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言交际的文化意义与移情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段奡卉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41,共3页
本文从语言学"人文主义"的角度讨论了语言交际文化与文化的关系,认为交际不等于沟通,并从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移情在人类社会和谐共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语言 认知 文化 交际 移情
下载PDF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汉语格律诗英译中形式的趋同——以《春望》三个译本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段奡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一个阐释源语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而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一方的意图被另一方识别。然而,谈到格律诗翻译,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可译性",其表现形式———韵式、平仄、对仗格律在译语...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一个阐释源语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而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一方的意图被另一方识别。然而,谈到格律诗翻译,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可译性",其表现形式———韵式、平仄、对仗格律在译语中如何体现,成了所有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春望》的英语译文为例,针对格律诗的表现形式,通过比较译文来分析格律诗形式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同时借用关联翻译理论说明格律诗的形式并非不可译。译作只要达到对原作信度和效度的趋同,翻译就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诗 英译 形式 趋同
下载PDF
从使用者的角度谈汉英词典的编纂——兼评《汉英大辞典》 被引量:5
3
作者 段奡卉 《外语研究》 2002年第6期70-73,共4页
词典的编纂应该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要。对国内汉英词典绝大多数的使用者来说 ,英语只是他们的一门外语 ,因此针对他们在翻译活动中的实际需要 ,汉英词典应该是编码型词典 ,除了在编纂中尽量收录新的词目外 ,还应尽量增加英语的语法信... 词典的编纂应该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要。对国内汉英词典绝大多数的使用者来说 ,英语只是他们的一门外语 ,因此针对他们在翻译活动中的实际需要 ,汉英词典应该是编码型词典 ,除了在编纂中尽量收录新的词目外 ,还应尽量增加英语的语法信息、例证等 ,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典 解码型词典 编码型词典 语法信息
下载PDF
对体语学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段奡卉 《现代情报》 2002年第6期173-175,共3页
体语学是人类非言语交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面向跨文化大交流和文化融合与冲突的当今时代 ,研究体语学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体语及其分类。
关键词 体语学 文化差异 信息传递 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基于英文电影赏析的高职英语学习情景建构 被引量:2
5
作者 段奡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77-80,共4页
基本文认为将英文电影用来辅助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构建真实的语言学习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达到学用统一,有利于实现高职高专培养目标。
关键词 英文电影 情景建构 英语学习
下载PDF
基于“任务诱导型投入构念”的英语影视教学活动构拟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奡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9-150,共2页
在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影已逐步地被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其教育功能也不断得以丰富和强化。本文以"任务诱导型投入构念"理论为依据,通过运用英语影视教学活动设计,探讨了语言学习与学习任务的关系,强调教师在设计影视教学活动时,... 在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影已逐步地被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其教育功能也不断得以丰富和强化。本文以"任务诱导型投入构念"理论为依据,通过运用英语影视教学活动设计,探讨了语言学习与学习任务的关系,强调教师在设计影视教学活动时,应考虑活动目标的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加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投入程度,以期促成更多的语言习得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影视教学 “任务诱导型投入构念” 活动设计 自主创新能力
下载PDF
终身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3
7
作者 段奡卉 《洛阳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必须由一次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探索终身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教师反馈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作用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段奡卉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5-48,共4页
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反馈对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具有引导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网络英语自主学习时间偏少、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目标不甚明确、网络自主学习的满意率不高等问题;而聊天室、电子... 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反馈对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具有引导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网络英语自主学习时间偏少、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目标不甚明确、网络自主学习的满意率不高等问题;而聊天室、电子邮件等一对一的及时型教师反馈形式比较受学生欢迎,建议型、提醒型、支持型等反馈类型容易被学生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师反馈形式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下载PDF
谈大学英语听力心理障碍的克服 被引量:4
9
作者 段奡卉 《许昌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121-123,共3页
本文从我省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现状出发 ,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听力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着重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特征 ,大学生英语听力心理障碍的排除。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课教学 心理语言学 心理障碍 英语教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几个问题
10
作者 段奡卉 刘云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在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语时 ,译者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如何确定句子主语、动词时态和名字单复数的困难 ,因为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句子的主语常常省略 ,而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单复数又是隐形的。这些困难可通过上下文或逻辑推理解决。但由于... 在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语时 ,译者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如何确定句子主语、动词时态和名字单复数的困难 ,因为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句子的主语常常省略 ,而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单复数又是隐形的。这些困难可通过上下文或逻辑推理解决。但由于不同译者的思维方式不同 ,审美模式各异 ,逻辑推理的结果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译文不失原义 ,逻辑上能讲得通 ,应当允许不同译者使用不同的主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诗词 主语 时态
下载PDF
论英语语音含混对语义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11
作者 段奡卉 《洛阳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95-96,共2页
从音系学的观点入手 ,用实例论证英语口语中连读、不完全爆破和同音异义词等所带来的语音含混 ,从而导致语音信号的受体对主体所发信号不能明确辨别 ,影响正常交际这一自然语言特征 。
关键词 英语 语音含混 语义 解决办法 音系学 连读词 不完全爆破词 同音异义词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探析--以唐诗《春望》五种译文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段奡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100,共5页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的关联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或认知环境对信息进行推理,选择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交际目的。诗词翻译也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的关联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或认知环境对信息进行推理,选择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交际目的。诗词翻译也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必须正确地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可以作为指导诗词翻译的语用翻译理论,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诗词翻译这一交际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全面、科学地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认知差异 推理过程
原文传递
从《春望》的英译看格律诗翻译的难度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奡卉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84-186,共3页
本文以唐诗《春望》的译文为例,针对格律诗的表现形式,从韵式、平仄、对仗3个方面对汉语古诗,尤其是近体格律诗的英译难度,从理论和具体途径两个方面做一些探索,说明英译汉诗的"不可译"性是可以突破的。
关键词 格律诗 英译 难度处理
原文传递
人文思想关照下的汤莎女性题材作品——《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奡卉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9期180-181,共2页
本文从中国戏剧大师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各具特色的悲剧中,探讨中西文化在这一历史时期所体现的反封建、争取婚姻自主、追求美满爱情的思想共核,以及汤莎从人性和人的价值的高度探寻女性的生存处境... 本文从中国戏剧大师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各具特色的悲剧中,探讨中西文化在这一历史时期所体现的反封建、争取婚姻自主、追求美满爱情的思想共核,以及汤莎从人性和人的价值的高度探寻女性的生存处境和精神解放,女性问题和性别关系问题也正是汤莎士基于人文思想观照下而被发现的。正是这种立足于人性的提升和女性的发现的人文理想的立场,才使他们的文学作品能够超越时代而具有长久的历史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莎士比亚 人文思想 女性题材
原文传递
论认知推理过程在诗词翻译中的体现
15
作者 段奡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1年第1期82-83,共2页
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与人们的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此从认知语用推理的角度来探析诗词翻译中的认知推理过程。认为译者在诗词翻译中应注意原语的隐形,根据感知中突出的信息点进行推断,通过逐步超越诗词语... 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与人们的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此从认知语用推理的角度来探析诗词翻译中的认知推理过程。认为译者在诗词翻译中应注意原语的隐形,根据感知中突出的信息点进行推断,通过逐步超越诗词语言表达的潜能与限制来达到认知意识的默契与协调,以最终完成原语与译语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翻译 认知差异 推理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