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病人的情况分析
1
作者 段司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7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住院病人 病人来源 医疗待遇 疾病构成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谢露 王应建 +9 位作者 刘洁 何丽芸 李娟 王凡 李季美 张倩 付燕 杨艳萍 沈宁 段司凤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构成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对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间年龄28天~8岁的1 228名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患儿,用药前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培养...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构成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对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间年龄28天~8岁的1 228名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患儿,用药前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沙眼衣原体(CT)培养法检测,采集静脉血查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血清IgM抗体。结果:在1 228例中,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细菌369株,检出率为30.0%(369/1 228)。其中革兰阳性菌226株(61.3%,226/369),肺炎链球菌(SP)数量居首位(108/226,47.8%),其次为麻疹孪生球菌(50/226,2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27/226,12.0%);革兰阴性菌143株(143/369,38.8%),大肠埃希菌及大肠埃希菌无活性株数量居首位,两种菌共51株,占35.70%(51/143),其次为克雷伯菌属(37/143,25.9%)和卡他莫拉菌(MC)(18/143,12.6%)等;检出RSV 225例、ADV13例、CP 35例、CT8例,检出率分别为18.3%、1.1%、2.9%和0.7%。结论:昆明地区小儿CAP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SP居革兰阳性菌首位;大肠埃希菌及大肠埃希菌无活性株居革兰阴性菌首位,细菌与其它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率为7.08%(87/1228),SP耐药率均低于33%;麻疹孪生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74.0%;SA对红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9.3%和88.9%;大肠埃希菌的产酶率为77.8%,对多数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王凡 马秀丽 段司凤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原检测的意义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92例,使用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变应原检测,随机分成3组,包括生物共振治疗组30例(生物共振组)、服用孟鲁司特钠组34例(白三烯...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原检测的意义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92例,使用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变应原检测,随机分成3组,包括生物共振治疗组30例(生物共振组)、服用孟鲁司特钠组34例(白三烯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组28例(吸入激素组)。结果:生物共振仪检测变应原阳性依次为尘螨、花粉、环境化学物、动物皮毛、杀虫剂、霉菌、细菌、木材/植物纤维等。3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及肺功能检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生物共振组与白三烯组比较,症状评分及肺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入激素组优于生物共振组,症状评分及肺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可作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原检测的一种参考方法,近期疗效与单用白三烯调节剂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一种选择,但与吸入激素比较有差异,吸入激素仍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变应原 生物共振治疗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的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宁 段司凤 阮文宁 《中国病案》 2011年第10期48-50,共3页
目的预测我院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为制定"十二五"各项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时间数列指标平均增长量和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测。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得到前十年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P<0.01,线性关系显著。从而得到门诊人次预... 目的预测我院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为制定"十二五"各项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时间数列指标平均增长量和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测。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得到前十年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P<0.01,线性关系显著。从而得到门诊人次预测模型为:Y=141.124+20.742t,出院人次预测模型为:Y=4.524+0.776t,得到预测年的点预测值和区间预测值。即在各种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平均每年分别增加20,742人次和776人。结论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测,是统计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人次 出院人数 预测
原文传递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怡 段司凤 +3 位作者 朱进秋 高敬 罗维真 李丽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8期82-83,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中总胆红素和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的改变观察高胆红素对心肌的影响,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存在对心肌的损害。方法对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肝功能和肌钙蛋白、心肌酶... 目的通过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中总胆红素和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的改变观察高胆红素对心肌的影响,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存在对心肌的损害。方法对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肝功能和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改变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即治疗前、后肌钙蛋白转阴。总胆红素、心肌酶谱比较:心肌酶谱的升高与血清胆红素升高有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但随着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不一定造成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新生儿羊水泡沫试验与板层小体计数结果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进秋 沈宁 +1 位作者 郭芳 段司凤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年第5期82-83,共2页
目的胎肺发育不成熟,可致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已成为NRDS的常规治疗,但也可能导致部分患儿接受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和PS使用,通过肺成熟度测定预测早产儿发生NRDS的可能性,可极早预防或减少不必要... 目的胎肺发育不成熟,可致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已成为NRDS的常规治疗,但也可能导致部分患儿接受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和PS使用,通过肺成熟度测定预测早产儿发生NRDS的可能性,可极早预防或减少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及PS的使用。本研究进行两种肺成熟度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羊水泡沫试验和板层小体计数。结果羊水泡沫法与板层小体计数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成熟度 测定方法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被引量:7
7
作者 朱进秋 沈宁 +4 位作者 王煜 罗维真 段司凤 付燕 张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117-4119,共3页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病理性黄疸患儿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了解降低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可能性。方法对2003-2010年医院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前4年设为对照组,后4年设为试验组,对两组间抗菌药物使用率、治疗高胆...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病理性黄疸患儿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了解降低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可能性。方法对2003-2010年医院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前4年设为对照组,后4年设为试验组,对两组间抗菌药物使用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及病理性黄疸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治疗费用等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结果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对照组下降50.28%;试验组高胆红素血症及病理性黄疸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对照组下降92.44%;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药品费均较前4年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率经统计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仅只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病理性黄疸的部分原因,实践表明,绝大多数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是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抗菌药物 使用率 医院感染率 平均住院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