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短期失重对男性客体心理旋转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某军医大学招募16名男性志愿者(年龄24~31岁)参加72 h HDT实验,分别在HDT前1 d(HDT/0D)和连续HDT 3 d(HDT/1D、HDT/2D、HDT/3D)完成以客体字母"F"图片为刺激的客体心...目的探讨短期失重对男性客体心理旋转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某军医大学招募16名男性志愿者(年龄24~31岁)参加72 h HDT实验,分别在HDT前1 d(HDT/0D)和连续HDT 3 d(HDT/1D、HDT/2D、HDT/3D)完成以客体字母"F"图片为刺激的客体心理旋转测验,进行行为数据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刺激图片的旋转角度与反应时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从HDT/0D到HDT/3D,心理旋转反应时间随角度变化的线性拟合截距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水平[F(3,45)=1.216,P=0.309],拟合斜率亦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水平[F(3,45)=0.235,P=0.817]。ERP结果表明,旋转角度的主效应显著[F(3,45)=44.478,P<0.01],4种角度的刺激图片所诱发的P300平均波幅差异显著(P<0.05);HDT时间因素的主效应显著[F(3,45)=6.585,P=0.004],HDT/0D与HDT/1D间片00平均波幅的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间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模拟失重并未改变个体心理旋转进程,旋转角度越大所需要的反应时越长,所需要的认知资源也越多。但是,HDT后个体心理旋转能力呈现先下降后恢复的现象,提示脑功能可能存在失重生理效应作用下的自适应变化。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短期失重对男性客体心理旋转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某军医大学招募16名男性志愿者(年龄24~31岁)参加72 h HDT实验,分别在HDT前1 d(HDT/0D)和连续HDT 3 d(HDT/1D、HDT/2D、HDT/3D)完成以客体字母"F"图片为刺激的客体心理旋转测验,进行行为数据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刺激图片的旋转角度与反应时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从HDT/0D到HDT/3D,心理旋转反应时间随角度变化的线性拟合截距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水平[F(3,45)=1.216,P=0.309],拟合斜率亦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水平[F(3,45)=0.235,P=0.817]。ERP结果表明,旋转角度的主效应显著[F(3,45)=44.478,P<0.01],4种角度的刺激图片所诱发的P300平均波幅差异显著(P<0.05);HDT时间因素的主效应显著[F(3,45)=6.585,P=0.004],HDT/0D与HDT/1D间片00平均波幅的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间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模拟失重并未改变个体心理旋转进程,旋转角度越大所需要的反应时越长,所需要的认知资源也越多。但是,HDT后个体心理旋转能力呈现先下降后恢复的现象,提示脑功能可能存在失重生理效应作用下的自适应变化。