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负压封闭吸引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深度电烧伤的疗效 被引量:10
1
作者 曹玉立 余又新 +5 位作者 王一冉 蒋智永 段声梁 蒋薇 孟承颖 胡德林 《安徽医学》 2018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深度电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深度电烧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组织... 目的探讨早期负压封闭吸引(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深度电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深度电烧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修复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植皮治疗修复创面。近期(创面拆线前)及远期(出院后半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瘢痕指数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P=0.021);治疗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6);治疗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02);治疗组瘢痕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19)。结论早期VSD联合组织瓣序贯治疗是深度电烧伤的有效修复方法,并能最大限度恢复电烧伤部位的功能和外观,其疗效明显好于使用单纯创面扩创VSD吸引肉芽创面植皮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烧伤 组织瓣 负压封闭吸引 植皮 瘢痕指数
下载PDF
烧伤大鼠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段声梁 胡子健 +8 位作者 孟承颖 黄海良 蒋智永 蒋薇 王欢 余又新 孙业祥 方林森 胡德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大鼠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EC)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EC根据是否应用烧伤血清干预分为正常组和血清干预组,血清干预组应用烧伤12h大鼠血清干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24h,应用细胞通透性实验检测单... 目的探讨烧伤大鼠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EC)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EC根据是否应用烧伤血清干预分为正常组和血清干预组,血清干预组应用烧伤12h大鼠血清干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24h,应用细胞通透性实验检测单层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通透性相关基因内皮素-1(ET-1)、内皮因子受体A(ETA)、ETB和带状闭合蛋白1(ZO-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烧伤大鼠血清干预组EC通透性系数明显升高(P<0.01),血清干预组ET-1、ETA和ETB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Z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烧伤大鼠血清可引起血管EC通透性的增加,通透性增加可能与ET-1、ET-A、ET-B表达升高和ZO-1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内皮细胞 血管通透性 ET-1 ZO-1
下载PDF
HIF-1α介导大鼠血管内皮细胞ET-1及其受体表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孟承颖 胡德林 +8 位作者 余又新 周舜英 梁荣 段声梁 蒋智永 蒋薇 王欢 孙业祥 方林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IF-1)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介导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大鼠内皮细胞中过表达或siRNA干扰HIF-1α的表达,过表达分为空白组、GV230组、GV230/HIF-1α组,siRNA干扰分为空白组、shRNA-NC...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HIF-1)在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介导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大鼠内皮细胞中过表达或siRNA干扰HIF-1α的表达,过表达分为空白组、GV230组、GV230/HIF-1α组,siRNA干扰分为空白组、shRNA-NC组、shRNA/HIF-1α组。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ET-1、ETA、ET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2^(-ΔΔCt)计算Real-time PCR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采用Quantity one灰度分析软件分析Western blot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多组之间均数的差异,各组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空白组和GV230组相比,GV230/HIF-1α组的细胞中ET-1、内皮素受体A (ETA)、内皮素受体B(ET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shRNA-NC组相比,shRNA/HIF-1α组的细胞中ET-1、ETA、ET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和GV230组/shRNA-NC组的ET-1、ETA、ET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中ET-1及其受体表达,参与低氧条件下血管通透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内皮细胞 内皮素-1
下载PDF
1737例小儿烧伤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蒋薇 胡德林 +6 位作者 周舜英 孟承颖 蒋智永 段声梁 王欢 余又新 孙业祥 《安徽医学》 2019年第5期511-513,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烧伤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73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37例烧伤患儿中,74.96%为热液烧伤;四肢...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烧伤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73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37例烧伤患儿中,74.96%为热液烧伤;四肢烧伤常见;57.34%为重度烧伤;简单包扎换药治疗为主;治愈率为51.12%。不同烧伤程度、有无并发症患儿的预后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液为小儿烧伤主要原因,四肢为主要烧伤部位,重度烧伤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烧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HIF-1α对大鼠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智永 胡子健 +8 位作者 孟承颖 黄海良 段声梁 蒋薇 王欢 余又新 孙业祥 方林森 胡德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 (HIF-1α)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IF-1α干扰及过表达载体,应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浓度为200μg/ml遗传霉素(G418)筛选稳转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 (HIF-1α)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IF-1α干扰及过表达载体,应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浓度为200μg/ml遗传霉素(G418)筛选稳转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内皮素-1(ET-1)、内皮素受体A(ETA)、内皮素受体B(ETB)和闭锁小带(ZO-1)的表达;应用ET-1信号通路抑制剂BQ123及BQ788预处理HIF-1α过表达细胞株1 h,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ET-1、ETA、ETB和ZO-1的表达,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检测单层内皮细胞膜通透系数变化。结果与转染短发夹RNA-阴性对照组(shRNA-NC组)相比,转染shRNA-Ⅱ组HIF-1α、ET-1、ETA、ET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ZO-1的表达则明显升高(P<0.01)。与转染GV230组比较,稳转GV230/HIF-1α组HIF-1α、ET-1、ETA、ET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ZO-1的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同时细胞膜通透性系数亦明显升高(P<0.01);应用BQ123和BQ788处理能够抑制HIF-1α诱导的ETA和ETB表达、增强ZO-1的表达,同时细胞膜通透性系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 HIF-1α可通过上调ET-1的表达进而增加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通透性,HIF-1α/ET-1信号轴在调控烧伤大鼠血管通透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内皮细胞 血管通透性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德林 余又新 +8 位作者 梁荣 周舜英 段声梁 蒋智永 孟承颖 蒋薇 王欢 孙业祥 方林森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9-217,共9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12只雄性SD大鼠,35~38d龄,分离主动脉培养血管内皮细胞,4d后观察细胞形态,并取第2或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12只雄性SD大鼠,35~38d龄,分离主动脉培养血管内皮细胞,4d后观察细胞形态,并取第2或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HIF-1α干扰序列1组、HIF-1α干扰序列2组和HIF-1α干扰序列3组,每组3孔。阴性对照组和HIF-1α干扰序列1组、HIF-1α干扰序列2组和HIF-1α干扰序列3组细胞经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GV248空质粒和含HIF-1α干扰序列1、干扰序列2、干扰序列3的GV248重组质粒,空白对照组细胞仅加入脂质体2000。转染24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方法下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选取干扰效率最高的序列。(2)另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HIF-1α低表达组,每组3孔。空白对照组细胞仅加入脂质体2000,阴性对照组和HIF-1α低表达组细胞经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GV248空质粒及实验(1)中筛选的低表达HIF-1α重组质粒。培养14d,检测各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另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HIF-1α高表达组,每组3孔。空白对照组细胞仅加入脂质体2000,阴性对照组、HIF-1α高表达组细胞经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GV230空质粒和HIF-1α高表达重组质粒。培养14d,检测各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4)取实验(1)中3组、实验(2)中3组细胞,检测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和带状闭合蛋白1(Z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培养4d,细胞呈梭形,成功培养出大鼠血管内皮细胞。(1)HIF-1α干扰序列1组、HIF-1α干扰序列2组和HIF-1α干扰序列3组细胞HIF-1α的干扰效率分别为47.66%、45.79%、62.62%,干扰序列3组细胞干扰效率最高。转染24h后,HIF-1α干扰序列3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t=18.404、9.140,P<0.01)及阴性对照组(t=15.099、7.096,P<0.01)。(2)培养14d后,HIF-1α低表达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t=21.140、5.440,P<0.01)和阴性对照组(t=14.310、5.210,P<0.01)。(3)培养14d后,HIF-1α高表达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19.160,7.710,P<0.01)及阴性对照组(t=19.890、7.500,P<0.01)。(4)转染24h后,HIF-1α低表达组细胞MLCK、p-ML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t=2.709、4.011,P<0.05或P<0.01)和阴性对照组(t=2.373、3.744,P<0.05或P<0.01),HIF-1α低表达组细胞ZO-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t=4.285、5.050,P<0.01)。HIF-1α高表达组细胞MLCK、p-ML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t=9.118、11.313,P<0.01)和阴性对照组(t=9.073、11.280,P<0.01),HIF-1α高表达组细胞ZO-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t=2.889、2.640,P<0.05)。(5)转染24h后,HIF-1α低表达组细胞MLCK、p-MLC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t=2.652、3.983,P<0.05或P<0.01)和阴性对照组(t=2.792、4.065,P<0.05或P<0.01),HIF-1α低表达组细胞ZO-1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t=3.881、3.570,P<0.01)。HIF-1α高表达组细胞MLCK、p-MLC的蛋白表达水平为1.18±0.24、0.68±0.22,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41±0.21、0.35±0.14(t=5.011、3.982,P<0.05或P<0.01)和阴性对照组的0.43±0.20、0.36±0.12(t=4.880、3.862,P<0.05或P<0.01)。HIF-1α高表达组细胞ZO-1的蛋白表达水平为0.08±0.06,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20±0.09和阴性对照组的0.19±0.09(t=4.178、3.830,P<0.05或P<0.01)。结论HIF-1α通过上调MLCK、p-MLC,下调ZO-1的表达,从而增加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α亚基 血管 通透性 内皮细胞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 带状闭合蛋白1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安徽某医院1737例小儿烧伤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蒋薇 孟承颖 +5 位作者 蒋智永 段声梁 王欢 余又新 孙业祥 胡德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了解小儿烧伤的预后及影响治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737例住院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总结其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Log-binominal回归分析模型显... 目的了解小儿烧伤的预后及影响治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737例住院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总结其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Log-binominal回归分析模型显示,1~岁、3~岁相比于7~12岁的患儿治愈率更高(均有P<0.05);夏季烧伤(RR=0.861,95%CI:0.690~1.074)未愈率较冬季烧伤高;开水烫伤治愈率高于电击、火焰烧伤(均有P<0.05);相比于特重度烧伤,中度和重度烧伤的治愈率高(均有P<0.05);相比于伴随并发症的患儿,无并发症患儿的治愈率高(RR=4.58,95%CI:2.642~7.941,P<0.001),农村患儿(RR=0.713,95%CI:0.618~0.824)的未愈率较城市患儿高。结论小儿烧伤的治愈率为51.1%,影响治愈的主要危险因素是7~12岁、夏季烧伤、电击及火焰烧伤(包括化学烧伤)、特重度烧伤、伴随并发症及农村烧伤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烧伤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