最轻;月变化特征表现为2014年1月份污染最严重。风速以及相对湿度对颗粒物浓度影响较大,呈明显的相关性。2014年1月14日~18日污染严重,对此进行个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AQI指数 PM2.5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西北区寒潮延伸期预报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晓军 韩林君 +3 位作者 张君霞 叶培龙 段伯隆 李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1-380,共10页
利用2000—2013年西北地区376个国家站逐日最低气温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基于西北区站点降温幅度和欧亚大陆500 hPa低频高度场,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西北区站点寒潮延伸期预测模型,分别以2017年1月的一个寒潮日和非寒潮日为例进... 利用2000—2013年西北地区376个国家站逐日最低气温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基于西北区站点降温幅度和欧亚大陆500 hPa低频高度场,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西北区站点寒潮延伸期预测模型,分别以2017年1月的一个寒潮日和非寒潮日为例进行预测试验,并对2014—2017年冬半年(共728 d)西北地区的寒潮进行回报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提前10~30 d较好预测寒潮日与非寒潮日,对寒潮日提前10~30 d预测的降温幅度≥8℃的站数平均为32.9个,命中率最高可达67%,而对非寒潮日提前10~30 d预测的降温幅度≥8℃的站数平均为2.7个。对2014—2017年冬半年西北地区延伸期寒潮日的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提前10~30 d预测的平均站点命中率为11.5%,空报率为70.3%。规定降温幅度≥8℃的站数超过15个时为一个寒潮日,则平均CS评分为0.1,预测的寒潮日与实际寒潮日对应最好。该模型可用于西北区地区延伸期寒潮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寒潮 延伸期预报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北京市“7·21”特大暴雨不同预报产品可预报性对比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强 孙鑫 +3 位作者 张文龙 黄武斌 段伯隆 刘林春 《内蒙古气象》 2020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ECMWF、NCEP全球预报产品和BJ-RUC区域预报产品,对比了不同模式对北京市"7·21"特大暴雨暖区降水、锋面降水的预报效果,同时利用WRF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同化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 利用ECMWF、NCEP全球预报产品和BJ-RUC区域预报产品,对比了不同模式对北京市"7·21"特大暴雨暖区降水、锋面降水的预报效果,同时利用WRF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同化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NCEP和ECMWF的全球集合预报产品都能预报出北京市"7·21"特大暴雨过程,但在暖区降水阶段和锋面降水阶段存在6 h左右的时间滞后,且降水量偏小;BJ-RUC区域模式预报出了整个强降水过程,且较好地预报了暖区降水,优于NCEP和ECMWF预报,但锋面降水较之实况锋面阶段降水偏南,预报的降水量小于实况。对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模拟,暖区降水和锋面降水的预报要优于业务预报,且暖区降水接近实况降水,但整个锋面降水过程存在3 h的时间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预报产品 暖区降水 锋面降水 可预报性
下载PDF
重庆夏季暴雨和非暴雨天气的西南低涡个例对比分析
15
作者 段伯隆 刘海文 +1 位作者 张文龙 王丹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04-312,共9页
针对带来重庆暴雨和未带来暴雨的的两类西南低涡,使用重庆34个常规地面站降水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开展个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能给重庆带来暴雨的西南低涡表现为一个深厚系统;500 h Pa重庆上空为一深槽,200 h P... 针对带来重庆暴雨和未带来暴雨的的两类西南低涡,使用重庆34个常规地面站降水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开展个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能给重庆带来暴雨的西南低涡表现为一个深厚系统;500 h Pa重庆上空为一深槽,200 h Pa上处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有明显的辐散,重庆南北两侧形成两个闭合的次级环流圈,非常有利上升运动维持;700 h Pa上来自河西走廊的偏西气流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在重庆上空形成一个暖舌,IPV分析发现到达重庆的冷空气较弱;四边水汽收支诊断表明,东、南以及西边界是水汽输入边界,只有北边界是水汽输出边界,使得重庆上空水汽出现盈余,利于暴雨发生。而不能给重庆带来暴雨的西南低涡表现为对流层中层的浅薄涡旋;500 h Pa重庆处于脊前西北气流控制下,200 h Pa无明显辐散,重庆上空表现为弱的下沉运动,两侧无明显的闭合次级环流圈;700 h Pa上形成一个气旋性环流,重庆上空很少有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IPV分析显示影响重庆的冷空气较强;四边水汽收支诊断表明,西边界和北边界是水汽输入边界,而南边界和东边界是水汽输出边界,使得重庆上空水汽表现为亏损,不满足暴雨发生的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动力学 西南低涡 重庆暴雨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区域自动站数据的兰州地区降水精细化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蓉 刘新伟 +4 位作者 魏栋 段海霞 段伯隆 李嘉睿 狄潇泓 《干旱气象》 2022年第1期55-61,共7页
基于2012—2019年兰州地区14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兰州地区近8 a降水精细化特征。结论如下:(1)2012—2019年,兰州地区年均降水量总体呈"北少南多、外多内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 基于2012—2019年兰州地区14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兰州地区近8 a降水精细化特征。结论如下:(1)2012—2019年,兰州地区年均降水量总体呈"北少南多、外多内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018年降水异常偏多46%,而2015、2017年降水异常偏少,尤其2015年偏少30%。(2)兰州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受环流形势影响,7—8月南部降水明显多于北部,其余月份南北降水差异不明显。(3)兰州地区降水量和降水范围分别表现为"朝少夕多"、"夜大日小"的日变化特征;受海拔高度影响,城区降水量总体比山区小,且因热岛效应,城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午后至傍晚前后,多为对流性降水,而山区降水日分布较为均匀,整体日波动较小。(4)安宁区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高,但短时强降水频发的站点出现在皋兰县六合站和永登县徐家磨村站,永登县是兰州地区短时强降水预报需重点关注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精细化特征 短时强降水 自动站 兰州市
下载PDF
影响重庆夏季暴雨的中尺度低涡的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鹏翔 刘海文 +1 位作者 段伯隆 朱玉祥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05-310,共6页
为揭示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低涡影响重庆夏季暴雨的可能原因,使用1979~2011年1°×1°的ECMWF再分析资料和重庆市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合成分析等方法,在对重庆低涡暴雨定义的基础上,从天气、气候学角度,对重庆低... 为揭示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低涡影响重庆夏季暴雨的可能原因,使用1979~2011年1°×1°的ECMWF再分析资料和重庆市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合成分析等方法,在对重庆低涡暴雨定义的基础上,从天气、气候学角度,对重庆低涡导致的重庆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余年来,重庆低涡导致的重庆暴雨共有26例,重庆低涡导致的暴雨降水量和暴雨次数在空间分布上并不相同,重庆低涡导致的暴雨降水量最大值主要位于重庆中南部,而重庆低涡暴雨次数最大值区域则主要位于重庆的西南。导致重庆夏季暴雨的重庆低涡在700 h Pa上空主要为一个闭合的低压,重庆暴雨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主要位于从重庆垫江到南川槽线的西北部;700 h Pa上重庆西部的θse的"槽"和"脊",使冷暖空气在重庆地区交汇,非常有利于重庆暴雨的发生。在对流层中层,和重庆低涡相对应的是一高空槽;重庆暴雨主要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右侧。重庆低涡垂直结构表明,其在对流层低层主要表现为气旋性辐合环流,在对流层中高层则为反气旋性辐散环流,这样的垂直空间配置,使重庆上空从对流层低层到对流层顶层附近,都为明显的上升运动;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来自孟加拉湾、南海以及重庆西北部的水汽,使得重庆西边界、北边界以及南边界呈现为水汽输入边界,水汽在重庆地区辐合盈余,导致重庆夏季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中尺度低涡 重庆 暴雨 高空急流
下载PDF
重庆夏季低涡无暴雨的气候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美洋 顾建峰 +2 位作者 刘海文 石鹏翔 段伯隆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413-418,共6页
为了研究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低涡未给重庆夏季带来暴雨的原因,使用1979~2011年1°×1°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重庆市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合成分析等方法,从天气、气候学角度,对重庆上空有低涡无暴雨日的天... 为了研究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低涡未给重庆夏季带来暴雨的原因,使用1979~2011年1°×1°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重庆市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合成分析等方法,从天气、气候学角度,对重庆上空有低涡无暴雨日的天气形势和大尺度降水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余年来,虽然54例低涡未给重庆带来暴雨,但是从气候上讲,大约有1/3的低涡能给重庆带来小于暴雨等级的降水;未给重庆带来暴雨的低涡主要由来自于新疆、过河西走廊及川北地区较干的西北气流和西风带过青藏高原较干的绕流、在重庆上空形成;该低涡在垂直结构上虽然也具有在对流层中低层为气旋性辐合,中高层为反气旋性辐散的特征,但是由于重庆大部分地区并不位于高空急流右侧的辐散区,使高空急流对低层大气的抽吸作用受到限制,加之在低涡日,来自孟加拉湾、南海的水汽主要在广西、湖南以及江西一带形成的水汽大值区,重庆远离该大值区,这些都使重庆难以发生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中尺度低涡 重庆 无暴雨 高空急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