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面喷施含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的肥效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卢云峰 许航 +5 位作者 段华泰 梅新兰 李荣 管晓进 张楠 沈其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3-909,共7页
研究叶面喷施含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在辣椒和白菜上的应用效果,以期开发出根际有益微生物新的应用模式和新的叶面肥产品。以辣椒和白菜为供试材料,设以下6个处理评估肥料效果:喷施清水处理(CK)、喷施与... 研究叶面喷施含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在辣椒和白菜上的应用效果,以期开发出根际有益微生物新的应用模式和新的叶面肥产品。以辣椒和白菜为供试材料,设以下6个处理评估肥料效果:喷施清水处理(CK)、喷施与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等养分的化肥处理(CF)、喷施含化肥+氨基酸+糖蜜的水溶肥处理(T1)、喷施含化肥+氨基酸+糖蜜+微量元素的水溶肥处理(T2)、喷施含化肥+氨基酸+糖蜜+SQR9的水溶肥处理(T3)和喷施含化肥+氨基酸+糖蜜+微量元素+SQR9的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处理(T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5个处理(CK、CF、T1、T2、T3)相比,T4处理在各项促生指标上虽未全部达到显著性差异,但其更能够促进辣椒和白菜的生长,提高其生物学性状。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上,新型含菌株SQR9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的喷施,增加了叶际芽孢杆菌的数量;与喷施清水对照(CK)和与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等养分的化肥处理(CF)相比,其他4个处理(T1、T2、T3、T4)对辣椒和白菜叶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影响更大,而喷施含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T4)的影响更为明显。叶面喷施含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可有效促进辣椒和白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 微量元素 叶面喷施 玉米 白菜 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
下载PDF
施用猪粪对不同类型土壤中铜的赋存形态及小白菜吸收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段华泰 黄兴洁 +4 位作者 席凯璐 韩菡 韩梦瑶 杨秀美 李恋卿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4-1202,共9页
【目的】探讨猪粪中铜(Cu)的输入对土壤中Cu的赋存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将1%和3%的腐熟猪粪(干猪粪∶秸秆=10∶1)添加到黄褐土、红壤、黑土、褐土中,分别老化0、1、2、3、5个月后,进行小白菜盆栽实验。【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 【目的】探讨猪粪中铜(Cu)的输入对土壤中Cu的赋存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将1%和3%的腐熟猪粪(干猪粪∶秸秆=10∶1)添加到黄褐土、红壤、黑土、褐土中,分别老化0、1、2、3、5个月后,进行小白菜盆栽实验。【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猪粪使黄褐土、红壤、黑土和褐土土壤铜(Cu)全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0.23%~50.43%、79.87%~142.6%、52.41%~76.43%和41.14%~92.24%。四种土壤中水溶态(F1)、碳酸盐结合态(F3)Cu占比均增加,施用3%猪粪的红壤未老化处理中F1-Cu和黄褐土未老化处理中F3-Cu增幅最大,分别达4.55%和16.47%。土壤铁锰氧化态(F5)、有机结合态(F6)Cu占比增加,残渣态(F7)占比降低。土壤有效态Cu的占比与猪粪老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3%猪粪老化5个月处理的黄褐土、黑土和褐土土壤有效态Cu占比分别降低12.85%、4.11%和3.68%,而红壤有效态Cu占比随老化时间变化不显著。在黄褐土中,腐殖酸结合态(F4)Cu的占比随猪粪老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施用猪粪显著增加小白菜对Cu的吸收,其中红壤的增幅最大,根系与地上部Cu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44.5%和381.7%,地上部Cu含量为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1.44~2.56倍。逐步回归分析方程表明小白菜根系Cu的含量与土壤pH、粘粒及腐殖酸结合态(F4)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猪粪Cu输入量、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猪粪的Cu输入显著提高土壤和小白菜的Cu含量。土壤Cu的生物有效性不仅受土壤性质的影响,猪粪本身及在土壤中分解产生的腐殖酸和水溶性有机质对Cu的有效性也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的土壤类型,施用含Cu猪粪在红壤-作物系统中存在相对较高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老化 形态占比 有效态
原文传递
工业和农业污染稻田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水稻吸收运移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颢 陈敬龙 +4 位作者 段华泰 王静波 李婉秋 李恋卿 潘根兴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4-212,共9页
【目的】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农产品安全生产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比较分析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稻田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水稻吸收运移,以期为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选取工业源和农业源重... 【目的】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农产品安全生产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比较分析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稻田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水稻吸收运移,以期为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查选取工业源和农业源重金属污染稻田各27块,在水稻成熟期使用抖根法采集根际土壤及水稻根系和籽粒样品,采用Tessier七步提取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迁移富集。【结果】所分析的Cd、Pb、Cu和Zn土壤全量,工业源稻田均显著高于农业源稻田30%以上,特别是土壤Cd全量达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的280%以上。土壤中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46.84%~64.99%)。Zn、Cd和Cu的交换态占比,工业源土壤高于农业源;相反,腐殖酸结合态占比农业源土壤高于工业源;工业源土壤中Cd、Zn表现出较高的土壤-作物迁移性。工业源水稻籽粒Cd、Cu、Pb含量分别高出农业源76%、172%和298%。冗余分析表明,重金属土壤有效态含量是影响水稻根系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因子,同时,工业源中水稻根系重金属的累积对土壤pH值响应较强烈,而农业源对土壤有机质的响应更加强烈。【结论】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水稻的吸收因污染途径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工业污染稻田中土壤重金属有效性较高,植物迁移与食物污染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稻田土壤 重金属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性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